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RNA含量在8.064 3~13.035 3 μg·mg-1之间,滞育蛹在9.917 7~13.532 7 μg·mg-1之间,羽化成虫初期为20.717 0μg·mg-1;非滞育蛹DNA含量在0.422 7~0.542 0 μg·mg-1之间,滞育蛹在0.459 0~1.100 7 μg·mg-1之间,羽化成虫初期为1.838 0 μg·mg-1.滞育期间核酸含量较高,表明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分裂较为活跃;核酸含量及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非滞育蛹蛋白质含量在111.768-115.031mg/g之间,整个蛹期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滞育蛹蛋白质在81.218-131.624mg/g之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含量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11月下旬后呈上升趋势。滞育解除后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为296.969 3 mg/g。[结论]蛋白质含量变化与美凤蝶不同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蛹、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蛹蛋白质含量在138.7350-176.7757mg/g,在整个非滞育蛹期间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差异明显。在整个越冬期间,蛋白质含量在147.9750-196.9973mg/g,呈现一定规律波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上升达49.0223mg/g,可能与气温下降抗冻蛋白产生有关。滞育解除后羽化成虫蛋白质含量为313.247mg/g,羽化成虫初期的高蛋白质含量可能与生殖系统的发育有关。蛋白质代谢在柑橘凤蝶不同发育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深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非滞育蛹为、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非滞育蛹RNA含量为4.614 0~7.946 3μg/mg,滞育蛹为4.326 0~5.885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20.7793μg/mg;非滞育蛹DNA含量为0.448 7~0.535 0μg/mg,滞育蛹为0.452 0~0.828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1.727 0μg/mg。[结论]核酸含量与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深入了解美凤蝶滞育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非滞育蛹为、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不同发育阶段RNA和DNA含量。[结果]非滞育蛹RNA含量为4.614 0~7.946 3μg/mg,滞育蛹为4.326 0~5.885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20.7793μg/mg;非滞育蛹DNA含量为0.448 7~0.535 0μg/mg,滞育蛹为0.452 0~0.828 3μg/mg,羽化成虫初期为1.727 0μg/mg。[结论]核酸含量与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柑橘凤蝶滞育机理,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滞育期间蛋白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电泳结果显示,滞育期间蛋白质吸收峰在18~45个之间,除10月下旬为18个最少和12月下旬为45最多外,其余时期相近,在22~24个之间,同时,不同时期蛋白质吸收峰在面积和迁移时间上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进行着一定程度的蛋白质代谢,种类、数量和含量发生了变化。12月下旬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含量也有所变化,与气温下降抗冻蛋白产生有关。滞育期间蛋白质特征与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羽化成虫有明显差异,表明滞育期间有着与其他发育阶段不同的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7.
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了烟夜蛾预蛹及化蛹初期的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体内和血淋巴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化蛹初期(化蛹9 d内),滞育蛹血淋巴中氨基酸总量逐渐增加,而正常发育的非滞育蛹血淋巴氨基酸总量逐渐减少;精氡酸、脯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等在滞育诱导的预蛹及滞育蛹血淋巴中含量丰富,且均表现出随滞育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因此推测这些氨基酸可能与滞育蛹的抗寒性有关.经滞育诱导的蛹体内氨基酸总量在化蛹初期缓慢增加,正常发育的蛹在化蛹后氨基酸总量迅速下降,羽化前又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用考马斯亮蓝法和SDS - PAGE电泳法测定并分析了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血淋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非滞育蛹在化蛹后至羽化前可溶性蛋白呈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在5日龄时含量最高,而滞育蛹呈现出持续降低的变化趋势;除2日龄雌蛹外,其他日龄滞育与非滞育蛹的雌、雄个体间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蛋白质SDS - PAGE电泳图谱表明,滞育蛹与非滞育蛹血淋巴的蛋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推测滞育蛹血淋巴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组成的变化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枯叶蛱蝶非滞成虫与滞育越冬成虫蛋白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枯叶蛱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蛋白质含量在277.8097~324.1930mg/g之间,整个非滞育成虫期间,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差异明显;越冬期间,成虫的蛋白质含量在144.4290-300.9933mg/g之间,含量从1月下旬至2月下旬有较大幅度上升,其余时期差异不大。蛋白质在枯叶蛱蝶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10.
烟实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烟实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甘油、血淋巴蛋白、糖原、脂肪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预蛹阶段,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甘油含量差异不显著,3日龄和5日龄的滞育蛹甘油含量显著高于非滞育蛹;滞育蛹血淋巴蛋白含量略高于非滞育蛹,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滞育预蛹的糖原显著高于非滞育预蛹,但发育至3日龄时急剧下降,发育至5日龄时糖原含量仍保持在3日龄的水平,非滞育个体的糖原含量从预蛹发育到3日龄蛹时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而发育至5日龄时,糖原含量急剧下降;滞育蛹脂肪含量高于非滞育蛹,二者在预蛹期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蛹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棉铃虫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主要形态特征;测定了滞育蛹和非滞育蛹不同时期海藻糖浓度;测定了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冻结温度。结果表明:滞育蛹在整个滞育期保持着蛹化初期的形态特征;滞育蛹的血糖浓度在滞育期间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非滞育蛹;滞育雌、雄蛹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0.1℃和-11.5℃,冻结温度均为-5.3℃。  相似文献   

12.
