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SERES-小麦模型和SERES-玉米模型分别进行了银川平原灌区春小麦与春玉米栽培方案优化模拟试验,依据模拟产量结果优化选择出春小麦和春玉米最优播期、施氮量和灌水量等栽培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玉米品种、密度等配套栽培措施为调控途径的区域性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同时实五原县春玉米高产与资源高效之目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浅析气象条件与蚜虫防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蚜虫是春小麦、春玉米生产区的主要害虫,蚜虫严重时会对春小麦以及春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气象的变化对于春小麦蚜虫的生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我国春小麦玉米种植的大区,每年仅是春小麦的播种面积就在6.7万hm2左右,小麦的产量对于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作物产量都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而宁夏的回族人口接近一百万。因此,对于春小麦以及春玉米等农作物的蚜虫防治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在对春小麦蚜虫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于春小麦蚜虫的生长规律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春小麦蚜虫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物质生产与氮素积累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加18.0%和45.1%;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而单位面积穗数极显著高于对照,单位面积较多穗数,是玉米高产潜力的关键。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群体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普通大田栽培。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8.5%、41.8%和20.5%、24.5%。春玉米吐丝后,高产和超高产栽培群体干物质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较对照提高10.0%和20.1%;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贡献率较对照提高30.2%和61.6%。相关分析显示,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r=0.927)。春玉米花后,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显著高于普通大田。【结论】与普通大田栽培和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显著提高了春玉米吐丝后生物量积累和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是其实现春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在陕西灌区春玉米生产中,在筛选耐密品种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强化氮肥分次追施,保证高产玉米吐丝后期对氮素的需求,实现春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5.
在平川区引黄灌区连续2 a对春小麦与玉米品种间套组合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陇春28号/金穗1203号、陇春28号/豫玉22号2种组合的春小麦产量、玉米产量以及总产量表现较为突出,总产量分别为13 888.50、12 499.95 kg/hm~2,较对照宁春33号/豫玉22号组合分别增产20.6%、10.5%;陇春28号春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即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其他套作春小麦品种,能够较好的适应春小麦/玉米套作模式。玉米品种金穗1203号、豫玉22号受到前季作物春小麦品种陇春28号的影响最小,丰产性良好。综合分析,陇春28号/金穗1203号、陇春28号/豫玉22号2个春小麦/玉米品种组合适宜在引黄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WOFOST模型的吉林省春玉米干旱复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阶段面临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如何合理地进行灌溉,减轻干旱缺水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吉林省春玉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气象、土壤等数据资料,对WOFOST模型进行了修订;利用修订的WOFOST模型,模拟了不同干旱条件下,不同的复水方案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订的WOFOST模型在干旱条件下对春玉米的叶面积、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以及产量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干旱复水模拟结果显示,在拔节-抽雄和抽雄-乳熟阶段,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榆树和白城两地的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和产量的损失都随之增加;相同的复水方案下,榆树地区的春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重和产量损失要小于白城地区;抽雄-乳熟阶段的干旱对春玉米的产量影响更大。从复水方案上来看,连续复水方案整体上要优于一次性复水方案,并且干旱过程中的及时、足量复水对春玉米抵御干旱、减少产量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WOFOST模型在农业干旱和灌溉模拟方面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垄作栽培对西藏春小麦分蘖、生育期等指标的影响变化规律,分别在达孜县章多乡和自治区农科所试验地以春小麦“山春1号”和“藏春951”为材料,开展垄作栽培技术示范研究,结果:垄作栽培改变了春小麦的生理生态条件,促进春小麦叶片功能期的延长,增加了垄作“山春1号”的生育时期;垄作栽培促进了春小麦的总分蘖和有效分蘖数的增长,“藏春95”垄作与平作之间有效分蘖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不同栽培方式的两个春小麦品种的总分蘖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垄作栽培增加了春小麦次生根数量和长度,不同栽培方式“藏春951”的根数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垄作栽培有效改善了小麦穗部性状,不同栽培方式的“藏春951”小穗数之间t值达到6.48,Pr>|t|=0.0002<0.01,达到极显著性差异。在春小麦生长发育中垄作栽培方式对提高春小麦分蘖力、改善其穗部性状、增加次生根数量等都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越来越完善,小麦栽培过程中还可以实行玉米套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栽培水平。在春小麦套种玉米过程中,不同的播种期对玉米生长水平有一定影响。在宁夏海原县高崖乡高湾村开展了对春小麦套种玉米的不同播种时期试验研究,旨在促进春小麦套种玉米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魏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536-3540
[目的]为了分析垄作栽培对西藏春小麦分蘖、生育期等指标的影响规律.[方法]分别在达孜县章多乡和自治区农科所试验地,以春小麦“山春1号”和“藏春951”为试验材料,开展垄作栽培研究.[结果]垄作栽培改变了春小麦的生理生态条件,促进春小麦叶片功能期的延长,增加了垄作“山春1号”的生育时期;垄作栽培促进了春小麦的总分蘖和有效分蘖数的增长,“藏春951”垄作与平作之间有效分蘖达到0.01水平显著性差异,不同栽培方式的2个春小麦品种的总分蘖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垄作栽培增加了春小麦次生根数量和长度,不同栽培方式下“藏春951”的根数之间达到0.05显著水平;垄作栽培有效改善了小麦穗部性状,不同栽培方式的“藏春951”小穗数之间t值达到6.48,Pr>(t)=0.000 2 <0.01,达到0.01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春小麦生长发育中垄作栽培方式对提高春小麦分蘖力、改善其穗部性状、增加次生根数量等都具有明显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玉米品种特性、遗传参数以及年内气候资源,结合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WCSODS和玉米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MCSODS的生长预测功能,在保证小麦生产的基础上,对后茬夏玉米的品种以及生产进行决策.系统综合考虑了田间生产实际状况,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研究还通过土壤湿度和由日平均气温预测的0~10 cm土壤温度对玉米播种到出苗阶段进行了模拟,对于模拟套播情况下玉米出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节水处理研究灌水次数对春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1水的W1处理可显著增加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增加60~100cm深层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而随着灌水的增加,春小麦深层同层土壤贮水及0~120cm同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率随之降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总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降低,但春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增加。