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是种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接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的桥梁,是了解品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展示新品种的窗口.区试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品种审定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最终将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安定.因此,从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高度出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先区试后审定再推广的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建立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种子是农业科技的载体。实践证明农业生产的发展史,实质上就是种子的更新换代史,近几年的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表明,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是新形势下种子管理部门加快种子科技成果转化,向农村和广大农民推荐新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促进品种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指出: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将科技、生产和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优良新品种的迅速推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可以搭建起“品种的擂台、科研的舞台、龙头企业的展台、信息交流的平台”。品种展示示范是科技入户的好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春耕备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辽宁省种子管理局针对2008年农作物种子市场的特点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要求,研究措施,制订方案,早安排、早部署、早动手,积极开展农作物种子打假专项治理活动,维护了农民用种利益,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种子体制改革和<云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种子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对我省种子管理部门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应着重做好的几项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种子管理工作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此,张家港市种子管理站紧紧围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扎实做好农作物种子市场秩序维护,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违法行为等种子管理工作,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稳定了张家港市农业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种子管理工作是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成功的重要性,提出了种子管理今后应加强的4项工作;加强品种管理,为结构调整提供优势高产品种;加强计划管理,为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种源;加强质量管理,为结构调整提供“放心”种子;加强市场管理,为结构高的有除假冒伪劣种子,消除隐患,消除隐患,确保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推广高产、抗逆性强、质量优良的品种是关键。2011年,我市种子管理部门在新品种展示方面进行了有意探索,组织实施了市县两级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园建设项目。通过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展示,引导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加大主要农作物品种宣传和推广力度,让农民更加直观地看到品种农艺性状,主动选好用好新优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市良种覆盖率,保障了农作物种子安全暨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品种管理是种子管理的基础,品种审定是种子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对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湖北品种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进 1个创新、抓住2个重点、健全 3 个体系、满足 4 种需求”的工作建议,以提高品种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环节,是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因此,满足种植结构调整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和优质化的品种需求就是种子部门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近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种子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四大安全",即确保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种子产业安全。"四大安全"既是种子安全的基本内容,也是确保种子安全的根本措施。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的优劣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只有优良的种子配合适宜的栽培技术,才能发挥良种的优势。要稳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必须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而搞好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对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加入WTO,特别是《种子法》及其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种子市场越来越放开,这也对种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种子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种子行业整体素质与水平,保护种子培育者、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成为摆在种子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1树立三大观念1.1树立种子管理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观念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在调整过程中,优良品种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优质的品种,才有优质的农产品;只有品种的多样化,才有农产品的多样化。因此,种子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真正服务于农…  相似文献   

12.
1靖江市供种服务工作的现状 1.1规范做好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示范工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是品种推广的基础性工作,是优良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我们广泛引进各类农作物种子,进行布点试验,对表现好的品种同步进入品比试验,以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这方面工作主要由种子管理站牵头,作栽站和供种企业协助。  相似文献   

13.
周治华 《种子科技》2011,29(1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种子管理机构是种子管理的终端,负责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其管理工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良种的扩繁和推广应用,农业用种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因此,规范终端管理行为,是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谋划、扎实做好种子工作对落实"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为此,要进一步强化种子的品种管理、市场管理、质量监管,加快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促进洛阳市种业健康发展,确保良种供应使农民用上放心种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种子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类农作物种子品种数量也日益增多,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会引发种子质量纠纷.而且种子案件一旦发生,容易引起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因此,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在种子进入市场前,把好市场准入关,尽量避免种子案件的发生,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根据多年从事种子管理工作的实际,就种子市场准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沿革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品种审定是我国农作物种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品种获准进入市场推广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品种审定制度在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为防止品种乱引乱种、确保农业用种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笔者结合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当前品种审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供业内人士参考。1制度沿革1.1品种审定是种子工作的基础性内容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17.
尹设飞  雷云娟 《种子科技》2010,28(11):26-27
<正>浙江省遂昌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属于国家生态示范区,是浙江省主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年制种规模在1万亩以上,约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3/5。2007年,根据国家政策进行了种子体制改革,我县种子公司脱离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下,属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种子管理站如何加强对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确保农业生产源头安全?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种子是最基础的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作为市级种子管理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作职能,进一步做好种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本地区种子质量整体水平,对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安全,促进现代种业繁荣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种子市场秩序的好坏直接关系种子质量的好坏,种子质量的好坏是农业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搞好种子管理,实行依法治种,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因此种子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确保种子质量;种子管理人员要熟悉种子法律、法规,掌握农业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关健因素之一.由于鉴别种子质量具有很强的技术性,普通消费者很难对其质量优劣做出迅速判断,从而决定了种子这一特殊商品的防伪性不强,一旦有伪劣种子流入市场,不仅会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在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中,逐步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导致品种管理工作和种子市场的混乱,对农业的安全用种构成威胁,严重制约种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种子是农作物各种优良性状的载体,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种子在农业生产上能否表现高产、优质、高效,除决定于品种自身的特性以外,还取决于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