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光密度法对花生受网斑病菌侵染后,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认识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等酶与花生网斑病抗性的关系及特性。结果表明,接种网斑病菌后花生体内的防御酶活性普遍升高,本试验研究测定酶系在24~72h内均有最大值出现。但抗病品种一般比感病品种防御酶活性升高快,到达活性高峰早。  相似文献   

2.
选取花生品种群育54和潍花8号的幼苗,进行网斑病菌接种和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的诱导处理后,测定两个品种几丁质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处理后,两品种叶片几丁质酶活性均有提高,群育54酶活性水平提高幅度远大于潍花8号。几丁质酶活性在网斑病菌侵染后6d达到峰值,可提高3~5倍;水杨酸处理后48h达到峰值,可提高5~10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对两个品种几丁质酶活性诱导效果有差别,1.5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后48h几丁质酶的活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性花生感染网斑病菌的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接种网斑病菌后花生植株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花生接种网斑病菌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强度降低。植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较对照有所提高,而且抗病品种群育101的SOD酶和POD酶活性值高于感病品种鲁花8号,但MDA含量低于鲁花8号。  相似文献   

4.
花生种皮抗黄曲霉相关基因PnLOX2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抗黄曲霉品种J11和高感品种金花1012黄曲霉处理的三个不同时期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对种皮PnLOX2基因进行相对定量.结果表明:Real time PCR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定量方法,可快速检测待测基因的表达量差异;高抗黄曲霉品种J11在黄曲霉侵染过程中PnLOX2基因表达量变化显著,而金花1012的表达量变化较小,表明PnLOX2基因在花生种皮中存在并且可能与抗黄曲霉相关.  相似文献   

5.
花生种子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抗黄曲霉侵染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花生种子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的变化与抗黄曲霉的关系。结果花生种子接种黄曲霉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抗性无关。接种黄曲霉后 ,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抗病品种接种后 1d苯丙氨酸解氨酶被诱导激活 ,PAL活性达到高峰 ,而感病品种反应缓慢 ,需要 4~ 5d酶活性才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花生抗黄曲霉病分子遗传研究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单世华  庄伟建 《花生学报》2003,32(Z1):324-327
黄曲霉毒素污染对热带、亚热带的粮食、油料等作物的生产、食品加工和贸易有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总结了近年来花生抗黄曲霉病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并就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对黄曲霉抗性研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花生品种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为品种选育及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鉴定了花生不同品种对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花生品种中有6个品种对花生褐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花育23、日花1号和四粒红属于高抗病类型,其中花育23相对抗病指数最高为0.87;鲁花8号、青花7号和冀花4号属于抗病类型。13个花生品种中只有2个花生品种对花生网斑病的相对抗病指数在0.6以上,其中花育36属于高抗类型,相对抗病指数为0.81;农大056属于抗病类型,其余花生为敏感性,但是每个花生品种对花生叶斑病的综合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接种灰斑病菌1-10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灰斑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抗感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所增高,并且抗感品种接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因生理小种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是大豆一种普遍性的抗病反应,而且抗感品种之间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差异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因此,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大豆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病圃鉴定法,对55个花生品种进行不同播期网斑病抗性鉴定。经鉴定获得抗病品种1个、中抗品种20个、感病品种5个、高感品种2个,未获得对网斑病免疫和高抗的花生品种。获得27个抗病性随播期改变的品种。经方差分析,影响抗病性的主要因素是花生品种自身特性,播种温度对花生网斑病抗病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农杆菌为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应用花生丛生芽再生体系,以农杆菌为介导将含有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抗病基因的植物双价表达载体pCGII转入花生品种泉花10号和金花1012,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已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鉴定,研究表明,侵染时间以5-15min的效果较好,侵染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转化率;0-1d预培养对基因转化有利,预培养2d可使转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Potato Research》1959,2(2):152-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