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及其它林型凋落物累积量、分解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分析,研究了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截留作用和蓄水保土效益,青海云杉林年凋落物量为2.689 t/hm2a,它的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相当于12.5 mm的降雨量。枯枝落叶层对降水的截留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其指数模型为:Y=92.268 e-0.0421x (R=0.973)。经分析认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及其它林型枯枝落叶层的水文效应最终体现在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效能上,为综合评价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东端封山育林涵养水源作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东端8块具有代表性的封育区与周围未封育对照区的森林凋落物、苔藓枯枝落叶层及其容水量、土壤含水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可以显著提高水源涵养效能。可作为培育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祁连山森林生态站38a观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源林生态水文作用分析,阐述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在西北干旱山地生态屏障中的功能地位,提出了水源涵养林在林业大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太子山林区华北落叶松幼林生态效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测定3a生华北落叶松幼林生长量及林冠截留降雨量、枯枝落叶层容水量,以此评价其涵养水源、减少水库淤泥、控制土壤肥力流失、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生态效能,为华北落叶松等水源涵养林营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几种森林群落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 并不单纯依赖于森林的立木部分 ,枯枝落叶层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以及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方面 ,枯枝落叶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枯枝落叶层的研究对于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目前 ,有关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防护林体系的研究 ,如吴长文等[2 ] 及阎文德等[3 ] 的有关研究 ,少见对风景区森林枯枝落叶层进行研究 .本项研究对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6种森林群落枯枝落叶…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经营现状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改善其林分结构不合理,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生态学的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恢复与保护存在的林分密度大、质量低、分化严重、天然更新差、病虫害频繁及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措施。建议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开展人工造林、科学经营、加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措施,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及环境承载力,增强生态环境功能,保障祁连山及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恢复至关重要.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现 状为基础,分析了当前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科技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定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方向、目标及重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黄河和石羊河源头,是一个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的生态大县,地理位置特殊,生态区位重要,境内水源涵养林占整个祁连山总面积的40%,是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水资源是下游地区赖以生存的命根子,被誉为绿色保姆和绿色水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林草植被严重退化,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减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河川径流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天祝县通过退人退地措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森林的典型代表,已被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试验、示范区.它对维持河西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目标法构建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测度指标体系,包括6个类目指标,24个项目指标.运用多目标线性函数法,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经营能力进行了测度.目标层实现率为0.679 1,测度结果为弱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林地枯枝落叶层及林地土壤层4个水文层次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效益计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植被总贮蓄水量为27508×104m3,年平均直接或间接的生态经济效益价值为3.75亿元,这对于维护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该区森林涵养水源的效益计量调查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  结果  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 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  结论  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图3表5参考24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模拟与天然降水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研究了枯枝落叶层保持水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常见坡度 2 5°和暴雨雨强 1~ 2 mm/m in的条件下 ,该地区油松和山杨林枯枝落叶层保持水土的有效厚度为 0 .9~ 1.0 cm,低于这个数量 ,将明显降低其蓄水减沙效益  相似文献   

13.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森林水文功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雾灵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性能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不同森林类型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的大小排序。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现存量排序:油松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杂木林、山杨桦林、栎林、山杨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因林分类型、枯落物构成及生物量大小不同而变化。保护区内各森林类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为:桦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山杨桦木林、山杨林、栎林、针叶混交林、油松林。为研究森林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以及进一步综合评价该区的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综述了凋落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其在物质循环中的地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调水保土的生态作用;总结分析了凋落物研究的历史、存在问题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室内模拟法 ,研究了 11个树种的不同L ,F层组合对地表径流、截持降雨量和水分蒸发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在不同L ,F层组合涵养水源作用中 ,以厚LF最佳 ,其次为厚F ;②不同树种间以落叶松最佳 ,其次为油松、侧柏 ,阔叶树种较差 ;③枯枝落叶层持水后的水分蒸发过程 ,可用指数函数型表示 ;④中雨时枯枝落叶层的截持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南滨海台地木麻黄林、桉树林、大叶相思林、椰子林、次生林5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凋落物持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上层大于下层,土壤容重为上层小于下层;大叶相思林、木麻黄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疏松,孔隙大,凋落物的储量较大,持水性能好,适宜作为滨海台地的水源涵养林。  相似文献   

17.
木荷人工混交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木荷×马尾松、木荷×黄山松及其纯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排序为:木荷×黄山松混交林>木荷×马尾松混交林>黄山松纯林>马尾松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木荷混交林较其纯林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截留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水文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方面,林冠和枯落物截留实现对大气降水的二次分配过程.为深入认识生态系统截留的水文效应,采用野外观测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8年和2009年5-10月贡嘎山亚高山峨眉冷杉中龄林、峨眉冷杉成熟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枯落物截留能力.结果表明,峨眉冷杉中龄林2008年林冠截留率为20.9%,针阔混交林2008年和2009年林冠截留率分别为23.0%和23.6%,林冠截留率的年际间变化不大,林冠截留主要受到降雨特征影响.3种林型枯落物饱和持水能力分别为5.1、5.1和5.7 mm,显著高于林冠的饱和持水能力,但由于冠层的截留蒸发速率较高,林冠截留蒸发仍是生态系统截留蒸发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及林地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落叶松最大,云杉次之,油松最小;受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影响,云杉的最大持水量最大(66.33 t/hm2),华北落叶松次之(61.98 t/hm2),油松最小(38.06 t/hm2);3种林分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林地土壤作为持水能力最大的一个系统,对水源涵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种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与其土层厚度、容重和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