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沈阳市是辽宁省产粮大市,粳稻谷是主要种植粮种。对2014年种植的晚粳稻谷主要品种的质量、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依据《稻谷(GB1350-2009)》的粳稻谷指标评定,出糙率、整精米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中等以上水平,测试品种均符合各级储备粮质量要求,适宜作各级储备粮。测试结果依据《优质稻谷(GB/T17891-19991)》的粳稻谷指标评定,出糙率、整精米率、食味评分、直链淀粉、胶稠度、垩白粒率等指标均符合优质稻谷标准要求。综合来看,辽星19号、沈农9816、金丰大穂、盐丰28、辽星6号的质量品质表现良好,建议农民试种上述品种。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2019年收获稻谷进行质量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新收获早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77.0%,较2018年下降0.5百分点,变幅为72.6%~80.2%;整精米率平均值为56.8%,较2018年下降0.3百分点,变幅为30.0%~68.8%;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5.9%,较2018年上升0.4百分点,变幅为0.6%~12.1%。新收获中晚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78.9%,比2018年下降0.2百分点,变幅为75.5%~82.1%;整精米率平均值为59.4%,较2018年下降0.5百分点,变幅为41.9%~73.5%;不完善粒平均值为3.1%,较2018年下降0.2百分点,变幅为0.1%~13.6%。新收获粳稻稻谷出糙率平均值为80.2%,较2018年上升0.1百分点,变幅为75.7%~84.5%;整精米率平均值为64.5%,较2018年提高1.1百分点,变幅为40.2%~74.8%;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为4.1%,较2018年上升0.4百分点,变幅为0.2%~10.4%。2019年收获稻谷总体质量,早籼稻有所下降,中晚籼稻基本持平,粳稻小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6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组成6×6的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稻整精米率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且不育系的作用大于恢复系的作用.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65.23%和45.88%。整精米率的杂种优势居于双亲之间,偏向低值亲本。相关分析结果,整精米率与垩白率和粒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出糙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精米率和其它外观品种质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垩白率、粒长和出糙率对整精米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7548、-0.6967和0.4260.文中提出了提高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结实期温度对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多年、多播期、多品种结实期分段取样和人工气候箱控温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20d内是稻米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及其对环境因素影响反应的主要和敏感时段;粒重和整精米率有效积累天数和积累速率对结实期温度影响的反应存在相互补偿作用,并据此估算出粒重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4.14~25.50℃,粳稻23.65~24.83℃;整精米率形成的适宜温度指标为:籼稻23.11~24.65℃,粳稻21.61~23.48℃;结实期温度对粒重和整精米率形成的影响效果存在累积延续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2005-2013年浙江省收获的粳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出糙率为78.7%~81.5%,出糙率三等以上比例为82.3%~100.0%。整精米率为64.2%~68.5%,整精米率三等以上比例为96.7%~100.0%。不完善粒总量为3.85%~8.25%,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比例74.2%;不同年份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生霉粒、虫蚀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70 0,-0.897 3,-0.743 2,-0.699 6和-0.618 3。水分为13.96%~14.70%,合格率51.1%~84.4%。杂质0.84%~1.05%,合格率67.8%~85.6%。秀水09、秀水110、秀水03、秀水114、甬优1号和嘉禾218出糙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0.25~0.29百分点、0.49~0.61百分点、0.67百分点、0.28百分点、0.40百分点和0.93百分点;秀水09、秀水123、秀水128、嘉花1号、宁81和宁88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0.91~2.16百分点、2.33百分点、0.48百分点、0.72百分点、1.28百分点和1.02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五常稻花香大米由于粒型较长且贮藏后水分降低所导致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碎米率过大的问题。将采用加湿调质工艺,以糙米初始含水率、润糙时间、加湿量为单因素研究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Origin软件建立整精米率的数学模型,优化试验数据。在糙米初始含水率为14.9%,单次加水量为1.55%,润糙时间为110min条件下,整精米率为67.68%。与未加湿调质的相比较,整精米率提高了约12%。  相似文献   

