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单细胞藻类的大量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藻类还是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剂。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大多数种类的水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在缺乏控温的条件下,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其幼体的饵料——单细胞藻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却可以周年生产,以满足水产动物不同时期育苗阶段的需求量。为了提高单细胞藻类培养设备的利用率,充分满足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的需要,解决一些研究项目(如海参、河蟹、扇贝等)人工育苗期间饵料供应不足的问题,于1981年10月——1982年3月,进行了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冬季室内培养、浓缩后储存的小型试验。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作为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活体饵料,除了具有营养全面、摄食方便、容易消化等优点外,对水质也具有改良作用。文章从饵料藻类的种类、培养条件(水体环境、光照、培养基等)、应用前景3个层面概述了饵料藻类的研究进展,可为今后开展饵料藻类的培养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由于鱼、虾、贝苗种企业化生产的兴起,解决养殖种类幼体阶段的饵料问题,引起了水产科研、生产单位的关注。由于人工配合饲料存在着不易为某些水产生物的幼体所有效地利用,和投放后育苗水质难以控制等局限性,所以在“活饵料”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对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硅藻类等)、  相似文献   

5.
海参、海胆、虾蟹的育苗生产都离不开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易繁殖、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水生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单细胞藻类作为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的饵料地位目前尚无法被取代。单细胞藻类具有容易培养、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等优点,在环境条件差、生产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单细胞藻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显得更加重要。一、准备工作一级扩种培养主要用250~5000毫升三角烧瓶,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产》1989,(4):84-87
近几年来,日本的水产研究单位,很重视鱼虾贝种苗初期饵料(单细胞藻、轮虫及其他微型饵科生物)的稳定高产培养技术开发研究。长崎水试、石川增试、神奈川淡试、熊本水试(大矢野分场)及广岛水试等单位,还联合进行初期饵料培养技术的统一课题与自选课题研究并获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生物饵料对黑鲷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增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在鱼类种苗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日本在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和轮虫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大部份也是采用单细胞藻和轮虫培育仔鱼,同时也用一些个体较小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对虾种苗生产中,主要使用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浮游植物以及海水丰年虫等浮游动物作为幼体饵料。但是,培养这些饵料,不但需要大量的设备,劳动力和经费,硅藻和小球藻的培育,还受到光照、水温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要进行稳定生产比较困难。因此,已开始研究以人工超微粒子饲料代替生物饵料。  相似文献   

10.
连续纯种培养单细胞藻技术苏进和(广东省珍珠企业总公司,广州510220随着贝类人工育苗生产的不断发展,作为贝类幼虫饵料的单细胞藻,其培养技术也不断提高。但在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难以连续提供不受敌害污染的单细胞藻种用于生产性的扩大培养,造成...  相似文献   

11.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贝类等苗种生产的基础性活饵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高产优质饵料藻种的选育已成为规模化人工育苗过程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2.
对单细胞藻类大规模的培养,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开放式半连续培养法。此法虽简单易行,但在大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易被敌害生物所污染,特别是原生动物的污染,往往能危害藻液。在原生动物中,有的种类本身能分泌抗生物质,对藻液起毒害作用;另外有些较大型的原生动物,除了分泌有毒物质外,还能直接吞食单细胞藻类。由于上述原因,造成饵料生产极不稳定,有时竟会造成“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早于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育苗生产发现,刺参浮游幼体并不是必须以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采用以面包酵母为主、多种营养成分综合配制的饵料投喂刺参浮游幼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试验总结出取消单胞藻饵料培养环节,利用人工配制饵料培育刺参苗种的新技术。现将刺参育苗新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漂白液在单胞藻饵料生产中应用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随着苗种生产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单细胞饵料的生产也越来越广泛,培养器皿和培养用水的消毒已成为单细胞饵料培养的关键。下面仅就漂白液在单细胞饵料生产中的应用及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1 漂白液的化学性质 漂白液严格地讲应该是次氯酸盐水溶液的总称,常见的有漂白粉(Ca(ClO)_2)溶液和漂白液两种。漂白液是一种略带黄色具有强烈氯气味的粘稠液体,化学名称为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日本对虾的苗种生产方面,作为其幼体饵料仍在使用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浮游植物和卤虫等浮游动物。但是培养这些饵料不仅需要大规模的设备、劳力和经费,而且因为硅藻、小球藻等的培养要受光、水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难保证稳定生产。因此迫切期望研制一种人工超微型的颗粒饵料来代替生物饵料,作为日本对虾幼体的饵料,必须制成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极其微小的颗粒饵料。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藻类的敌害生物与有害藻类的溶藻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细胞藻类是水产养殖植物性生物饵料的主要类群之一,能够在水中进行光合作用、降解水中富营养化成分而净化水质和保持良好的水环境条件。自然水域或非密闭条件培养单细胞藻类时,水中难免发生杂藻、菌类、原生动物和昆虫幼虫等等,如不采取特别措施,这些生物将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7.
激光辐射对两种饵料单胞藻的活化与复壮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惠如  高如承 《水产学报》2007,31(3):405-410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贝类等苗种生产的基础性活饵料,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高产优质饵料藻种的选育已成为规模化人工育苗过程的关键性环节。目前,在微藻生物饵料的生产过程中,藻种常因种质衰退而出现生长缓慢,产量降低,抗逆性减弱等问题,因而造成饵料供应的严重不足。而应用传统方法进行藻种复壮或重新选育优良藻株的周期比较长且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 绿藻门中单细胞藻在微生物饵料培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特别是近几年经过广大水产科技人员辛勤培育,筛选出一批具有繁殖能力强、广温、广盐型优良品种,为解决特殊水产品养殖“开口饵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具有泳游能力的绿藻如亚心扁藻塔胞藻等,具有很强的趋光“上浮下沉性”在“大起大落”中突发导致大面积沉淀死亡,以扁藻为例,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扁藻“沉起”是正常现象,什么时间,多长时间不上浮便属不正常现象,生产中不易掌握以致于错过最佳调理  相似文献   

19.
浮游单细胞藻是多数海产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在动物育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主要是围绕单细胞藻的培养进行研究,而对其生产管理的研究则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动物育苗的迅速发展,如何组织好单细胞藻的生产,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现对单细胞藻生产商品化的问题提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海水鱼种苗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是,在海水鱼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往往由于环境、气候、育苗设施及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鱼苗的生物饵料产量的不稳定,从而大大地抑制了工厂化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展。故此,如何稳定的培养生物饵料,成了海水鱼种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一、海水鱼育苗中的生物饵料 目前,在海水鱼种苗生产中所采用的生物饵料一般是指:单细胞藻、双壳类幼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实践证明,这一系列的生物饵料能提供海水鱼苗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大量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能大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