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温度胁迫对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份结球甘蓝F1为试材,探讨32.5℃热激预处理、4℃低温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2.5℃热激预处理48 h较适于诱导所有供试基因型小孢子胚胎的产生,在10份供试基因型中,基因型G10的每蕾出胚数最高,达到34.35个;单独的4℃低温预处理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4℃预处理与32.5℃预处理48 h的组合处理方式对诱导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作用因基因型而异。  相似文献   

2.
预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低温预处理、热激处理和高糖浓度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供体花蕾进行1~3d的低温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出胚率,超过5d则明显降低,并且不同基因型对低温预处理的反应不同;热激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起关键作用,不同基因型所要求的最佳热激温度和时间不同;以17%的高糖浓度培养基对游离小孢子进行1~4d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出胚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效果降低,但在1~4d范围内胚诱导率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王春丽  姚延兴  彭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0919-10922
[目的]探讨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若干因素对萝卜(RaphanussativusL.)小孢子胚诱导及胚再生植株的影响。[方法]首先探讨不同萝卜品种的出胚能力,然后分析热激、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最后研究胚状体再生成苗与植株继代培养情况。[结果]对22份萝卜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12份获得胚状体,3份获得再生植株,出胚材料中90%以上为杂种一代。4℃低温预处理0~3d小孢子出胚率无明显差异;培养基中加入1~2滴0.5%活性炭和一定浓度6-BA可显著促进小孢子诱导产生胚;不同萝卜品种适宜的热激温度和时间有所不同;发育正常的子叶型胚成苗率为100%;胚萌发分化早期适宜培养基为B5+2%蔗糖+1.2%琼脂,后期可逐渐将琼脂浓度降低;FCM测定小孢子植株自然加倍率为30%,单倍体占少数,四倍体与嵌合体(二、四倍)均为30%;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人工加倍率达60%。[结论]该研究完善了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可提高单倍体获得频率,加快这一技术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4.
[目的]开展茄子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为茄子单倍体育种在生产实践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6个不同基因型茄子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探究基因型、花药预处理、花药壁组织及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茄子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6个茄子栽培品种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诱导频率差异明显,其中,37号和128号品种的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 0.01,下同);6个茄子品种中仅37号品种能形成再生植株,其中5株为单倍体植株,8株为双单倍体植株.茄子小孢子培养必需进行高温(36℃)热激处理,最佳处理时间6d;低温(4℃)预处理不能启动茄子小孢子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但能极大促进愈伤组织形成;花药预处理以低温(4℃)处理6d+高温(36℃)处理6d的效果最佳,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达60.0个/花药;花药壁组织与小孢子共培养能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最佳处理时间8~12 d.供体植株在露地环境条件下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极显著高于温室环境条件.[结论]对露地环境条件下种植的37号和128号茄子的花药进行低温(4℃)处理6d+高温(36℃)处理6d,可获得最佳的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胚乳离体培养中不同果期、不同激素组合、低温预处理、不同蔗糖浓度、接种密度、不同光照培养方式及胚因子对胚乳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果期为色变期果;4℃下低温预处理3~4d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激素组合1.0 mg/L2,4-D+0.5 mg/L KT诱导率最高,达63.3%,0.5 mg/L2,4-D+0.5 mg/L KT激素组合中诱导率较高,达58.3%,且愈伤组织质地较好;培养基中蔗糖适宜浓度为5%;接种密度在6~8块/瓶时,诱导率较高;光培养优于暗培养,胚存在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在GA3代替胚的培养下,愈伤组织诱导率也较高.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 +0.2 mg/L6 - BA +0.01 mg/LNAA)中分化出绿色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 +0.01 mg/L 6 - BA +0.1 mg/L NAA)中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6.
预处理对萝卜离体小孢子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小娟  张丽  许明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3):254-257,279
研究了低温、甘露醇、秋水仙素预处理对5个萝卜品种离体小孢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花枝低温预处理对小孢子发育没有影响,而低温结合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可提高萝卜离体小孢子的膨大率、成胚率及胚状体的再生率,且不同品种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同。B5-13培养基中添加15 g/L甘露醇预处理花药1 d或3 d,或B5-13培养基中添加10 mg/L秋水仙素预处理花药1 d或3 d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的成胚率。诱导出的胚状体除极少数没有形成再生植株外,大部分均获得了再生植株,有的再生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
枸杞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激素组合、不同活性炭及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或热激处理、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1.0 mg/L+6-BA 2.0 mg/L,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1.7%;4 ℃低温预处理5 d和32 ℃高温预培养2 d,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适宜的蔗糖浓度为3%;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和弱光培养.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分化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 0.1 mg/L)中,20 d后得到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
以8个新疆芜菁(Brassica rapa L.)品种为试材,对影响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8个基因型中,有4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50%,其中W4出胚率最高,达到73胚/30蕾。NLN-13培养基中添加激素能明显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低温预处理也能提高小孢子产胚率,最适宜的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贵妃枇杷适宜的采后贮藏温度及时间,延长果实供应期,该试验设0~4℃、6~8℃和常温等3个温度处理,研究贮藏期内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能显著抑制果实的失重,延缓糖、酸含量的下降;前期果实硬度下降,后期上升;采后各处理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责妃枇杷的适宜贮藏温度为6~8℃,贮藏20~30天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低温预处理和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蜀光 6 37S、蜀光 5 70S、蜀光 5 82S ,研究了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头季稻和再生稻、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等 5个方面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绿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孢子发育单核中 ,晚期的花药诱导效果优于其他时期 ;头季稻的愈伤及绿苗诱导率明显高于再生稻 ;低温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花粉诱导率的提高 ,处理 8d左右达到最高诱导率 ;培养基SK3、NB对大多数材料的诱导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 ;增加IAA和少量的 6 -BA对提高分化率有益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因素,优化小麦花药培养条件,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方法】以1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及其16个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小麦基因型、基本培养基种类及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附加脯氨酸和硝酸铈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特性差异较大,供试基因型的花药反应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关性高,而两者与绿苗分化率无相关性。荔高6号×置丰0502 F1、周麦16×BI0452 F1、烟农19×开麦18 F1、豫麦69×新麦208 F1、煤生0308和皖麦41×烟农19 F1有较高的绿苗产率;基本培养基种类对供试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反应率、绿苗产率有显著影响,对绿苗分化率影响不显著,癸培养基小麦花药培养特性总体优于C17培养基;小麦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以0.5 d最佳;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3.0~4.5 mg/L硝酸铈后,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83%~430%,绿苗产率提高82%~557%;600 mg/L的脯氨酸可以使小麦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118%,绿苗产率提高222%。【结论】选择花药培养特性好的基因型、对花药低温预处理0.5 d、在癸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5 mg/L硝酸铈和600 mg/L脯氨酸,可大幅度提高小麦花药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小麦小孢子培养体系,研究了低温处理花药、幼穗及诱导培养时间对小孢子形态、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处理后,有活力的小孢子体积增大、形态变化明显,据其液泡大小、数目及其与细胞核位置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低温处理可显著提高胚状体数和绿苗数,其中处理花药3 d、幼穗7 d的效果最好,平均每皿的绿苗数分别为59株和57株。胚状体发育速度显著影响绿苗分化能力,小孢子诱导培养28-29 d、直径约2 mm的胚状体数目较少,但绿苗分化率高;诱导培养32-38 d、直径为2 mm的胚状体数目达到了峰值,而绿苗分化率极低。在小麦小孢子培养中,应选择诱导28-29 d、直径2 mm的胚状体进行分化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超级杂交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F1的花药为材料,探讨不同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植物激素等因素对其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花培效果,培养基和基因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其中改良M8培养基表现出对不同基因型材料有较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绿苗诱导作用。(2)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5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与1.5mg/L萘乙酸(NAA)配比的组合比添加2.0mg/L 2,4-D的组合绿苗分化率高1.17—2.80个百分点。(3)MS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mg/L 6-苄基氨基嘌呤(6-BA)配比的比添加2.0mg/L激动素(KT)配比的绿苗分化率高2.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冬性小黑麦的花药培养效率,以5个冬性小黑麦杂交组合的F1为材料,分别接种到四种培养基上,研究了冬性小黑麦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差异和培养基差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对花药的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对冬H329转分化后的愈伤组织进行了4℃的低温处理,不同的处理时间对绿苗分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处理96 h绿苗分化率最高达22.22%。  相似文献   

