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菠菜耐寒不耐热,一般品种生长期间温度超过25℃时就会生长不良,品质差。夏季选用耐热品种及配套的栽培技术,6—7月播种,7—9月即可上市,既解决了菠菜在炎夏淡季的供应,也可获得可观的收入。1保护设施因菠菜生长不耐强光、高温,所以夏季生产为了防高温,必须遮阴降温,防止强光照射。可采用覆盖遮阳网的办法及微喷降温技术,还可在大面积苦  相似文献   

2.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属于苋科藜亚科菠菜属植物,以绿叶为主要产品器官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菠菜是绿叶蔬菜中耐寒力最强的蔬菜之一,可以耐受-20℃的低温,在0℃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生长.但菠菜不耐高温,长期高温对发芽有明显抑制作用,15~20℃条件下发芽率较高,而40℃条件下不能发芽.高温条件下菠菜出苗率低,死苗率高, 35℃以上幼苗生长不良,导致产量低、品质差,甚至死亡[1].上海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是限制菠菜生产的主要环境因子,也是菠菜供应的主要淡季之一,培育和栽培耐热性强的菠菜品种是解决热胁迫和夏淡菠菜供应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2].  相似文献   

3.
越夏蔬菜两网一膜优质安全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强光、高温、暴风雨以及病虫害严重等多种不利因素,造成很多蔬菜生长不良甚至无法生产。芹菜在强光、高温条件下纤维增多;菠菜、香菜夏季易抽薹、产量低;番茄夏季病虫严重、裂果多、商品率低;茄子夏季坐果少。而生产中采用两网一膜(防虫网、遮阳网、塑料薄膜)技术,可为蔬菜生长起到遮光、降温、避雨、防虫的作用,从而提高夏季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6,(9):51-52
河南及周边区域菠菜在秋、冬和春季种植较多,而夏季高温季节菠菜较难种植,市场上缺少菠菜,价格较高。笔者经多年在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试验地及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园区及河南区域的多个种植基地的多次试验,利用夏季闲置的大棚、拱棚进行遮阴防雨种植,既解决了夏季市场缺少菠菜的问题,满足了夏季人们对绿叶菠菜的需求,又增加了农民朋友的收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从设施要求、播种期选择、种子处理、种植地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出了一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由于菠菜品种本身的特性和夏季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夏菠菜的种植难度相当大,所以其市场价格也就相对高些。为此,笔者2002年从国外引进了多个菠菜品种进行比较,晚抽盛绿是综合表现比较突出的品种之一。1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黑龙江省特殊气候条件和菠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制约夏季菠菜市场供应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适合的晚抽薹菠菜品种.目前生产上沿用的春菠菜品种生长期短,生长速度慢,抽薹早,产量低,即使春晚播,进入6月份很快抽薹,尚无专用品种,菠菜生产空档大,市场供应在6月中旬~8月末出现长时间淡季.我们于2001年1月~2003年12月承担了黑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晚抽薹大叶菠菜杂种一代选育及利用"(项目合同编号GC01B103-20).培育出晚抽薹大叶菠菜杂种一代(东新1号),可为春播菠菜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提高春播菠菜产量与延迟收获期补充夏季菠菜供应淡季.  相似文献   

7.
夏季强光、高温、暴风雨以及病虫害对蔬菜生产的危害,使夏季蔬菜生产多病虫、产量低、品质差,很多蔬菜品种无法生产,如芹菜在强光、高温条件下纤维增多,菠菜、香菜夏季易抽薹、产量低,西红柿病虫严重、裂果多、商品率低,茄子坐果少,黄瓜采收期短,而采用"两网一膜"(塑料薄膜、防虫网、遮阳网)技术,搭起一个全封闭的棚室,起到遮光、降温、避雨、防虫的效果,为蔬菜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增加夏季蔬菜品种,提高夏季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冬暖大棚棚架和旧棚膜,再加盖“两网(遮阳网和防虫网)”,可在高温、强光、多雨的夏秋季生产补淡菜,特别是能生产夏季露地难以生长的芫荽、菠菜、生菜、萝卜等喜凉蔬菜,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9.
菠菜是主要的绿叶蔬菜,性喜冷凉气候,耐寒性强,不耐高温和强光,一般菠菜品种在气温超过25℃时即难以正常生长,大多在秋、冬、春季广为栽培.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种植菠菜难度很大,成功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理想,在商丘市栽培成功率不及50%.因此造成多年来夏菠菜市场缺口大,价位高.除高温高湿因素外,病虫危害也是妨碍夏菠菜成功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炎夏时节,性喜冷凉的菠菜生长困难,因此7~9月市场上菠菜紧缺,价格高.近几年,我们利用夏季休闲期的大拱棚种植两茬夏菠菜,每667 m2产量在1 800kg左右,7~8月市场价约为5元/kg,经济收入9 000元左右.下面对种好夏菠菜的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供农民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菠菜不耐热,在21℃时生长不良,25℃以上生长困难,而且遭受雨淋后也极易发生腐烂,导致商品性下降.因此,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栽培菠菜时,应选择适合的品种,并采用特殊的遮阳防雨栽培技术,以解决菠菜夏淡季供应的不足,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陈洪林 《蔬菜》2006,(7):18-18
河南濮阳自古有种菠菜的习惯,但大多在秋、冬、春季栽培,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种植菠菜难度很大,所以过去在夏季种菠菜的几乎没有。但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们试验用遮阳蔽雨的方法在夏季种植,获得成功,667m2产量可达1500kg以上,售价每千克达5元,收入非常可观,且时间短,40d左右可收获1茬。种越夏菠菜成功的经验是:一、保护设施5月10日以后到8月底以前播种菠菜都属于越夏菠菜,在种植越夏菠菜时都要采用遮阳蔽雨的方法。可利用冬暖大棚夏季休闲时期,保护好大棚膜,膜上覆盖遮阳网,达到遮阳蔽雨的目的;也可利用大拱棚盖上塑料薄膜防雨,膜上再盖上遮阳…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了菠菜NFT水培模式下的周年生产技术,对适合水培的进口菠菜品种莎玟进行了周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菠菜适合冷凉气候种植,夏季需要将营养液降温到18℃以下,同时设施大棚的温度不能高于38℃;冬季营养液温度不能低于10℃,设施大棚温度不能低于5℃。  相似文献   

