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引起番木瓜病毒病的最主要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的成员之一,为单分体正链RNA病毒,由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属PRSV株系,寄主范围可划分为P型和W型两种。P型株系(PRSV~P)是制约生产的主要病原,给番木瓜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关于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国内外研究颇多,肖火根、蔡建和等在抗病性、转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引起番木瓜病毒病的最主要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的成员之一,为单分体正链RNA病毒,由多种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属PRSV株系,寄主范围可划分为P型和W型两种。P型株系(PRSV-P)是制约生产的主要病原,给番木瓜生产带来严重危害。关于番木瓜环斑病毒病,国内外研究颇多,肖火根、蔡建和等在抗病性、转基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筛选优良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抗病育种的关键技术。本文对18个番木瓜品种在苗期对PRSV的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以期为抗病材料的早期鉴定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番木瓜花叶环斑病毒(PRSV)严重影响着热带亚热带的重要水果番木瓜的生产,在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利用病原获得抗性防治PRSV的方法给番木瓜的生产带来一线生机。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番木瓜中所采用的PRSV病毒的几个基因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抗PRSV转基因番木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木瓜花叶环斑病毒(PRSV)严重影响着热带亚热带的重要水果番木瓜的生产,在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利用病原获得抗性防治PRSV的方法给番木瓜的生产带来一线生机。综述了近年来转基因番木瓜中所采用的PRSV病毒的几个基因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病原为番木瓜环班病毒,主要寄主有葫芦科、番木瓜等作物。该病在我国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为害严重。在海南,10月至翌  相似文献   

6.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是危害葫芦科作物最严重、最广泛的5种病毒。根据已知的5种病毒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感染病毒的吊瓜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结果表明长兴吊瓜的病毒种类主要为PRSV,感染率为100%,无复合病毒感染。吊瓜植株不同取样部位(茎尖、卷须、嫩叶、茎、花、子房、老叶等)的RT-PCR表明老叶是较好的病毒检测取样部位,而嫩叶是吊瓜脱毒最佳的外植体取样部位。对茎尖的PRSV表达量高过幼叶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病毒的表达量与植株的代谢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番木瓜环斑病毒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PCR重叠延伸技术(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SOE)将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Vb株系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Ys株系的复制酶(replicase protein,RP)基因构建成融合基因VY。同时对常规的SOE法进行了改进,并对改进的SOE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其中以Pyrobest DNA聚合酶和60℃的退火温度为最佳。将融合基因n’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上,测序结果表明,该融合基因的序列与设计相符。融合基因VY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可为进一步获得对PRSV广谱抗性的转基因番木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禾生素(CTS-N)和水杨酸(SA)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较长期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的效果,测定了CTS-N和SA处理后番木瓜300 d内PRSV病情指数变化和CTS-N处理后关键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CTS-N后番木瓜PRSV病情指数持续偏低,清水和SA处理的则较高,田间第240、270和300天,CTS-N处理的PRSV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清水和SA处理。CTS-N处理后,番木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清水处理。CTS-N浓度越高,番木瓜PPO、SOD、POD活性就越高、越持久。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保山、楚雄以及玉溪等地的感病番木瓜叶片表现为花叶或褪绿,叶片畸形,果实表面布满不规则线纹、环纹及环斑等症状。对感病番木瓜材料进行了电镜观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800nm左右的病毒粒子;设计PRSV特异性引物对感病番木瓜材料进行RT-PCR检测,获得的扩增产物和引物设计大小相符;利用双生病毒特异性引物没有检测到双生病毒。确定引起云南番木瓜花叶病的病原为番木瓜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10.
冯东昕 《世界农业》1994,(10):34-36
主要葫芦科作物对常见病毒病的抗性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冯东昕到目前为止,在黄瓜、甜瓜、西葫芦和西瓜上已发现了27种病毒,其中,黄瓜花叶病毒(CMV)、番木瓜环斑病毒W(PRSV一W)、西瓜花叶病毒(WMV)、矮生南瓜黄化花叶病毒(ZYMV)和南瓜花...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禾生素、病毒必克和病毒A对番木瓜植株体内PRSV基因表达的影响,以组织培养的日升番木瓜为研究对象,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应用RT-PCR技术对番木瓜体内的PRSV-CP基因进行半定量分析,建立一个特异、稳定的RT-PCR半定量检测体系,研究了禾生素、病毒必克和病毒A处理对番木瓜体内PRSV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初步说明,0.2%的禾生素及4.0g/L和1.0g/L的病毒必克显著抑制了番木瓜体内PRSV-CP基因的表达,而病毒A及其它浓度的禾生素和病毒必克对番木瓜体内的PRSV-CP基因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加重,对番木瓜进行PRSV病毒接种,是有效防治PRSV和番木瓜抗PRSV重要措施之一.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PRSV-CP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PRSVCP3/PRSVCP4,同时根据EF183499、HQ424465和美国夏威夷PRSV-CP序列设计保守区特异性引物PRSVCP1/PRS...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番木瓜抗病性测定和纯合系的获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转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复制酶基因(Trp)的T3、T4代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品系在苗期进行攻毒试验和PCR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在苗期T3、T4代分子检测阳性株均高抗PRSV的Ys株系,证实Trp基因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除品系Trp-6-2外,其它所有T3、T4代自交植株仍有基因分离.Trp-6-2的自交株和其T4杂交后代,苗期攻毒试验均表现抗病,PCR检测复制酶基因均为阳性,所转基因没有发生分离,可以初步推定Trp-6-2为转基因的纯合系.大田病情调查结果表明,T3代在定植田间的前5个月内,转基因植株均高抗PRSV.但在定植5个月后发现一个转基因品系38株中有3株表现发病.  相似文献   

