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给花椒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选取‘武选2号’‘武选3号’2个无刺优树嫁接繁育的无性系作为试验对象,与原品种‘大红袍’在物候期、植物学性状、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及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方面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个优树无性系其物候期、叶片表型性状、果实表型性状与对照基本一致,且皮刺明显减少,能够提早丰产,选育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对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3个无刺大红袍花椒优树的嫁接无性系生长量、产量、果实经济性状、皮刺表型性状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个无刺花椒优树无性系生长量、果实经济性状基本一致,只有武选3号鲜果千粒质量略小;皮刺表型性状也基本一致,但武选1号无刺枝段比例较低。通过对比分析,3个无刺优树无性系均具备明显的无刺特性,选育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无刺花椒皮刺稀少,能有效减少生产成本。为给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无刺新品种选育提供试验依据,选取甘肃陇南当地无刺无性系"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以及"莱芜无刺""韩城无刺""河北无刺"无性系,以当地实生"大红袍"为对照,在果实表型性状和皮刺表型性状两个方面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武选1号""武选2号""武选3号"无刺枝段比例较高,单位有刺枝段皮刺数较少,皮刺形状显著较小,无刺性状较为明显,且果皮较厚、穗粒数多、单穗鲜质量较高,选育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保山3号余甘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3号余甘子是从野生实生植株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幼树期生长势强旺,树形开张,枝条似垂柳状,具早实丰产特性;以2 a龄田间栽培实生苗作为砧木,嫁接后第二年结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平均单株果实产量达71 kg。文中介绍保山3号余甘子的选育过程,阐述其植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及物候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并以繁殖技术、栽植与抚育技术简要介绍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具有早实、丰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且刺少的适合在昆明市、昭通市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的竹叶花椒优良无性系,采用优株标准制定→群众报优→初选、复选→决选→无性繁殖与子代测定→品比试验→优良无性系的选育技术路线开展竹叶花椒优良无性系选育。选育出的‘云林1号’和‘云林2号’竹叶花椒,其主要优良性状明显,具特异性;经无性繁殖后,后代各性状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2个无性系嫁接繁殖后性状稳定一致,表现出生长快、早实、少刺、抗性强,果实颗粒饱满、果皮厚、密生疣状凸起的油点,色泽翠绿鲜亮,芳香浓烈,麻味纯正、持久等优良特性,品质符合国家林业行业标准规定的特级花椒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给花椒等级鉴定提供参考,利用电子鼻PEN3.5系统对陇南34个花椒品种进行区分,将测得的响应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响应值分析。结果表明,陇南34个花椒品种中,除河北无刺二号与清椒品种区分不显著外,其余花椒品种均区分显著,并且仅5种类型传感器(W5S、W1S、W1W、W2S、W2W)对陇南花椒果实香味响应值较大,其余类型传感器响应值较小,而且不同花椒品种传感器响应值不同。将陇南34个花椒品种分为3类,第1类为无刺大红袍母株、汉源青椒、韩城无刺、嫁接无刺大红袍,第2类为嫁接梅花椒、云华七叶青、茂汶大红袍,其余品种为第3类。其中嫁接梅花椒果实香味含量最高,果实香味含量较高的是八月椒、川陕花椒、莱芜小红椒、韩城无刺、汉源青椒、嫁接无刺大红袍、茂汶大红袍、无刺大红袍母株和云华七叶青。电子鼻适用于陇南花椒品种的区分。  相似文献   

7.
陇南大红袍花椒优良栽培类型及其优树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陇南大红袍花椒优良栽培类型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优树选择。并应用性状综合评分法结合绝对产量(生长量)法对初选的20株优树进行综合评价、分级,从中复选了9株Ⅰ级优树和8株Ⅱ级优树作为繁育推广的重点,通过嫁接建立了优良品种花椒基因库,进行无性系测定。  相似文献   

8.
《安徽林业科技》2008,(3):F0004-F0004
1974年黄山林科所参加全国油茶科研协作组,在皖南山区实生油茶林分中选择。通过3年连续初选、复选和决选,选出优树33株.1976年对中选的优树建立子代测定林,通过1982—1985年连续四年的产星测定和经济性状分析,筛选出徽岩74—21等11个优良家系。1986年对该11个优良家系采用无性繁育,进行无性系测定和区域性试验。2005年至2007年对该试验林进行产量测定及经济性状分析。选育出黄山1—5号油茶品种,2008年4月7日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其中黄山1号通过审定。黄山2—5号通过认定。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开始于1974年,1983年成立了省刺槐良种选育攻关协作组,制订了刺槐良种选育的统一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了刺槐无性系的扩大繁育、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刺槐无性系测验林的营造、观察和优良无性系的区域性试验等工作。经过6年的观察比较及试验研究,选育出豫刺1号、豫刺2号、豫刺3号及豫刺4号四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豫刺1号(8048)是由南阳地区林技站1979年选育出的表型优树。树冠圆锥形,主干明  相似文献   

10.
(转摘自广东肇庆地区《林业科技简讯》七五年第一期) 繁育杉木良种,一般都要经过选择优树,然后采集优树的枝条通过嫁接成无性系,以后再作子代鉴定。或进一步鉴定和精选少数无性系繁殖,或杂交培育新品种。但杉树嫁接普遍存在树冠偏斜的问题,多年来,均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我所在六一年开始试验嫁接了一批杉树良种,由于树冠偏斜问题加上管理不善,第  相似文献   