14.
菠菜是重要的绿叶蔬菜,耐寒性强,不耐热、不耐强光,气温超过25℃即生长不良,大多在秋、冬、春季广为栽培,在夏季高温多雨种植菠菜难度很大。我们试验利用冬暖大棚,拱圆大棚夏季闲置时期,采用遮荫避雨的方法在夏季种植,不但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几个技术难题,而且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亩产量可达1500kg以上,市场前景好,收入可观,40天左右可收获。  相似文献   

15.
菠菜喜温和冷凉的气候 ,适合秋冬春季栽培 ,夏季 7~ 8月份播种极易抽薹 ,不宜大面积种植 ,但市场上对菠菜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导致夏季菠菜短缺。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夏季菠菜在安阳地区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现介绍如下 :1 土壤消毒夏季菠菜极易发生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 ,造成死苗断垄现象 ,影响产量。因此 ,种植夏菠菜要进行土壤消毒 ,一般在菠菜播种前 2~ 3天 ,用 5 0 %拌种双粉剂 7g/m2 ,或用 5 0 %多菌灵、5 0 %托布津、五福合剂 (70 %五氯硝基苯与 5 0 %代森锌 1∶1混合 ) 8~ 10g/m2 ,拌 10~ 15kg干细土配成药土 ,施药前首先将苗床底…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炎夏时节,性喜冷凉的菠菜生长困难,因此7~9月市场上菠菜紧缺,价格居高。近几年笔者对如何利用夏季休闲期大棚种好夏菠菜进行了专门研究,两茬夏菠菜每667m2产量1800kg左右,7~8月菠菜市场价格约为每千克5元,经济收入9000元左右。下面将其技术要点进行简要概括,供农民朋友参考。1设施要求大棚必须覆盖完整的塑料薄膜,以防雨水渗漏棚内。顶部薄膜应固定牢固,棚底角薄膜全部掀起,以利通风降温。在薄膜上再盖上遮光率80%以上的黑色遮阳网,长度要比棚体长2m左右,面积要占薄膜面积的70%以上。覆盖薄膜和遮阳网可以…  相似文献   

17.
夏季蔬菜播种时温度较高,部分蔬菜如生菜、菠菜、芫荽、芹菜等的种子对高温具有较强的休眠性,发芽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甚至不发芽,给种植带来较大困难。笔经过数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夏季低温环境营造及快速催芽技术,该技术可缩短种子催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及催芽质量,解决生产中沤种、播种量大、芽率低、无苗等问题。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菠菜是不喜强光的蔬菜,耐寒性强,气温超过25℃即生长不良,大多在秋、冬、春季栽培.夏季由于雨水多、气温高,越夏菠菜的种植容易发生先期抽薹,其品质和产量不太理想,若采用耐热菠菜品种,科学栽培,利用冬暖式大棚在夏季的歇茬期进行越夏菠菜种植,在6~7月份种植,8~9份上市,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早在十年以前就有人利用塑料大棚设施条件栽培夏季菠菜。一般在5—10月间连续栽培三茬菠菜,前茬和后茬都种植小青莱。这种栽培方式能够不断发展的原因:(1)夏季上市的菠菜价格高;(2)利用大棚防雨简单、易行;(3)适于夏季栽培的晚熟品种不断出现;(4)市场适销;(5)冷库的普及,能保持产品的鲜嫩;(6)设施栽培的品质好,等等。  相似文献   

20.
鸡腿菇空调房栽培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钟礼义  钟孟义 《食用菌》2005,27(3):43-44
鸡腿菇,一般不进行夏季高温季节栽培,为了夏季高温季节也能进行鸡腿菇生产,笔者进行了空调房栽培技术。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