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对21份节瓜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14个植物学性状的观察记载,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用节瓜植物学性状分析遗传关系,结果显示,14个植物学性状中叶片长的变异系数小于10%,遗传变异较小;棱沟深浅和瓜面蜡粉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都高于100%,遗传变异较强;其余11个性状属于中等变异。基于植物学性状的聚类分析中,21份节瓜种质资源材料在遗传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第1类有16份,第2类有2份,第3类有1份,第4类有1份,第5类有1份,这说明21份节瓜种质资源材料间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是大部分材料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鹰嘴豆种质资源是鹰嘴豆育种的重要基础,开展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106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对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鹰嘴豆资源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单株生物学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材料间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别,单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106份材料在欧氏距离5.5划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2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72份材料,第Ⅲ类包含6份材料,第Ⅳ类包含1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别有15对和7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有7对和3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偏相关.6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14;,第一主成分反应粒重,第二主成分反应产量.[结论]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中国蜡梅野生资源和品种资源分别构建了核心种质。并按居群进行分组,共分为2大组13个小组。各组内在9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丰富度进行调整,构建了中国蜡梅种质资源的163份初选核心种质,其中野生初选核心种质77份,占总数的26·9%,几乎覆盖了蜡梅的全部分布区,品种初选核心种质86份,占总数的50·6%。根据对9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和观赏性状特征值检验,结果表明,初选种质较好地代表了全部供试种质的遗传变异幅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西藏地区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提高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中亲本选配的利用效率,采用近红外光谱法测试了322份西藏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2项品质性状,用DPS软件进行表型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项品质性状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多个品质性状之间达到显著相关;通过采用标准化转换,欧氏距离,类平均法(UPGMA)的聚类分析,在阈值为55时,可以将322份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聚类分析对于甘蓝型油菜品质鉴定、种质创新和今后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平均法,分别选用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按10%取样比例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480份番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欧式距离为1.25时,分为6大类群;成功构建出3组核心种质R1、P1和D1,其中,分别通过随机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R1和D1符合核心种质的构建原则;3组核心种质均具有良好的异质性,且通过优先取样法构建的P1获得了更大的遗传变异。本研究构建的宁夏地区番茄核心种质,可为该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方法,也可为该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是充分利用优异基因加速品种改良的第一步。为探究菜用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构建食味品质评价体系,本文以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379份菜用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2年的表型调查,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2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除3个质量性状之外的22个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1.40~2.06。在8个核心种质聚类方法中,最长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最好,涵盖了原始种质的所有变异范围。利用核心种质群体对影响菜用大豆食味品质的7个关键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6个感官维度进行人工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了可溶性总糖、脂肪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是影响食味品质的3个关键理化指标,甜味、糯性和硬度3个维度可解释整体喜好变化率的68.2%。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菜用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效率,加快高产、优质菜用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古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是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新课题。为鉴定和评价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6个主要表型性状(叶面积、叶形、叶色、叶身、叶面隆起性、叶片着生角度)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不同,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934~0.9969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8811;在欧氏距离10时可将陕西3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聚类为2大类群,但并没有严格按照地域聚类,而是按照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研究结果表明,陕西汉中、安康等地古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选育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果梅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检测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原产于中国的果梅种质资源首先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白梅类、青梅类和红梅类3组,然后每组分别根据种质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等27个基本数据和特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并参考同工酶、RAPD和SSR分子检测结果,从197个果梅品种和优株中筛选出核心种质20份,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能够代表果梅原种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引进茄子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引进66份茄子种质资源,旨在筛选出符合云南地方茄子消费习惯的亲本资源。【方法】对果形、果色、单果重等9个主要形态学性状进行变异度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变异系数(c.v.)为13.46%~35.71%;因子分析得出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7.6%;通过相关性分析,有11对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4对性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引进的66份资源分成4个类群,第Ⅰ类共有39份材料,第Ⅱ类包括21份材料,第Ⅲ类和第Ⅳ类各包括3份材料。【结论】按照云南当地对茄子的消费习惯,第Ⅰ类材料综合表现优良。