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共设计5个脱硫石膏水平(0、15、30、45、60 t/hm2),通过种植玉米进行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的施用量试验,研究玉米在不同脱硫石膏水平条件下的株高、根长、株径、单株根鲜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碱化土壤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pH值和促进玉米的生长;综合土壤pH值、全盐量以及玉米的生长指标,初步得出脱硫石膏施用量30 t/hm2对重度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最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土壤pH改良剂在弱碱性荔枝园土壤的施用效果,为该类荔枝园土壤pH的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四川省泸州市弱碱性荔枝园土壤(pH 7.53±0.10),分别添加硫磺(2 g/kg)、硫酸铝(4 g/kg)和硫铁矿(4 g/kg),以不加改良剂为对照,同时进行土壤培养试验和荔枝盆栽试验,比较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性质及荔枝生长的影响.[结果]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磺能显著降低土壤pH、土壤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下同),显著提高土壤磷、钙、镁、铁、锰和铜等多种元素有效性,且作用持久;施用硫酸铝和硫铁矿降低土壤pH作用不显著(P>0.05,下同)且时效短,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与养分和酶的种类有关.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改良剂对移栽230 d后的荔枝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但在移栽300 d后,对照及施用硫酸铝和硫铁矿处理的大部分荔枝植株已逐渐枯死;施用硫磺虽然较对照显著促进荔枝生长,但与移栽时相比,收获时其生物量增量仅为9.55±5.08 g/株,长势仍显著弱于酸性土壤中的荔枝长势.[结论]在弱碱性荔枝园土壤即使施用大量酸性改良剂,其促进荔枝生长的效果也不理想.建议在弱碱性土壤上谨慎规模种植荔枝.  相似文献   

3.
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滨海盐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微咸水淋洗能够明显降低土壤全盐量和Na+、Cl-含量,但会造成土壤pH值的升高;改良剂葡萄酒泥和脱硫石膏配合施用能够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微咸水淋洗与施改良剂结合对黑麦草的出苗和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硫磺对土壤全盐、pH及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的种类不同,下渗水离子含量差异较大;第一次淋洗,硫酸钙、硫酸铝、硫酸铁处理下渗水中Na+和Cl-含量分别比CK高54.78%和58.25%、35.44%和39.22%、32.65%和34.82%,表明添加这3种改良剂对土壤的降盐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钙处理效果最好;第二次淋洗,硫酸铁、硫酸钙和硫酸铝处理的Na+含量比CK高75.14%~347.76%。综合2次淋洗效果,表明硫酸钙处理对土壤中的Na+淋洗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各改良剂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降低2.23%~3.84%;不同改良剂对土壤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添加改良剂各处理土壤中的Ca2+和Mg2+含量均高于CK。综合考虑到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Na+和Cl-含量的影响,建议用硫酸铁和硫酸钙组合对滨海盐碱地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5.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度苏打(Na2CO3)盐碱地施用脱硫石膏对土壤理化性质、紫花苜蓿出苗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脱硫石膏(对照)相比,土壤pH值降低15.6%~17.5%,EC值提高0.50~1.65 m S/cm;紫花苜蓿出苗率提高7~29百分点,干生物量提高11.17%~50.20%,株高增加0.75~8.34 cm,分蘖数增加4%~75%,苜蓿含水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根据吉林省西部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土壤pH值、EC值的变化与紫花苜蓿的出苗率、生物量、株高等数值指标,建议脱硫石膏施用量为15 000 kg/hm2,以改良白城市重度苏打盐碱土。  相似文献   

6.
不同改良剂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盐渍化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松嫩平原大庆市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试验地施用4种土壤改良剂(腐殖酸、沸石、硫酸铝和微生物菌剂),研究4种改良剂对紫花苜蓿生物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多重比较,4种改良剂均有效增加紫花苜蓿生物量,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和降低土壤pH值.生物菌剂施加量为450 g·m-2时,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干旱区玛纳斯河流域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脱硫石膏后不同年限土壤改良效果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将脱硫石膏一次性施入盐碱农田,分别在第1、第3、第5年定点检测土壤pH值、电导率(EC)、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后土壤pH值、电导率较未施用有所降低,而有机质含量高于未施用处理.随着施用年限增加,土壤pH值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未施用处理.盐碱荒地复垦后第3年土壤电导率明显大幅度降低;施用脱硫石膏土壤EC第5年高于未施用处理,但仍低于复垦前.施用脱硫石膏后第1年和第3年土壤砷、镉、铜、铅的含量有所降低,变化差异不大,第5年有所升高,高于土壤背景值,但都低于GB 15618—2018中的限量.得出脱硫石膏施用5年内能够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不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8.
ALA增强小麦抗盐性及硫磺改良碱性盐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硫磺及ALA(氨基乙酰丙酸)为试材,对硫磺(石膏作为对照)改良盐碱土,以及ALA提高小麦抗盐性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硫磺和石膏的施用均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pH,促进了小麦生长;ALA的施用对土壤pH和EC值无明显影响,但对小麦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明ALA显著增强了小麦的抗盐性。3种供试物料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效果依次为硫磺>ALA>石膏;而硫磺的改土效果优于石膏,ALA喷施在茎叶上的效果则优于直接浇于土壤表面。不同用量相比,高量硫磺(11.48 g/盆)或喷施高量ALA(4.5μL/盆)的效果则分别优于各自的较低用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对施用硫磺在降低土壤pH值、土壤EC值升高数据的变化强度分析表明,同对照相比,施用硫磺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对土壤EC值升高有显著负面影响。如果忽视其对土壤EC值的不利影响,会导致加速、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初步提出不同土壤条件下硫磺、土壤pH值、土壤EC值三者制约规律、与硫磺适宜用量和限制使用条件。对于土壤EC值大于1000μS/cm的地块不建议使用硫磺调整土壤pH值,可采取其他不导致EC值增高的措施来调整土壤p H值;对土壤pH值已经下降至平均值7.32,且EC值高于平均值(475.74μS/cm)的地块,建议减量50%施用硫磺,或采取其他不导致EC值增高的措施来调整土壤pH值。使用硫磺后土壤磷有效性增加,故可利用其有效磷增加效应减少磷肥使用量,降低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10.
不同改良模式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单一措施和集成模式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有机肥、灌水及种植水稻4个因素9种改良集成模式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可增加土壤钙镁离子,降低钾钠离子,同时硫酸根离子增加,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减少,土壤p H值、碱化度降低,具有明显的土壤改良效果。灌水淋洗可降低土壤碱化度51.16%,降低全盐含量4.74 g/kg。集成模式T9处理(施用脱硫石膏十改良剂、有机肥、灌水、种植水稻集成模式)水稻各生育期株高、SPAD值、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集成模式T9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每盆38.66 g,较T7处理(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和种植水稻集成模式)增产每盆0.67 g,较T4处理(施用有机肥和种植水稻集成模式)增产每盆10.27 g。表明T9处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和水稻经济产量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