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宁  李树和  刘峄  王月君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55-2259
以大黄姑娘品种为试材,设置6个浓度梯度(0、0.05、0.10、0.15、0.20、0.25 mol·L-1)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清水为对照,在智能温室内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酸浆的植株生长量、生理及光合指标,探究其对NaCl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酸浆的株高、茎粗的生长量表现为先缓慢降低再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随NaCl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叶绿素指标在0.05 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高;POD、SOD、CAT活性均在0.15 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高,而APX活性在0.10 mol·L-1 NaCl处理下最高。低浓度的NaCl胁迫促进酸浆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在0.10 mol·L-1 NaCl处理下最大,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在0.05 mol·L-1 NaCl处理下最大。随着胁迫的加重,数值开始降低。在此期间,胞间CO2浓度一直下降,而气孔限制值一直呈增加趋势,表明从NaCl浓度达到0.10 mol·L-1以上时,气孔限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种源胡杨种子萌发特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和NaCl胁迫下的相关研究为目标。在南疆、北疆选择11个种源,对不同种源种子进行发芽测定,选定发芽率较高的种源,并其不同NaCl浓度(0、50、100、150、200、225、250、275 mmol·L-1及300 mmol·L-1)下进行盐胁迫,在1/2MS培养基上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11个种源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由8、9和11种源的种子活力较高,平均发芽率分别为55.0%、55.8%和78.0%。种子发芽率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年降水量与发芽率表现显著的正相关;2)在NaCl胁迫下,种源9和种源11的发芽率有一定的变化,当NaCl浓度为50 mmol·L-1时种源9的相对发芽率极显著地高于CK(121.58%)。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发芽受不同程度的抑制,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所降低,NaCl浓度为50~150 mmol·L-1时种源间有显著差异,NaCl浓度升到275 mmol·L-1和300 mmol·L-1时种源11发芽势为7%和5%,发芽指数为1.4和1.1,而种源9为0。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除了50 mmol·L-1浓度外,种源9的盐害率均高于种源11,说明在种子发芽期间,种源11不但发芽整齐而且更耐盐胁迫。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蒙古黄芪生理代谢的影响,以绿茎(L07-22)和紫茎(Z09-1)2个蒙古黄芪新品系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盐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揭示其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NaCl处理下,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增加,幼苗的半致死NaCl浓度分别为150 mmol·L-1和130 mmol·L-1。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幼苗MDA含量在250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2.5和3.5倍,而在200 mmol·L-1 NaCl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分别是各自对照的1.1和1.5倍。蒙芪L07-22和蒙芪Z09-1幼苗的膜结构在盐胁迫下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其幼苗盐敏感损伤浓度为100~250 mmol·L-1。二者相比而言,蒙芪L07-22在测定的多数指标中表现出更高的苗期耐盐性。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白榆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6个混合盐(等浓度NaCl和NaHCO3溶液)浓度[0(CK)、10(T1)、30(T2)、50(T3)、70(T4)、100(T5) mmol·L-1]对白榆幼苗进行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分析混合盐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白榆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反应敏感,当盐浓度(10 mmol·L-1)较低时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胁迫35 d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白榆幼苗的总生物量、株高及地径增长量均显著降低,当混合盐浓度高于50 mmol·L-1时,各处理间降幅趋于稳定。不同盐浓度胁迫下,根冠比值均大于对照组;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加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均逐渐增大,而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混合盐浓度为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时间下叶绿素含量均为最小值。混合盐胁迫对白榆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白榆幼苗可通过渗透调节及提高保护酶活性主动适应逆境,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抗盐能力。研究结果旨在为白榆在盐碱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巴西蕉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NaHCO3对香蕉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究香蕉幼苗的耐碱性盐特性。以胁迫处理20d后的相对株高生长量为因变量(Y)、以NaHCO3浓度为自变量(X)建立回归曲线方程,相对株高生长量下降50%时所对应的盐浓度即为巴西蕉幼苗对胁迫的耐受阈值,确定其耐盐阈值为89.3mmol·L-1。结果表明,巴西蕉幼苗对碱性盐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高浓度碱性盐胁迫下幼苗无法正常生长,为后续探索香蕉幼苗耐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外源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酸枣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及其生理机制,以酸枣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对100 mmol·L-1 NaCl处理下酸枣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0、0.4、0.8、1.2、1.6、2.0、3.0 mmol·L-1),分析净光合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筛选出缓解效果最佳的SA浓度,并测定植株组织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喷施能提高盐胁迫下幼苗的净生长高度和净光合速率(Pn),喷施0.8 mmol·L-1SA 较T100分别提高了111.4%和100.5%,缓解盐胁迫的效果最佳。外源喷施SA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0.8 mmol·L-1SA处理下MDA比T100处理组降低了34.7%;同时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抗坏血酸(AsA)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浓度SA会抑制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叶面喷施0.8 mmol·L-1 SA显著减少盐胁迫下酸枣幼苗体内Na+含量,提高Ca2+的含量,S0.8比T100处理组幼苗地上与地下部分Na+含量分别降低了8.1%和10.0%。外源SA能够提高酸枣幼苗抗氧化能力,清除活性氧,保护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减少植物对Na+的吸收和促进Ca2+的积累,缓解盐胁迫对酸枣的伤害,提高植株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7.
