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宾川县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培育优质的柑桔品种提供了理想的适生环境。采用复合经营的柑桔园宜选择在酸碱度适中,土壤肥沃的农耕地,目前供选择套种的多种间作物中以套种香叶与大蒜经济效益最佳,仅农作物一项四年中纯收入达13.63万元/hm62,柑桔进入盛果期年均产量达37500kg/hm^2,其复合经营技术还包括品种选择;定植时期及方法,合理布局种植带,园间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省政和国有林场选择26年生杉木人工林开展了三种不同杉木保留密度(405株/hm~2、495株/hm~2和585株/hm~2)处理的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和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木生长效应试验。试验12年后的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密度为405株/hm~2的处理是最佳的杉木大径材套种模式,林木总蓄积量(281.1m~3/hm~2)、杉木平均胸径(25.07cm)、树高(20.59m)、单株材积(0.50476m~3)均为3种处理中最高的,而杉木蓄积量为204.3m~3/hm~2则是最低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林下套种的红锥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2.60cm、13.75m、0.08944m~3、67.1m~3/hm~2,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为10.74cm、10.00m、0.04981m~3、9.7m~3/hm~2,除了平均树高外,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处理。红锥在杉木林下生长情况比乐东拟单性木兰好,是较好的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阔叶树种。杉木大径材林下套种红锥经营模式应该选择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林下套种农作物,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复合经营,避免了林业收益周期长的弊端,实现农林资源共享,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林下套种甘蓝/大葱等林菜复合栽培模式在邯郸市鸡泽县田庄村、王青村、黄沟村等多地均有成功实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成为林农增收的好途径。1早春甘蓝栽培管理技术1.1品种选择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培育的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种不同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银杏-油菜-花生、银杏-小麦-花生、银杏-桑树)及3种纯农经营模式(油菜-花生、小麦-花生、桑树)下碳储量的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银杏复经营及农地对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下碳储量显著高于农地。其中GRP模式生物碳储量最高,为27.13t/hm~2;GM模式下,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显著高于其它系统,分别为7.64和79.07 t/hm~2;GM模式碳储量达到了122.54 t/hm~2,显著高于其它模式,不同模式间总碳储量从大到小为别为:GMGRPGWPMRPWP。土壤碳储量分配比例最多,占到了58.03~74.45%;在复合系统中,银杏碳储量分配比例仅次于土壤,占到了17.96~25.73%。总的来说,银杏复合系统碳储量高于农地,特别是GM模式。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不同竹林郁闭度(郁闭度分别为0.6、0.7、0.8和0.9)、竹荪品种(长裙竹荪D89和D1)和竹林类型(散生竹和丛生竹)对林下竹荪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郁闭度对林下竹荪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以郁闭度为0.7的竹林竹荪生长最好,出荪期达2个多月,产量达41.0 kg/667 m2,净利润为9 120元/667 m2;竹林套种不同品种的竹荪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不明显;不同类型的竹林对于竹荪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也不明显。因此,竹林适宜于套种竹荪,同时竹林套种竹荪还可带来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岗位以及促进竹林可持续经营等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根据油茶幼林内套种药食两用植物仙人草的经营效果,试验分析了XYL处理(仅修剪不套种仙人草)、XTX处理(修剪并套种仙人草)、TNX处理(仅套种不修剪)、NXT处理(不套种不修剪)4种处理的油茶和仙人草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油茶幼林地套种仙人草可以形成比较合理的复合林分,创建适度的林隙,套种仙人草,填补油茶株间的生态位。试验结果还表明:在种植株行距和修剪双控制下,油茶林间的林隙大小保持在1.5m,大于1/2树高,为仙人草存活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形成了复合经营较为合理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方差分析,XTX处理与NXT处理油茶产果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XTX处理与TNX处理油茶产果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XTX处理与XYL处理油茶产果量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XTX处理与TNX处理仙人草产草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油茶仙人草复合经营具有良好的经营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是油茶林经营中较好的经营模式,应在油茶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省宁化国有林场马尾松林下套种福建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可以在马尾松成熟林林下套种,在套种前需对马尾松进行抚育间伐,保留适当的密度;马尾松间伐后保留密度对套种的福建柏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保留密度300株/hm~2的福建柏生长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3.9m,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大小顺序为300株/hm~2﹥600株/hm~2﹥900株/hm~2;在相同保留密度下,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的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窝部林下套种福建柏生长效果最好,平均胸径4.2cm,平均树高4.2m,福建柏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生长大小依次是窝部﹥中部﹥上部。  相似文献   

8.
白银地区优良林草品种选择与林草复合经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优良林草品种的选择和林草复合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引进的速生杨、速生柳各无性系间的扦插繁育和植苗造林成活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速生杨、柳苗期生长量与对照 (新疆杨、旱柳 )相比差异显著 ,90 %以上可当年育成一级壮苗 ,造林后速生杨、柳幼树初期生长量显著快于对照 ;引进的美国紫花苜蓿品种在林草复合经营中的品质和产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优势 ;林草间作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种植 ,林草复合系统中草的收益完全可以保证林木成材前幼林的抚育费用 ,并可实现盈利 90 0~ 15 0 0元 /hm2 。  相似文献   

