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选育适合长江下游区域种植的高油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利用不育系沪228A与恢复系10-5133配组,育成杂交油菜新品种‘沪油杂11号’。该品种在上海市生产试验中表现好,产量、产油量均居参试组合首位;种子含油量高达49.38%;芥酸、硫苷含量符合双低标准;生育期短、主要农艺性状优、抗倒伏性强、生长整齐度高、生长势强,适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利用5个品质亲本与7个农艺亲本杂交组成5×7 NC Ⅱ设计,分析了普通小麦品质及其它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杂种优势: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较大的正向杂种优势。籽粒蛋白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低于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其中籽粒蛋白含量和面筋含量主要表现负向优势,而沉淀值主要是正向优势。2.配合力: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千粒重、株高及有效小穗数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影响。沉淀值、单株粒重及单株粒数既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又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内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因性状不同表现有很大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同亲本本身的发现没有必然的联系。讨论了配合力在亲本选配中的作用,并对参试亲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何惠萍  侯剑  侯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442-12443,12445
[目的]为了加快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的推广应用.[方法]重点介绍盛湘油9号在长江中游区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性状特点和栽培技术.[结果]盛湘油9号在国家中游区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具有高油、丰产特点.两年区试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2 347.8和1 080.45 kg/hm^2,平均比对照(中油杂2号)分别减产0.82%和增产8.25%.两年平均含油率为46.02%、芥酸含量0.25%、硫苷含量18.45 μmol/(g·饼).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 119.5 kg/hm2,平均比CK中油杂2号增产0.73%,于2009年1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该研究可用以指导油菜大面积生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优良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02在赣北地区种植的综合表现,本文以华油杂12作对照,对赣油杂802的产量、经济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品质性状等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赣油杂802品种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对照华油杂12高44.3%,千粒重较对照华油杂12高33.91%,单株平均产量较对照华油杂12高11.1%,其产量(2 574 kg/hm~2)较对照华油杂12增产15.2%;该品种芥酸含量较对照华油杂12低77.78%,硫苷含量较对照华油杂12高2.22μmol/g(饼),含油率较对照华油杂12高8.71%,达到优质、双低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油菜含油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各主要品质性状对含油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方法]以521份油菜自交系为材料,对不同环境下油菜的10个品质性状与含油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在不同环境下,含油量与花生烯酸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棕榈酸、硫苷和亚油酸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不同环境下,黄籽度和亚麻酸对含油量均有较大的直接正作用,蛋白质含量、棕榈酸和硫苷对含油量有较大的直接负作用。其余5个品质性状对含油量的直接作用因环境的不同有所差异,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油菜高油优质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关注选择籽粒偏黄品种,适当降低棕榈酸和硫苷,同时充分考虑亚麻酸对含油量的直接正作用,在可接受的亚麻酸范围内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油菜产量与其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结果表明:①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但两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且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②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品质性状的差异,三北98以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仅有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两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③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且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④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和含油量、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降低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升高趋势。⑤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饼粕品质变优;不饱和指数增加,油的稳定性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油酸与亚油酸之和总量增加,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脂肪酸总量增加。[结论]为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农油8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高含油双低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通过系谱法进行系统选育,以2个优质高油品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分离世代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2 a多点适应性试验每667 m2平均产量197.2 kg,比对照增产7.9%;含油量52.61%,硫苷含量25.04μmol·g-1,芥酸含量0.091 4%。2022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GPD油菜(2022)330073],适宜在长江下游浙江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油菜产区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8.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含油量41.57%,芥酸含量0.32%,硫苷含量23.96μmol/g。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高、适应性强和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浙江省油菜主栽品种浙油758为亲本,利用反义PEP植物代谢调控原理和技术,经基因转化、分子验证和田间农艺性状选育,成功育成超高油油菜超油1号。经多年多点试种试验,超油1号含油量比受体品种浙油758提高9.64个百分点,种子芥酸含量〈1%,菜籽饼硫苷(硫代葡萄糖苷)含量〈30μmol/g,符合国家优质食用油“双低”标准,且高产稳产,农艺性状优良。据考查结果,超油1号分枝节位适中,单株有效分枝数较多,荚长粒多,着粒密,干粒重高,耐旱性、耐湿性、耐寒性较强。适宜在浙江省油菜产区宁绍平原及其它农业生态相似地区推广种植。栽培要点为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合理密植,早管促早发,增施磷、钾肥和硼肥,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芥酸不育系S45A(四川)与双低品种油研2号测交改良育成的双低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两用系黔油4A与双低恢复系品系油研8907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杂交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96007,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油14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245.5kg/hm^2,较对照油研7号平均增产10.95%,其最高产量达3120kg/hm^2。该品种菜籽芥酸含量0.8%,含油量39.63%,硫苷含量34.6μmol/g,饼粕蛋白质含量42.1%;具有丰产、稳产,早熟(较对照油研7号早熟1.92d)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贵州省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吴兴富  焦芳婵  张谊寒  宁洋  肖炳光  卢秀萍  李永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64-17065,17109
