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品种选择 选择冬盛、快捷等品种,该品种具早熟、抗病、肉质鲜嫩、纤维少、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星海  周晓红  唐德松  龚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61-19563
以2009年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工程实施产生的17个名茶为代表,分别从产地、色泽、外形、香气、滋味及叶底方面介绍了浙江名茶品质特征;围绕茶叶品质审评因素,综述了近10年来茶叶品质的量化识别研究成果,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依次为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优质稻米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梁乃亭,魏玉波,林应春(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乌鲁木齐,830000)优质稻米是优质水稻品种生产的稻谷经精加工和严格质量分级后的稻米,它既具优质水稻品种的内在品质,又具市场要求的商品品质。优质稻米质量标准与优质水稻品种标准既有密...  相似文献   

4.
以具特异性状的四类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120个杂种为材料研究了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多穗×多穗类型具最高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于农艺性状优势;产量与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还首次提出了小麦杂种优势型的概念,认为通过不同类型品种的杂交,如本文中多穗类型与大粒类型的杂交,有希望获得强优势组合。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多随双亲性状值的提高而减小,杂种优势及超标优势多以中×中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 F_1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方法对百合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 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百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真空冷冻干燥较好地保持了百合原有的色泽、营养和质地 ,产品具速溶和快速复水性 ,但酶残余活性高 ;普通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对百合营养破坏较小 ,酶残余活性低 ,但微波干燥对百合感观品质影响大 ;远红外线干燥对百合感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大。从加工特性、营养成分及相关酶活性 3方面综合考虑 ,认为普通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是百合干制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1玉露香梨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近年培育成功的优质、耐藏、中熟梨新品种。200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和国内专家鉴定。该品种具库尔勒香梨所特有的优良品质,果肉细嫩、香甜爽口、品质极佳。果面光洁细腻,着红色纵向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年 8次分期播种的 5个较具代表性的早籼稻品种的各项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日均温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稻米品质与结实期日均温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它们之间存在的很可能是某种另外较复杂的关系。不同品种及不同性状对温度的反应不一样 ,品质较好的品种受结实期日均温的影响要小于品质较差的品种 ,糙米率、粒长、G .T等 3项米质性状与日均温的相关性密切。  相似文献   

8.
杂种小麦强优热组合选配规律的研究:Ⅰ.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具特异性状的四类16个亲本完全双列杂交的120杂种为材料研究了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的杂种,结果表明:多穗×多穗类型具最高的杂种优势;品质性状杂种优势低于农艺性状优势;产量与品质性状杂成势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还首次提出了小麦“杂种优势型”的概念,认为通过不同类型品种的杂交,如本文中多穗类型与大粒类型的杂交,有希望获得到优势组合。品质性状的杂种势多随双亲性状值的提高耐减小,杂种优势及超标优势多中×中类  相似文献   

9.
荔枝Litchi chinensis是原产华南且最具中国特色的果树,花果发育与荔枝产量和果实品质密切相关,是荔枝发育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综述了荔枝花芽分化、果实脱落和裂果、果实品质(包括果实和种子大小、果皮色泽、糖酸代谢)形成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9个引进水稻品种的16个品质性状(包括RVA黏度谱)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低黏度与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消减值和回复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粒形因子与蒸煮食味品质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62.159%;19个水稻品种被归为3类,各具优秀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说明粮食潜力与估产的关系,定义了"粮食潜力实现率"的概念,它是与粮食潜力预测值相比,当年实际达到或能够达到的百分比,它将潜力值和当年估产值或实际产量结合在一起,可用来评价潜力实际达到的程度,并可反映气候年型。应用结果表明:2010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围绕100%波动,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仍然起到支撑作用,而1999—2008年各省单产和总产潜力平均实现率低于100%,说明科技进步对增产作用在减小。因此,粮食潜力实现率可以用来评价粮食增产趋势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其方法实用、误差小。  相似文献   