不均匀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土壤中的盐分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的现象。已有的研究发现与均一盐胁迫环境相比,不均匀盐胁迫可以缓解盐分对植物的伤害。研究旨在了解植物对不均匀盐分胁迫的响应,作为对均匀盐分下植物生理的一个重要补充,为扩大盐碱地的利用和栽培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根装置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根系分为两部分,设置无盐胁迫(0/0,各半根系所处环境NaCl浓度均为0)、半边根系环境NaCl浓度为0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0/S:0/100、0/150、0/200和0/250)、半边根系NaCl浓度为50 mmol·L-1的不均匀盐胁迫系列(50/S:50/100、50/150、50/200和50/250)以及两半根系环境NaCl浓度相同的均一盐胁迫系列(S/S:50/50、100/100、150/150、200/200和250/250)处理(“/”两边数值代表各半根系所处环境的盐胁迫状况,以NaCl浓度mmol·L-1表示)。处理15 d后测定其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钠、钾离子浓度、丙二醛含量等指标,了解不同盐胁迫环境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抑制紫花苜蓿生长,植株生长速率、生物量、水分吸收下降,叶绿素含量降低,脯氨酸含量升高,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大,叶片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表现为较低的K+/Na+。而不均匀盐胁迫0/S与50/S处理与均匀高盐处理S/S相比,植株生长速率和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7.05%-369.34%和15.47%-42.57%,Na+浓度降低了15.85%-55.93%,缓解了Na+的毒害作用。且不均匀盐胁迫下70%-92%的水分吸收来自于无盐或低盐胁迫一侧根系,增加了整株植物的水分吸收。【结论】不均匀盐胁迫处理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膜质过氧化程度,通过调控Na+与K+的吸收维持叶片中相对较高的K+/Na+,并且无盐和低盐胁迫一侧根系表现出补偿性吸水和补偿性生长,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增加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与均匀的高盐胁迫处理相比,不均匀盐胁迫环境下植株根系所处环境的盐分浓度差异越大其对盐害的缓解作用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新疆盐渍土地并促进枸杞大面积推广栽培,以新疆精河枸杞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SO4盐溶液中的发芽情况。通过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测定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当NaCl溶液浓度在20~60 mmol·L-1时发芽率、发芽势和20~40 mmol·L-1时发芽指数均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NaCl溶液浓度在80~100 mmol·L-1时,精河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低于对照,且除80 mmol·L-1时发芽指数外均差异不显著(P>0.05);NaCl浓度达到120 mmol·L-1时精河枸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低于对照,发芽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Na2SO4盐溶液处理时,溶液浓度在20~120 mmol·L-1范围内精河枸杞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低于对照;Na<...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叶施低浓度氯化钠对樱桃萝卜生长和物质累积的适宜浓度及有益效应,本试验以樱桃萝卜品种荷兰“多可爱”为试材,采用0(CK)、6、12、18 mmol·L-1NaCl对二叶一心期的植株进行连续21 d的叶面喷施处理,分析其对各器官生长、干物质和营养物质累积以及叶片光合碳吸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樱桃萝卜植株生长及光合活性等指标均存在峰值效应,有益效应浓度集中在12 mmol·L-1。在此浓度处理下,樱桃萝卜全株鲜重和干重及肉质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比CK增加89.0%和89.4%及89.1%和102.3%,叶面积(49.8%)、光合速率Pn(14.1%)、气孔导度Gs(54.9%)显著增加,植株生长鲜活指数(128.3%)与根系活力(85.2%)大幅度提升。叶施6~12 mmol·L-1 NaCl更有利于植株干物质从叶片向肉质根转移分配,尤其12 mmol·L-1 NaCl促进了肉质根的可溶性糖(81.2%)、淀粉(100.0%)、游离氨基酸(62.2%)、可溶性蛋白(63.4%...