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今年的棉花是获得空前丰收的。据初步统计,皮棉总产量达400万担,比去年增产3成以上,提前一年超额完成本省第一个五年计划棉花生产的指标。 根据统计局的数字,今年按实播棉田面积计算,平均单产皮棉达46.7斤,按实收面积计算,则达49.1斤,比去年平均单产32.2斤,约增加45%以上。  相似文献   

3.
貴池县烏沙公社新庄大队第十生产队,十余年来,一直坚持科学实验,钻研植棉技术,积累了麦棉两熟的丰富經驗。从1956—1964年,除1959、1960二年外,其余年份棉花亩产皮棉均达百斤以上,小麦产量亦达百余斤。特别是近两年来,棉花增产十分显著,全队植棉二百一十四亩(占旱地96.8%),1963年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一点五斤,1964年虽然棉花生长后期遇到长期严重的干旱,預計仍可达到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七斤,是我省沿江地区大面积麦套棉的丰产典型。  相似文献   

4.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5.
太和县原墙区农技站,几年来指导生产队用过磷酸鈣作豌豆(豆麦混种)基肥,得到显著的增产效果。每亩施过磷酸鈣四十至八十斤(說明:使用的磷肥系1959年的进貨,商业部門减半价出售,群众认为减效,故用量加大到八十斤)作基肥,可增产豌豆小麦一倍到二倍多,每斤磷肥增产二斤到三斤。如1964年原墙公社徐小庄生产队单施磷肥四十斤作豌豆基肥,亩产一百七十四斤,比不施磷肥的亩产七十斤,增产148%,每斤磷肥增产二点六斤;今年原墙公社小岳庄生产队每亩用八十斤过磷酸鈣和二千斤圈肥混合漚熟后作基肥,亩产豌豆麦三百  相似文献   

6.
武穴市棉花常年播种面积6 700 hm^2,最近10年平均单产1 517 kg/hm^2,年皮棉总产量1万t以上,商品率达95%以上,是湖北省优质棉花板块基地建设县市之一,1957年被国务院授予"皮棉单产百斤县",1997年通过湖北省"双百棉示范县"建设验收,2008年参加湖北省棉花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2010年被农业部列为棉花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我所从1982年开始试验示范麦茬棉花大苗移栽,与早熟棉花比较,第一年试验0.3亩,单产皮棉86.1公斤,比中棉所十号增产69%;1983年在所内试验0.5亩平均单产皮棉97公斤,比直播中棉所十号增产34.7%.亩增经济效益百元以上.在水肥条件效好的生产队可推广应用.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六安卅舖位于淠史杭丘陵灌区,1964年省科委和我院在卅鋪公社建立了研究基点。1965年六安地委又决定以这个公社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綜合样板,并派一批干部长期駐点,我院也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为了加强統一領导,在地委直接領导下,成立了样板工作領导小組。同时选定卅鋪、楊公两个大队作为样板大队荒昀唇浌甯刹亢凸愦笊鐔T群众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获得进一步发展。虽然1965年生产上遇到比較严重的自然災害,但两个样板大队仍取得較好的收成,全社粮食产量比1964年增收八万斤,棉花增产幅度更大。1965年卅舖大队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点五斤,比1964年增产11.6%,皮棉亩产九十二斤,比1964年增产二点二倍多;楊公大队粮食亩产五百二十七斤,比1964年增产11.1%,皮棉亩产九十五点四斤,比1964年增产三点七倍多。有五个生产队,粮食亩产超过七百斤,少数丰产田亩产高达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皮棉亩产超过百斤,最高的生产队皮棉亩产达一百八十三斤。  相似文献   

9.
<正> 棉花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为了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1992年全省棉花总产15亿斤的计划,除了调整政策、保证面积之外,很重要的是靠科技兴棉,提高单产。为此,省农业厅提出了双二工程(200万亩棉花亩产皮棉200斤)。现将亩产200斤皮棉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1973年以中棉所7号为母本,徐州142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杂交.1976年自杂种三代选株,1979年育成.1982年3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命名为徐棉6号.一、产量表现经多点鉴定,1979年7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137.2斤,较对照徐州142每亩增收皮棉18.7斤,增产15.8%.1980年6个试点平均亩产皮棉205.1斤,较对照鲁棉1号原种每亩增收皮棉15斤,增产8.9%.1980年首次参加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省12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皮棉123.9斤,较对  相似文献   

12.
天門县历年棉田面积达七十万亩左右,是湖北省最大的产棉县,一向以大面积平衡增产著称全国,农民在棉花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貴經驗。解放后在党的正確领导下,該县棉花产量逐年递增,如平均单产1949年为皮棉12.0斤,52年为45.4斤,57年为72.8斤,58年为81.0斤,58年比49年增加了5.7倍。今年遭到80天不下雨的严重旱災,  相似文献   

13.
<正> 棉花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仅原棉产值即占我省种植业产值的14%以上。尤其是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豫东棉区,棉花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1980年以来,我省棉田逐年增加,1984年扩大到1700万亩,单产皮棉超过百斤,是我省百年以来植棉面积、单产、总产、棉花产值最高的时期。1984年以后,各地曾出现“卖棉难”的情况,挫伤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1985年我省棉田猛降至800多万亩,单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棉产量在两年连续超《纲要》的基础上,今年又获丰收。粮食平均亩产620斤,比去年增长一成多,10万多亩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08斤,比1971年增长三成,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单产皮棉150斤以上的社、场有3个,180斤以上的大队有7个,有62个生产队单产皮棉超过200斤。  相似文献   

15.
九江县是全国优质棉地基之一,是全省的第二产棉大县,今年又跨入全国棉花“百强县”行列。棉花种植历史悠久,从五十年代开始,历经高低起伏、徘徊不前,到九十年代采取科学种植,连年获得丰收,特别是全国棉花滑坡的情况下,仍保持年年增长的好势头。92年单产皮棉196斤、总产28.75万担,较上年增长5.7%;93年单产198.8斤,总产32万担,比上年增长12%;94年总产35.6万担,单产达220斤,较上年增长11%。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高产作物,但要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栽培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增产作用。74年老庄大队种249亩玉米,亩产553斤,比当年本队小麦单产低20%。75年玉米扩种到370亩,单产800—900斤,比当年小麦单产高40—60%,比去年玉米增产60—80%。  相似文献   

17.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我们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豫棉四号,连续两年进行了小面积麦棉套种试验,以晋棉七号为对照。豫棉四号单产籽棉239.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19.3%;皮棉单产96.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3.9%;霜前皮棉73.4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7.8%。小麦单产247.5公斤。1987年,我们又以中棉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20.
英也尔乡是墨玉县的一个三类小乡,棉花是该乡的重要支柱产业。由于充分挖掘棉花的增产潜力,单产皮棉由1999年的50.6kg/667m2增加到2004年的113kg/667m2,增产55.2%,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表1英也尔乡棉花生产情况表年份(年)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单产(kg/667m2)50.657.948.16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