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雨量器和SL3型雨量传感器测量的降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SL3型雨量传感器测量降水误差产生的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为自动站对降水资料的累计和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SL3-1型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和DSC-1型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在不同降雨强度中的降水差异,表明在夏季降水过程雨量大于30.000 mm时两种传感器的差异较小,10.000~30.000 mm的次之,当降水小于10.000 mm且有微量降水时产生差异较大。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感器感应原理不同,另一方面是传感器最小分辨率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法,对德兴气象站2007-2008人工观测雨量和自动站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降水量存在偏差。进过分析、探讨对于人工数据而言,观测方式不同、采集数据时间不同的SL2—1传感器在测量降水量过程中,因未按照规范定期维护与自动站传感器自身特性是导致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SL2-1型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一次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的排除过程及记录处理进行分析总结,以供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业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SL2-1型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对一次自动站雨量传感器故障的排除过程及记录处理进行分析总结,以供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业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杜衍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31-17232
详细介绍了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作了详尽描述,结合笔者从事自动站维护6年来积累的经验,重点分析了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列举了典型的故障实例。  相似文献   

7.
自动气象站降水误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和测量原理的分析,指出了翻斗雨量传感器因常见故障或人为原因而导致的降水误差,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以SL2-1型雨量传感器为例,就自动站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简单易行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SL3-1型双翻斗雨量传感器是台站用于测量液态降水量的传感器,它可以实时准确的记录每分钟降水量和降水出现时刻,降水量的监测在气象为农服务中以及春夏季降水决策服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当地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项目,雨量计的增多增大了雨量的监测密度,对于提高台站监测预报暴雨、洪水等灾害的能力以及防灾减灾水平将起到促进作用。但在自动站业务运行中,雨量计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本文就雨量计常出现的故障以及雨量计的维护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自动站记录与人工观测雨量测量误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乌兰浩特市气象局自动站与人工观测降水量记录统计、对比分析,发现自动站观测雨量与人工观测雨量存在一些偏差。经分析,仪器测量原理与观测方法不同、观测时间不一致、自动站雨量传感器自身原因、承接降水物形态、因定期维护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是导致自动站和人工站降水观测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秦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19-2420,2424
通过对石柱县沙岭滑坡监测点1995~2000年间月降雨数据及763场降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域的降雨特性,分析年降雨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柱县沙岭多年降雨量均值1 142.4 mm,年最大降雨量达1 455.5 mm,年最小降雨量仅有932.1 mm,相差523.4mm,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5~8月,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83%;日降雨量在25~50 mm的大雨以及50~100 mm的暴雨日数虽然不多,但降雨量分别占21.58%和18.85%。  相似文献   

12.
俞雯霄 《北京农业》2012,(6):228-229
笔者从雨量传感器导致的测量误差方面入手,分析了自动站降水值误差偏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自动站降水误差的原因分析和其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娟  李吉云 《北京农业》2012,(6):205-206
笔者通过对自动站雨量传感器的结构、测量原理、日常维护以及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分析,找出自动站降水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了降低自动站降水误差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贵阳市花溪城区暴雨内涝灾害。[方法]从1981—2015年花溪区连续自记雨量记录中挑选降雨历时为5、10、15、20、30、45、60、90、120 min每个时段的年最大雨量记录,作为花溪区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样本,利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得出花溪区暴雨强度和降水量曲线图,分析花溪区降水特征和城市内涝灾害。[结果]暴雨强度公式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推荐的方法,计算过程规范,计算结果误差满足规范要求。花溪区历时5、10、15、20、30、45、60、90、120 min降水不同重现期下的降水强度和降水量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花溪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制定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姜洋 《北京农业》2011,(36):135-136
从自动气象站和人工气象站的降水值的对比分析中反映出存在降水误差值偏大的情况。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从由雨量传感器基点定位、雨量传感器关键元件损坏、雨量传感器机械原因、因维护保养不及时引入的测量误差4个方面来考虑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孟庆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713-6715
根据1961~2010年新巴尔虎左旗国家基本气象站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重现期分析、变率分析、距平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巴尔虎左旗的降水特征。结果表明,50年来新巴尔虎左旗平均降水量为271.8 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40 d,年最大降水量590.5 mm年最小降水量125.7 mm,夏秋季降水较多,冬春季降水较少;新巴尔虎左旗50年的降水总体为波动中减少的趋势,降水总趋势以-0.69mm/10a变化率减少,春、冬季降水分别以0.60、0.90 mm/10a变化率增多,夏、秋季降水分别以-0.20、-0.18 mm/10a变化率减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0~2008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雨侵蚀力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年均降雨侵蚀力介于3 485.46~5 654.76 MJ.mm/(hm2.h)之间;夏季降雨侵蚀力所占比重最大;春秋两季相当,仅次于夏季;冬季全区降雨侵蚀力为零;降雨侵蚀力各季节的空间分布不同;降雨侵蚀力与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组合状况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的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研究结论可以为研究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成军  杨文海  范小明  马国涛  余文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01-17704,17774
选取实况天气场数据、物理量诊断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等,采用统计分析、诊断分析和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12年6月26~ 29日连阴强降雨天气的形成机制,建立预报概念模型,并分析预报误差原因.结果表明,连阴强降雨过程是环流形势稳定少变、参与系统较多、锋前锋区和锋后均有降水发生的结果;强降雨时虽无不稳定和低空急流,但垂直上升层厚、水汽条件好;欧洲模式的形势和系统相对较好,其他模式的降水预报有优有劣;预报员过度依赖降水预报及对产品性能了解不够是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