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比较了不同脲酶抑制剂NBPT[N—(n—butyl)thiophosphorictriamide]。PPD[Phenylphosphorodiamidate]、DAPB[N—(Diaminophosphinge bengamide]、AHA[Acetohydroxamic acid]在淹水土壤条件下使用不同用量(1%、2%、5%、10%)抑制尿素水解的能力,同时研究了NBPT不同施用方法以及通氧和采用双氧水预处理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在脲酶活性强的土壤中以PPD抑制效果较好,但抑制持续时间不长(2~4天),且不同浓度间差异大,其它抑制剂均只显微弱抑制效果,即使采用高浓度;在脲酶活性弱的土壤中,培养6天后,NBPT有超过PPD的趋势,显示出较持久的抑制功能,不同浓度间差异较小。 NBPT和PPD按相同浓度混合后施用比单独施用在供试的三种土壤上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脲酶活性强的土壤更为明显,当浓度超过2%时,浓度间差异减少。NBPT在尿素施前3天施用,也有增强抑制效果的功能,可延长抑制时间1~2天。NBPT和尿素同施后,向淹水土壤通氧以及在NBPT施用前采用强氧化剂双氧水预氧化都能明显地增强抑制效果,延长抑制时间。表明NBPT要有效地抑制脲酶活性,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下先转化成含带氧基团的形态,此为NBPT在通气湿润土壤条件下抑制效果好,在淹水条件下抑制效果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壤质潮土氮素淋溶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揭示尿素中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后,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的迁移转化以及淋溶损失规律。【方法】温室土柱淋溶培养试验,研究尿素中单独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以及两者配合施用对氮素在土体中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在施尿素氮600 kg•hm-2条件下,尿素中添加NBPT、DCD以及DCD与NBPT配合施用,均可在24 d之前显著降低淋溶液硝态氮浓度,并在30 d后达到峰值,DCD、DCD与NBPT配合施用的峰值延缓了7 d。整个试验周期中,DCD处理对氮素淋溶表现为较好的抑制效果,NBPT以及DCD与NBPT配合施用,在培养试验后期抑制效果较好。最终NBPT、DCD、DCD与NBPT配施3种处理可显著降低硝态氮累积淋失量分别达11.6%、13.7%和17.2%。【结论】在一定施肥量条件下,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两者单施或配施均可降低硝态氮累积淋失量。  相似文献   

3.
脲酶抑制剂对石灰性土壤尿素转化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研究脲酶抑制剂对土壤中尿素转化的影响,揭示土壤各形态氮对N2O的贡献,为控制石灰性土壤氮素损失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恒温培养条件下(25℃),研究了正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醋酸棉酚、硫代硫酸铵3种脲酶抑制剂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氮素转化与脲酶抑制率的影响,同时在人工气候室(昼夜)通过Unisense N2O微电极法对各处理土壤N2O浓度进行了原位实时监测。结果表明:尿素施入土壤1 d后50%已迅速水解,3d后完全水解。1~14d各脲酶抑制剂均可显著抑制尿素水解,尿素+NBPT处理的土壤尿素残留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脲酶抑制率为33.6%;NBPT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低于其他各处理(P0.05),在第7d分别比尿素、尿素+硫代硫酸铵、尿素+醋酸棉酚处理的降低了64.8%、63.5%、70.9%。土壤N2O浓度在第1~4 d较低,第4d后迅速上升,第6 d升至峰值,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第6~9 d)。第9~14d各处理N2O的排放表现为尿素尿素+醋酸棉酚尿素+硫代硫酸铵≥尿素+NBPT。各形态氮与N2O浓度的通径系数分别为NO-3-N(0.641)NH+4-N(0.356)Urea-N(0.255),通径相关和线性相关均表明NO-3-N含量与N2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是制约N2O排放的主导因素。石灰性土壤施用脲酶抑制剂可抑制土壤尿素水解转化,有效降低土壤N2O浓度,3种脲酶抑制剂中NBPT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陈茂春 《湖南农业》2007,(10):14-14
