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非洲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大红花品种花托为外植体,选用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激素6-BA、NAA和IBA,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外植体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时。MS+6.BA 10mg·L^-1+NAA0.5mg·L^-1+蔗糖30g·L^-1 +琼脂5.5g·L^-1的效果最佳,培养30d后转接到MS+6-BA2.0mg·L^-1+NAA1mg·L^-1+AD(硫酸腺嘌呤)5mg·L^-1+蔗糖 30g·L^-1+琼脂5.5g·L^-1的培养基上诱导芽的分化。增殖培养以MS+6-BA2.0mg/L+NAA0.5mg·L^-1+蔗糖30g·L^-1+琼脂5.5g·L^-1为佳。生根培养是以1/2MS+IBA0.2mg·L^-1+蔗糖30g·L^-1+琼脂5.5g·L^-1的培养基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培微环境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了光合环境中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CO2浓度及培养基中蔗糖和无机盐含量对驱蚊香草无菌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PPFD为100μmol·m^-2·s^-1、CO2为1400μmol·mol^-1时,无菌苗的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株高增幅、根系活力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而在对照条件下即PPFD为40μmol·m^-2·s^-1、CO2为400μmol·mol^-1时,这些生理指标降低,二者差异显著。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无菌苗生根影响显著,其中含20g·L^-1蔗糖的培养基优于无糖培养基,1/2MS培养基优于MS培养基。结论:PPFD为100μmol·m^-2·s^-1、CO2为1400μmol·mol^-1,含20g·L^-1蔗糖的1/2MS培养基有利于驱蚊香草无菌苗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3.
对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条件进行如下优化:用单因素法优化了氮源、碳源等培养基成分及温度和初始pH值等培养条件;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氮源浓度、碳源浓度、盐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较低浓度的氮源、碳源有利于酶的产生,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提高酶的产量.嗜水气单胞菌产弹性蛋白酶的最佳条件:胰蛋白胨5 g·L-1,蔗糖5 g·L-1,NaCl 2.5 g·L-1,K2HPO4 2.0 g·L-1,Tween-80 1 g·L-1,初始pH为7.5,28 ℃培养48 h.  相似文献   

4.
中温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BYND-8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从沼液中筛选出1组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采用木质纤维素失重法,对复合菌系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稻秆经碱液浸泡后降解率最高,最佳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浸粉+硝酸铵”的复合氮源。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培养条件的优化组合试验及分析,建立了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pH、温度、接种量与秸秆降解率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的碳、氮源添加量和培养条件为:稻秆3.0g·L^-1、蛋白胨4.0g·L^-1、酵母浸粉0.8g·L^-1、硝酸铵1.2g·L^-1,初始pH7.5~8.0,接种量7%(体积比),培养温度30℃,在此条件下,稻秆的降解率可达到64.98%。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滨海盐碱地种植菊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产菊粉酶的菌株46株,经过进一步的摇瓶复筛,获得了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1株菌株,经初步鉴定为青霉Penicillium sp.B01.在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立了Penicillium sp.B01最适宜的产酶条件为(g·L-1):菊芋提取液(EJA)120、酵母膏(YE)25、NH4H2PO4 2.5、NaCl 5.0、FeSO4·7H2O 0.1、ZnSO4·7H2O 0.1,初始pH 7,接种2.5×106 mL-1的孢子悬浮液3.75%, 250 mL的三角瓶中装40 mL的发酵培养基,在30 ℃、170 r·min-1下发酵3 d后菊粉酶活性最高可达25.78 U·mL-1.此酶主要为外切酶.  相似文献   

6.
适于规模化应用的红掌离体高效繁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掌完全展开的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不同浓度的BA和2,4-D的30个组合为脱分化培养基,利用4个不同BA浓度作为增殖与分化培养基,以5个不同浓度NAA作为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脱分化培养基为MS+BA1.0mg·L^-1+2.4-D0.2mg·L^-1.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0%;最佳的增殖和分化培养基为MS+BA1.0mg·L^-1;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mg·L^-1。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压罐消解技术处理样品,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微量汞。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测定结果表明汞的浓度在0-1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汞的加标回收率为9413%~104.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12%,检出限为0.0086μg·L^-1。  相似文献   

8.
野西瓜苗提取物对小菜蛾活性的作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野西瓜苗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拒食和抑制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野西瓜苗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高的触杀和拒食活性.浸渍法处理对小菜蛾3龄幼虫72h的致死中浓度(LC5D)为3.2g·L^-1,24h、48h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8.6060、2.8495g·L^-1;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处理剂量50.00g·L^-1’时,抑制生长率大于100%,化蛹率为24.34%,羽化卒为9.28%。  相似文献   

