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雏鹅出生后,身上绒毛稀薄,保温性差,三周龄时,才适应外界气温变化,因此,当温度没有达到时,雏鹅阶段必须人工供给温度,以保证雏鹅正常发育。一般的原则是:小群宜高,大群宜低;弱雏宜高,强雏宜低;阴雨天宜高,晴天宜低;夜间宜高,白天宜低。一般1~5日龄室内温度在27℃~28℃;6~10日龄25℃~26℃,11~15日龄  相似文献   

2.
一、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用番鸭为2001年1月由福建省引进的法国RF系白番鸭,共l206只。1.2方法:1)饲养管理。育雏室和用具在进雏前先后进行1次常规消毒,雏鸭阶段网上饲养,育成期可以改为半地面半网上饲养。舍内温度:l~3日龄34~35℃,4~7日龄32~34℃,以后每7天降2~3℃,直至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饲养密度:一般1~7日龄每平方米40~50只,8~14日龄每平方米30~40只,15~21日龄每平方米20~30只,22~42日龄每平方米10~20只,43日龄以上每平方米6~10只为宜。光照:0~4周龄夜间需开照明灯,5周龄之后为自然光照。饲喂自配全价饲料,人工喂料…  相似文献   

3.
一、进雏前的准备不管是笼养还是平养都应对育雏室进行清理、维修和补充包括房舍、门窗、笼具、饮水器、喂料设备等,特别要搞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一般空栏1周后再进雏。二、雏室的温度控制适宜的温度是提高育雏率的关键,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供热,应在进雏前24小时预热。采用局部高温育雏法(特别是平养),4日龄内温度波动不宜超过1℃,4日龄后雏鸡可自行选择适宜区。室内适宜温度为1~4日龄27℃,4~7日龄24℃,2~3周龄21℃,4~5周龄18℃。三、进雏将病弱、残雏剔除,按合理的密度放入笼中或鸡舍,1~2周龄60~50只/平方米,3~4周龄40~30只/…  相似文献   

4.
初生雏鸡体温比成年鸡要低,1周龄后体温逐渐接近成年鸡,3周龄后才会逐渐稳定下来。因此根据日龄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非常重要。育雏温度标准为:第一周32℃~35℃,以后每周降低2℃~3℃,直至18℃~20℃,切忌舍温大起大落。在保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提供较高的局部温度较好。这样壮雏、弱雏均能寻找到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5.
<正>育雏是黑凤乌鸡饲养成败的关键,如果育雏技术不过关,会造成饲养失败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黑凤乌鸡的育雏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保温。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刚出壳的幼雏保温能力差,需较高的室温。但因鸡体无汗腺,只能靠呼吸空气来调节体温,因此室温又不能过高。育雏室的温度要求:0~1周龄28~36℃,2~3周龄26~28℃,4~5周龄24~26℃,5~7周龄22~24℃,8周龄为20℃左右。育雏温度忌忽冷忽热,要做到  相似文献   

6.
周超 《新农村》2015,(3):26
<正>1.雏鹑的科学饲养管理雏鹑是指出雏到21日龄的鹌鹑。(1)饲养密度雏鹑的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周龄为150~180只,2周龄为120~150只,3周龄为100~120只。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雏鹑生长;饲养密度过小则会影响养殖效益。(2)饲喂技术饲养雏鹑,一般采用自由釆食或定时定量饲喂方式。出壳1天后,可喂给适量蒸熟蛋黄和碎玉米,1周龄内日喂6~8次;1周龄后可饲喂混合饲料,每天饲喂5~6次(包括夜间2次)。饲料要适当拌湿,手捏能成团而又松散  相似文献   

7.
在番鸭的饲养过程中 , 若饲养管理条件不能满足番鸭的要求 , 则容易引发啄癖 , 如日粮中含硫氨基酸不足、光照强度太强、光照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大 , 或在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下 , 均可诱发番鸭啄癖的野性 . 雏番鸭主要是啄羽 , 成年番鸭以啄斗为主 . 啄羽一般发生在 4~ 5周龄 (尾蜕和背部羽毛发生时 )和 6~ 7周龄 (翼羽发生时 ), 影响生长和出栏 . 防治办法如下 :   ……  相似文献   

8.
在番鸭的饲养过程中,若饲养管理条件不能满足番鸭的要求,则容易引发啄癖,如日粮中含硫氨基酸不足、光照强度太强、光照时间过长、饲养密度过大,或在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均可诱发番鸭啄癖的野性。雏番鸭主要是啄羽,成年番鸭以啄斗为主。啄羽一般发生在4~5周龄(尾蜕和背部羽毛发生时)和6~7周龄(翼羽发生时),影响生长和出栏。防治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1、温度.刚出壳后的雏鸭,其绒毛短,自身还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此时若外界温度不适宜,就会影响雏鸭的成活率.要求雏鸭在1~2日龄时,其温度应掌握在30℃左右,3~7日龄时为30~25℃,1~2周龄时为25~20℃,2~3周龄时为20℃左右,3周以后就可以在常温下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性坏死性肝炎是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生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病鸭食欲废绝、怕冷、脚发软和腹泻,病理变化为肝脏表面和实质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又称"花肝病"。1流行病学本病的自然潜伏期为5~9 d,人工感染时约4 d,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本病可通过滴鼻、饮水、肌内和爪垫注射、同居等感染。本病多发于7~45日龄雏番鸭和雏半番鸭  相似文献   