春小麦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抽穗期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春小麦开花以后的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叶面积随灌水次数增加明显增加;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不利于春小麦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增加灌水次数,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比例,降低土壤贮水的利用比例,增加春小麦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但春小麦灌水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灌水次数较多的处理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生育后期物质向籽粒转移量增加,灌水次数过少的W1处理春小麦穗数、穗粒数明显降低。综合考虑春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利用效率、物质生产等因子,确定灌二棱水+拔节水2水的处理是春小麦获得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灌水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氮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春玉米生育期采样,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的供氮水平能使春玉米在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保持最高水平,供氮不足或过量(施N量大于400kg/hm^2)均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施N量300kg/hm^2,春玉米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最高,对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产量形成、延缓叶片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旱地春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探明旱地春小麦生长发育与氮素施用情况的关系等问题,从而为旱地春小麦高产、优质施氮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吉林春玉米施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金荣  陈丽梅  刘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39-18841
[目的]探寻黑土地春玉米的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二次回归D—最优设计(3414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了春玉米产量——施肥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氮(尿素,N46%)、磷(过磷酸钙P2O512%)、钾(硫酸钾,K2O50%)肥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和最佳施肥量。[结果]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80、75、75 kg/hm^2时,种植春玉米可获得最高产量为10 694.28 kg/hm^2。[结论]为制定玉米施肥模式、确定合理的施肥分区和优化测土配方及施肥配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其其格  李可  李刚  李春艳  曹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3-9974,9978
[目的]研究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春玉米生育期采样,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的供氮水平能使春玉米在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保持最高水平,供氮不足或过量(施N量大于400kg/hm2)均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施N量300kg/hm^2,春玉米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最高,对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产量形成、延缓叶片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研究春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规律,阐明不同农艺措施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深入揭示节水条件下氮肥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明确节水灌溉春小麦实现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适宜农艺措施,以期达到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方法]在前期研究确立的节水灌溉模式基础上,通过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以基本苗数、种肥磷量、施氮量和灌水定额4项主要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以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农艺措施与春小麦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4项农艺措施对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基本苗数>灌水定额>施氮量>种肥磷量.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地提出了河套灌区春小麦实现高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即基本苗数控制在678.9万~710.9万株/hm2,种肥磷量(P2O5) 142.4 ~ 158.9 kg/hm2,拔节期追施氮量(纯N)124.5~142.0 kg/hm2,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定额均为903.5 ~951.6m3/hm2,可实现节水春小麦氮素利用率大于10 kg/kg.[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家口地区春玉米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纪元一号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3414完全方案设计,另增加1个单施有机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北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确定玉米主要肥料需求量及比例。结果表明:不施任何肥料处理的产量最低,仅占正常施肥产量的80.6%,平衡施肥对提高春玉米产量至关重要。目前推广使用的N2P2K2配方(N施用量310.5 kg/hm2、P2O5施用量157.5 kg/hm2、K2O施用量162.0 kg/hm2),氮、磷用量合理,钾用量偏低,可采用稳氮、控磷、增钾予以调整。本研究条件下,纪元一号在N2P2K3处理下产量最高为13 530.0 kg/hm2。有机肥是完全肥料,施用有机肥取代化肥,高产肥田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对指导北方地区春玉米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麦田不同种植模式的水效益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甘肃省河西走廊麦田不同种植模式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及相应的干物质积累动态、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和能量产出各指标。结果表明:春小麦孕穗、抽穗期是提高春小麦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期。春小麦与玉米、马铃薯、甜菜套种农田水利效率高于单种春小麦;河西走廊区麦田节水型高产种植模式主要是春小麦/玉米,春小麦/马铃薯,节水高效模式主要是春小麦/马铃薯和春小麦/甜菜。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南县气象站2012-2018年春小麦观测记录,对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发育期间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建立影响春小麦产量的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构因素的预报模型,对2012-2018年产量结构因素做评估检验。分析找到贵南春小麦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较低,高白度不高的气候原因:灌浆到成熟期,贵南地区正处汛期,雨热同期,日平均气温13.3℃,降水量过多和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蛋白质生成,水分过多也致使面筋弹性降低,品质下降。虽然2012-2018年贵南春小麦产量有增加趋势,但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作为半农半牧区群众主要食物的原材料,改良品种,培育优质高产适合河谷农业生产的品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