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高效、环境友好化地利用甘肃省玉米秸秆和甘蓝尾菜等生物质资源,文章研究接种量对混合原料干发酵过程产气性能与启动速度的影响。试验在中温(37℃±1℃)TS为20%条件下,不同数量接种污泥与牛粪玉米秸秆或牛粪甘蓝菜叶混合后的干发酵过程,监测了接种量分别为20%,30%,40%时pH值、氨氮含量、日产气量、甲烷含量、累计产气量和累计产甲烷量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当接种污泥与牛粪玉米秸秆混合时,接种量40%的混合原料干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为207.46 L,平均甲烷含量52.2%,日最高产气量为11.76 L,日平均容积产气率为1.09 L·L-1;当接种污泥与牛粪甘蓝叶混合时,接种量为30%的混合原料干发酵累计产气量最高,为159.96 L,平均甲烷含量47.8%,日最高产气量为8.90 L,日平均容积产气率为0.84 L·L-1;除20%接种量与牛粪玉米秸秆混合试验组第3天才开始产气外,其余干发酵均在第1天就开始产气;由于接种污泥的缓冲作用,所有厌氧干发酵过程中氨氮含量一直低于1500 mg·L-1,没有发生厌氧反应被抑制的现象。混合原料恒温干发酵可以实现生物质资源更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利用厌氧干发酵工艺批次处理能力强并有效克服其物料发酵不彻底导致的产气效率低的难题,引入干湿联合厌氧发酵工艺。以水稻秸秆和新鲜猪粪为发酵原料,在35℃及发酵底物初始TS浓度为20%条件下进行厌氧干发酵,其中一组处理在实验第20 d时用纯净水将发酵底物TS浓度调节为9%改为湿发酵,两者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干发酵,该干湿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可有效提高稻秸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其中纤维素降解率可由20.5%提高到31.1%,半纤维素降解率可由48%提高到54.8%,虽对产气中甲烷含量影响不大,但试验周期内物料累积产气量可提高19%以上。  相似文献   

3.
预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温(35℃)条件下,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特性的影响,比较了厌氧发酵前、后水稻秸秆组分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氨化预处理的秸秆产气量最大,VS(挥发性固体)产气量达到356.80 mL/g,比对照组高11.70%;各组甲烷质量分数的最大值均达到了70%以上,甲烷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后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与产气量成正比,氨化后的水稻秸秆与原水稻秸秆相比,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8.49%、51.73%和7.13%.  相似文献   

4.
针对制约厌氧干发酵技术推广应用的传质限制、搅拌能耗高和产气率低等瓶颈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周期性聚气增压,间歇性喷淋强化传质、定期快速释气泄压"压力调控的干发酵工艺。采用蔬菜废弃物和芦竹秸秆作为混合发酵原料进行中温发酵试验,研究了压力调控下干发酵的产气效果,pH值的变化及原料降解的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底物浓度为15%时,压力调控组的最大日产气率为62.55 mL·g~(-1)VS,相对其对照组提高了29.64%;经过50 d发酵后累积产气率为820.47 mL·g~(-1)VS,是其对照组的2.09倍;pH值均在7.0~7.69之间波动,运行良好,所产沼气中CH_4含量高达79.12%;其纤维素降解率达30.2%,约为对照组的1.2倍。表明压力调控可促进干发酵直接产出CH_4含量较高的生物天然气。  相似文献   

5.
将7个不同低温厌氧环境样品接种到TS 30%的发酵底物中,在19℃±0.5℃低温条件下驯化,筛选出三组适宜干发酵的低温产甲烷复合菌系。甲烷含量为65.35%,63.75%,65.80%,总产气量为15840 mL,14910 mL,16650 mL,甲烷含量达到50%以上时的累积产气量分别占总产气量的76.45%,73.84%,84.93%,池容产气率为0.87 L.L-1d-1,0.9 L.L-1d-1,0.93 L.L-1d-1。三组复合菌系使低温沼气干发酵的启动期提前、池容产气率和甲烷纯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阐释微生物强化菌剂对厌氧干发酵的影响,该文以水稻秸秆和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新型柔性顶膜车库式干发酵装置,在环境温度为26℃~35℃及发酵底物TS为20%的条件下,研究微生物强化作用下水稻秸秆和猪粪混合厌氧干发酵产气特性。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菌剂可以明显缩短厌氧干发酵的启动时间,产气中甲烷含量达到30%和50%的时间比对照组分别提前了7 d和8 d。发酵周期内,试验库累积产气量达1340 m3,比对照组提高了20.5%,累积甲烷产量亦比对照组提高了45%,增产效益显著,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复合菌系预处理和强化对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复合菌系预处理和强化对提升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文章分别从纤维素酶活、纤维素降解率、表面结构特征、沼气发酵效率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构建的好氧复合菌系AMC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基于厌氧复合菌系ANMC的生物强化对玉米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MC处理组和ANMC处理组的累积甲烷产量为233. 09 mL·g~(-1)VS和242. 56 mL·g~(-1)VS,相比对照分别提高了6. 89%和11. 23%;其中,ANMC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提高纤维素类原料厌氧发酵水解效率,根据不同菌株利用底物差异和产酶互补性,人工构建产纤维素酶复合菌系CN6.通过检测滤纸酶活和纤维素降解率,确定了复合菌系CN6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0~37℃,最佳培养初始pH值为7.0,菌系CN6遗传性能稳定.复合菌系CN6应用于以牛粪为原料的室内沼气厌氧发酵,发酵0~15d时,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比对照提高26.5%~ 30.6%,发酵结束时,纤维素降解率比对照提高6.8%,沼气总产量比对照提高18.4%.  相似文献   

