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不同地区引进多个野生黄芩资源进行2年仿野生栽培试验,通过观察黄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形态性状,并分析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数据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山西北部地区生长的抗寒、抗旱、抗病虫害以及黄芩苷含量较高的优质、高产、无公害黄芩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山西北部地区,适于当地地理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下仿野生状态栽培的野生黄芩品种有3个,分别是hby01、nmy02和yyy03,其中综合表现最佳的为nmy02。  相似文献   

2.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山西不同产地的野生黄芩试管植株进行了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对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条引物扩增出20条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17条,多态率为85%;7个野生种质的遗传距离在0~1,可聚为两类,说明7个不同产地的山西野生黄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山西野生黄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黄芩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山西25个产地的野生黄芩茎的横、纵切面结构及叶的横切面结构,比较了茎的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大导管半径和叶的叶片厚度、主脉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了叶的叶脉突起度、栅海比(P/S)、细胞结构紧密度(CTR)以及细胞结构疏松度(SR)等指标。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的茎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四棱形且凸起形棱角与黄芩的抗寒性相关;黄芩叶为异面叶,其机械组织发达;叶的P/S、CTR和SR值可以作为山西野生黄芩生态类型的划分指标;山西野生黄芩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山西25个产地的野生黄芩茎的横、纵切面结构及叶的横切面结构,比较了茎的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大导管半径和叶的叶片厚度、主脉直径、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分析了叶的叶脉突起度、栅海比(P/S)、细胞结构紧密度(CTR)以及细胞结构疏松度(SR)等指标。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的茎多为近圆形,少数为四棱形且凸起形棱角与黄芩的抗寒性相关;黄芩叶为异面叶,其机械组织发达;叶的P/S、CTR和SR值可以作为山西野生黄芩生态类型的划分指标;山西野生黄芩对干旱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省13个产地野生远志的分布、生长环境以及植物学性状进行实地考察,初步了解了山西野生远志的分布状况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山西野生远志资源主要分布于34°41′54″~40°24′12.68″N,110°22′0.55″~114°7′40.25″E,海拔391~1526 m,生长区域年均降水量在392~770 mm,年均温度6.4~14.1℃;群落组成较为单一,其周围主要分布有狼毒、野豌豆、太行菊、酸枣等;山西野生远志主要生长在半山腰及山顶的阳面山坡,山底很少分布。研究可为山西野生远志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奠定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袁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7-21108,21146
对攀西地区野生山茶属植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分布有野生山茶属植物3个亚属6个组26种4变种,并对攀西地区野生山茶属植物种类、主要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状况进行论述,旨在为攀西地区进行野生山茶属植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栽培与管理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型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和凉血安胎的作用.黄芩喜温暖,耐高温、耐旱和耐严寒.黄芩生于干燥向阳的山坡草地,多为野生,少有栽培.以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上生长良好.在我国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内蒙、辽宁和黑龙江等北部地区.四川、云南等也有分布,但黄芩品质较差.野生黄芩以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赤峰一带所产为地道.产品根条粗长,质地坚实,内色鲜黄,素有"热河黄芩"之称.黄芩主要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近几年才刚刚开始.河北、陕西、山东栽培的较多.  相似文献   

8.
新疆葱属野生植物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1983年和1986—1991年的两次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考察,查清了新疆葱属植物59个种的分布地区及生长环境。按形态特征分,这59个种包括韭类野生种41种、1变种,葱类野生种5种、1变种,蒜类野生种13种。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山西25个产地的野生黄芩根的横切面和纵切面的显微结构,测量、比较了根的木栓层厚度和细胞层数、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的根为近圆形;木栓层由近长方形细胞组成,部分产地有双重木栓层结构;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较大;皮层与韧皮部分界不明显;木质部发达,约占根直径2/3;石细胞分布不均匀。根的木栓层厚度和细胞层数、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均存在差异,其中,木质部厚度的差异最为显著,木栓层层数及厚度的差异与所生长地域的海拔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12种山西野生黄芩根茎叶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00-604
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12种山西野生黄芩根、茎、叶的显微结构,测量了茎皮层厚度、木质部、韧皮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直径等指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根的木栓层细胞近长方形,排列较整齐、致密;皮层和韧皮部分界不明显,韧皮部所占比例约为横切面的1/2,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发达,木射线明显;石细胞分布不均匀。茎有四棱形和近圆形2种形态;茎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以产自中阳的黄芩茎皮层最厚,朔州市朔城区大莲花村黄芩茎韧皮部厚度最大,运城垣曲的黄芩茎木质部厚度最大。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