[目的]了解烤烟雄性不育杂交种云烟206的主要特性。[方法]以云烟206及其母本MsK346、父本津引1号、K326(对照)为材料进行品比试验,比较云烟206与亲本、对照主要性状的差异。[结果]云烟206株高比亲本和对照高,叶数比母本和对照多1~2片,最大叶比对照大,经济性状优于亲本和对照,黑胫病和TMV发病率与亲本和对照相当。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不明显,产值杂种优势明显,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对照优势较明显。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对照相当,烟叶感官质量比对照好。[结论]云烟206是一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品质兼顾的优良雄性不育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河西干旱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下适宜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河西干旱灌区垄作节水栽培的高产、优质春小麦品种。[方法]于2005年进行了8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品比试验,调查比较它们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结果]春小麦垄作适宜品种筛选结果表明,96 123产量表现最好,折合产量7 257.00 kg/hm2,分别比其他品种高805.50-1 906.50 kg/hm2,其次为陇辐2号,折合产量6 451.50 kg/hm2,其余品种产量在5 341.50-6 135.00 kg/hm2,其中西旱1号产量表现最差,折合产量只有5 341.50 kg/hm2,暂不宜垄作栽培。[结论]96 123可作为垄作栽培的适宜品种推广应用,陇辐2号和宁鉴210可作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杂交兰亲本及F1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的含量。[方法]测定了杂交兰亲本及其杂交F1代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母本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均低于父本;F1代株系中,三者含量与父本相近的均约占10%,与母本相近的分别约占20%、30%和20%,介于亲本范围之间的分别占50%、50%和90%,低于亲本的分别占35%、40%和10%。[结论]为通过远缘杂交选育出具有较强抗逆性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相关性分析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为夏大豆育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上农艺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区域试验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抗倒性是影响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综合农艺性状好的品种是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蓝型双低优质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为杂交油菜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配制强优势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新育成的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蓝型双低雄性不育系作母本,11个甘蓝型双低优质恢复系作父本,采用p×q杂交模式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44个组合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一般配合力上,4个不育系的优劣顺序为354A359A818A018A,11个恢复系的优劣顺序为32553317318330693129311530023027313832223025;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354A×3255。44个组合中,单株产量排列前3位的是354A×3255、354A×3317、818A×3317;性状遗传力以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h2B最高,其次是单株产量和株高。[结论]395A是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在单株产量方面特殊配合力较强,可对359A进行广泛配制,以期能选育出高产杂交新组合。  相似文献   

16.
卫星搭载对高丹草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卫星搭载对"先锋"高丹草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将搭载后的"先锋"和未搭载的作比较试验,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未搭载处理相比,搭载后物候期变化不明显,但在生长速度、株高、节径、分蘖数、叶面积、叶片数、茎叶比、产量等农艺性状上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分蘖数和叶片数发生了显著变异,表现为"多蘖型"和"丰叶型"。通过茎段扦插和宿根繁殖可以保持突变性状,但无法将其用于新品种选育。[结论]卫星搭载后,"先锋"高丹草的株高和产量发生了变化,但有益突变性状的有性稳定遗传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杂交油菜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  肖华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1-1962
[目的]研究杂交油菜选育过程中各农艺性状对油菜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菜产量与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株高等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分枝部位〉结角密度〉千粒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影响杂交油菜产量的经济性状的作用依次为:每角粒数(r=0.4169)〉单株有效角果数(r=0.392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r=0.3204)〉分枝部位(r=0.3049)〉结角密度(r=O.2947)〉千粒重(r=0.2921)〉株高(r=0.2741)〉一次有效分枝数(r=0.2602)〉主花序有效长(r=0.21917)。[结论]该研究为杂交油菜的选育及其新组合的综合评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芝麻选育和生产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对芝麻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方法]以2008和2009年参加全国芝麻品种区域试验的17个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芝麻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在芝麻各农艺性状中,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茎点枯发病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7);单株蒴数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达0.8309。[结论]该研究为芝麻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龙麦 2 6为母本 ,东 12 3、东 97- 40 5 6、野猫为父本的三个杂交组合及其F2 代为试验材料 ,采取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 ,测定了亲本及F2 代 12个主要农艺性状 ,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由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类型的父本对F2 代几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果不同。在株高、分蘖、主穗有效小穗数、单株粒重和收获指数上 ,父本对后代遗传控制效果明显。对不同组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才有利于选育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和评价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方法]2007年对中期库贮存神质来源、产地不同的299份资源经田间种植观察及室内考种,对丰产性、抗病性、株高和穗长等48项主要农艺性状及特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结果表明,3个品种高抗条锈病;8个品种高抗白粉病;8个品种同时抗条锈病和白粉病;8个品种抗条锈病;11个品种抗白粉病;6个品种矮杆;5个品种大穗;3个品种大粒。[结论]该研究为甘肃省作物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及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优异的地方小麦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