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草层1、草层(Sward)——草本植物群体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总称。它的特点是具有相对较矮的生长习性和相对连续的地面覆盖。2、草层植冠(Sward Canopy)——草本植物群体的地上部分,它涵有植物各部分的排列和分布的意义。3、牧草(Herbage)——单本植物群体的地上部分,是一种具有数量和营养价值特征的植物物质的积累,但不涵植物学组成和结构的意义。4、放牧地(Pasture)——草本植物群体的地上部分,通常有围栏为界,是放牧的一种功能单位。5、牧草量(Herbags mass)——单位土地面积的牧草总量,通常指地上的水平。但需指出,地上的水平只具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放牧制度干扰对半固定沙地主要植物达乌里胡枝子和白草现存量无影响,轮牧区达乌里胡枝子高度和虫实、山窝苣、赖草和冰草等密度和盖度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轮牧区多年生草本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上现存量高于自由放牧区,一年生植物地上现存量显著高于多年生植物地上现存量.两个放牧处理群落总密度、总盖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除草剂对黄芪地上生物量积累、药材产量及杂草防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年生蒙古黄芪移栽苗选用5种苗后除草剂按照推荐使用浓度进行施药处理,5种农药分别为药草除1号(YCC)、灭草松(MCS)、烯草酮(XCT)、盖草能(GCN)、拿捕净(NBJ),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每种施药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2021年6月初采用样方法统计各处理小区内杂草株数、鲜质量、干质量,于7月10日、8月10日、9月10日定期统计各处理小区蒙古黄芪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并测定当年11月采收季黄芪药材鲜重、干重。采用变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5种除草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草防除效果,其中,药草除1号处理组(YCC)杂草防效最好,株防效为77.81%,鲜质量防效为64.48%,干质量防效为80.81%。7、8、9月各除草剂处理组之间黄芪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以及鲜干比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11月,药草除1号处理组(YCC)的黄芪药材产量鲜重和干重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蒙古黄芪移栽田使用药草除1号进行杂草防除的效果较好,且...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水花生,香附子,马唐,碎米荠,牛筋草5种草田杂草地上、地下部分的水提液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5种杂草地上部分的水提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高于地下部分水提液的影响,其中以水花生影响最重,其地上部分水提液处理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率和幼苗干重分别为5.2%和0g,显著低于对照30.4%和0.0169g(p0.05);经香附子地上、地下部分水提液处理的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率分别为14.4%和22.8%,均显著低于对照30.4%(p0.05),即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化感物质在香附子各个部位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聚合草属紫草科聚合草属.多年生丛生型草本植物。又名紫草根、爱国草、友谊草、肥羊草。聚合草是一种高产优质的饲料作物,据文献报道,一般亩产1.5——2.0万斤。聚合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据北京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析:鲜样含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饲料加工的工业化和科学化,饲用蛋白质需要量急剧增加。为开辟饲用蛋白的新途径,立体农业技术得到重视,并有了新的发展,以饲用蛋白新来源——蚯蚓养殖为中心的立体农业应运而生。这是利用动植物工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生态平衡系统。围绕这一生态平衡系统,出现了一种地上长玉米、棉花、麦子、聚合草和地下养殖蚯蚓的二层次立体式农业。这些形式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蚯蚓养殖与聚合草结合,每亩地上部分可收鲜聚合草2万斤,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紫花苜蓿二茬草刈割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石风善 《草业科学》2004,21(6):28-29
俄罗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第.1茬草刈割以后25 d内株高增长速度最快,地上部鲜、干草产量在20 d内增长速度最快,40 d之后下降.茎叶的粗蛋白含量40 d内保持在18%以上.根鲜、干质量25 d内在增加,根的粗蛋白含量第1茬草刈割以后,第25日根的粗蛋白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在佳木斯地区俄罗斯紫花苜蓿第2茬草应在第1茬草刈割以后的40 d内进行刈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酸性土壤地区的铝毒污染进行高效、无污染的生物治理,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基础。试验采用小盆钵土培法,设置铝质量浓度为0.2 g/kg,根据不同种禾本科和菊科植物的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和比叶面积评价了9种杂草植物对铝毒的响应,并对不同种类杂草植物对铝响应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铝处理后,9种杂草植物中禾本科植物较菊科植物更耐铝。禾本科植物中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和升马唐Digitaria ciliaris的相对根(干)鲜质量、相对地上部(干)鲜质量、相对叶(干)鲜质量较大,并且相对叶面积均较大。菊科植物旱莲草Eclipta prostrata的相对耐铝性较差,各相对耐性指标值均偏小。