12.
江西甘蔗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变异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6份江西省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甘蔗主要形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异,其差异大小顺序为分:蘖率,萌发率,株高,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单茎重,有效茎,茎径,苗高,锤度,糖分。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种质频数分布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但不同性状间有所差异,萌芽率、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呈典型正态分布,分蘖率和单茎重呈左偏正态分布,苗高、株高、锤度和糖分呈右偏正态分布。(2)相关分析发现,萌发率与分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茎呈正显著相关;分蘖率与苗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锤度、糖分和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茎重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小麦区试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安徽省淮北地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和大田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对2014-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小麦区试半冬性组的284个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  相似文献   

14.
Yield maps derived from yield mapping systems are often erroneous not only due to limitations in measuring the yield precisely but due to insufficient consider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yield mapping systems in practice as well. Aerial images of cultivated crop fields at an advanced growth stage frequently provide a spatial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yield maps. Ther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a yield map using aerial images and measured yield data of a few tracks was examined for a period of 2 years in two fields grown with cereals. Yield zones based on Visible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 (VARI)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yield zones based on measured yield data of the whole field. About half of the grid cells of a field were allocated to the same yield zones irrespective of the mode of yield determination. Using the Kruskal–Wallis test, the data sub-sets of measured yield within the yield zones based on the VARI valu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for all tested yield zones. As a result, the approach was successful in the case of these experimental sites.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挖掘超级杂交稻金优785的产量潜力,在2008—2013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金优785在区域试验和超高产示范中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优785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的对产量贡献最大(PC=0.665 1),其次是穗粒数(PC=0.505 8),千粒重对产量贡献最小(PC=0.027 1);超高产示范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极显著高于区域试验。金优785产量潜力大,具有超高产能力,实现超高产的主要途径为提高穗数,在足够穗数前提下,主攻大穗,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的比较(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气体交换特性,为大豆高产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3个产量水平的9个栽培大豆品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种植,于V4期(苗期)、R2期(盛花期)、R4期(结荚盛期)、R6期(鼓粒盛期)和R7期(成熟期)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结果]在全生育期内,高产品种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显著高于低产品种。在V4期、R2期和R4期,高产品种叶片蒸腾速率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叶片蒸腾速率;在R6期和R7期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品种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V4期和R2期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而在R4期、R6期和R7期则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结论]高产大豆品种叶片的气体交换能力显著高于低产大豆品种,为其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净光合速率可作为选择高产大豆品种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研究,基本明确了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关系,以及随种植密度增加,产量构成要素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密度条件下,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产量贡献最大。在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内,穗粒数和百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怀川916小麦超高产产量结构的统计分析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怀川916小麦12 004.5 kg/hm2超高产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探明各产量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进而根据产量结构的数学模拟,揭示出3个产量因素相互影响此长彼消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模拟得出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指标,并对其实现途径进行探讨,明确以力争穗数、确保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为夺取超高产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01-8402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徽沿江双季稻北缘区不同机插高产早稻品种产量差异及超高产品种的群体共性特征,为品种选育与精确定量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安徽庐江进行,采用前期筛选获得的9个高产早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有效光截获和利用率的差异。【结果】不同高产品种的产量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可进一步分为超高产(9.1—9.5 t·hm -2)、更高产(8.1—8.6 t·hm -2)和高产(7.6—7.8 t·hm -2)3种类型。超高产类型品种较更高产和高产类型品种显著提高了每穗粒数、颖花量和千粒重。超高产类型品种的平均日产量为82.4 kg·hm -2·d -1,分别较更高产和高产类型品种提高10.2%和19.8%。干物质积累量是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与更高产和高产类型品种相比,超高产类型品种显著提高水稻中后期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18.3%—21.4%。超高产类型品种具有更高的中后期有效光截获量和光截获利用效率,分别与其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库容量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穗分化期和抽穗期群体有效光截获量分别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且超高产类型品种具有更高的响应效率。另外,与更高产和高产类型品种相比,超高产类型品种显著提高抽穗期总粒重/叶4.1%—11.3%,这与其高的中后期光截获利用率密切相关。【结论】沿江双季稻北缘区机插早稻品种适宜选用叶面积指数高(穗分化期5.6—6.0、抽穗期7.1—7.3)、穗粒数多(124—132)、千粒重高(25.8—27.0 g),且日产量为80.8—83.7 kg·hm -2·d -1的品种,可获得超高产水平(>9.0 t·h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