枯叶蛱蝶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体内糖类物质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了解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滞育特性,利用蒽酮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体内不同时期海藻糖和糖原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海藻糖含量在0.0363~4.7493 mg/g之间;越冬期间在海藻糖含量在4.479~32.6927 mg/g之间;非滞育成虫糖原含量在0.4633~1.881 mg/g之间,越冬期间在5.072~28.6703 mg/g之间.非滞育成虫体内海藻糖和糖原含量均较低,越冬成虫含量相对较高.海藻糖和糖原代谢与气温和滞育发育阶段有关;越冬初期存在海藻糖和糖原积累,越冬期间两者间存在相互转化.枯叶蛱蝶为海藻糖积累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羽化温度在15、20、25和30℃时,滞育蛹最早羽化分别在第63、33、11和14天,发育历期分别为71.2、40.5、22.0和16.8d,羽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6.0、16.0、14.0和6.0d。同时,低温处理(10℃)显示,25℃时,长光照下,低温处理0、20和40d后,滞育蛹分别在处理后第24、19和17天开始羽化,羽化时间持续分别为22.0、12.0和9.0d,发育历期分别为35.8、24.5和21.3d。[结论]随着羽化温度升高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滞育蛹羽化时间提前,发育历期缩短,温度越高或低温处理时间越长,羽化越早,发育历期越短。25℃和低温处理20.0d滞育蛹的羽化率最高,是促进美风蝶滞育发育的较适合条件。  相似文献   

14.
枯叶蛱蝶非滞育成虫与越冬成虫核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枯叶蛱蝶滞育机理,利用比色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不同发育阶段的RNA和DNA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RNA含量为21.0687~31.9513μg/mg,DNA含量为1.1677~1.2817μg/mg;越冬成虫RNA含量为10.0967~14.3193 μg/mg,DNA含量为1.3673~2.7610 μg/mg.核酸含量变化与发育阶段有关,与生殖系统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棉铃虫滞育蛹与非滞育蛹血淋巴在甘油、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蜕皮激素含量上的不同。结果表明:1)滞育蛹血淋巴17种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比非滞育蛹增加,其中脯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非滞育蛹,已解除滞育的蛹血淋巴中氨基酸的组成与非滞育蛹仍有所不同,其中丝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的比例明显增加。2)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血淋巴总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均以棕榈酸为高。不饱和脂肪酸中均以亚油酸含量为高,且滞育蛹的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非滞育蛹。3)血淋巴中甘油的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4)滞育蛹在滞育期血淋巴中20-羟基脱皮酮滴度一直维持在极低水平。当滞育开始解除时,20-羟基脱皮酮的滴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6.
光照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0℃LD12:12时,滞育蛹第31天开始羽化,持续36d,平均历期46.9d;LD15:9时第37天开始羽化,持续22d,平均历期47.7d。25℃时,LD12:12开始羽化时间为第18天,持续23d,平均历期25.9d;LD15:9为第19d,持续14d,平均历期为26.4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h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推迟4d,在第19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2d,为21.8d;断光4h后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早2d,第15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9d,为18.8d。[结论]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迁飞与滞育的研究——棉铃虫滞育的解除与羽化形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河南省新乡棉铃虫种群为材料研究了棉铃虫滞育的解除与羽化形式。对滞育诱导强度、光周期和温度三个因素的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棉铃虫解除滞育的主要因素。滞育蛹在高温下可以解除滞育,但时间较长。发育起点温度为16.52℃,有效积温为358.53日度。低温对滞育蛹有活化作用,低温可解除棉铃虫滞育而明显降低在高温下的蛹历期。经低温完全活化的个体,其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64℃,有效积温为135.56日度。种群内个体间滞育的解除异质性较强,这种异质性和滞育蛹种群的活化程度决定成虫的羽化形式。文中还讨论了棉铃虫滞育解除方式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烟夜蛾的滞育机制,测定了烟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日失重、含水量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蛹鲜质量、含水量均显著低于非滞育蛹;滞育蛹日失重变化比较平缓,没有明显的失重高峰,其平均值为3.19mg/头,而非滞育蛹的体质量变化较大,4日龄时达高峰,日失重高达13.67mg/头;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CO2呼出量无显著差异,但滞育蛹的呼吸速率相对平稳,非滞育蛹的呼吸速率变化较大,呈上下波动的曲线。这可能与滞育蛹滞育期间较弱的生理代谢水平和较高的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影响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培养温度、光周期与低温处理3个因素对滞育蛹影响大小R^2值分别为1621.3、143.2和11.6。培养温度是影响自然发育至12月下旬美凤蝶滞育蛹发育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光周期;低温处理对滞育蛹发育历期影响较小。[结论]培养温度、光周期和低温处理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甘蓝夜蛾滞育蛹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系统研究了甘蓝夜蛾越夏蛹和越冬蛹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越夏蛹在夏季高温下培养和在恒温15℃下培养,两之间没有显示CAT活力的差异;(2)越冬蛹在冬季低温下培养和在恒温25℃下培养,在滞育期间两之间CAT活力达到显差异;(3)滞育个体和非滞育个体在幼虫未龄期、预蛹期和化蛹初期,CAT活力未发现有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