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色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性信息素黄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诱虫色板上加入专用的小绿叶蝉诱芯后,诱虫量能达到单用诱虫板的6倍以上,而蓝色诱虫板加入诱芯后,诱杀效果是单用黄板的2倍以上。因此,在茶园中安插性信息素诱虫色板,可有效提高诱杀效果,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色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处理的诱虫色板进行茶园茶假眼小绿叶蝉诱杀试验.通过田间持续跟踪调查,比较分析3种不同处理的控害效果,再从中筛选出2种防效较好的处理技术,再进行两者间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板加性信息素的组合处理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最好.试验结果还显示,色板在挂后30 d左右效果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色板诱捕茶小绿叶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验证茶小绿叶蝉信息素及色板在茶园茶小绿叶蝉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掌握其在规模化标准茶叶园区和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方法,促进农业部大别山名优茶优质、高产协作项目顺利实施,推进全县高效生态茶园和湖北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万亩示范区建设,我们承担并实施了茶小绿叶蝉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小绿叶蝉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黄色粘虫板对茶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诱集效果,本研究基于正交试验法探索黄色粘虫板摆放角度、悬挂高度、摆放距离3个因素对茶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茶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且各因素对诱杀茶小贯小绿叶蝉诱集数量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摆放高度摆放角度摆放距离。当摆放角度45°,悬挂高度下缘距离茶蓬顶端10 cm,摆放距离2 m时诱集虫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2016年4—10月,于害虫发生盛期在茶园用黄色、绿色、蓝色、青色和白色5种颜色粘虫板对黑刺粉虱、小贯小绿叶蝉、茶棍蓟马、绿盲蝽、茶细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黑刺粉虱的诱集效果最好,黄色、绿色粘虫板对小贯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色板,蓝色粘虫板对茶棍蓟马的诱集效果最佳。2016年绿盲蝽、茶细蛾发生数量较少。其中,绿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捕效果最好。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茶细蛾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总体上,黄色粘虫板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LED风吸式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防治效果,室内测定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生长的影响,温室内测定不同灯高和不同灯距组合下杀虫灯诱捕的茶小绿叶蝉数量,并计算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有效控制范围、诱杀中距离、诱杀黄金距离,并通过2年田间试验比较杀虫灯有效控制范围内不同灯距处、有效控制范围外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结果显示:诱虫光源对茶小绿叶蝉卵和若虫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若虫生长历期为18.5 d,存活率为46.85%。随着灯距和灯高的增加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量下降,灯高20~40 cm时,杀虫灯对茶小绿叶蝉的平均有效控制范围、平均诱杀中距离和平均诱杀黄金距离分别为58.17、30.41和23.86 m。茶园内灯距5 m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率先达到5个灯距中的最大值,不同灯距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出显著差异,虫口峰期时灯距25 m内的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为灯距120 m处的49.5%~64.4%。表明LED风吸式杀虫灯可通过诱杀茶小绿叶蝉成虫显著抑制其诱杀黄金距离内茶小绿叶蝉的成虫数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病虫防治处及省站安排,我们承担并实施了信息素色板诱捕器诱捕茶园害虫试验,现小结如下: 1诱捕原理利用害虫对信息素及色板的趋向性,将研制成功的对于害虫有强烈引诱效果的信息素组合而成的诱捕剂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间作功能植物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茶园间作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金花菜Medicago hispida Gaertn.、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以自然留养杂草茶园为对照,用网捕法采集茶小绿叶蝉并于室内计数,镜检剥查法调查其茶梢着卵量。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生境管理茶园网捕茶小绿叶蝉总个体数及每月个体数均无显著差异;茶小绿叶蝉个体数分别在2017年8月与2018年6月达到高峰。茶梢各节间着卵量不同,主要产卵在顶芽之下第2~5节间,以第4节着卵量最多。间作金盏菊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第1节着卵量显著高于间作白三叶和金花菜茶园。不同生境管理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第4节着卵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间作金盏菊(8.13)、间作金花菜(7.50)、自然留养杂草(7.17)和间作白三叶茶园(6.57)。不同时间段4种不同生境管理茶园茶小绿叶蝉在茶梢各节之间的着卵量存在差异,且均在9月上中旬着卵量达到高峰。在茶园间作功能植物,短期内未见其显著降低茶小绿叶蝉网捕量和茶梢着卵量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永泰县茶园的头号害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嫩梢叶片汁液,严重影响茶叶品质。一年发生10代,世代重叠。