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牵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组成的柞蚕基因组研究联合攻关项目组(简称柞蚕项目组)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华大科技)携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蚕全基因组重头测序工作。这是我国蚕业科学家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及精细图、桑  相似文献   

2.
《辽宁农业科学》2013,(6):F0004-F0004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47年9月,时名安东野蚕试验场,1959年3月28日正式建所,时名中国农业科学院柞蚕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同年6月1日,成立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隶属于辽宁省农业厅,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后下放给辽宁省,现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辽宁农业科学》2012,(6):93-9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身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中心,1993年为适应辽宁省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需要,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成立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所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连市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是专门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学理论、昆虫学、作物学、园艺学等农业资源利用研究的事业单位,重点以昆虫基因工程研究、野蚕(如柞蚕、家蚕、樗蚕等)基础生物学研究及产品开发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为主。研究所同时也是辽宁省野蚕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4.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3):I0002
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位于黔北遵义市郊,距市中心13km的326国道线旁。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始建于1938年7月。前身为贵州省遵义蚕业试验站,1963年改为贵州省遵义蚕业科学研究所,1983年更名为贵州省蚕业科学研究所,隶属贵州省农业厅。根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2004年9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并新成立贵州省辣椒研究所.隶属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现有职工276人,在职职工14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2人,中高级技术人员22人。全所占地630hm2,有科研开发桑园28.7hm2,果园30多hm2,科研开发柞林550hm2,温室与大棚6860m2,网室1440m2,露地微喷园6.7hm2。所内设有党政综合办公室、科技管理科、蚕桑研究室、辣椒研究室、蚕桑良种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多种经营科和保卫科等。贵州省蚕业(辣椒)研究所主要从事辣椒、家蚕、桑树、柞蚕、柞树品种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开发;辣椒、家蚕、柞蚕、桑树、柞树新品种的选育、引种鉴选、繁种配套技术;家蚕饲养和柞蚕放养;桑树与柞树栽培;蚕桑病虫害防治及蚕药开发;蚕桑产品综合利用、制丝等技术;蚕业生态效益研究;辣椒病虫害鉴定与防治;辣椒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辣椒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辣椒深加工技术研究;辣椒、蚕桑种子(苗)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与检疫、检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咨淘服务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推广、开发等。先后培育出柞蚕新品种5个、桑蚕杂交组合3对、桑树新品种4个等。改革开放以来,共完成科研项目60项,其中获省级科技成果奖9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14项("九五"以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地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目前主持在研的有省攻关项目、省科技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5.
柞蚕重点产区科学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风城市是中国柞蚕茧主产区之一,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柞蚕1.7万把,年产柞蚕茧1万吨左右,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柞蚕饲养业是风城市农村经济结构中传统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市蚕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管理为动力、以科技为手段,发挥资源优势,改善蚕场环境,增加科技含量,稳定传统产业,实现了重点蚕区蚕业的科学发展,促进了柞蚕生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早秋214柞蚕是由辽宁省蚕业研究所采取柞蚕化性综合条件逆向选择技术、保育繁种季节变换模式和杂交优势利用等多种方法,历经13年精心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寒、耐粗饲料、蚕茧解舒性能好的柞蚕二化地区一化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专家简介     
<正>李树英,男,1959年9出生,辽宁省抚顺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蚕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所党支部书记兼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辽宁省野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柞蚕综合利用岗位专家。  相似文献   

8.
宽甸县是辽宁省养蚕的重点县之一,蚕业生产是一项传统的特色产业。目前年放养柞蚕10000把左右,产茧4500吨,产值4500万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重点地区长甸镇年养柞蚕2000多把,蚕业收入占全镇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号称"全国柞蚕第一镇"。几年来,我们从抓好蚕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使宽甸县柞蚕放养把数和产量趋于稳定,柞蚕茧质量明显提高,缫丝企业和蚕茧经营大户迅猛发展,为提高和壮大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辽宁柞蚕业在国内外柞蚕生产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柞蚕茧年均产量5万多吨,约占全国的80%.不但产量丰富,而且拥有世界最大的柞蚕品种资源库,80%的世界柞蚕种质资源保存在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应用高饲料效率柞蚕品种是数十年来备受国内外蚕业界关注的重大课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姜德富等科技人员已将其攻破.育成柞蚕高饲料效率实用化新品种8821、8822及(8821·8822)×选大,该品种于1999年9月2日通过鉴定,被公认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柞蚕放养是在山区柞园里进行的,极易受到风雨、霜冻、高温等自然灾害和鸟、兽等敌害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河南省又是典型的一化柞蚕区,1年只能春季放养1次。因此,加强春蚕防护极其重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老一辈蚕业工作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了固定蚁场(现称小蚕专用柞园),为提高小蚕保苗率、实现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研究Ⅱ.防治技术研究吴佩玉,魏成贵,徐公晟,王洪军,宋荣财,郑士印(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庄河市蚕业站)(大石桥市农业局)柞蚕软化病是柞蚕三大病害之一,而软化病又包括柞蚕空酮病、吐白水软化病、细菌病(皮条、稀屎腚)。生产中发生最广...  相似文献   

