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氢氧化钙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絮凝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时间为60~ 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0.8 g/L和藻液pH为8~10时,最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小球藻的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影响次序为氢氧化钙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以及氢氧化钙添加量与藻液pH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小球藻的最佳絮凝条件,当絮凝时间为77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7 g/L、小球藻液pH为9.3时,小球藻的采收率可达93.9%.  相似文献   

2.
柯爱英  黄振华  池伟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71-16273,16318
[目的]实现球等鞭金藻3011在生产性培养中的浓缩收集。[方法]采用一级保种培养、二级扩种培养及三级开放式生产性培养方式,研究絮凝试剂种类、浓度及絮凝时间对球等鞭金藻3011絮凝效应。[结果]在三角锥瓶中,明矾浓度为0.5~1.1g/L时,45min后90%以上的藻液絮凝;氢氧化钙浓度为0.7~1.1g/L时,15min后藻液上清液基本澄清;硫酸锌浓度为0.9和1.1g/L时,240min后80%以上的藻液絮凝;硫酸铝浓度为0.5~1.1g/L时,120min后藻液上清液基本澄清;聚合氯化铝浓度为0.7~1.1g/L时,45min后藻液上清液基本澄清。在白桶中,240min内1.0g/L氢氧化钙的絮凝效果最显著,硫酸锌的絮凝效果不显著;0.5和1.0g/L明矾和硫酸铝和1.0g/L聚合氯化铝均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在开放式水池中,0.5和1.0g/L明矾和氢氧化钙的絮凝效果显著。[结论]明矾和氢氧化钙适宜应用于藻种生产性培养的浓缩收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规模化养殖微藻,既能耦合废水净化和CO2减排,又能联产生物质能源、食品、医药、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然而,从含水率超过99%的培养液中有效收集微米级藻体,即微藻生物质采收成本过高是制约微藻产业化的瓶颈之一。[方法]本文以埃氏小球藻(Chlorella emersonii)株系Ce-SXC3为试材,整合应用强碱和电解絮凝,以建立高效低成本的微藻采收技术体系。[结果]在pH为11的强碱诱导条件下,能耗和成本显著低于常规的化学絮凝和电解絮凝,且操作简捷。本研究为建立在极板宽度2cm、极板间距2cm、电压15V、搅拌速率200r·min-1、搅拌时间2min、藻液OD值2~2.5的电解处理后,埃氏小球藻絮凝采收率达95%以上。[结论]此工艺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为规模化微藻生物质高效采收工艺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聚合氯化铝(Poly aluminium chloride,PAC)为絮凝剂,利用响应面法对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絮凝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C.vulgaris絮凝效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絮凝时间C.vulgaris初始OD值PAC浓度;C.vulgaris的最佳絮凝工艺为:PAC浓度为57mg·L~(-1),C.vulgaris初始OD值为2.06,絮凝时间为18min。在此絮凝条件下,C.vulgaris的絮凝效率为95.82%。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C.vulgaris的絮凝采收工艺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明矾、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壳聚糖6种常用絮凝剂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细胞采收的效果,并研究了p H对絮凝采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和明矾的絮凝效果较好,当絮凝剂浓度分别为0.6、1.6 g/L时,小球藻细胞采收率分别达到98.3%和98.2%。p H对小球藻细胞最大采收率的影响差异显著,以三氯化铁和明矾为絮凝剂时,p H分别为10和8时为最佳,此时细胞采收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效果和机制。[方法]通过研究不同pH、沉降时间和藻细胞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碱法絮凝聚球藻7002的最佳条件,通过检测藻体Zeta电位和藻体沉淀中Ca~(2+)和Mg~(2+)的浓度,分析碱法絮凝收集聚球藻7002的机制,并根据采收的藻细胞的生长情况,评估碱絮凝方法的安全性。[结果]碱法絮凝采收聚球藻7002的最佳pH和沉降时间分别为10.5和120 min,采收过程不受藻细胞浓度的影响。当絮凝pH为10.5时,藻体Zeta电位(绝对值)最低,Mg(OH)_2沉淀大量形成,并通过正负电荷中和作用诱导藻细胞絮凝。此外,pH 10.5的絮凝条件不会对藻细胞的生理活性产生明显影响。[结论]该试验得到了一种经济高效采收聚球藻7002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业化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时存在的采收困难以及后续上清液的循环利用问题,设计了培养小球藻的新型循环模式,具体操作步骤为:用气升式反应器培养小球藻→加入壳聚糖絮凝→过滤藻体得上清液→在上清液中补加营养成分→加入气升式反应器中再用于培养小球藻。结果表明:在5次小球藻循环培养中,后4次循环培养藻体的生长速率和收获期浓度均比第1次培养的稍高;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时其絮凝效果较好,且未产生絮凝抑制性;每次循环时在上清液中定量补加营养成分,NO3--N、PO34--P含量变化均在无抑制积累的范围内。说明利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采收小球藻的效果及利用上清液循环培养小球藻的效果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异养小球藻体积小、发酵液成分复杂,导致藻细胞采收困难、采收成本高。通过比较三氯化铁、硫酸铝、壳聚糖、聚丙烯酰胺、霉菌5种絮凝剂,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对三氯化铁絮凝法收集异养小球藻进行工艺条件优化,获得了二次回归模型。得到了最优变量为三氯化铁添加量2.0 g·L-1、搅拌速率150 r·min-1、搅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异养小球藻采收率达到95.3%,收集成本为0.07元·kg-1。采收率高、采收成本低,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黄振华  柯爱英  池伟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734-7736,7741
[目的]探讨絮凝剂对牟氏角毛藻、微绿球藻、湛江等鞭金藻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絮凝效应。[方法]采用5种无机试剂和2种有机试剂分别以6种不同的浓度处理藻液,连续4h跟踪测定藻细胞的沉淀情况。[结果]5种无机试剂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均有一定的絮凝作用,而2种有机试剂的絮凝效果均不明显。硫酸锌和硫酸铝对牟氏角毛藻的絮凝效果明显;明矾、硫酸锌和聚合氯化铝对微绿球藻的絮凝效果明显;硫酸铝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絮凝效果较明显。[结论]为生产性海洋饵料微藻的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功能水处理菌Pseudomonas stutzeri CDN1的絮凝特性。[方法]对实验室分离获得的一株具有好氧反硝化特性的菌株P.stutzeri CDN1进行了絮凝特性研究,从碳源、氮源、培养温度、通气量等方面进行了该菌最适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优化,并分析其所产絮凝剂的成分。[结果]菌株P.stutzeri CDN1的最佳产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37℃,转速为150 r/min,初始pH为7.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通过冷冻干燥得到的絮凝剂粗产物的产率是6.05 g/L,主要成分为多糖和核酸,其中多糖占55%。[结论]该菌株对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