11.
1.0~6周龄从生理角度讲,0~6周龄是蛋鸡肌肉增长、内脏及免疫器官发育逐步完善的阶段,此阶段应注意温度、湿度和雏料的正确使用,尽量避免断喙及免疫应激的影响。温度要求第1周为35~37℃,并每3天下降1℃的方式递减;育雏期最低温度为25℃,白天  相似文献   

12.
<正>一是保温。健康畜禽生长的合适温度在20℃左右,冬季畜禽舍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6~24℃为好。对于雏鸡,1~3日龄的舍温保持在35℃,1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2~35℃,1~2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9~32℃,2~3周龄舍温保持在27~29℃,3~4周龄舍温保持在27~29℃,4周龄以后舍温保持在18~21℃。  相似文献   

13.
一、保温防寒健康畜禽生长的合适温度在20℃左右,冬季畜禽舍的温度一般最好保持在16—24℃为好。对于雏鸡,1—3日龄的舍温保持在35℃,1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5—32℃,1—2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2—29℃,2—3周龄舍温保持在29—27℃,3—4周龄舍温保持在27—24℃,4周龄以后舍温保持在21—18℃。产蛋鸡的舍温最低要在5℃以上。其保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空气清新的情况下尽量密闭;另一种是采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选育出适应CEF繁殖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5~10-5.5;在雏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88%以上,且不同代次弱毒的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株无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15.
吴琼 《新农业》2008,(4):31
育雏效果直接影响蛋鸡发挥生产性能,是后续饲养的基础。 1.温度进雏前24小时预温至33℃,1~3日龄雏鸡适宜温度为34℃,冬季温差大,控制在35~36℃,1周龄为31~34℃,以后每周降3~4℃,降至20℃。温度适宜鸡活泼好动,散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谈芹菜环境     
<正>一、芹菜的温度条件的要求1.发芽期芹菜发芽最低温度为4℃,最适温度为15~20℃,低于15℃或者高于25℃则会延迟发芽的时间和降低发芽率,当温度在4℃以下或者高于30℃以上时,凡乎不发芽。所以,在生产上芹菜发芽期将温度控制在15~20℃最合适,一般7~10天就会发芽。2.幼苗期芹菜在幼苗期时低温适应能力较强,能耐零下4~5℃的低温,幼苗在2~5℃低温条件下,经过10~20天可完成春  相似文献   

17.
饲养山鸡是近年来新兴的经济动物养殖业,搞好育雏管理,技术是关键. 1温度关按着小群高,大群 低;弱雏高,强雏低;阴雨天高,睛天低;夜间高,白天低的原则,具体说,1周龄34~32℃,2周龄32~28℃,3周龄28~24℃,4周24~21℃.  相似文献   

18.
1.饲喂:育雏期指番鸭0—3周龄阶段。刚出壳的番鸭雏极易脱水,所以,出壳毛干后应立即供给饮水.最好用温开水,冬天水温以15—20℃为宜,要特别注意供水不能中断.水里最好加入0.01%的多维葡萄糖或白糖与多维。为防肠炎,在3日龄后可加入0.02%的抗菌药物(如抗菌素、喹乙醇等)。  相似文献   

19.
蛋鸭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 雏鸭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御寒能力差,育雏期间要注意保持温度相对恒定,参考温度:1周龄内30~32℃,2周龄至4周龄每周降低2~3℃.若雏鸭有规律地吃食、饮水、排便和休息,说明温度正常.育雏期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65%,光照时间1周龄内保持为23~24小时,以后每周减少2小时,直至减到14小时为止.蛋鸭为水禽,喜欢游泳,但圈舍不能潮湿,垫草必须干燥.雏鸭出壳3天后,可陆续下水游泳,但时间不能过长.  相似文献   

20.
<正>一、育雏阶段雏火鸡出壳24小时后移到育雏箱中饲养,引逗调教开食,供给20℃左右的清洁温开水。初生雏火鸡要饲喂高蛋白饲料,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达到25%左右。同时,还补饲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青饲料。出生第1周日喂5~6次,4周后改喂4次。初生雏火鸡环境温度要求达到35~38℃,以后每周下降3℃,直至脱温为止。雏火鸡喜欢辛辣味,拌料时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