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河北地区多年气候观测资料,根据棉花生长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分析了河北地区棉花主要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及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利气象因素,提出合理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地区1961-2010年气候整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新疆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气候变暖后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的利弊影响,提出气候变暖趋势下棉花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北省天门国家基本站58年(1961—2018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利用累积距平法初步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天门国家一级农气站的农气观测资料和天门市农技推广中心棉花"三桃"调查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门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显著,而夏季呈弱上升趋势;年降水呈弱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为降水峰值区,其中尤以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年日照时数减少显著,50年以123.8/10 a趋势减少。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发育期提前,而夏季降水增加导致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湖北省天门国家基本站58a(1961~2018年)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利用累积距平法初步分析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天门国家一级农气站的农气观测资料和天门市农技推广中心棉花“三桃”调查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门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最显著,而夏季呈弱上升趋势。年降水呈弱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为降水峰值区;其中尤以夏季降水增加最显著。年日照时数期减少显著,50a以123.8/10a趋势减少。气候变暖导致冬小麦发育期提前,而夏季降水增加导致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探讨河北省棉花生产中气候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利用河北省21个棉花种植县1970—2011年气象和棉花产量数据,对棉花各个发育期气温、降水、日照及气候风险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各气候要素风险度降水最大,为0.138~0.267;其次为温度,为0.007~0.173;日照最小,为0.019~0.04。各个发育时期中各气候要素风险度不同,风险度时空变化趋势也有很大差别;风险度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南部棉区高于中北部棉区,从历史变化趋势看降水风险度苗期和花铃期上升,其它发育期下降,其中蕾期、吐絮期下降比较明显;气温风险度除花铃期略上升外,其它略有下降;日照风险度除播种期外,均有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对于河北省棉花生产布局与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利津县2012年棉花品质产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棉花各个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温度、光照、降水)对棉花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长发育、产量的高低以及品质的优劣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当气候条件能充分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正常生长和发育时,不仅可以满足其发育进程的需要,还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并能提高棉花品质和等级;相反,当气候条件不利时,则会抑制棉花生长发育,使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建立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利用195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8月。78月。7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2012年)由于72012年)由于78月降水日数的减少,伏旱的发生几率达到35.0%。  相似文献   

8.
胡利平  贾效忠  杭波  汪鸿滨  张浩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86-16288,16317
收集1978~2010年天水市7个县(区)农业生产资料和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33年间天水粮食产量呈稳步增加趋势;气候变化为温度上升、降水减少趋势,≥10℃积温、降水大约在1993年出现明显上升和下降转折点;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减少对粮食生产不利;33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趋势增大,且年际差异明显,1993年之前积温、降水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正贡献,1994~2000年积温增多、降水减少对粮食产量为负贡献,2000年之后为正贡献。≥10℃积温、生长季降水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以积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选取1961—2008年晋城市3个代表站气温、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积温、无霜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结果表明,近48年来,晋城市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10℃有效积温增多,大部分县市无霜期延长,农作物气候生产力减少。气候生产力的减少主要是由降水减少造成的,暖湿型气候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气候是影响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太原市河村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区,根据其周边11个气象台站1979~2008年3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Lieth模型,分析了河村30年来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温、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的30年河村年均气温上升了0.54℃,年降水量减少了77.3 mm;温度生产力呈增长趋势,而降水生产力呈减少趋势,温度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大于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提高植物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服务"三农"发展农村经济,建立防灾减灾服务平台,利用1957~2012年大凌河流域朝阳区域气候监测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尤其≥0.0 mm、≥5.0 mm降水日数减少显著。全年降水日数减少主要在夏季,而夏季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出现在7~8月。7~8月≥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382 d/10年,线性减少约8 d;≥5.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719 d/10年,线性减少约4 d;≥10.0 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389 d/10年,线性减少约2 d。近20年(1993~2012年)由于7~8月降水日数的减少,伏旱的发生几率达到35.0%。