一忌与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尿素施后须转化成氨态氮才会产生肥效,而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评估了苯磷酸二酰胺(PPDA)、环己基磷酸三胺(CHPT)和N-n-丁基硫代磷酸三酰胺(NBPT)3种尿酶抑制剂对猪粪氨的挥发、恶臭化合物的排放、猪粪的化学成分及猪粪中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尿酶抑制剂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氨的挥发,累积更多的尿素。不添加尿酶抑制剂组尿素在2d内基本被水解完;而PPDA组2d内尿素浓度达到4.9g·kg-1粪,然后逐渐水解,至第10d水解完全;CHPT组4d内尿素浓度达到5.2g·kg-1粪,至第14d仍可检测到少量的尿素;NBPT组8d内尿素浓度达到5.9g·kg-1粪,至14d仍可检测到0.8g·kg-1粪。3种尿酶抑制剂抑制尿素水解减少氨的挥发时,可以使更多的氮素以NH4-N的形式得以保留。PPDA、CHPT和NBPT组的NH4-N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4%(P<0.01)、21.6%(P<0.01)和26%(P<0.01)。NBPT的使用还能降低猪粪pH值,减少戊酸(37.4%,P<0.01)和异戊酸(50.3%,P<0.01)的含量。就猪粪的主要菌群而言,NBPT能减少梭菌(33.7%,P<0.01)和增加乳酸菌(29.4%,P<0.01)的数量,但对大肠杆菌和优杆菌的数量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抑制尿素土壤氨挥发损失和提高土壤有效氮积累量有很大潜力,但2种抑制剂配合施用对灌区强碱性灌淤土尿素施用后氨挥发损失和有效氮积累量的抑制作用尚不明确。为此,选取灌区碱性灌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试验,设置NBPT与不同浓度DCD组合下的6个处理,对照为单施尿素,研究NBPT及其与不同浓度DCD组合下的尿素土壤氨挥发和有效氮积累量的变化特征及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没有添加抑制剂的碱性灌淤土中,尿素施用后短期内(3 d左右)土壤氨挥发速率和NH+4-N积累量达最大值;在施肥后第8 d土壤氨挥发总量和NO-3-N积累量达最大值;添加抑制剂NBPT/DCD可显著降低施肥初期(5 d内)氨挥发速率,且有效减少施肥初期累积氨挥发量;单独添加相当于尿素氮量0.1%的NBPT,累积氨挥发量较CK降低了64%,施肥初期土壤NH+4-N和NO-3-N积累量显著低于CK。NBPT和DCD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在NBPT添加浓度为尿素氮量的0.1%,DCD为1%的低浓度水平下,土壤累积氨挥发量较CK降低了16.7%,同时土壤NH+4-N积累量增加趋势缓慢,但硝化抑制率在施肥的第5 d后快速下降,土壤NO-3-N积累量快速增加,氮素淋溶损失的风险加大;随着DCD添加浓度增加(2%~5%),其硝化抑制率显著增加,土壤NO-3-N积累量显著降低,但氨挥发损失量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氨挥发速率与NH+4-N积累量呈正相关,与NO-3-N积累量呈负相关。综合分析得出,0.1%NBPT配施2%~3%的DCD时,土壤氨挥发损失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效态氮积累量较高,且在土壤中滞留时间相对较长,可推荐为灌区碱性灌淤土尿素氮肥与2种抑制剂配施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糯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氮素抑制剂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糯稻生物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常糯1号为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氮肥对照(CK);②施尿素(U);③施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④施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⑤施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DMPP+NBPT)。研究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NBPT+DMPP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生物量(P0.05),U+NBPT和U+DMPP+NBPT处理较U处理的生物量分别增加7.02%和7.99%,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虽然增加了水稻生物量(增加幅度3.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配施NBPT/DMPP显著增加了水稻氮、磷吸收量(P0.05),而钾素吸收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U+NBPT、U+DMPP和U+DMPP+NBPT处理植物地上部分氮累积量较U处理分别增加9.6%、6.5%和12.2%,吸磷量分别增加了9.2%、10.4%和14.4%,吸钾量则分别降低了2.6%、3.7%和4.4%。