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四川,重庆5个县(市)采集桃树根结线虫病标本,经鉴定病原为Meloidogynejavanica。该线虫1年发生6代,历期24-60天,早春当土温回升至14.1℃时,幼虫开始侵入根内;历期长短与土温和降雨量密切相关,土温在在14.1-30.8℃范围时,历期随温的升高而缩短。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发生在云南保山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inn.植株上的桔斑簇天牛Aristobia approximator(Thomson)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桔斑簇天牛1年发生1代,以卵和1~3龄幼虫在产卵槽底部和蛀食坑道内越冬。越冬期大龄幼虫于翌年3月下旬化蛹,低龄幼虫于5月下旬化蛹,蛹平均历期65~78 d。6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羽化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成虫平均寿命为38~47 d。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为产卵期,树皮厚度为3~5 mm产卵量最多,产卵率为96.03%。7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卵孵化期,卵孵化率为91.80%,卵的平均历期18~25 d。10月中旬卵和幼虫进入越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10~15℃时越冬卵孵化率下降为57.30%,越冬期幼虫处于持续蛀食发育状态。幼虫平均历期为225~240 d,大致分为6龄,4~5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平均单日蛀道容积为28.26 cm~3。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21,24,27,30℃五个温度对菜粉蝶(Pieris rapeasp 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8.8,8.3,8.3,8.6,8.6,14.5℃,有效积温分别为56.4,53.8,53.1,53.1,47.7,47.7,82.8 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8d,11~22 d,5~16 d;成虫寿命4~6 d.延安地区菜粉蝶1 a可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草地贪夜蛾在冀中南的生物学特性,从田间采集草地贪夜蛾卵块,在室内温度24~27℃,相对湿度50%~75%条件下模拟冀中南农田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记录了草地贪夜蛾从卵到成虫羽化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变化以及相应历期,初步明确了在相同生活环境条件下,幼虫生长发育进度不整齐,不同虫龄成活率不同,1龄和2龄时存活率为100%,6龄时存活率为78.33%;且雌蛾发育比雄蛾早1~2 d,草地贪夜蛾在冀中南完成1个世代约需32 d.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明确的针对性,为冀中南的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苗床内土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秧苗根的生长,水分及养分的吸收能力,肥料的分解和利用率等,这一切又导致了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好坏。土温过低必然降低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长时间过低的士温还易发生萎根和锈根,也是造成小老苗、病苗,死苗的重要原因。在北方的早春寒冷季节育苗,除创造适宜的气温外,还要创造适宜的土温,土温是培育壮苗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们在生产实际工作操作中,往往只注重气温,而忽视土温,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实际上在苗床内气温和土温相适宜的情况下,每提高1℃的土温,对秧苗生育的促进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6.
第十二讲草莓、无花果栽培1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1温度草莓适应性较强,但不耐严寒和高温。早春土表10cm深处温度稳定在1~2℃时,根系开始活动,10℃以上时形成新根,15~20℃时根系生长最旺盛。秋季土温降至7~8℃时根系生长减弱,降至-8℃时则产生冻...  相似文献   

7.
冬季塑料大棚内气温和土温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秋至2012年春测定了吉林省延边地区塑料大棚内外气温和土温变化情况,以调查冬季塑料大棚内土温变化规律并确定葡萄安全的埋土防寒厚度.结果表明:初冬开始降温时大棚内外最低温温差较大,而初春开始升温时棚内外最低温温差较小,棚内外最高温温差变化与最低温温差变化相反且温差变幅较大.棚内土温变化幅度较小且保温性较强,塑料大棚内安全的埋土厚度为20 cm(吉林省汪清县),如采用一些保温材料或栽培抗寒性较强的葡萄品种可酌情减少埋土防寒厚度.冬季塑料大棚内外最低土温差异不大,不同的是塑料大棚外土温下降速度较棚内慢,温度波动较小,但低温维持时间较长.冬季塑料大棚内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时段较集中且平均早于棚外1~2 h出现;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塑料大棚内最低土温和最高土温出现时段比棚内气温延迟时间增加且出现时段分散.  相似文献   

8.
以6龄、9龄、12龄的M26矮化自根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采用人工打根钻的方法在树下、株间、中间点、行间4个位置采集根系样品,研究了树龄对果树细根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果园的灌溉、施肥等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定植带内为各龄砧木细根的主要集中区域,且随着树龄增大,细根的数量和吸收能力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的主要集中区域随树龄的增大呈下移趋势。在同一水平位置,细根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干质量密度和比根长均随树龄增加显著降低(P<0.05),但大龄砧木(9龄、12龄)之间总体差异不大,同树龄砧木细根的各指标随距主干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垂直方向上,细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特征表明,各龄砧木的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该土层中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的比例依次为6龄>9龄>12龄。  相似文献   

9.
<正>1病虫危害1.1蛴螬(鞘翅目金龟科幼虫的统称)主要啃食幼苗的根。南方1年1代,卵多产于潮湿的土层内及水浇地,当年孵出幼虫,立秋进入3龄期,土温适宜造成  相似文献   

10.
对黑粪蚊(Scatopsesp.)的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分别设置15、20、25、30和35℃的温度条件进行系统饲养,观察温度对黑粪蚊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及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条件下,黑粪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且随温度升高,黑粪蚊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显著缩短;但在35℃条件下,黑粪蚊不能完成个体发育。在15~25℃范围内,各龄幼虫的存活率虽然有些波动,但基本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30℃条件下,不同龄期幼虫的存活率明显下降。20℃时幼虫化蛹率最高,为90%;羽化率则以25℃条件下最高,为75.2%。在30℃条件下,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均降低,分别为75.20%和72.53%。由此可见,在供试温度条件下,20~25℃最有利于黑粪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