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建站以来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菏泽市1957~2006年降水、温度、光照、湿度及蒸发资料对该地气候特征及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及气温发生了气候突变现象;年降水、日照时数、蒸发量在减少,年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升高,其中冬季温度明显升高;冬春季降水在增加,干旱减轻,夏秋季降水在减少,旱情有加重趋势;这几种气侯要素的变率及变异程度都不大。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变化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花铃期降水资源的变化与影响,以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因素和花铃期降水因子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棉花产量品质形成限制性影响因子,分析诊断了其变化特征及其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利弊。结果表明:(1)7月、8月降水日数以及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是鄱阳湖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限制性降水因子,正常年份鄱阳湖区花铃期降水条件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是适宜的。(2)棉花伏、秋桃数分别与7月、8月降水日数呈负相关;蕾铃脱落率与花铃期降水量绝对距平呈正相关,单铃重、霜前花率均与花铃期雨量绝对距平呈负相关;衣分、纤维长分别与花铃期降水日数绝对距平的"立方值"和"4次方根"呈负相关。(3)7、8月降水日数总体呈不显著的线性递增趋势,且均有增多的突变期,周期性变化趋势不显著;进入2000年代以来7月份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明显,有利于降低伏桃形成的灾害风险。(4)花铃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绝对距平总体上均呈减小的变化趋势,特别是200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花铃期降水有利于研究地区棉花产量品质形成和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数学的甘肃陇南地区农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玉米、大豆、棉花4种农作物在陇南山区的气候适宜种植程度,对该区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和降水量为基础,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方法对该区气候因子(温度、降水)进行数理转化,计算各种农作物生育全过程的温度适宜度(ST(Tt))、降水适宜度(SR(Rt))、水温综合适宜度(Isr),以探求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度,最后通过ArcGis的空间技术对该区4种农作物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小麦、玉米、大豆在试区的气候适宜度(ST(Tt)、SR(Rt)、Isr)较高;棉花的气候适宜度较低,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小麦和棉花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降水和温度;玉米的ST(Tt)和SR(Rt)除了西和、礼县和文县较低外,其他区域均较高,其Isr在空间上呈现四周高中间较低的分布态势;大豆是本区域最适宜种植的作物,但其Isr也存在差别,表现为徽县最高,文县相对最低,呈现出西北-东高,西南-北低的分布状况。【结论】从自然的角度(温度和降水)来看,4种农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在陇南地区可大面积种植,但需注意在小麦生长的后3阶段进行适量的人工灌溉;棉花除了徽县盆地和南部的文县和西北的宕昌县能进行小规模种植外,其他的大部分区域均不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极端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采用气候倾向率、湿润指数和积分湿润指数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辽宁中西部地区的沈阳、阜新及锦州等13个气象站1960-2014年农业生产期(4-9月)的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该时段内该区域降水变化及干旱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辽宁中西部地区4-9月降水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中部平原、西南部沿海和西部丘陵区10年气候倾向率分别为-9.81、-10.431 和-10.786,分别线性减少54.0 mm、57.4 mm和59.3 mm.降水减少主要时段出现在7-9月,降水量减少达25.3%.湿润指数减小,气候干旱化明显,中西部平原区1995-2014年气候干旱化程度增加9.9%,西南部沿海区增加11.0%,西部丘陵区增加11.7%.辽宁中西部地区中、重度干旱存在9~11 年的准周期.降水的农业满足度整体下降,线性下降14.3%;1995-2014年降水的农业满足程度平均下降11.5%,造成干旱气候年增加7.3%~9.1%.辽宁中西部地区降水减少导致农业需水满足度下降,干旱频率增加,对大田农业生产已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对陕西关中地区1986年以来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温度适宜度和光照适宜度最高,降水适宜度最小;自1986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多年温度、光照、气候适宜度变化呈逐年上升,降水适宜度则呈现逐年降低,从变化倾向来看,光照、温度和气候适宜度以每年0.004 4、0.000 2和0.001 3的速度升高,降水适宜度以每年0.002 1的速度减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于关中地区冬小麦生产而言,光热资源较为充足,降水则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主要气候因素,且随着气候进一步变暖,降水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奇  吴英杰  黄作顺  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90-8594
[目的]分析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对本溪地区1953-2005年平均温度、降水和日照等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本溪气候呈变暖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冬季对气候变暖季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5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日照也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降水虽然呈减少趋势,但暴雨次数增加,说明降水强度发生了变化,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大。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结论]本溪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必将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1~2020年静宁县逐日温度、降水、积温、无霜期、日照时数、晚霜日终日等资料,用线性趋势函数对3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本地区气候呈暖湿特征,30年平均温度为8.2℃,气温以气候倾向率为0.223℃ /10a的速率变暖,未发生突变。≥10℃年活动积温以气候倾向率为26.189d·℃/10a速率增多。30年年平均降水446.1mm,降水年际增多趋势比较显著,气候倾向率63.02mm/10a,降水在2018年开始发生突变,进入异常增多时期;年平均无霜期为170d,呈增多趋势,气候倾向12.389d/10a,晚霜冻终日主要出现在4月中下旬并以气候倾向率为-4.285d/10a的速率减少,苹果生长期内4-10月日照时数呈现弱减少趋势。晚霜冻若呈弱提前趋势,但气候变暖,苹果开花期明显提前,综合分析,苹果遭受春季冻害的风险加大,苹果生长期日照减少,对苹果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棉花洪涝灾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和定量的评估洪涝灾害对棉花造成的风险,减少洪涝灾害对湖北省棉花造成严重影响和重大损失,以湖北省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近30年的气象资料和生育期资料,对湖北省洪涝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洪涝指数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降水标准化序列相关性显著。洪涝指数的计算过程涉及多个参数,运算过程复杂,而降水距平百分率和降水标准化计算相对容易,且数据容易获得,所以定义降水距平百分率或降水标准化作为划分洪涝致灾的指标。以此指标将洪涝导致减产的风险数值化,得到因洪涝导致减产的风险值分别为:襄樊10.5%,麻城16.1%,荆州4.2%。麻城棉花风险值最大,需要做好洪涝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