14.
正番木瓜(Carica papaya)是一种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草本果树,番木瓜蛋白酶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日化品等行业[1]。番木瓜环斑花叶病毒(PRSV)是危害番木瓜生产的一种世界性病毒,植株受到侵染后,无法进行有效治疗,目前的化学杀菌剂不能有效控制其蔓延[2]。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环斑花叶病毒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但番木瓜栽培品种中缺乏有效抗病基因资源[3]。直到1986年,Abel等[4]报道了  相似文献   

15.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是葫芦科上的重要病毒之一,给葫芦科作物的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学者对该病毒研究不多,但该病毒因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在国外已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在进口的种子中已有截获,为促进对该病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对其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检测防治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PRSV对番木瓜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抗性番木瓜(Carica paporya L.)品种人工接种番木瓜环斑型花叶病毒病(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Ys株系,分析其抗病性与叶片中POD、PPO及SOD等防御酶活性及POD同工酶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PRSV-Ys后,抗病突变体“岭抗1号”(暂名)的POD和PPO活性先升后降,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穗中红,后期POD和PPO活性则低于穗中红;SOD活性在初期升高,后期则恢复到正常水平.“岭抗1号”叶片POD同工酶增加1条谱带砒0.745.POD同工酶组成型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与抗病相关,可作为评价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葫芦科作物抗主要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受病毒病侵染的葫芦科作物往往出现多种症状,导致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严重时甚至绝产。目前已经鉴定能感染葫芦科一种或多种作物的植物病毒约有50种。这些病毒遍及世界各地,凡种植葫芦科作物的地区几乎都能发生。虽然人们已较深入地研究了各种病原物的致病性、传播介体、预防措施,流行学及生态学特性,也为寻找相关抗病种质资源做了大量工作,但病毒病的危害还是有不断发展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单抗或多抗病毒病的栽培品种,因此,人们在葫芦科作物抗病毒病育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以期从中找到有效的控制病毒病的方法,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病毒主要有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通常发生复合侵染。基于Gen Bank中这6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单重RT-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2种多重RT-PCR扩增的DNA聚合酶浓度、d NTPs及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对检测灵敏度进行测定,建立了2种PCR反应同时检测葫芦科作物上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2种多重RT-PCR体系均能同时扩增出各自特异性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优化的2种多重RTPC体系检测灵敏度为总RNA稀释102~103倍,应用于江苏省21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单重RT-PCR一致,体现了检测的可靠性;检测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以种子传播的ZYMV和CGMMV侵染为主,病毒的复合侵染率达75.24%。  相似文献   

19.
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正引起番木瓜毁灭性严重病害,番木瓜叶扭曲花叶病毒(PLDMV)也在威胁着目前转基因番木瓜的推广和应用。通过人工合成包含PRSV和PLDMV两种病毒的NIb和HcPro基因多个保守区域的靶序列作为模板,扩增两条长短不同但大部分重叠的靶序列,并通过引物设计时添加的特定酶切位点两个靶序列反向连接,形成以长靶序列的5’一部分序列作为发夹结构的环,不需要另外插入内含子序列的反向重复发夹结构的RNAi表达载体pPTN-LS。该方法构建的RNAi表达载体,不仅具有快速、稳定性高等优点,还能同时靶标PRSV和PLDMV两种病毒的NIb和Hc-Pro基因多个保守区域的靶序列,能有效提高沉默效率,为利用RNAi技术培育广谱、高效、稳定且安全性高,同时抗PRSV和PLDMV病毒病的转基因番木瓜新种质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转PRSV复制酶基因T2代番木瓜植株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转PRSV复制酶基因的番木瓜植株,其自交及杂交二代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m-blot杂交的结果表明:目的基因整合在番木瓜的染色体上.人工接种PRSV的Ya、Vb、Sm株系于分子检测阳性的7~8叶期植株,转基因植株均表现高抗.在定植田间的9个月中,转基因植株无一发病,而对照则全部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