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14个品系黄秋葵在大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叶片干物质产量、叶片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差异极显著。004-2品系叶片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4948.0kg/hm2。024-3品系叶片中叶黄素产量最高,理想纯产量达到9261.7g/hm2。018-1品系叶片中β-胡萝卜素产量最高,理想纯产量达到32740.0g/hm2。综合叶片干物质产量、叶片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产量三方面,018-1、024-3和021品系适合高产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2.
研究密度和氮肥两因子对黄秋葵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总体来说,种植密度对黄秋葵叶片产量、茎杆产量和地上生物产量的影响呈现一致的规律.经显著性分析表明,018品系在高密度(即行株距40cm×30cm)下最佳,叶片产量达到3211.0kg/hm2,在低密度(即行株距60cm×50cm)次之,叶片产量达2860.6kg/hm2,中密度(即行株距50cm×40cm)最差;密度对021品系的差异不显著;氮肥对018和021品系叶片产量差异不显著;018和021品系的茎叶比随氮肥水平提高而变小.整体来说,生产上采用40cm×30cm的种植密度和375.0kg/hm2的氮肥水平可获得最大产量和最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部位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但不同部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中部叶片的β胡萝卜素、新黄质、紫黄质、叶黄质、叶黄素含量变化比较平稳.与下、中部叶片相比,上部叶片发育后期其组分含量均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6.1 mg.g-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番茄果实不同部位类胡萝卜素和糖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时,果皮中番茄红素含量最高;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在胶质胎座中含量最高;3种糖在果皮中含量最高.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与果实各部位果糖、葡萄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皮、隔壁、胶质胎座中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黄素含量与果实各部位中糖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5.
柑橘果实主要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HPLC技术分析了我国53个柑橘品种资源的6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柑橘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为主,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α-胡萝卜素极低;参试品种中番茄红素仅在红肉脐橙的果肉中检测到。不论果皮还是果肉均以宽皮柑橘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柚类最低,表明宽皮柑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在宽皮柑橘中,果肉以积累β-隐黄质为主,果皮β-隐黄质与叶黄素含量接近。与果肉相比,柑橘果皮的单位鲜重叶黄素、玉米黄素、β-隐黄质的含量分别为果肉的2.5~15倍,是柑橘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库存部位。  相似文献   

6.
红果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孙亮  周宝利  马迎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28-6728,6750
[目的]为了考察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动态变化情况,丰富果实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的基础理论。[方法]以红果番茄为试验材料,用HPLC内标法测定了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番茄红素在绿熟期检测不到,发白期开始出现,随后随着成熟进程,开始大量形成并积累,至红熟Ⅱ期,果实中含量达到最大值。β-胡萝卜素在绿熟期果实内有少量生成,其含量在发白期略有下降,在转色期回复上升,它们的含量都在红熟Ⅱ期达到最高。叶黄素变化规律与β-胡萝卜素相同。β-胡萝卜素含量不到番茄红素含量的1/5,叶黄素含量约为番茄红素含量的1/50。[结论]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其番茄红素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先下降后上升,三种类胡萝卜素在果实完全成熟时含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与品种耐低温弱光性的关系,采用YMC-C30色谱柱(250mm×4.6mm i.d.,5μm),以‘陇椒3号’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分离测定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组成为A,乙腈∶甲醇(体积比60∶40);B,甲基叔丁基醚,梯度洗脱;检测波长450nm;柱流速1.0mL/min;柱温25℃.以外标法定量,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各组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介于0.996 1~0.999 9;平均回收率为80%~98.9%.试验方法可用作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分离与定量测定,为辣椒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油棕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棕果为材料,分别提取油棕果5个发育时期的类胡萝卜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其中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成分和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对油棕果中的叶黄素、蕃茄红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完全分离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油棕果实成熟度的增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其中在果实发育后期,β-胡萝卜素是α-胡萝卜素的3~4倍;相反地,叶黄素从青果期到成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蕃茄红素的含量变化不大。油棕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主要转化为以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为主。  相似文献   