本研究为加快种质资源利用和云南省茄子科学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砂梨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的砂梨(Pyrus pyrifolia Nakai)种质资源按来源地分组,然后每组根据28个关于叶片和果实的形态性状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法,从国家砂梨种质资源库的486份种质中筛选出97份作为砂梨初级核心种质,占总体样本的约20%,并对初级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晋北地区不同芸豆品种(系)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芸豆品种(系)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在山西晋北地区,对引进的12个芸豆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品种(系)中除BY2015-1无法在晋北地区成熟,其余11个品种(系)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较好;对11个品种(系)的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即产量与株型因子、生育期与荚长因子和分枝数因子,累积贡献率为86.054%;根据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共筛选出4个适宜晋北地区种植的芸豆品种(系),分别为中芸5号、龙12-2614、中芸4号和中芸6号,其中中芸5号的综合得分最高,产量也最高;聚类分析表明,11个芸豆品种(系)可划分为两大类,其中中芸5号、龙12-2614、中芸4号和中芸6号聚为一类。结果为芸豆品种的评价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7个谷子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系96-9207、009-342、94-9071综合表现最好,等权关联度与加权关联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关联度不同,6个农艺性状与穗粒重的关联度排序为:穗重生物产量节数株高穗长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对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方法]以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的15个杂交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玉米品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株高、穗位高、行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秃顶长〉株高〉穗长〉穗位高〉穗粗。行粒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顶长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穗行数和百粒重对玉米产量不但有较强的直接影响,而且还辅助其他性状对玉米产量产生较大的间接作用。[结论]进一步明确了各性状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效应大小及对产量的相时重要性,为湘南丘陵山区稻田春播杂交玉米引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影响,以‘广8优165’和‘宜优673’两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双亲作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比较试验。研究发现,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提高种子发芽率,降低易裂颖品种的裂颖率,利于在遭遇不利天气时择机抢收和规避机械混杂,可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和增加制种效益。研究证明,赶粉结束后提前割除父本可提升种子质量,增产又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华中地区大面积应用的4个三系不育系的同型保持系和来自不同生态类型的16个恢复系为材料,根据9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为指标,研究了杂交水稻亲本间遗传差异状况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持系间遗传差异较小,恢复系间及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分析表明,三系杂交稻亲本间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不密切,而杂交稻产量的高低与双亲产量尤其是双亲产量平均值的高低密切相关,说明亲本改良在提高杂交稻产量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以多叶材料的6个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15个杂交组合(只包括F1的正交),分析了多叶玉米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平均优势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对6个自交系和杂种一的株型、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极显著,表明多叶玉米是受基因型的遗传基础控制的。(2)一般配合力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性状之间的配合力效应都有差异,自交系Y53在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产量上都表现出较大的效应,说明其遗传传递性较强;而自交系P175、P19、P85、J7-3和M7的各个效应值大多是负向的,说明由其组配的后代在各个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3)对15个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生物学产量与株高、穗位高与粗纤维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位高、株高与粗纤维含量、穗位高与粗淀粉含量、百粒重和粗淀粉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余性状的平均优势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4)通过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的研究,从6个核遗传背景不同的多叶玉米自交系中初步筛选出一个高产、优质的组合,即Y53×P175,这个组合对选育青饲、青贮型玉米提供了新的种质。  相似文献   

17.
油用亚麻F5各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主要考察了来自F578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F5中有6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5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4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4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 、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西葫芦杂种一代产量性状优势表现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葫芦杂种一代和亲本产量性状测定分析表明,杂种一代产量性状较其亲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表现,除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始收期表现为负向优势外,其余性状均表现为正向优势,不同组合不同性状优势表现不同。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分析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结果数、果实发育速度相关显著,杂种一代大多数性状不同程度的受到亲本的影响。亲子相关分析为利用亲本表现初步预测杂种一代性状表现、杂交制种亲本选择选配和性状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粱新选亲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不育系、6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6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长、千粒重、产量等7个性状用DP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恢复系中,吉R105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较理想的恢复系,只是千粒重的配合力稍低,有待改进;不育系中,880A表现较好,但是易感黑穗病,需要改良.株高、穗粒重、产量等性状不育系作用较大,抽穗期父本影响较大,千粒重和穗长双亲同等重要;因此不育系的培育更应注重产量性状的选择,这样有利于繁殖和制种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抗虫棉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作母本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研究抗虫杂交棉F1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整齐度和单铃重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2.5%跨长与整齐度、比强度和籽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杂种一代大多性状不同程度的受到亲本的影响,亲子相关分析为利用亲本初步预测杂种一代性状表现、杂交制种亲本选择选配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