7.
粳稻谷粒不同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粳稻云粳九号,合系15号及合系34号谷粒水分含量对整精米率影响的研究,明确了谷粒水分含量在14%时,整精米率最高,且谷粒水分含量间及品种间整精米率差异极显著,水分含量过高(16%)或过低(13%)都容易造成碾精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碎米,从而降低整精米的产量,也影响大米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2005-2012年浙江省收获的早籼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早籼稻谷出糙率75.83%~77.03%,出糙率3等以上比例为78.01%~97.23%;整精米率52.79%~56.21%,整精米率3等以上比例为91.59%~97.2%;不完善粒总量5.82%~7.68%,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73.7%,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 7,-0.841 2和-0.630 8;水分11.37%~11.74%,合格率为96.36%~99.08%;杂质0.83%~1.01%,合格率为63.16%~74.85%。金优402和威优402出糙率平均值分别比浙江省平均值高0.82百分点和0.71百分点,金早47和嘉育253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比浙江省平均值高5.29百分点和2.12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改善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多年育种实践和他人经验,总结出几条有效提高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的技术途径。选择整精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相近、灌浆速度快、两段灌浆不明显和综合抗性较好的双亲配组,能有效提高优质杂交稻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粒率。通过栽培措施,如多施有机肥、适当施用氮磷钾、综合防治病虫害、科学管水、适时适度收晒等也能相对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10.
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米品质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碾米品质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就总体而言,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品种一次枝梗籽粒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二次枝梗的籽粒;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以第1粒位籽粒较低,第4或第3位的籽粒较高;一次枝梗上第2粒位籽粒的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较高,第1粒位籽粒的较低;精米率在穗上不同部位及一次枝梗上的分布因施氮量的不同而异。武育粳3号穗上各部位一、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优于扬稻6号,穗上同一部位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在两品种间的差异大于一次枝梗。施氮量在0~240 kg·ha-1范围内,增施氮肥可改善稻米的碾米品质。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以粳稻品种龙粳20为供试材料,采取裂区设计,研究氮、镁耦合对寒地粳稻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独施用时,增施氮肥使垩白率提高,施氮量与整精米率呈单峰曲线,施镁量与垩白率及整精米率均呈单峰曲线;氮镁耦合时,副处理镁对籽粒垩白率、整精米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主处理氮水平下,施镁225.0~337.5 kg/hm2范围内稻米的垩白率、整精米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113个寒地粳稻品种,研究了粒肥对寒地粳稻碾靡和外观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肥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心白率和腹白率的影响较大,并且对中、晚熟品种的影响大于早熟品种、粒肥糙米率、粒度、腹白降低,而使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长宽心白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骆倩  应胜建  杨琤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1737-1740
对2005-2012年浙江省收获的中晚籼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籼稻谷出糙率为7764%~7887%,出糙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275%~9987%。整精米率为5634%~5978%,整精米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765%~9910%。不完善粒总量为374%~503%,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的721%。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48 3,-0779 8和-0567 6。水分为1217%~1308%,合格率为7005%~8830%。杂质为067%~095%,合格率为7000%~8957%。甬优9号、甬优12、甬优6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出糙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024,098,022,035和086百分点;甬优9号、甬优12和甬优6号整精米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348,525和444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早籼稻农艺性状与米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 5个米质由优至劣的早籼品种的农艺和米质性状作典范相关分析表明 ,农艺性状直接影响米质性状 ,表现为穗部性状与粒形、粒长因子正相关 ,每穗颖花数与出糙率正相关 ,说明高产和优质不矛盾。作外观、加工和蒸煮营养品质的典范相关分析表明 :米粒长的品种出糙率和精米率较低 ,米粒短的品种出糙率和精米率较高 ;出糙率高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高 ,米粒长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低。该研究还发现整精米率与胶稠度正相关 ,可能是米胶软的品种其淀粉结构的韧性和抗力强 ,从而导致整精米率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自动检测整精米率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米粒特征的提取来获得自动检测整精米率的方法。[方法]在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运用Matlab和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整精米率进行研究。[结果]该方法对于整精米率的识别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整精米率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肥料配制对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两年在3个地区对水稻宁稻216和永粳16号品种进行4种肥料配制试验研究,结果说明,水稻配施有机肥比单施化肥有利于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同时,水稻整精米率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别的。而且,气候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比施肥更大。在相同条件下,宁稻216的整精米率比宁粳16号高。  相似文献   

17.
统计2009—2018年我国南方籼稻整精米率检测数据,表明我国南方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呈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整精米率已经成为优质籼稻发展的限制因素.从品质性状遗传、生态环境、栽培管理、稻米加工等方面分析整精米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优质常规籼稻的品种选育和优质杂交籼稻配组的实践,对优质籼稻育种进行展望.提高我国南方稻区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对提高籼稻种植效益和加工效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升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境条件与遗传因子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汇集了本中心2000~2005年对各水稻区试样品的整精米率检测数据,对影响稻米整精米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稻谷的水分含量、晾晒方式、加工精度等都对整精米率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稻种的遗传因子差异,如杂交稻与常规稻、稻米的粒型不同其整精米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23个北方与华东粳稻引种到湘西北山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种植,米质变化趋势为精米粗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食味品质有所改善。在低海拔地区作连晚和在较高海拔地区作中稻种植,有利于提高出糙率和精米率。  相似文献   

20.
银晶软占是采用经典成熟的水稻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具有高整精米率和优良食味的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在广东省区试和生产应用中表现出整精米率高、食味优良、高产稳产、国标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其中以整精米率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