13.
"蚕得乐"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防治柞蚕各种软化病的专用特效药剂,并兼有促进柞蚕生长发育的作用,曾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多年推广应用,证明"蚕得乐"对预防和治疗柞蚕各种软化病作用明显,对促进柞蚕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4.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研究Ⅲ.蚕得乐对柞蚕生物效应的研究吴佩玉魏成贵(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蚕得乐是预防和治疗柞蚕吐白水软化病和空胴病的一种新药剂,并且对柞蚕具有促生助长增产的生物效应,在国内外居首列。关于“蚕得乐”预防和治疗柞蚕软化病的效果,笔者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15.
品种来源: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实验种场1982年对青六号品种的自然突变蛾进行累代添毒选择及高温强化等方法选育出的抗软化病、高产中早熟柞蚕新品种。1998年10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柞蚕放养量和蚕茧产量占全国及世界首位,每年放养8万多把,产茧量4万多吨,产值达7亿多元。农民放养1把柞蚕平均收入8000多元,多者收入万元以上。柞蚕生产已经成为辽宁省东部山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但近几年蚕种质量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68号《蚕种管理办法》(简称《办法》)颁布实施。为全面贯彻实施《办法》,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保证蚕种质量,促进蚕业生产健康发展,全省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柞蚕场内有些蚂蚁是柞蚕的常见害虫,它们种类多、分布广、为害期长。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和为害。辽宁省有蚂蚁为害的蚕场160万亩,约占全省养蚕面积的1/5,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蚕场利用。为害柞蚕的蚂蚁资料甚少,为了解决辽宁地区蚕业生产蚂蚁为害问题,我们进行了蚂蚁种类、主要种类生物学以及防治方面的系统研究。现将辽宁省为害柞蚕的蚂蚁主要种类及其分布、为害情况等进行整理,供有关方面参考。我们深入辽宁省各蚕区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共发现6种蚂蚁为害柞蚕。其中主要4种已定名。1.小黑油蚁〔Lasius niger(L.)〕:又名普通黑蚁形态特征:工蚁(图1)体长3.0~4.0毫米,全体黑褐色,具光泽。触角12节,黄褐色,端节粗而尖细。头长方形,额稍凸,复眼黑色,位于侧方,于中线之前。上额三角形,具7~8齿,红褐色。足长而粗,扁柱形,  相似文献   

18.
印度柞蚕(A. proylei)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种质资源是发展蚕业生产和开展育种研究的物质基础 ,因而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等研究工作倍受育种工作者的重视。为了获得新的柞蚕种质资源 ,进一步丰富我国柞蚕品种资源库 ,为柞蚕育种提供新的育种材料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于 1 998年 1月从印度引进印度柞蚕 (A .proylei)种茧 2 0 0 0粒。通过 4年 8代的饲育观察及相关试验调查与研究 ,对该种已有初步认识 ,现报告如下 :1 引进的印度柞蚕资源材料的形态特征印度柞蚕分布在沿喜马拉雅山山麓的两大地区 ,即所谓的东北区和西北区。据印方引种资料介绍 ,该种属二化性四眠五龄 ,…  相似文献   

19.
柞蚕吐白水软化病的研究Ⅰ.发病规律的研究吴佩玉,魏成贵(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柞蚕软化病,过去泛指为与柞蚕消化道病变相关的死后尸体不烂、不硬化的病害,所以是多种病害的统称。随着研究的深入,软化病又分出几个类型。1979年,于溪滨等从柞蚕软化病病蚕中分...  相似文献   

20.
用于生产的柞蚕品种很多,从身体色彩分,有桔红(俗叫红蚕)、杏黄(俗叫黄蚕)、绿蚕(俗叫水清)、青黄、白、青、兰、紫及灰色等。过去我国柞蚕品种大多以体色命名。但是,体色在蚕业育种上不认为是一个经济性状,柞蚕也不例外,故关于柞蚕体色与生理、遗传和产量关系的研究,尚很少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