11.
花椒在由野生向栽培驯化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地理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同名异质现象较为常见。为了给全国花椒品种(品系)区分、规范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对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的叶片、果实、皮刺等性状进行观察,并采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种源大红袍花椒除小叶数之外,其余供试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通过供试性状聚类分析,以欧式距离10为阀值时,6个不同种源地大红袍花椒可分为3组,说明不同种源地的大红袍花椒,在叶片、果实、皮刺等生物学性状上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由西到东逐渐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以十堰市引种栽培的6个不同油橄榄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品种的叶片及果实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油橄榄品种间的性状差异,采用Pe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橄榄品种间的叶片及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皮削利’、‘鄂植-8号’和‘云台’果实较大,‘豆果’、‘阿尔波萨纳’与‘奇迹’果实较小;部分表型性状间相关性显著,可根据叶片性状初步筛选果肉率高的优良品种,为油橄榄品种鉴别及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杂交榛子新品种辽榛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榛6号是以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 Fisch.)优良单株作母本,以欧洲榛(Corylus avellana L.)实生优良单株混合花粉作父本远缘杂交育成的榛子新品种。介绍了其植物学特征,果实经济性状、生长结果特性、物候期、适应性以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花椒多皮刺、易扎手、采摘费时费力,且存在生长速度慢、结果晚、抗病、抗旱及抗寒性差等问题,通过花椒多重嫁接方法对花椒皮刺及生长结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花椒多重嫁接栽培,皮刺比一次嫁接减少,可解决花椒皮刺多、采摘成本高问题。多重嫁接树与同龄树相比,树高、树冠投影、主干周长及复芽数量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嫁接能使花椒早结果,早丰产,早高产。选择花椒嫁接砧木以豆椒为好,在减少嫁接品种皮刺同时,可减少花椒病害的发生。日本朝仓山椒即不耐寒也不耐旱,不能作为基砧使用。以豆椒作基砧,可延迟萌芽开花610d,对避免或减轻冻害,特别是晚霜冻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刺槐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无性系测定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同一批优树繁殖成无性系和实生家系子代分别建立遗传测验林,12年生时进行树高、胸径、主干高、单株材积4个性状测定,计算它们的变异系数,并进行各自优良无性系或家系的选择,最后比较两种选择策略的遗传进度、遗传增益。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表型变异系数比家系间大76%以上,遗传变异系数大70%以上,按20%的入选率,入选无性系的遗传增益比入选的家系高128%以上,因而对刺槐改良采用优树无性系选择的效果比实行有性繁殖的种子园好。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49-53
为了对引进陇南的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品种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及评价,同时为花椒分类提供依据,本试验对引进的10个花椒品种和‘陇南大红袍’花椒的果实、叶片、皮刺表型性状进行观测,运用DTOPSIS综合评价、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1个品种的花椒进行综合评价、分类。结果表明:按照设定的选择目标,‘南强一号’综合表现最佳,其次依次是‘仡佬无刺’‘陇南大红袍’;通过聚类分析,欧氏距离为10时,11个供试花椒品种可分为4组,‘凤椒’‘茂汶大红袍’‘郭嘉大红袍’‘陇南大红袍’‘林州大红袍王’聚为一组,‘仡佬无刺’‘豆椒’‘南强一号’‘莱芜大红袍’聚为一组,‘汉源清椒’聚为一组,‘汉源正路’聚为一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17.
高黎贡山糯滇橄榄(Phyllanthus emblica)是从滇橄榄实生植株中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分别从植物学特性、生长发育特性、果实经济性状介绍其速生、早实丰产、优质、抗逆性强及耐修剪的品种特性,从砧木培育、接穗采集、嫁接及其嫁接苗管理等介绍繁殖技术要点,从种植地选择、整地、苗木选择、栽植、土肥水树体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贵州省发现的刺葡萄株系的植物学性状,包括枝条和叶片的植物学性状及果实性状,并探讨了该品种的利用前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贵州刺葡萄种质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普通油茶良种的繁殖途径是:一是选定优株,通过子代鉴定,建立种子园,用实生苗造林。二是选优后经过当代鉴定,建立采穗圃,用无性系造林。实践证明,有性繁殖其子代分化变异较大。母树优良而子代植株大部分不能保持与母树相同的优良性状。用无性细胞(如叶芽、根)进行繁殖的后代植株,其优良性状基本能保存下来。为了探讨无性繁殖遗传和变异的关系,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对地方农家品种零陵红桃1号优树,以及用其枝条嫁接植株的果实性状作了调查,种子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油松嫁接是收集优树资源和营建无性系种子园的重要环节。尽管夏季嫩枝嫁接技术已可获得很高的嫁接成活率,但是在优树资源的收集过程中,由于大量的优树分布在偏远的深山林区,交通十分不便,给优树的采穗建立收集圃和采种建立子代测定林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能使采穗和采种结合起来一次完成,以减少寻找优树和爬树的次数,达到省工省时、提高效率的目的,我们对油松的秋季嫁接(即采种期嫁接)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