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冬彩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选择栽培设施选用寿光第5代半地下式日光温室栽培,可在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条件下安全生产,该日光温室的特点是:墙体厚,保温性好,棚体高,采光好,升温快,棚内空间大,坚固、实用、成本低。主要用料有:水泥立柱、竹竿、钢丝、薄膜、草帘等。建成后的高度4-4.5 m,棚内径宽10 m左右,棚内径长40-150 m均可,墙体用土压成,底宽4.5 m,上顶宽2 m,后墙高3 m左右,温室内地面比温室外低60 cm。注意建防水沟,从前排立柱向南2 m,整高出棚面0.4 m  相似文献   

2.
1改善设施 新建日光温室应推广“西北型”优化结构,7.5~8m跨度,增高屋脊达到3.5~3.7m,以加大前屋面坡的采光面积和采光角度,并采用半地下(深50cm)和防寒沟等保温措施。原有老式日光温室,由于屋脊偏低,屋面前坡度小,升温保温性能差,可采用加厚墙体(砌砖或培1m高土堆)、棚内墙面涂白或悬挂反光膜、更新草帘、加盖保温膜、行间覆草等措施,改善保温性能。有条件的增建吲定加温炉或兴建暖气站,在深冬季节保证黄瓜正常开花结果,赶春节前提早上市。同时在全面采用膜下灌水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滴灌、喷灌设施,以增强调控棚内湿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管棚设施栽培的现状上海县从1979年开始推广应用塑料大棚生产。最早应用的大棚全部是钢料结构,无支柱的拱形棚,面积在1亩以上。由于棚内温度变化大,难于管理被逐步淘汰。后来曾一度推广宽2米,高1.3米的小棚,由于棚内面积小,操作不便,又经过改进提高,形成目前普遍应用的镀锌管结构,每棚占地0.27亩。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陕西大荔大棚冬枣生产中普遍出现叶片黄化、花蕾少、质量差、落蕾量大、花量少、坐果率低、成果差等现象,个别冬枣棚内空枣吊占70%~80%,甚至整园空树,不坐枣。笔者分析了大棚冬枣落花落果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1原因分析1.1棚体建造不合理大荔的冬枣大棚建造沿用了西甜瓜、哈密瓜设施栽培中的棚体建造模式,用于生产冬枣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骨架结构不太合理:脊高和跨度比例小,棚体空间较  相似文献   

5.
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能杀死棚内各种病原菌和虫卵,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防治土传病害,提高黄瓜产量。为验证氰氨化钙结合高温闷棚措施的增温、杀菌消毒效果,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了解闷棚期间棚内外土温和气温的变化情况,并研究高温闷棚对后茬黄瓜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期间,棚内外气温差2.4~11.3℃、棚内气温比棚外平均高7.7℃,棚内外地温差3.7~13.7℃、棚内地温较棚外平均高10.6℃;施用氰氨化钙结合闷棚措施对土壤有很好的消毒杀菌作用,黄瓜霜霉病和潜叶蝇的预防效果较好,后茬黄瓜的植株长势和产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6.
山娜 《长江蔬菜》2019,(14):7-8
刚到扶沟,该县蔬菜局局长吴保民便热切地说道:“走,带你们去看棚的海洋。”待众人驱车赶到曹里乡惠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只见此地的大棚确与别处不同,棚体高、跨度大,每个棚的跨度20~90 m,面积小则5、6亩,大则17、18亩。放眼望去,连片大棚恰似滔天白浪无边无际,“棚的海洋”名不虚传。建巨型大棚,一是易于控制棚内温湿度,形成稳定的小气候,对蔬菜增产和品质控制大有裨益;二是利于机械化作业,即使中大型农机在棚内也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农机与设施的融合让生产效益成倍攀升。  相似文献   

7.
1 改善设施条件提高档次 ,发挥地区优势设施条件直接影响栽培效果 ,是提高果品质量的前提条件 ,目前生产上大多是普通型薄膜日光温室 ,且大多为竹木土墙结构 ,柱多脊低 ,空间小采光差 ,保温性不良 ,桃促早或延迟时间短 ,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 ,冻害、风害甚至倒棚毁树现象时有发生。应逐步更新改造 ,发展无支柱钢骨架 ,空心砖夹苯板等绝热材料墙体结构 ,适当增加脊高 ,达合理采光屋面角 ,提高采光效果和保温性能。要适当增加有临时加温设施的中高档温室比例 ,少量增加有空调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程度高的高档温室 ,达到桃熟期可控 ,极早成熟春节…  相似文献   

8.
孙兴祥  林红梅 《中国瓜菜》2014,(5):18-20,25
为探讨江苏沿海地区不同棚型保温增温效果,通过设计4种棚型,以当地同区域气象资料为对照,采用3棚4膜覆盖栽培技术,分析测定棚内温度状况、西瓜的生长情况、产值、效益。结果表明:早春大棚种植西瓜,2月中下旬播种,5月初上市,选用P3棚(宽度6 m,高度2.2 m),3棚4膜覆盖模式最佳,该棚型温度适宜,西瓜长势强,品质好,效益高;其次P1棚(宽度5 m,高度1.8 m),搭建方便,成本低,易移动,效益稳;P2棚(宽度5 m,高度2 m)、P4棚(宽度7 m,高度2.45m),保温效果、西瓜生长、效益无优势,不建议选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塑料双大棚和美国的充气双层膜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对反季节蔬菜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的蔬菜设施栽培有了很大发展,淮河以北的蔬菜设施栽培以冬天不加温的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地区由于早春多阴雨、少光照的缘故,不宜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的设施栽培目前主要采用钢架或竹木结构的塑料棚的形式.为提高棚内温度,塑料大棚多采用棚内套小棚、小棚加草帘再铺地膜的多重覆盖方法,但棚内操作比较繁琐.  相似文献   