9.
弯曲乳酸杆菌HB02抑制黄曲霉生长及产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厌氧培养法对1株具霉菌抑制活性的弯曲乳酸杆菌(HB02)进行了培养,用气相色谱和比色法测定了培养物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酸的含量,并通过共培养法检测了该菌对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在双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而在改良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快。37℃培养48h后培养液中乙酸51.75mmol·L^-1、丙酸0.77mmol·L^-1、丁酸0.37mmol·L^-1、乳酸28.06mmol·L^-1。乳酸试验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乳酸越多,培养基pH值越低,黄曲霉菌丝产量越低,而黄曲霉毒素B1的产量则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乳酸所致低pH值只能抑制黄曲霉生长而不能抑制其产毒。当HB02与黄曲霉共培养时,黄曲霉菌丝产量和黄曲霉毒素B,产量均比黄曲霉单独培养时低(P〈0.01)。结论:HB02可显著抑制黄曲霉生长及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栽培小菊和几种菊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 g·L-1 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1%和46.3%;栽培小菊46-1和48-2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为ME3+300 g·L-1 PEG1500或ME3+200 g·L-1 PEG4000(两者差异不显著),最高萌发率达25.3%和29.3%.硼酸和Ca2+对花粉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花粉管的质量,花粉管长度适中、较直且粗;蔗糖对花粉萌发的作用不显著.固体和液体培养对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43-2及48-2花粉离体萌发的作用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南京野菊、毛华菊和小菊43-2及48-2的花粉萌发率均逐渐升高,尤以栽培小菊的升高幅度最大;黑暗和光照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茶籽饼粕固态发酵降解脱毒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曲霉与地衣芽孢杆菌对茶籽饼粕中茶皂素进行固态发酵降解脱毒,研究茶籽饼粕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并进行响应面实验及重复验证得到发酵的最优工艺条件:初始含水率45%,发酵温度35℃,盐酸的添加量为0.5mmol/kg,发酵时间156h,此时茶籽饼粕中的茶皂素含量为6.53%,降解脱毒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以沙棘原酒和酒明串珠菌(Leuconostoc oenos)为材料,研究了沙棘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接种量11%、发酵时间35d。MLF结束后,沙棘果酒的总酸由原来的15.4g/L降为8.9g/L。在此工艺条件下酿制的沙棘果酒不仅实现了苹果酸向乳酸的转化,并且沙棘果酒的酸涩味消失,口感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安福火腿发酵微生物分离与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福火腿表层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内层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球菌,不含霉菌。酵母菌、霉菌和球菌是火腿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群。从安福火腿中分离得到了2株发酵微生物——木糖葡萄球菌(Slaphlococcus xylosus)和季也蒙假丝酵母(Candida guilliermondii),并研究了火腿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4.
采用TES-135色差仪对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场的160份垫料样本进行色度分析,采用亨特(Hunter)色差公式:△E=[(△L)2+(△a)2+(△b)2]1/2对样本间的色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STDEV算法,根据样本的色差相对于平均值(μ)的离散程度(σ),将垫料的发酵等级分为4级:0△E≤μ-2σ为发酵1级;μ-2σ△E≤μ为发酵2级;μ△E≤μ+2σ为发酵3级;△Eμ+2σ为发酵4级。通过表观颜色、干湿度、味道、腐烂程度等对不同发酵等级的垫料样本进行表观描述,结果显示垫料的色度分析能准确反应垫料的发酵等级。这为垫料发酵等级的快速鉴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兰时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00-8102
[目的]研究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盐、培养温度、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对黑木耳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豆饼粉0.7%、KH2PO40.4%、MgSO4·7H2O 0.5%、CaCO30.3%、棉籽壳粉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6.0、温度28℃、接种量10%(V/V)、装液量90 ml(250 ml三角瓶)、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可达4.835 g/L。[结论]该研究为黑木耳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寡雄腐霉发酵参数优化及发酵液的生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发酵条件,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寡雄腐霉的发酵参数及优化组合,并利用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验证发酵液的生防效应。【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持续增加,但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加至峰值后降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等条件下,寡雄腐霉的生物量越大,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愈强,二者的相关系数r =0.77**(n=16)。以黄豆饼粉为培养原料,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持续光照培养6 d所得的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最高,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达到78.8%(菌丝生长)和52.9%(孢子萌发)。此外,寡雄腐霉发酵液显著降低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离体烟叶黑胫病的防效为69.3%—75.3%;对盆栽烟苗黑胫病的防效为55.0%—61.3%。【结论】在寡雄腐霉发酵过程中,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和发酵时间组合,可使发酵液抑制烟草黑胫病的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小白鼠为实验动物,对甘肃地区筛选出的7株猪发酵床土著菌种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接种后的小白鼠均无死亡,采食情况、行为能力、体貌特征均无异常,表明筛选出的7个土著菌种均安全可靠,可以用于猪发酵床制作接种并作为合成菌剂的备选菌种。  相似文献   

18.
烟叶发酵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烟叶发酵机理、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基于烟叶发酵机理基础上的发酵技术进行了综述.认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加强烟叶发酵机理的研究,以便研究出适合卷烟工业化生产的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黄磊  吕淑霞  张利  邵立东  张忠泽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372-2372,2375
用测定发酵液糖酸转化率的方法,对Vc二步发酵新菌种的最适单因素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装液量为20ml/250ml,培养温度为29℃,种龄为18~20h,接种量为15%,底糖浓度为8%是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20.
固态发酵玉米秸秆的菌株组合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固态发酵氨化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工艺中菌株组合、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菌株组合为青霉和葱色串孢,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5 d.在最佳菌株组合和最佳发酵条件下,玉米秸秆经氨水氨化和固态发酵后真蛋白含量由2.05%提高到29.66%,比原料本身的真蛋白含量提高了13倍多;粗蛋白含量由2.80%提高到35.41%,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提高了11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