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栽种方式及其商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的栽种方式、总结其规范化种植的工艺流程、对各人参品种类型栽种方式、技术要点、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作了详细的研讨。强调指出人参的各种栽种方式必须实施GAP标准化管理才是最好的栽种方式。重点报告了人参主产区,最新最好的栽种方式。并对人参商品分类及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中的野山参、移山参的定义提出修改意见,为提高我国人参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保持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人参的生长环境及特征,总结多年对人参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野生人参与野山参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建立了基于生长环境及人为干预的人参分类方法。明确了不同的生长环境及人为干预直接影响人参的形体特征及内在成分的积累,影响人参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人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其医药疗效非常显著,自古就被人们所熟知与利用,因其颜色姜黄,形状极似人形又具有神奇的医疗效果,民间文学作品中它常被幻化为拥有法力的人物形象,在人间帮助着穷苦的采参人。它们可能是可爱调皮的人参娃娃,可能是美丽善良的人参姑娘,可能是和蔼可亲的人参老人,精彩奇幻的故事盛传于长白山地区,年年岁岁经久不衰。人参故事的涵盖方面很广,但根据人参故事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按照民间经典故事类型分类的不同,可以把人参故事分为不同的种类。对人参故事的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对人参故事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人参文化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神秘性、不可复制性,而人参故事更是历久弥新吸引着无数学者纷纷研究。笔者将近年来关于人参故事研究的论文内容观点进行整理,认为整体研究方向可以分成老把头传说研究;人参故事类别研究;人参故事美学研究;人参故事民俗研究;人参故事精神内涵研究;人参故事整体体系研究六种类型。并分别阐述论文主要观点,并结合当今实际情况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人参皂甙在植物界的分布范围、皂甙的类型及含量等问题予以综述,为开发利用人参皂甙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参、西洋参种质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属是五加科的一个小属,在我国人参属植物有12个种或变种,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资源都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在不同地区分布着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与若干优良性状的地方品种、类型,是今后发展人参、西洋参生产和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人参红皮病诸多发病机理研究的总结,将其发病机理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个途径。其中非侵染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参中金属离子含量高和人参应激自我保护反应两种类型。侵染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革兰氏阴性细菌侵染、 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侵染以及其它微生物侵染三种类型。本文对其发病机理的探索及研究进行了归纳,有助于对人参红皮病研究的认识,对其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石柱参中9种主要人参皂苷,探究石柱参外观性状与人参皂苷含量的关系。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hiral(150 mm×4.6 mm,5μm)柱,以乙腈-磷酸水溶液(0.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石柱参中主要人参皂苷的含量。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生长年限的线芦及小竹节芦石柱参重量较小,草芦及圆膀圆芦石柱参重量较大;相同生长年限的线芦及小竹节芦石柱参中主要人参皂苷含量之和高于草芦及圆膀圆芦类型的石柱参;同株石柱参不同部位主要皂苷含量之和:须根芦头小艼大艼主根;相同品类的石柱参,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主要人参皂苷含量之和在最初10年有所增加,12~15年后趋于稳定。结论不同品类石柱参中,线芦和小竹节芦类型的石柱参质量优于圆膀圆芦和草芦;人参皂苷在12~15年左右趋于稳定。人参品质与石柱参的外观性状及生长年限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方法采用不同前处理方式对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皂苷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在0μg~10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1,检出限为0.0025g/100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6%~8.56%,加标回收率在80.8%~103.3%之间。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测定食品中人参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施肥是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因土、因作物平衡施肥是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长白山区人参施肥主要是凭经验施肥,存在着许多盲目性.作者自1990年开始对长白山区主要人参产区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人参营养与施肥的研究,改进人参施肥技术,促进长白山区人参高产、优质提供科学依据.二、人参施肥现状调查调查区域按土壤类型分两大类:一是白浆土区,主要包括长白县、靖宇县、抚松县;二是暗棕壤区,主要包括集安市、通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非林地人参一年、二年生种苗根部各性状变异情况的研究,总结出:非林地人参种苗根长、根粗、根重存在较广泛的变异范围,且不同比例的存在不同形状的参根类型,由于年生的不同,二年生种苗较一年生种苗,变异幅度大些。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的象形文字和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萌甲 《人参研究》2000,12(4):45-46
近年来,经文史和医药学者的研究,相继发现了多个五加科人参的象形文字或图腾。本文对不同类型的古参字或图腾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人参是存在典型的连坐障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人参主要病害之一的红皮病,它对人参的品质影响非常大,造成人参产量和质量的大幅下跌,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我国人参产业大发展。本文对于人参红皮病特征形态,人参红皮病的发病机理,人参红皮病对于人参品质的影响,人参红皮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性描述,以进一步确定人参红皮病的发病机理,为未来人参红皮病的研究提供一个科学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人参生产和出口大国,人参质量直接影响我国人参在国际贸易上的地位,农药残留是决定人参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人参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国内外人参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比较,以及人参农药残留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于分析传统国产人参与新型水培人参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两种不同培育类型的人参进行进行无机元素的检测,涵盖Cu、Zn、Fe、Mn、Al、Mg、Ni、As、Pb、Cd、Cr、K、P、Na、Ca等15种元素。结果表明: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4-0.7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左右,回收率为95.8%-105.2%之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以快速、同时测定人参中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通过两种人参成分的差异,为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培育类似人参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吉林长白山人参与其它地域人参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人参产业发展,提高全民人参保健意思,弘扬中华人参文化,重点阐述了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的独特生态环境优势、质量对比及其功效。方法以现代人参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该品与其它地域人参产品之间质量的异同点,并以中医理论和现代医药学学术观点分析论述了吉林长白山人参及其制品抗疲劳、抗辐射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吉林长白山人参内在质量的诸多方面均优于高丽人参、日本人参和北朝鲜人参。吉林长白山人参及其制品抗疲劳、抗辐射作用的保健应用为工作繁忙疲劳人群和受辐射污染人群提供有效的保健方法,同时也为人参保健品开发与应用和提高我国人参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吉林人参与高丽参的现状进行了对比,主要阐述了人参加工的新模式、新方法、新工艺和新制剂,为加工低农残人参、吉林名牌人参、发展标准化人参提取物和人参新制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为吉林人参振兴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冻融处理对人参中人参皂苷提取的影响,本研究以鲜参为原材料,在-80℃和室温下分别进行冻融处理,考察了人参提取物中人参皂苷的情况。结果表明,经冻融处理后提取的人参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直接提取的人参皂苷含量,并且发现反复冻融处理后人参提取物中生成抗肿瘤活性物质原人参二醇(PPD)。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提出中华人参文化在现阶段的涵义与基本概念,首次提出了中华人参文化的发展导致了西洋参的发现与应用。并详细阐述了中华人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与两岸人参产业发展的关系,为两岸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带来重大商机。同时也论述了炳翰国际人参产业是两岸资源互补、科技互补、共同创新发展中华人参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不同部位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Rb3、Rd的含量。结果人参地上和地下部位皂苷组成不同,人参叶中皂苷含量较高,人参根中人参皂苷主要集中于参皮。结论明确了人参不同部位皂苷组成差异,为人参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