9.
发酵前向延边烟叶表面喷施外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研究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2d后,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随外源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发酵30d后急剧下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表明喷施的外源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够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降解转化为香气物质。感官评吸结果显示,随着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喷施量的增加,卷烟的杂气和刺激性也增加,较为合适的用量为1.0mg/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温度、光、氧气、矿质元素和抗氧化剂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影响极显著,两者在阳光下降解速度很快;温度对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影响极显著,β-胡萝卜素在室温降解速度很快;氧气对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K、Ca、Mg和Co不利于叶黄素的稳定,矿质元素均不利于β-胡萝卜素的稳定,其中Ca的影响最大;0.24%的VcNa和Vc有利于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14个作为禽用着色剂的黄秋葵品系比较试验,分析其种子发芽率、产量(叶片、茎杆、种子)、营养成分(叶片、茎杆)。结果表明:14个品系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其中021和007-1发芽率最高,达到92.5%;叶片和茎杆平均干物质产量差异均亦极显著,004-2叶片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4948kg/hm2,018茎秆干物质产量最高,达到7103.4kg/hm2;008的营养价值最高;种子产量007-1最高,公顷产量大于3000kg。综合评价,018品系作为禽用着色剂较适合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不同成熟度烟叶在不同装烟方式下烘烤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烟叶在密集烘烤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鲜烟叶和烤后烟叶的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烘烤过程中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幅度比较大,其损失主要发生在变黄中期至定色前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茶叶中β-胡萝卜素(β-carotene)的含量,建立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茶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样品先用丙酮浸提,真空旋转蒸干,再加乙醚和甲醇-氢氧化钾低温避光皂3h,然后用10%氯化钠萃取,乙醚相真空旋转蒸干,最后溶解于甲醇:乙酸乙酯混合液(1:1)。色谱方法如下:HypersilC18ODS柱,流动相为丙酮和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50nm。结果表明,该方法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4.5%。用该方法测定了同一茶树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和不同季节一芽二叶的β-胡萝卜素含量,表明茶树叶片的β-胡萝卜素含量是成熟叶高于幼嫩叶片,夏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6,(10):88-91
质体色素降解产物是烟叶中的重要致香物质,烟叶中的质体色素含量直接决定着烟叶的品质。本文考察了不同移栽期对烤烟质体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推迟5 d,烤烟成熟期和烘烤后烟叶样品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多酚含量最高,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使用石油醚∶丙酮=1∶1(v∶v)提取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成熟期的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流动相为甲醇∶乙腈=90∶10(v∶v),流速为0.8ml/min,450nm检测波长下进行检测,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回收率依次为:98.8%、99.3%、99.0%。成熟期胡萝卜中检测到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分别为:190.573μg/g、308.930μg/g、0.325μg/g。  相似文献   

16.
光照强度对菠菜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以400、240、50μmol·m^-2·s^-1 3种不同光照强度处理菠菜,测定菠菜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菠菜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逐渐升高,且在高光强(4000μmol·m^-2·s^-1)下.植株叶片中2种色素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对照(2400μmol·m^-2·s^-1)植株含量在处理期间无明显变化.低光强(500μmol·m^-2.s^-1)下,2种色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30d时各处理间差异显著;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升高的趋势,30d时低光强处理植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高光强处理植株;叶黄素含量:低光强〉高光强〉对照,20d和30d时.低光强处理植株含量显著高于高光强和对照植株。可以推论,高光强有利于菠菜叶绿素的合成,低光强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对柿果中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柿色素代谢及其功能性成分合成与调控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柿果实中的色素成份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约是果肉中的6-11倍;按类胡萝卜素组成成分的含量由高至低,果皮依次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而果肉依次为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柿果肉主要色素成份为功能性β-隐黄质。温室栽培磨盘柿果中功能性成分β-隐黄质含量是露地的3倍。供试7品种间色素成分与含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快速测定桑树(Morus alba L.)上桑叶和桑枝条皮层(以下简称桑枝皮)中的4种色素(叶黄素、β-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析各种色素含量在不同叶位和不同桑树品种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绿素含量,但不同叶位桑叶中的上述色素含量具有差异,总体上是成熟叶或老叶中的含量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叶绿素b在第7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54.06、117.66μg/g;叶绿素a在第11位成熟叶中的含量最高,为78.77μg/g;叶黄素在第5位衰老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50.66μg/g。不同桑树品种桑叶和桑枝皮中的色素总含量有差异,在10个供试品种中对于桑叶而言含量最高的是湖桑32(1 128.32μg/g);对于桑枝皮而言,沙二含量最高(190.21μg/g)。桑枝皮中色素平均总含量在100μg/g左右,约为桑叶的1/8。所以,从废弃的桑枝条皮层中或从桑枝皮加工废料中提取或回收脂溶性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特别是叶黄素是切实可行的。测定方法和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桑树资源特别是桑树枝条皮层中的色素提供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和多酚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烟叶色素和多酚化合物的影响。[方法]3种采收方式分别为上部6片叶一次性摘采、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采、上部6片叶每次采收2片。研究其对上部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其他类胡萝卜素、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处理的烟叶叶黄素、β-胡萝卜素、其他类胡萝卜素在烘烤过程中降解慢,烤后烟叶色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2个处理。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处理在烘烤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多酚类化合物含量,有利于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结论]建议推行上部6片叶一次性砍烤技术,促进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橙色叶球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Lour.)Olsson)为试材,研究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及其含量和组分的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12(43)正交试验,筛选有机溶剂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利用分光光度法对类胡萝卜素的总量进行测定;建立类胡萝卜素成分的RP-HPLC测定体系,并利用RP-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成分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进行分析。【结果】橙色叶球大白菜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以乙醇-丙酮溶液(V(乙醇)∶V(丙酮)=1∶1)为溶剂,料(g)液(mL)比为1∶20,在60℃下浸提50min。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类胡萝卜素测定,得出橙色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平均含量为32.847mg/kg,是普通白菜中的2.467倍。建立了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RP-HPLC测定体系,以甲醇-乙腈溶液(V(甲醇)∶V(乙腈)=55∶45)为流动相,流速1.0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进样量10μL。以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为标样,建立了RP-HPLC法测定叶黄素、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3种色素的线性方程。相关分析表明,RPHPLC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73。【结论】利用RP-HPLC法测定橙色大白菜叶球中的类胡萝卜素,其主要成分是叶黄素、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而普通大白菜中没有番茄红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