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试验,设置人工撒播、条播、穴播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扬麦19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单位面积茎蘖数撒播最大,条播其次,穴播最小。不同播种方式小麦的最高分蘖数撒播最大,穴播最小,小麦的茎蘖成穗率撒播要明显小于条播和穴播。不同播种方式小麦叶面积指数,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叶面积指数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不同播种方式小麦产量,条播小麦的产量最高,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撒播和穴播增加3.0%和9.1%。条播使小麦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条播显著增加了小麦的穗粒数,千粒质量对条播小麦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在小麦生育前期,撒播小麦干物质积累较大,到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较大。经济系数,条播小麦略低于撒播小麦和穴播小麦,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总体而言,生育前期撒播小麦茎蘖发生快,叶面积指数高,群体相对较大;生育中后期条播小麦群体结构更加合理,生长速度加快,叶面积指数较高,干物质累积量大,最终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产量,探索适宜的播种方式与播量,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播种方式,设置小麦撒播与条播两个处理,副因素为播量,设置187.5、225.0、262.5 kg·hm~(-2)和300.0 kg·hm~(-2)四个处理,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撒播小麦群体截获光能量提高,基部第二节间直径提高0.05 mm,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提高6.1%,根系生长量明显优于条播,单位面积穗数增加11.8%,穗粒数和千粒重与条播相差不大,最终撒播小麦较条播小麦增产5.1%;随播量增加,群体截获光能量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与根系生长量均有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呈增加趋势,但单株发育趋弱,单株成穗数降低,穗粒数与千粒重呈降低趋势,撒播四个播量间小麦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25.0 kg·hm~(-2)播量处理最高,条播四个播量间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以播量262.5 kg·hm~(-2)最高。在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撒播、播量控制在225.0 kg·hm~(-2)时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胶东半湿润区不同播种密度和株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机理,以当地主栽品种‘济麦22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株行距配置和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与基本苗、公顷穗数及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0.95和0.50,与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在相同播种密度下,窄行宽株距处理明显优于宽行窄株距处理,其增产的关键是穗数的提高。当播种密度降低时,行距变化对冬小麦总分蘖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大于株距变化的影响,而株距变化对单株分蘖的影响大于行距变化的影响;株行距影响籽粒产量的主控因素为穗数,而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存在较大的年际差异。综上可知,胶东半湿润区播种密度和株行距主要通过穗数调控冬小麦产量,为实现小麦高产,推荐窄行(20 cm)宽株距(1.0 cm)和中高播种密度(500×104粒/hm2)为最佳播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轮选987为供试品种,以北京市常规条播机播种方式为对照,研究了2BJK-8型小麦宽幅播种条件下不同行距26 cm(KF26)、23 cm(KF23)和20 cm(KF20)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幅播种机播种小麦带宽度扩展至8 cm,提高了行内种子分布均匀度,降低了缺苗断垄率,个体素质明显提升,单株分蘖、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比常规播种提高,亩产较对照增产13.43%、16.79%和12.44%。其中20 cm和23 cm行距下产量较高,推荐作为北京地区推广的适宜宽幅播种行距。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探讨焦作市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模式,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在大田条件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了等行距条播、机械宽窄行条播、机械宽幅播种等3种不同播种模式、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播种模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量为180 kg/hm~2的等行距宽幅播种产量最高,同播量机械宽窄行条播次之,播量为120 kg/hm~2的等行距条播产量最低。机械宽幅播种模式下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有效穗数相反。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讨焦作小麦高产栽培播种模式,实现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了等行距条播、机械宽窄行条播、机械宽幅播种等三种不同播种模式、不同播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播种模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播量为180㎏/hm2的等行距宽幅播种产量最高、同播量机械宽窄行条播次之,播量为120㎏/hm2的等行距条播产量最低。机械宽幅播种模式下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公顷穗数相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和播量对关键生育时期土壤水分、群体分蘖数、分蘖速率及其产量的影响,明确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的最佳播量。[方法]本研究于2014—2016年在山西省闻喜县旱地麦田进行大田试验,以膜际条播与常规条播为主区,以90kg·hm~(-2)(低播量,LB)、105kg·hm~(-2)(高播量,HB)两个播量为副区,研究两种播种方式与高低播量对土壤水分、群体分蘖数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节水增产效果。[结果]膜际条播较常规条播显著提高拔节期0~100cm土壤蓄水量,提高开花期80~200cm土壤蓄水量;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群体分蘖数,提高冬前分蘖速率;提高穗数4%~27%,产量11%~41%,水分利用效率8%~47%;显著提高穗长、可孕小穗、干物质量;显著降低不孕小穗。且膜际条播条件下,播量90kg·hm~(-2)较105kg·hm~(-2)减少拔节期土壤水分消耗,减少开花期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其中,2014—2015年处理差异不显著;显著提高开花期、成熟期群体分蘖数,显著提高拔节-开花分蘖速率;显著提高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千粒重。此外,膜际条播处理,单位粮食生产的节水量提高10%以上,每消耗1mm土壤水分产量提高10%以上,且配套播量90kg·hm~(-2)单位粮食生产的节水量提高18%以上,消耗1mm土壤水分增产量提高18%以上。[结论]旱地冬小麦膜际条播有利于提高生育前期上层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深层土壤水分,促进可孕小穗的形成,提高穗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且配套90kg·hm~(-2)节水、增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小麦播种时扩大行距、扩大播幅,将小麦小行距(15~20 cm)密集条播改为等行距(26~28 cm)宽幅播种,将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改为宽幅播种分散式的一种技术。