相关分析表明禾本科植物的相对根鲜质量、相对叶鲜质量和相对根干质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禾本科和菊科植物进行耐铝性筛选时,均可用相对根鲜质量作为主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对2007-2009年126景MODIS影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11个高寒草地监测点的地上生物量鲜质量(AGB)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MODIS共4种植被指数(NDVI250,NDVI500,EVI250,EVI500)在估算高寒草地牧草鲜质量中的优劣,并确定了通过EVI250估算地上生物量鲜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EVI在高寒草地上均比NDVI小,但EVI比NDVI更稳定准确。应用植被指数产品EVI估算高寒草地牧草鲜质量优于NDVI,其中在EVI250、EVI500、NDVI250和NDVI5004种植被指数中,EVI250与地上生物量鲜质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04(P0.01),回归方程为yAGB=-244+1316xEVI250(R2=0.817,P0.01)。  相似文献   

10.
贵州16种野生草本植物坪用性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坤  唐成斌 《草业科学》2003,20(12):45-47
对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的16种野生草本植物进行引种试验。通过对其生育期、生长特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性状观测,初步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适宜高等级公路生物护坡建植的野生植物9种。其中:百喜草、扁穗牛鞭草、高羊茅、白三叶4种草本植物,具有再生性、覆盖能力、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特点,可作为高等级公路生物护坡的优选草种;假俭草、狗牙根、毛花雀稗等5种野生植物,具有青绿期长,侵占性和抗逆性较强的特点,可作为高等级公路护坡的一般草种。  相似文献   

11.
土壤改良剂对草坪床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土壤改良剂(康乐)对草坪床土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改良剂(康乐)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总孔隙度、渗透系数、田间持水量,丰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调节速效养分,能有效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在试验范围内,随改良剂用量的增加,改良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草本植物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改良土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草本植物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盐碱化、治理荒漠化是一条很好的生物防治途径 ,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 ,草本植物还能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 ,有些草本植物还可以净化土壤  相似文献   

13.
对三江源区典型退化草地“黑土滩”采取施肥及种植垂穗披碱草的恢复措施,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全氮与有机质的相关性显著,全磷与有机质的相关性较明显,变化趋势相一致。短期的恢复措施造成了恢复样地20~30 cm土壤层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下降,长期的恢复措施使恢复样地中的这3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得到了上升;人工种植措施使土壤中的全钾含量显著下降(P<0.05)。此外,速效养分的变化不一致,其中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变化表现出升高趋势。植被恢复对土壤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但蔗糖酶活性没表现出规律性变化;这2种酶的活性与速效养分的含量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和全价养分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个最主要环节,也是评价大气中CO2浓度增减和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对半干旱区自然状况下的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半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含水量具有相关性,但在小时间尺度上与土壤温度没有相关性;2)半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细菌数量、土壤固氮菌数量具有相关性,但与土壤真菌数量、土壤放线菌数量没有相关性;3)干旱地区沙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具有相关性。这些结论将增进人们对半干旱区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最终更准确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东缘选择珠芽蓼草甸(P)、针茅草地(S)、杜鹃灌丛草甸(R)3种高寒草甸,利用LI-8100A土壤CO2通量自动测定系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碳通量的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显著,大小顺序为R>S>P,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碳密度降低;土壤CO2通量大小顺序为S>P>R,样地P、S呈单峰变化。峰值均出现于14∶00~15∶00;土壤CO2通量与近地面的空气湿度、碳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温度、近地大气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察布查尔县草原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不仅是土壤养分的转化者,同时也是养分的一种存在方式,其生物质量为微生物量。