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最小信息准则采用扩展ADF法对1949-2004年中国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原始序列水平上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采用T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对以上数据的增长率数据进行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波动具有“杠杆效应”,负面影响比等量正面影响导致更大波动;根据扩展C—D函数运用19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结果说明,投入变动对粮食产量波动有同向影响,经济作物比较收益情况对粮食生产有反向作用,粮食本身收益情况并非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农一师南口农场二连非常重视粮食生产.2005年,该连500亩水稻田成果丰硕,亩产达到了850 kg, 创同地力水平、同气候条件水稻单产新高.总结该连种植水稻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宁夏50多年来的粮食生产历程,得出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变动影响较小,粮食的单产(亩产)是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开放后,宁夏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宁夏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宁夏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宁夏耕地面积增长的潜力已经很小,甚至还有减少的趋势,而物质投入水平已经很高,所以今后要增加粮食的产量主要靠技术进步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甘南粮食生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甘南各地的气候条件和粮食产量与气候的关联度,以及粮食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将甘南高原划分为西北部、中东部、东南部等3个粮食生产区,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8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农业气象灾害。阐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关系,以及二者带来的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气候风险。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湖北省78个县市1990—2009年与粮食有关的生产数据和气候数据,实证分析气候因子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降水、日照变化均存在对粮食产量影响的最大值,影响呈倒"U"形结构,说明粮食生长需要稳定的气候条件,气候风险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负面影响。管理天气风险的传统农业保险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天气指数保险和天气衍生品作为农业天气风险管理的重要创新工具,能够化解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成为转移农业天气风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粮食产量的波动过程及其波动特征,以及影响湖南省粮食产量和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预测测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前景.结果表明,耕地是约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灾害情况和播种面积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在粮食总产增长初期的作用显著,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增加,粮食产量与之呈边际递减的趋势.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从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状况分析来看,湖南省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相对紧张,未来湖南粮食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7.
胡利平  贾效忠  杭波  汪鸿滨  张浩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86-16288,16317
收集1978~2010年天水市7个县(区)农业生产资料和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33年间天水粮食产量呈稳步增加趋势;气候变化为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趋势,≥10℃积温、降水大约在1993年出现明显上升和下降转折点;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减少对粮食生产不利;33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趋势增大,且年际差异明显,1993年之前积温、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正贡献,1994~2000年积温增多、降水减少对粮食产量为负贡献,2000年之后为正贡献。≥10℃积温、生长季降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积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气候生产力时空分布及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南省59a的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河南省的气候生产力,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析了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河南省未来12a的粮食潜力进行预测.研究表明:59a年来河南省气候生产力呈上升趋势,1955年为气候生产力的突变年份;河南省气候生产力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豫南的气候生产力增速最快,稳定性最大;气候变暖对干河南农业生产是有利的,河南省粮食单产量仍有40%-45%的生产潜力,未来12a粮食产量呈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粮食总产量可达8740.8082×10<'4>t.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福建省粮食产量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粮食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2007~2012年的粮食产量数据为样本,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福建省未来5年(2013~2017年)的粮食产量进行预测.[结果]1978~2012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快速下降和平稳发展的阶段特征,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南平、龙岩和三明市一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确保信息量的基础上,提取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因素和价格政策因素两个主成分;灰色GM(1,1)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在政策扶持下2013~2017年福建省粮食产量将呈现小幅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模型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0.87%,预测精度较高.[建议]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大粮食扶持政策实施力度,以保持福建省粮食生产能力及提高粮食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
持续而稳定地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摆在广大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认真研究和探索粮食生产中的薄弱点,进而采取有效对策,对于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目前粮食供需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小麦生产是我省粮食生产中的一大薄弱点,目前的生产水平与我省丰富的气候、土壤,品种资源极不相称,小麦生产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亟待发掘.  相似文献   

11.
孙顺强  朱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34-8335,8354
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考虑粮食直接补贴影响因素的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函数经验模型,并利用2004~2007年29省的相关面板数据估计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对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02 3,在现有补贴制度和水平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远大于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弹性系数,因此,政府在加强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利用市场机制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对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国粮食生产1999-2004的投入产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增加粮食产量应该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关键是保护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劳动力和农用化肥使用量对粮食产量仍旧具有正的效应,可以通过这些物质投入的增加以增加全国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3.
<正>内蒙古自治区有独特的草原、气候和水源等条件,与之相对应的乳、肉、绒、小杂粮等农畜产品极富区域特色。2014年自治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50.6亿斤,继续保持全国第10位,在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也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4871.7千克/公顷。养牛业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底,全区牛存栏630.6万头,增长3%;全年牛出栏336.8万头,增长5.2%;牛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战略问题,主要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本文首先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单产、总产、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和农作物作物播种面积之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回顾.然后从耕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约束性资源制约;从农田水利基础、粮食物流、农业科学技术、农民种粮积极性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能动性资源制约因素.根据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从培育与推广、作物栽培与管理、收割与储运、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四个方面,探索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具体技术措施.最后从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资源性制约因素和能动性制约因素入手,构建包含激励、效率、预警、服务、抗灾、监督等六大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粮食生产的波动 从1950年到1970年,世界很多地区由于气候正常,再加上飞速发展的农.业技术,发达国家的粮食产量急剧上升。但自1972年苏联和印度遭受严重干旱以来,世界气候突然转变,正象每年已发生的那样,总是在不同的地区发生极其异常的不良气候,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素称世界粮仓的美国和主要粮食进口国苏联,1980年同时遭受严重灾害。特别是苏联连续两年遇到灾年,从世界各地强行购进粮食。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粮食主产区建设.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等13个省区,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这些地区资源条件好,耕地、水利、气候条件优越,适宜粮食作物生产,而且粮食主产区生产力水平高,农艺科技实力相对雄厚,机械化水平高.  相似文献   

19.
在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础上,找到农用地分等与粮食生产能力计算方法的结合点,从新的层次上解决土地和粮食产量的问题,并结合人口的预测,科学预测出土地人口承载力.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计算出卢龙县的粮食生产能力2015年可达到19.81×104t,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并达到了小康的标准;在2020年达到23.71×104t,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实现富裕型的小康标准.从而为促使当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能力;[方法]该文以全省13个农业生态小区为研究单元,确定了能够充分发挥当地气候生产潜力的种植制度,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粮食作物试验产量为基础,计算了各农业生态小区粮食生产能力和总的粮食生产能力;[结果]全省粮食平均单产能力为8029.47kg/hm2,与近3年(2005--2007)~-食平均单产(5390.68 kg/hm2)相比,单位面积耕地的增产潜力为2638.79 kg/hm2;全省粮食总生产能力为483.62亿kg,高ff-~3年(2005--2007年)324.69亿kg的粮食平均总产,每年能为安徽省增加粮食产量近158.93亿kg;[结论]目前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开发率为0.67,粮食生产潜力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