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J糯3号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3号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开花后高密度群体较低密群体衰减迅速,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成熟期差异不大,表明低密度条件下玉米保绿性好;鲜穗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20 022.0 kg/hm2,商品穗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商品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J糯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苏科糯3号鲜果穗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对苏科糯3号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明确以收获鲜穗为目的的苏科糯3号在南京周边地区春季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玉米鲜果穗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株高、稳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双穗率、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稳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兼顾总体鲜穗产量和商品品质的基础上,苏科糯3号在南京地区春季适宜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糯玉米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晶彩花糯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4.2万~7.2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穗重逐渐下降,但产量逐渐增加;从生育期和穗部性状方面看,晶彩花糯5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也随之升高,穗长逐渐缩短、穗粗变细、穗行数减少、秃尖长增长,行粒数和穗粒数先增加后减少,因此,南京地区春季栽培晶彩花糯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以鲜食糯玉米品种J糯三号为供试品种,设2000株/亩、3000株/亩、4000株/亩、5000株/亩4个密度水平,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J糯三号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蛋白、脂肪及淀粉含量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影响糯玉米鲜食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J糯三号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4000株/亩时达到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冀东地区小麦种植密度对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京冬8号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计4个种植密度水平(基本苗数量分别为300万,450万,600万,750万株/hm2),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单株生产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密度的增加小麦单株穗数、单株穗粒数、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经济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导致小麦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京冬8号群体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基本苗数量75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济麦22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基本苗数量600万株/hm2下产量最高。综上可见,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小麦单株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而群体产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而株高、穗位高呈增加趋势,倒伏比例加大,推荐紧凑大棒型品种安囤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区,以江单4号为试材,在4.5万株/hm2、5.25万株/hm2、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下,研究种植密度对江单4号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6.75万株/hm2下最高,为13 056.15 kg/hm2;淀粉含量同样是先增后减,在6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为72.2%,与其他密度相比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油分含量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变化不大。玉米江单4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有一定差异,对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苏玉29号为材料,研究夏播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与生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单产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鲜穗商品性则随着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株高和穗位随着密度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苏玉29号种植密度在6.00万株/hm2时,株高适中,产量较高,鲜穗商品性较好、效益最高,抗倒性较好,是该品种在海门市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种植密度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邢抗6号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计的3.75万~9.75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内,邢抗6号的产量变化呈二次抛物线关系,6.7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适宜种植密度为6.30万~6.75万株/hm2;密度对穗粒数、千粒重和秃顶长度的影响较大,对穗行数影响较小;密度与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小麦的最佳播期与密度,开展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小麦品种天禾3号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成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两因素互作条件下,10月15日播种、密度330万株/hm2处理成穗数最高,10月5日播种、密度195万株/hm2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最高,10月10日播种、密度240万株/hm2处理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天禾3号在鹤壁市的最佳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0月10日、240万株/hm2,此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最高,达9 710.9 kg/hm2。  相似文献   

11.
郑单958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品种"郑单958"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郑单958"种植密度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此时玉米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抗逆性等方面都比较适宜,有较高的增产潜力。低于或超过这一密度,产量均有所下降,密度较低时,玉米果穗大、单穗粒重较高,但穗数偏少,产量达不到最高值;密度较大时,果穗变小,秃尖较长,空秆增加,抗逆性下降,单穗粒重下降,产量也不能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株型的2个玉米品种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对产量、农艺性状、倒伏率以及茎秆穿刺强度等相关性状的影响。设置7个种植密度,分析了玉米产量、植株农艺性状、倒伏率以及茎秆穿刺强度等指标。结果表明:‘泉玉217’在60000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9325.5 kg/hm2),‘宇玉30’在75000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9640.5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数和千粒重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基部第3节间长先升高后降低,基部第3节间粗降低。‘泉玉217’产量与节间粗、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节间长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宇玉30’产量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倒伏率与节间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极显著负相关。倒伏率增加与玉米茎秆穿刺强度关系密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穗下第1节和基部第3节的穿刺强度逐渐降低,基部第3节的穿刺强度显著高于穗下第1节。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泉玉217’穗下第1节穿刺强度明显低于‘宇玉30’。因此,平展型玉米品种‘泉玉217’在本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紧凑型玉米品种‘宇玉30’最适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在从事玉米生产时,要根据玉米品种的株型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平展型玉米品种适当稀植,紧凑型玉米品种可适当密植。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为防止倒伏应适当施用氮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个体的长势较好.空秆率会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筛选羊粪深施条件下旱地玉米的合适种植密度,以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度、凸尖长均显著增加,茎粗、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均显著减少,产量则呈先增后减趋势;并获得旱地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的回归方程为Y=-504.73X2+6 241.3X-7 234.1,R2=0.816 2,合理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其理论产量可达到12 326.2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为27.06 kg(/mm.hm2)。  相似文献   

15.
以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春播、麦套期播和麦后夏直播3种播种期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荚果产量随播种期的变化趋势是春播>麦套期播>夏直播,播种期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推迟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间荚果产量有一定差异,在12万~21万穴/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荚果产量增加,而密度对籽仁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通过试验,冀花4号适宜春播和麦套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万~21万穴/hm2。  相似文献   

16.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7.
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宁单11号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和小麦套种模式下,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3次重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与产量、空秆率、穗粒数、千粒重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宁单11号小区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宁单11号随着套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不断增高,抗倒能力下降,秃尖长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结论]在套种模式下,宁单11号在栽培密度在52 500~60 000株/hm2,可取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密度对玉米品质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单4号为试验材料,在4.50、5.25、6.00、6.75、7.50万株.hm-2五个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6.75万株.hm-2时最高,在4.5~7.5万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蛋白质、百粒重、穗长、穗粗、行粒数、秃尖长度达到显著水平,蛋白质、百粒重、穗长、穗粗、行粒数随之减小,秃尖长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的淀粉含量、脂肪和穗行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密度对它们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密度对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灌区春玉米品种选择与增密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方法]以玉米品种宁单41号、宁1530、宁玉51号、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82500、90000、97500和105000株/hm24种密度处理,分析密度对穗部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部性状的...  相似文献   

20.
栽培密度对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品种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确定高产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方法]设置9.00万、13.50万、17.25万、22.50万、25.65万、32.10万窝/hm26个栽培密度,研究长生育期宜香481(P1)、短生育期101A/R1007(P2)的茎蘖动态及产量。[结果]随着密度的下降,P1分蘖高峰期的每窝水稻分蘖数量相应增加。P2的分蘖数量稀植时较多,密植时较少。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的最高分蘖期提前,单株有效穗数降低且呈简单直线相关。P1在密度17.25万窝/hm2时有效穗数最高,达241.20万/hm2,产量最高,达10281.6kg/hm2;P2在密度22.50万窝/hm2时有效穗数最高,达277.05万/hm2,产量最高,达9631.5kg/hm2。每穗实粒数对P1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增加有效穗数能显著增加P2的产量。[结论]生育期长的品种相对稀植有效穗数才理想,生育期短的品种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