宽幅播种粒籽均匀分布,无疙瘩苗,无缺苗断垄,克服了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争阳光、争肥水、争营养、根少苗弱的缺点,扩大了小麦单株生长空间和营养面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宽幅匀播栽培技术是一项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小麦播幅由传统的3~5cm扩大到7~8cm,行距由传统的15~20cm小行距增加到22~26cm宽行距。播种后籽粒分散均匀,小麦单株营养面积扩大,基本解决了缺苗断垄的问题,苗蘖健壮,个体素质高,群体质量好,植株抗逆性强,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较宽的行距还有利于机械追肥、喷药,省工省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扬麦19为供试材料,设置免耕套播、旋耕撒播、旋耕条播、耕翻+旋耕条播等4种方式,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苏北平原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条播小麦,同时机械深施基肥,能显著提高旋耕条播和耕翻+旋耕条播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平均比旋耕撒播提高7.6%和10.8%。旋耕条播和耕翻+旋耕条播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小麦的生物产量,明显增加了小麦的经济系数,显著增加了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麦田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提高了小麦氮肥偏生产力。旋耕条播和耕翻+旋耕条播处理虽然均显著增加了小麦氮素累积量,但小麦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籽粒生产效率均显著降低。说明在小麦生产中,使用小麦播种施肥一体机条播小麦,结合基肥机械深施,减少25%的小麦播种量和10%的氮肥施用量,虽然能增加土壤速效氮素含量,并提高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量,但还需通过合理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协调好氮素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累积效应的影响,制定恰当的烘烤工艺,实现烟叶烤黄、烤熟、烤香、烤干。[方法]用KRK26品种烟叶,设计低温低湿、中温中湿和中温高湿3种烘烤工艺参数组合,分别烘烤下部、中部、上部3个部位的烟叶各1炉,测定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含量。[结果]不同温湿度组合烘烤工艺对初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影响不显著。总植物碱、总氮、糖,碱。中温高湿烘烤工艺与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温湿度组合烘烤工艺对初烤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低温低湿(461,72μg,g)〉中温中湿(450,06μg,g)〉中温高湿(385,12μg/g),低温低湿条件下致香物质的含量较高。[结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总植物碱、总氮、糖,碱,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温湿度组合烘烤工艺对初烤烟叶致香物质总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ere are various ways of looking at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Some of the popular conceptions of America's relative position are clarified by examining the concept in terms of wage cost, productivity, profit margins, and exchange rate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is laid out and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similar measures for other countries. Also 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external deficit on current account for the United States a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 MS)技术对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黄瓜果实的香气物质组成,旨在研究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风味的组成及特征,并依据果实主要香味物质含量对不同基因型黄瓜进行划分,为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戊烯 3 醇、樟醇、1 戊醇、(Z) 3 壬烯 1 醇、乙醛、1 壬醇、(Z) 2 庚烯醛、丙醛、(E) 2 戊烯醛、(E, Z) 2,6 壬二烯醛、(E) 2 壬烯醛、(E) 4 壬烯醛、壬醛、石竹烯等23种物质为黄瓜果实香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其次, 1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按风味特征分为4大类型:第1类包括基因型Q23、24 6、6、27、29、3、14 1,黄瓜味、清香味淡;第2类包括基因型16、4、26;第3类包括基因型1 2,黄瓜味、清香味浓;10 1自成一类,为第4类,果实果香味浓,清香味淡。可见,不同基因型黄瓜香气物质种类、含量的差异导致不同基因型黄瓜果实的风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建筑构件     
欧洲EUROPELHC发布新的木质门窗采购合同公告英国:英国公共部门采购机构LHC在1月份公布了新的木质门窗产品采购框架合同公告。LHC称,该框架将给予木质品生产商和供应商提供竞标价值百万的公共部门采购合同的机会。有意向的公司有37天的时间能从LHC的网站下载资格预审问卷并填写后交回。  相似文献   

16.
不同烤烟品种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烤烟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含量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9个烤烟品种化学成分、香气成分进行测定,评价感官质量。并对各烤烟品种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及致香物质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钾含量与苯丙胺类和类西柏烷类呈显著正相关,总糖含量与苯丙胺类呈显著负相关,氯含量与苯丙胺类呈显著正相关;评吸质量与总糖、还原糖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总氮和氯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协调好糖组分含量、含氮化合物及钾氯含量有利于提高烤烟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7.
Components of skilled perform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水果抗癌成分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果富含多种化学物质,生理活性显著,防癌抗癌功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墨绿海的有效成分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绿海(长蒴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是一种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营养保健蔬菜和药用植物,含有强心苷类、酚类、香豆精类等化合物,有重要的药理作用.综述了墨绿海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墨绿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石榴的功能成分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有关石榴功能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功能成分的分类和在石榴不同器官的分布状况;从初加工、粗深加工和精深加工三个层面总结了石榴资源开发的现状;最后,对石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