综上,在沿淮平原糯稻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生物量,提高氮素、磷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滇池柴河流域,蔬菜地施用的氮肥通过径流、淋溶和氨挥发等途径向水体迁移,对周围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控释尿素(3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和320 mg N/kg土)与普通尿素(4个氮水平:0 mg N/kg土、280 mg N/kg土、320 mg N/kg土和400 mg N/kg土)施用在柴河流域土壤所表现出的肥料氨挥发和氮淋失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氮肥所有施氮水平处理的氮淋溶量都显著大于氨挥发量。在两种施氮水平下(320 mg N/kg土和280 mg N/kg土),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3.57%,而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氨挥发量分别占施氮量的3.64%和2.78%;施用普通尿素产生的氮淋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4.38%(其中硝态氮占85.34%)和14.46%(其中硝态氮占95.70%),施用控释尿素产生的氮淋溶量分别占施氮量11.60%(其中硝态氮占91.05%)和8.37%(其中硝态氮占96.84%)。硝态氮淋溶可能是柴河流域蔬菜地肥料氮素向水体迁移的主要途径。随着施氮量的减少,控释尿素的氮淋失量显著下降,而普通尿素的氮淋失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普通尿素氮淋失量显著大于控释尿素。由此可见,控释尿素主要通过减少氮淋溶途径来减少氮损失。减量施氮结合控释尿素的施用对控制该地区氮肥施用对水体污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施可丰稳定性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可丰稳定性肥料是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联合研发的一种新型肥料。该肥料经过一定工艺加入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施人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剂抑制尿素的水解,减缓酰态氮向氨态氮的过快转化;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氨态氮的硝化.减缓氨态氮向硝态氮的过快转化.使肥效期延长,并与作物生长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三种脲酶抑制剂对尿素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氢醌(HQ),苯基磷酸二酰胺(PPDA),N-正丁基硫代磷酸三酰胺(NBPT)三种脲酶抑制剂在通气和淹水土壤中对尿素水解转化的研究表明,三种抑制剂都明显延迟尿素水解,减少氮素损失。在通气条件下,其作用大小为NBPT>PPDA>HQ;而在淹水条件下,则为 PPDA>HQ>NBPT。1%NBPT在通气条件下和1%PPDA 在淹水条件下,分别使尿素水解延后13和12天,氮素损失减少8%和9%(第15天),且抑制剂的作用随其用量增加而增强,在通气条件下,HQ 对减少氮素损失无明显作用;但在淹水条件下,效果良好。HQ对硝化作用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子菱  董丹 《现代农业科技》2023,(6):136-140+145
本文以潮土为研究对象,向土壤中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生物炭,探讨抑制剂和生物炭不同施用方法对潮土活性氮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g样土(干重)中,与添加尿素32.60 m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以使NH3累计排放量减少33.33%,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可以使NH3排放量显著增加133.33%;与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可使土壤NH3累积排放量减少47.25%。NH3排放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密切相关。在N2O排放方面,添加尿素32.60 mg+NBPT 0.07 mg的处理对N2O排放无显著影响。与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的处理相比,添加尿素32.60 mg+生物炭2.00 g+NBPT 0.07 mg的处理能使N2O累积排放量降低71.64...  相似文献   

12.