10.
顾桂华  孙兴祥  林红梅 《蔬菜》2014,(12):83-86
甜瓜在江苏省主要采用早春大棚爬地栽培。不同棚架构型种植甜瓜的研究表明,棚高宽比大,棚内气温升温快,降温也快,日温差大;棚内地表面积大,日地温差小。甜瓜爬地栽培宜采用处理2、1棚型,甜瓜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1.
大樱桃设施栽培花期最宜温湿度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进一步了解大樱桃设施栽培花期不同温湿度情况下,对成花量、坐果率、成果率及产量效益等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几种温湿度的最终效果,为今后大樱桃设施栽培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供试材料简易日光温室大棚9座,棚跨度9 m,长70 m,每座棚内部面积为630 m~2,株行距为3 m×1.8 m,每棚栽植120株,砧木为吉塞拉5号,树龄6年,统一采用纺锤形树形。温湿度控  相似文献   

12.
周西利 《西北园艺》2022,(11):45-46
<正>耕地面积减少与农民人均收入需要逐年提高存在矛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要想不受穷,一家一个棚;要想小康来得快,快搞大棚菜”,许多日光温室密集生产区的干部群众亲切地称日光温室为“无烟工厂”“绿色企业”“绿色银行”。在设施农业生产中,部分设施时常出现棚体不坚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采光保温效果不佳、材料更换频繁、操作不方便、使用人工多、设施使用寿命短、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影响了设施生产经济效益,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弃棚撂荒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设施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设计、建筑设施时没有综合把握好设计、建设原则,没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相似文献   

13.
<正>1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病虫发生较重随着设施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复种指数的提高,棚室内连作、高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土壤不能深翻、采光带杂草丛生等,为多种病菌和害虫提供了优越的栖息场所。如根结线虫病、灰霉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黄瓜枯萎病、番茄晚疫病及蚜虫、白粉虱等,由露地种植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14.
《果农之友》2013,(4):44
设施条件下光照差、湿度大、产量过高等因素常常导致李的果实含糖量降低、风味变淡、着色差。提高其果实品质的管理措施主要有:1积极改善光照在棚室内可采用吊果枝、合理修剪、铺反光膜等措施改善光照。①吊果枝。先用16号铁丝在棚内结成2米×2  相似文献   

15.
果树设施栽培旨在提早采收,规避灾害性天气对果树生产的影响,错峰销售,提高收入。在实际生产中,受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影响,棚内温度有可能低于棚外温度,造成棚内果树受冻的棚温逆转现象。对此,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设施栽培果树防止棚内受冻的技术意见,供技术人员和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大中拱棚是群众采用较多的一种蔬菜栽培设施,它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搭建方便、对地形方位要求不严等优点,多用于春提早和秋延迟蔬菜生产。现介绍几种大中棚设施蔬菜栽培模式。1"大中棚萝卜+中棚西瓜+秋延后辣椒"栽培模式1.1茬口安排2月中旬棚内点播萝卜,同时开始育西瓜苗,利用西瓜苗期这段时间进行萝卜生产,4  相似文献   

17.
<正>1温室建造日光温室长度一般为6080m,跨度780m,跨度710m,棚间距为温室脊高的2.510m,棚间距为温室脊高的2.53倍,这样棚内温湿度容易控制,管理方便。承德地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一般后墙高33倍,这样棚内温湿度容易控制,管理方便。承德地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一般后墙高34m,保证前棚面采光角度在354m,保证前棚面采光角度在3536°,后坡仰角在3336°,后坡仰角在3335°,三面山墙土层厚度保证在1.5m以上,或使用相应保温性能的其它材料,温室朝向角度以正南至偏西5°为合适。建筑材料可采用竹木、水泥复合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玲 《蔬菜》2021,(6):57-61
冀东新型高效日光温室为钢管竹木结构,采用厚土墙和半地下模式,墙体最底层厚度4.5 m,棚内畦面一般低于水平地面0.5~0.7 m,脊高4.3~4.5 m,跨度10~11 m,前屋面采光角为23.5°~25.0°,后坡仰角为40°~42°,减少了温室南部遮光,有利于清除棚面积雪,提高冬季室内温度。通过实践证明,冀东新型高效日光温室冬季棚内最低温度可保持在12 ℃以上,即使连续阴雪天气,棚内最低气温也在8 ℃左右,能确保深冬季节各种喜温蔬菜正常生长,解决了普通日光温室蔬菜深冬生长缓慢、收获期延迟和产量低的难题,非常适合在地下水位低于5 m、土地资源丰富、有发展设施蔬菜和果树需求的平原地区推广建造。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菜篮子工程的推进,设施蔬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二氧化碳施肥作为一项高产、优质、抗病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保持温度,室内经常处于密闭状态,蔬菜作物密度高、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速度快,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大。一般棚室内早、晚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凌晨达到最高,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设施内二氧化碳被叶片吸收,浓度不断下降,到中午前后浓度很低(一般小于100mg/kg),经常处于亏缺状态,无法满足设施内蔬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辣椒营养丰富,辛辣味美,是广大消费者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在江苏省睢宁县设施蔬菜栽培中,辣椒面积占有较大比重。水肥管理是设施辣椒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农民以前在温室种植中水肥管理粗放,导致棚内湿度大、氮肥用量过大、中微量元素不足,造成棚室内病虫害加重,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为此我们在睢宁现代农业示范区傅楼村、梁集镇北河村和王集镇大吴村建立了日光温室茄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集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