9.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的关键技术及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县开展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套种试验,采用上层杉木保留株数600株·hm~(-2)、900株·hm~(-2)和1 200株·hm~(-2)等3种主处理、4个不同层次经营措施为副处理开展裂区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林分立木材积等主要因子增长量存在差异;杉木保留密度越大,草珊瑚平均株高越高,草珊瑚成活率也越高,但过高会造成草珊瑚生长比较孱弱,萌蘖能力降低;草珊瑚现存丛数、平均基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以杉木上层林保留密度900株/hm~2最高,600株/hm~2次之,1 200株/hm~2最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林经营密度600~900株/hm~2,采用等高线整地、施基肥、追肥等较集约的经营措施,不仅有利于杉木生长,而且可以获得较高的草珊瑚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当前我国园林苗木品种种植单一的情况普遍存在,生长周期长、效益缓慢。从苗木生产经营综合效益考虑,发挥苗木产业最大经济效益,利用苗木种植空间,实行立体开发经营。开展园林苗木套种,选择一些喜湿耐阴或半阴生的中药材品种种植,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林下种植中草药作为一种可行、高效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对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以及发展林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⑵。目前,我国园林苗木套种中草药的模式已开展了大量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引进太子参贵州施秉、福建柘荣和安徽广德种源共10个品种,在泗阳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广德种源成苗率最高,为93.6%;单株块根数最多,平均达9.6个;每100个太子参块根鲜质量最高,平均为35.75 g。选择广德种源广4品种在泗阳不同杨树林立地条件下,按不同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整地方式、参种处理、基肥和有无薄膜覆盖等进行复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杨树林及其林下立地条件对广4品种太子参产量有直接影响,应选择沙壤土或壤土,造林密度为270—405株/hm~2,造林4 a的杨树林地复合栽培较好;杨树林地太子参最佳栽培时间为9月下旬,垄状栽植、地膜覆盖、种根用多菌灵500倍液杀菌处理、整地前施入基肥和精细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杨树林地太子参的产量,提高林地复合经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营造复层林,初步探讨总结了不同密度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米槠进行混交培育经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留密度1200株/hm~2的马尾松林冠下套种的米槠混交对林分生长量增长、平均胸增大变化的影响最佳。为拓展马尾松、米槠混交林的培育,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抵抗病虫害能力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引种尾叶桉造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尾叶桉三种生产性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树高随造林密度增加有些许下降,两种较稀林分间未见有显著差异。而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单位面积蓄积量则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递增。方差分析表明各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7年生时,2505株/hm~2密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是1665株/hm~2和1110株/hm~2密度的125.6%和166.0%。在台风危害区,短周期纤维材生产性经营密度以2505株/hm~2(株行距1.3m×3m)为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分别在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的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立地因子、林分郁闭度、初植密度、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4种林分类型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生长量和根茎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毛竹林﹥阔叶树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冠下种植的多花黄精的平均保存率、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根茎总重量(干重)分别达90.2%、0.60cm、62.5cm、1 226.9kg/hm~2;阔叶树林的分别达90.0%、0.55cm、59.2cm、1 184.4kg/hm~2;杉木林的分别达88.7%、0.48cm、53.1cm、1 097.0kg/hm~2;马尾松林的分别达85.2%、0.43cm、48.9cm、993.4 kg/hm~2。综合分析认为选择毛竹林和阔叶树林种植多花黄精较适宜,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林冠下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间套种技术是立体复合栽培经营模式之一,通过充分利用水、肥、光、热等资源,以间套作短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可改良油茶林地土壤结构,有效改善小气候环境,加快幼林期生长速度,对解决林地和农业用地矛盾、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林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油茶间套种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间套种模式及其应用综合效益等,并对油茶间套种技术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幼林土地利用率,增加前期经济收入,解决幼林香榧遮荫问题,在香榧幼林基地内套种皇菊开展复合经营试验,统计分析复合经营的经济效益,观测复合经营对香榧生长的影响,监测复合经营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皇菊复合经营试验样地每年可增收2 050元/667 m~2,可节省香榧各项管理费用1 050元/667 m~2;皇菊对香榧树盘基部形成的覆盖遮荫,可降低地表温度,减轻夏季高温对香榧叶片的灼伤程度;实施复合经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复合经营不但增加前期经济收入,节省香榧管理支出,提供香榧遮荫环境,同时优化基地土壤,促进香榧生长。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方式对樟树生长影响,在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樟树造林水平方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樟树在尾巨桉林皆伐后不同密度纯林造林(zc1=樟树纯林4500株/hm~2、zc2=樟树纯林1200株/hm~2),桉树择伐后林下套种樟树(za=樟树保留600株/hm~2、桉树套种600株/hm~2),造林3年后均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成活率zazc1≈zc2,树高生长za≈zc2zc1、胸径生长zc1za≈zc2。  相似文献   

18.
2016-2018年连续3年在高寒阴湿地区新建椒园开展套种蚕豆试验,天水市高寒阴湿区适宜推广的蚕豆新品种为"临蚕8、9号",套种蚕豆适宜密度为10.5万株/hm~2,新建椒园树下空地面积4 m~2对椒树生长影响最小,总结了高寒阴湿区新建椒园套种蚕豆技术。  相似文献   

19.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果用林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现状,论述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当前应采取的主要举措。针对当前果用林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品种资源匮乏和栽培缺乏科学配套的关键技术等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科研生产实践,在掌握品种引种、测定选育、良种苗木繁殖等基础程序以及在培育良种壮苗基础上,就果园设计与营建、品种合理配置、密度科学调控、间套种复合经营、早实丰产定干与结果面培养的管理技术,以及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配套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银杏、柑桔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舰 《经济林研究》2006,24(2):32-34
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对(A)银杏、柑桔、西瓜;(B)银杏、柑桔、黄豆;(C)银杏、柑桔、薏萌;(D)银杏、柑桔共4种复合经营模式中银杏和柑桔(符合经营目的)的生长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杏-柑桔-西瓜复合经营模式对银杏、柑桔的生长最为有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