通过多点茶园系统调查,摸清了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永泰县茶区的发生为害特点,探索了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方法,为茶假眼小绿叶蝉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化学信息素与色板的复合技术对茶园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等的使用技术与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化学信息素与色板的复合技术诱杀茶园害虫的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永川的自然生态茶园、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中,利用黄板诱集和常规方法监测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年发生消长动态。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监测该虫的发生趋势动态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在越冬期和早春时节,黄板诱集比常规调查方法能更早和更直观地监测叶蝉的越冬虫口和残存虫量;在第1高峰始期预测中,常规方法以假眼小绿叶蝉田间百叶虫量超过10头作为入峰的临界值,对应黄板监测的临界虫口量0.124头/cm2。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武汉地区茶小绿叶蝉成虫的消长规律,应用黄板进行了田间诱虫试验,初步分析上板茶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黄板诱集法能有效监测茶小绿叶蝉成虫数量的变动,应用黄板监测的发生高峰期与检叶数虫法监测的高峰期大体一致,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10月中下旬。黄板诱叶蝉量与振落法调查的叶蝉量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农药和生物调控剂以及色板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5%藜卢碱SL、4%鱼藤酮EC两种生物农药都有一定的速效性,鱼藤酮效果略好,药后7d防效仍保持在46.39%;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量随其设置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设置在茶梢以下0~20 cm处的诱捕效果最好;色板朝向对诱杀效果无影响;色板设置密度以间隔2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小绿叶蝉为果园主要害虫之一.本文选用了10种颜色的黏虫板对桃园小绿叶蝉进行诱集试验.结果表明黄色黏虫板诱虫效果最佳,绿色次之,而淡蓝色、紫色和深蓝色诱虫效果差.不同颜色的黏虫板对蜂类、蜘蛛和瓢虫等天敌均有杀伤作用,另诱集得到其他害虫5种.通过分析不同色板的诱捕生态效益表明:黄色黏虫板最佳,次为绿色.  相似文献   

15.
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小绿叶蝉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区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防治茶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进行了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利川市毛坝镇五二村三组,试验地为老茶园,品种为福云6号,试验茶园水肥及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地四周均为茶园。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检验上海盛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降解黄色诱虫板在茶园茶小绿叶蝉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按照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安排,笔者承担了全降解黄色诱虫板诱捕茶园茶小绿叶蝉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不同颜色色板对梨园昆虫的诱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对梨园害虫诱集效果较好的粘虫板,选用黄色、红色、绿色、紫色、蓝色、灰色、白色和黑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梨园内昆虫进行诱集。结果显示,黄色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害虫种类8科10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的诱集效果较好;其次为绿色粘虫板,诱集昆虫种类7科7种,对中国梨木虱和小绿叶蝉也表现出较好的诱集效果。半翅目昆虫的趋色性较强,诱集数量最多,适合选择色板诱集防治。黄板和绿板对梨园天敌有一定影响,在梨园使用时应适时适量选择性使用。本研究为利用粘虫板在梨园进行害虫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昭平县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小绿叶蝉是昭平县茶园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害程度逐年加重。通过对茶小绿叶蝉发生特点的调查,总结其发生规律,分析其偏重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意见,为该虫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凌云白毫茶园害虫和天敌优势种群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的系统调查,明确了茶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茶黄硬蓟马和茶二叉蚜等。以假眼小绿叶蝉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达0郾5380~0郾9407;主要天敌为蜘蛛,其优势度指数高达0郾7505~0郾9508。掌握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蜘蛛的消长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为提出防治指标,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0.3%印楝素EC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雄毅 《江西植保》2004,27(3):106-107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属同翅日,叶蝉科,是福建省华安县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频繁,给茶叶生产带来严重损火。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约,导致茶小绿叶蝉对多种农约产生抗性,茶园防治害虫极为困难。印楝素是从印楝(Azadirchta,indiea)种子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植物源杀虫药剂,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良好的驱虫效果。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