16.
以B475、B476、B323和B523 4个不同类型的甘蓝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低温预处理、取材部位对甘蓝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药培养前对花蕾进行4℃低温预处理0、1、2、3、4、5 d共6个处理中,4个甘蓝基因型均在低温预处理3 d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42.77%、59.40%、71.80%和54.06%;对4个材料在同一生长时期不同部位的花蕾进行培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4个籼稻杂交组合,取花粉发育阶段为单核中晚期的穗子,置于9—11℃低温下预处理14天而后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在接种的25,840枚花药中6,203枚花药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24%(对照为3.4%)。随机取1,771枚花药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583枚花药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分化频率平均为32.9%(对照为11%)。绿苗总诱导率为7.9%。观察汕优2号稻穗置于9—11℃低温预处理2—33天后进行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均以冷处理20天为最高。如温度降低则处理时间相应缩短。另外不同材料对冷处理的最适时间温度也稍有不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冷处理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远比培养基的效率大。组织学观察表明,低温预处理能提高花药离体培养成活率,促使更多花粉细胞分裂发育成多细胞团。  相似文献   

18.
环境、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花培绿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环境、稀土和基因型对小麦花药培养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苗分化率受环境、稀土含量及基因型的显著影响。稀土含量为1.5 mg/L时,不同基因型的小麦绿苗分化率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