9.
沼液回流比与有机负荷对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混合秸秆为唯一原料,混合接种瘤胃液与污泥,在半连续固态进料反应器中研究不同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组合对甲烷产率、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阶段中,当有机负荷(OLR)为4 g/(L·d),回流比为1∶1时,甲烷平均产率达到了768 m L/(L·d);单位秸秆TS产甲烷量为202 m L/g,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当OLR升高到6 g/(L·d)时,VFA积累明显,丙酸质量浓度高达6.54 g/L,并且出现丁酸的积累;该阶段氨氮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达到了632.51 mg/L。固渣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第2阶段降解程度最高,降解率达到了88.81%,而水解酶活和产甲烷效率的变化相关。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沼液中类酪氨酸产物、辅酶F420及腐殖酸类有机物的变化受回流比和有机负荷的影响,能直接反映产甲烷和发酵特性,而且腐殖酸类物质的积累是产甲烷作用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因此,合适的回流比和有机负荷对秸秆沼气工程长期稳定运行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对比干发酵和湿发酵过程中产气性能的差别,对比试验研究了3 m~3恒温(37±1)℃发酵罐内单一牛粪干/湿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累计产气量、产气率及甲烷体积分数和pH及氨氮的变化,并最后应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甲烷生产的动力学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以TS(总固体浓度)为20%的干发酵系统累计产气量为51.375 m~3,最大日产气量可达2.198 m~3,分别比TS为8%的湿发酵多11.076 m~3和0.301 m~3;干发酵的池容产气率为0.558 m~3/(m~3·d),比湿发酵实验组提高了15.95%;干/湿发酵系统的日均甲烷体积分数分别为51.3%和48.6%。在试验过程中,干/湿发酵恒温沼气罐内的pH值及氨氮含量均介于正常范围之内,没有发生抑制现象使得试验可以顺利进行。通过修正的Gompertz方程对干/湿厌氧发酵的产甲烷过程进行拟合,拟合的结果R~2在均大于0.99,表明实际产甲烷潜力值和拟合的产甲烷潜力值很接近,显示出了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农牧废弃物干发酵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杨琦  尚海涛  李惠娣 《中国沼气》2006,24(2):16-20,24
四氯乙烯(PCE)在工业上广泛使用和不合理的处置,已经成为地下水中普遍存在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同时PCE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合物.目前PCE的地下水生物修复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日益关注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PCE的去除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其去除的机理;论述了厌氧降解PCE微生物种类和PCE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对PCE基因工程菌构建,厌氧共代谢基质以及地下水的生物修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地下水中PCE的生物修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地下水PCE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的证据,为保障地下水饮用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超声波降解管网水中微量氯仿的可行性 ,并初步研究了超声波对氯仿去除的反应级数以及pH值的变化 ;着重研究了影响超声作用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 :超声频率、超声功率、溶液初始浓度 ,得到不同条件下的最优化反应条件。实验中超声波去除管网水中微量氯仿的最优条件为 :频率 83kHz、电功率 60W、初始浓度 64× 10 - 6 g L。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林地土壤肥力退化和生产量下降情况日益严重,如何防止人工林土壤退化、维持人工林长期生产力成为林业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简述人工林土壤退化的现状,分析造成人工林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人工林土壤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种随机载荷作用下疲劳可靠性估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研究了疲劳过程中结构材料的剩余强度退化行为,分析了疲劳过程中两类随机性因素(内在随机涨落和外在随机涨落)在不同载荷条件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随机载荷下疲劳可靠怀估算新方法。最后,以15MnVNq钢试样的小样本疲劳寿命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是吉林省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生态条件最差的地区,也是世界三大盐碱地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气候恶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干旱、病虫害侵蚀,造成林木枯死、长势衰减。因此必须精选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造林树种,采取合理的抚育和改造措施,逐步淘汰退化防护林,使森林面积、森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活性微生物与农药的降解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讨论了农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农药分子结构,浓度及活性微生物与农药生物降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法污水厂剩余污泥微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动力消耗,作者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在低溶解氧状况下的消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序批式的小试和连续流的中试实验.通过监测污泥体积的消减和挥发性有机物降解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氧消化的曝气量为好氧消化的1/2时,进泥浓度为20g·L-1,消化温度在30℃左右时,消化效果最好,有机物降解率超过50%,稳定化效果较好.污泥微氧消化工艺为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稳定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研究纤维素酶降解壳聚糖生产壳寡糖的工艺条件,对影响壳聚糖降解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反应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壳聚糖降解的主次膨序分别为反应时间〉纤维素酶和壳聚糖比例〉温度〉pH值: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0℃纤维索酶:壳聚糖=1:6,pH值5.0,反应时间8h。壳寡糖的得率为96.5%。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快速腐熟问题,通过刚果红和半纤维素平板透明圈法的初筛和酶活力高低的复筛,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X-5和半纤维素降解菌B-3,30℃条件下水稻秸秆7d的降解率分别为27.4%和23.9%。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nalysed trade-offs between short- and long-term objectives of soil use by smallholder teff farmers in Ethiopia. Compared to socially optimal solutions it was found that smallholder farmers discount the future at higher private rates leading to overexploitation of soil nutrients. Current soil conservation efforts, however, are well above static optimization levels suggesting smallholder farmers consider the long-term (dynamic) costs of soil degradation. There is evidence of high social gains from better utilization of soil resources through appropriate policy such as tenure security, to improve incentives for smallholder farmers to adjust input use towards socially desirable dynamic optimization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