微生物量是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动力也是养分的库和源,微生物量对环境变化敏感,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1191~2656m海拔草原为研究对象,使用氯仿熏蒸提取法研究不同海拔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21.05~331.58mg/kg)、微生物量氮(8.75~95.61mg/kg)均为土壤表层大于中、底层,各海拔及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在1191~2216m海拔区间微生物量碳、氮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216m海拔达到最大值(331.58mg/kg和95.61mg/kg),其后2216~2656m海拔区间微生物量碳、氮显著降低(21.05mg/kg和12.41mg/kg),这可能与随海拔的增加引起此海拔区间气候、降水量、植被类型、植被数量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微生物量碳、氮、碳氮比彼此间正相关(P0.05);0~20cm土层微生物量碳与含水量呈正显著性相关(P0.05,r=0.755*),微生物量与海拔、容重、有机质、碱解氮呈正相关(P0.05),与pH值、全氮、碳氮比负相关(P0.05)。20~40cm土层微生物量碳与碱解氮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r=0.829*),微生物量与海拔、全氮正相关(P0.05),与碳氮比负相关(P0.05)。40~60cm土层微生物量与海拔、碳氮比呈负相关(P0.05),与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呈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可以反映土壤肥力的变化,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玉米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邢会琴  肖占文  闫吉智  马建仓  孟嫣 《草业科学》2011,28(10):1777-1780
为确定河西地区玉米(Zea mays)连作的主要障碍因子,对不同连作年限的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主要养分进行了常规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深处,细菌随连作年限增加呈递减趋势,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即速效磷和有机质均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1);而真菌数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与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在不同连作年限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碱解氮和速效钾在不同连作年限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说明玉米连作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衡,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真菌化现象严重,积累了大量植物病原菌,造成土壤主要养分减少,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链烷技术研究河北坝上地区退化草地土壤的饱和链烷相对浓度模式,与未退化草地优势种的饱和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对比,探究土壤与植被的原生关系。发现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样地、马蔺Iris lacteal样地、鼠洞样地和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样地的土壤链烷相对浓度模式与羊草Leymuschinensis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相匹配,推测这4种退化草地的原生植被与当前未退化样地植被相似;冷蒿Artemisia frigida样地与羊草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匹配较差,与冷蒿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匹配较好,说明土壤的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的变化可以反应出地上植被的变化情况。土壤链烷来自植物的根、枯落物和种子,土壤链烷相对浓度模式的稳定存在,说明相对于植被退化,土壤退化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9.
李倩  袁玲  罗世琼  黄建国 《草业学报》2015,24(11):29-37
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植株残体腐解、淋溶、根系分泌等途径向土壤中释放多种化感物质,影响邻近和后续植物的生长发育。本试验研究了野生黄花蒿植株及土壤中的青蒿素类物质和黄酮含量,以及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各生育期野生黄花蒿叶片和根区土壤中青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为: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营养生长期;根区土壤中的去氧青蒿素平均含量最高,青蒿酸次之,青蒿素最低,三者合计516.93 μg/kg干土,且3种化合物的总量根际和根表显著高于非根际。野生黄花蒿植株黄酮含量呈现出茎>叶>根系>花,根区土壤黄酮含量表现为根表>根际>非根际,且盛花期增至最大均值434.77 μg/kg干土。说明根系分泌也是黄酮类化合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土壤青蒿素含量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r=-0.508*和r=-0.478*,n=24),去氧青蒿素含量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28**,n=24)。因此,土壤中的青蒿素类物质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土壤生物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寒牧区燕麦+豌 工草地在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时间、不同层次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得出结论,高寒牧区人工草地地膜覆盖不仅可增加前期的土壤温度和地温积温、而且对增加土壤浅层的温度效果明显。同时,地膜覆盖后土壤浅层的含水量和保墒能力显著大于露睦对照,在降水量低较时差距更加明显,地膜覆盖后地温的增加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地膜覆盖有效地缓解了5月、6月间水温不同期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