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黄芪以绵黄芪为主体,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畅销而紧缺,可以大力发展。一般绵黄芪为2年生植物,药用根,为常规大宗品种,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生肌利尿等功效。绵黄芪可以直播。其在中性、碱性土壤中生长良好,酸性土壤次之。绵黄芪还可以育苗移栽,育苗1亩可以移栽10~12亩地,当年可以采收,其为半旱田作物,不宜多浇水。  相似文献   

2.
<正>黄芪,别名:绵芪、绵黄芪、西芪、卜奎芪等。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已有百年以上栽培历史,主产于黑龙江、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现各地均有栽培。是国家重点发展保护的中草药品种。以根人药,含黄芪皂甙、异黄芪皂甙、异黄芪皂甙、大豆皂甙等成分。药理作用能增强机体耗氧量,加强心脏收缩,有强心作用。有使血管扩张、降压利尿、镇静、子宫兴奋收缩之功效。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能。治体虚自汗、久泻脱  相似文献   

3.
黄芪,别名绵芪、绵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及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Bunge)Hsiao的根。前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  相似文献   

4.
黄芪(Astragalus memolranaceus Bge.)又名绵黄芪,有膜荚黄芪与内蒙古黄芪之分,是一种多功能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5.
绵黄芪是山西省名贵中药材,主产于我省介休市绵山地区,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形成极佳品质,而成为享誉省内外的地道中药材。绵黄芪的种植也逐步成为当地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重要选择。现将绵黄芪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总结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海拔在800米  相似文献   

6.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常用中药材。新疆栽培品种有东北黄芪(膜荚黄芪)和内蒙黄芪(绵黄芪)。一、生长习性喜凉爽气候,抗旱、抗寒能力强,忌高温、怕积水。长日照植物,喜光不耐阴。幼苗期需水量较多,长  相似文献   

7.
黄芪,别名锦芪、绵黄芪、膜荚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叶入药,味甘,性平。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功能。全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黑龙江省栽培黄芪已有30余年。近年来,在黄芪生产中采用无公害(GAP)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芪,别名绵黄芪、黄蓍,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的根。产于东北的黄芪俗称北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尿等作用。据报道,黄芪在抗病毒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开  相似文献   

9.
黄芪又名绵芪、绵黄芪、北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黑龙江省呼玛县北药开发办公室进行了3年的黄芪栽培试验,喜获丰收,效益较为可观,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好项目。现将黄芪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芪,别名绵芪、口芪等,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以根入药,是中药中名贵的补气药之一,常以芪代参,具有补气升阳、实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等作用。主治表虚自汗和盗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痈疽不渍以及一切元气不足等症。为发展柞水县药业生产,笔者对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与实践,现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11.
绵黄芪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根入药,药用名为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拔毒排脓、生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膜荚黄芪一年生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一般播种后2年采收;但由于最近几年韩国大量从中国进口1年生干品,促使1年生的黄芪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尤以栽培的膜荚黄芪受青睐.黄芪别名白皮芪、绵芪、混芪日、山爆仗和箭杆花等,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种类很多,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原植物有膜荚黄芪(又称东北黄芪)和蒙古黄芪2种.  相似文献   

13.
黄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别名锦芪、绵黄芪、膜荚黄芪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之功效,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区。1选地、整地与施肥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种植。整地以秋翻地为好,耕深30~45cm,结合整地每公顷施  相似文献   

14.
正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由于野生黄芪的药效高于人工种植黄芪,导致野生黄芪被大量采挖,几乎濒临灭绝。作为一味广泛使用的药材,在野生黄芪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人工栽培黄芪成为保障黄芪用药的唯一选择。因黄芪耐寒耐旱,在中国西北旱地广泛栽培。研究旱地黄芪育苗栽培技术对开发黄芪药用价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一、品种介绍与前景分析黄芪别名绵芪、北芪、口芪、晋芪等,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荚果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黄芪主根肥厚,木质,呈圆柱形,长30~90厘米、直径1.0~3.5厘米。根表面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纹或纵沟。黄芪喜凉爽气候,常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它适应性较强,我国南北方都能种植。主要产于我国内蒙古、陕西、甘肃、黑龙  相似文献   

16.
黄芪别名绵黄芪、元芪、北芪,根可入药,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退肿,托疮生肌等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黄芪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可预防感冒,治疗慢性气管炎、乙型肝炎等症,尤其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有较好的疗效,可使阳转阴及其他指标得到改善,是一种极好的护肝良药。现已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肝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特别是对肿瘤患者的气虚症状有明显改善。黄芪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黄芪,又名绵芪,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株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耐寒、耐旱、怕热、怕涝。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以根入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生肌之功,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同时又是保健品,黄芪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较为稳定。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灭绝的危险。为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芪别名绵芪、北芪、口芪、晋芪等,为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为常用、大宗滋补等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嫩叶炒制后可作药茶,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脓排毒、生肌等功能,黄芪已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东汉《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明代《本草纲目》载:"黄芪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本上经。"黄芪是目前中医临床处方和中  相似文献   

19.
黄芪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黄芪其根干燥后药用,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效用。主治体虚自汗,气短心悸,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及白细胞减少贫血等症。黄芪分为东北黄芪(膜夹黄芪)和蒙古黄芪(绵黄芪),蒙古黄芪植株较小茎细弱呈匍匐状,根长直,质量好。东北黄芪(膜夹黄芪)植株高大直立,根多分枝,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20.
程嫚嫚  田敏 《农技服务》2014,31(8):96-97
本文分析了苹果绵蚜及其天敌在三种不同农事操作下的发生动态规律,研究了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废弃园中苹果绵蚜的总量最多,粗放园次之,而化防园中苹果绵蚜数量最少。从天敌总量来看,化防园中天敌总量最少,粗放园次之,废弃园中天敌总量最多。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废弃园、粗放园、化防园。上述结果说明:药剂对苹果绵蚜的发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