两年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1.在淹水土壤中施用硝酸钾和尿素(1986),均有促进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分别比不施肥的对照增加3.4%~12.7%和13、0%~28.9%,尿素的效果优于硝酸钾。这两者深施或混施的促进作用均对应优于其表面匀施。2.施用尿素和豆科绿肥箭舌豌豆(1987)后,水稻吸收的土壤氮素,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不断增加。从六叶期到完全成熟期,水稻吸收的土壤氮占其吸收全氮的百分数,施用尿素的从21.9增至31.0,施用箭舌豌豆的从26.4增至40.8。3.在整个生育期,施用尿素和箭舌豌豆的水稻吸收土壤氮素的绝对量,均高于不施肥的对照。箭舌豌豆促进水稻增加吸收土壤氮素的作用优于尿素。4.淹水植稻,不论有否施用化学氮肥或施用何种形态的氮,都会发生土壤原始氮素的损失;但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土壤原始氮素的维持,以及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3.
尿素配施有机物料时土壤不同氮素形态的动态及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尿素配施有机物料时土壤不同氮素形态的动态和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尿素与C/N比高的小麦秸秆配施时,降低了作物吸氮量;与C/N比低的鸡粪配施时,增加了作物的吸氮量。但尿素单施,尿素与小麦秸秆配施,与鸡粪配施的生物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尿素的水解和硝化在14d以前完成。与单施尿素相比,尿素配施秸秆降低了土壤中NH4-N和NO3-N的含量,而配施鸡粪增加了它们的含量,这与作物吸氮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土壤中微生物氮也参与了对作物的供氮过程。作物对“老固定态铵”的利用能力很弱,施肥会显著的增加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这些“新固定铵”在作物生长期能被吸收利用。几种处理氮肥利用率的顺序为:尿素>尿素与鸡粪配施>尿素与秸秆配施。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新型尿素在冬小麦的应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Urea)、控失尿素(LC Urea)、海藻酸尿素(H Urea)、聚能网尿素(N Urea)、含锰尿素(Mn Urea)、控失尿素一次施肥(LC Urea 1)、普通尿素+等量锰(Urea+Mn)和不施肥(CK)对冬小麦产量、叶片SPAD、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的小麦拔节期叶片SPAD分别显著提高1500%和1300%,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3304%和2076%,气孔导度分别显著提高2609%和2174%,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1439%和1236%,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575%和3902%。N Urea和Mn Urea处理与Urea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LC Urea和H Urea处理较Urea处理显著增产1449%和1333%。控失尿素和海藻酸尿素能够有效提高穗数,改善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可在豫北潮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尿素对提高水稻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土壤中广泛存在的脲酶会引起尿素的快速水解,极大地降低水稻对氮素的利用。添加脲酶抑制剂能延缓尿素水解速度,提高尿素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该研究阐述并总结了脲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水稻增产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椭圆叶花锚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设尿素处理组、磷酸二铵处理组、对照组3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各组椭圆叶花锚的植株高度、根势、叶片数、分枝数、开花数以及生物量。[结果]尿素处理组的叶片数、分枝数、开花数以及药材产量(地上、全株生物量)均大于磷酸二铵组与对照组,而各组株高与根势生长情况的差别较小。[结论]尿素对椭圆叶花锚的栽培效果优于磷酸二铵。  相似文献   

17.
AMEP是从枯草芽孢杆菌BU412中提取出的一种新型的蛋白激发子,该蛋白激发子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理想的生物农药的候选材料。AMEP在施用过程中与叶面肥混用是目前药肥一体化研究的热点。尿素是叶面肥的主要组成,同时也是蛋白质的变性剂。高浓度的尿素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失去原有性质,其对AMEP蛋白的功能活性是否产生影响还有待阐明。本文为了探究尿素对蛋白激发子AMEP功能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尿素对AMEP蛋白进行处理,通过烟草叶片的过敏反应来检测尿素对AMEP的功能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尿素不会影响AMEP的功能活性;而尿素浓度超过0.5mg/mL,AMEP的功能活性则受到明显抑制。随后,本文通过灰霉菌发病实验确认了0.05mg/mL尿素处理的AMEP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研究确定AMEP可与0.05mg/mL尿素配伍施用,为尿素与AMEP的共同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