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盐胁迫下,氯化钙浸种对荆芥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荆芥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钙(0、2.5、5、10、20、40 mmol·L-1)浸种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单纯盐胁迫处理相比,氯化钙浸种处理后荆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的株高、根长、鲜重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荆芥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提高;幼苗中丙二醛及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由此表明,氯化钙浸种对NaCl胁迫均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其中20 mmol·L-1氯化钙浸种对盐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荆芥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膜系统损伤程度,增强荆芥幼苗的抗盐性,为荆芥在盐渍土地区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生菜幼苗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研究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不同浓度(50、100、150、200 mmol/L)NaCl胁迫下生菜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C1胁迫显著降低了生菜植株生长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其中叶绿素a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外源SA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生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增强了盐胁迫下生菜植株的光合能力,从而使植株生长量明显提高,有效增强了生菜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探究骏枣对混合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在骏枣盛果期分别设计0、60、120、180、240、30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分析不同胁迫水平下骏枣叶片的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胁迫下,骏枣叶片的厚度、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均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海绵组织厚度和细胞结构疏松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混合盐溶液高于180 mmol·L-1时,叶绿体内的嗜锇颗粒数量明显增多,且体积变大,基质片层结构松散;同时,随着胁迫水平的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光合限制以非气孔因素为主。在240、300 mmol·L-1高胁迫水平处理下,叶片初始荧光(F0)显著升高,而最大荧光(Fm)、Fv/Fm、Fv/F0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不同倍性金银花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响应,特别是盐胁迫对PSⅠ和PSⅡ性能以及协调性的影响,比较盐胁迫下叶片光合特性的差异,分析盐胁迫对叶片Na+、Cl-和丙二醛含量以及叶片生物量的影响,揭示不同倍性金银花耐盐胁迫的能力,为盐碱地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820 nm光反射曲线同步测定技术,结合气体交换参数,研究中度(150 mmol·L-1 NaCl)和重度(300 mmol·L-1 NaCl)盐胁迫对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机构的影响。金银花植株定植于装有石英砂的塑料盆中,Hoagland营养液培养。营养液中加入NaCl用于盐处理,每天递增50 mmol·L-1到达处理浓度(150和300 mmol·L-1),处理持续15 d。以不加入NaCl的营养液培养对照植株。盐处理过程中选取枝条中部全展的叶片用于指标测定。【结果】中度盐胁迫下,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显著降低,但四倍体下降幅度小于二倍体,说明中度盐胁迫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四倍体叶片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程度较小。重度盐胁迫下,四倍体和二倍体金银花叶片光合速率也显著降低,但四倍体下降幅度小于二倍体,能维持较高的光合活性。重度盐胁迫7 d后,二倍体金银花叶片Rubisco酶的活化状态和羧化效率显著降低,诱发PSⅡ光抑制,降低向PSⅠ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因此,PSⅠ的还原受到抑制,820 nm光反射曲线应该显示PSⅠ氧化幅度增加。但结果相反,PSⅠ氧化幅度却显著降低。重度盐胁迫下,二倍体金银花叶片PSⅠ也发生了光抑制,不能有效推动电子向PSⅠ受体侧传递,抑制了PSⅠ的氧化,而PSⅠ光抑制程度高于PSⅡ,导致PSⅠ氧化幅度显著降低,破坏了PSⅡ与PSⅠ的协调性。重度盐胁迫15 d后,四倍体金银花叶片Rubisco酶活化状态和羧化效率显著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二倍体金银花,PSⅡ和PSⅠ的性能未受显著影响,维持了PSⅡ和PSⅠ的协调性。因此,相对于二倍体,四倍体金银花叶片在重度盐胁迫下也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盐胁迫15 d后,二倍体金银花叶片Na+、Cl-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整株叶片干重显著降低,其变化幅度大于四倍体金银花,说明四倍体金银花受离子毒害的影响较轻,这可能是其在盐胁迫下维持较高光合性能的原因。【结论】盐胁迫下,四倍体金银花叶片能维持较高的气孔导度和Rubisco酶的活化状态,保持了PSⅡ和PSⅠ的协调性,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合活性,能够积累较多的生物量。因此,四倍体金银花耐盐胁迫的能力强于二倍体,更适于盐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盐胁迫对西瓜植株伤害的生理机制,考察了西瓜幼苗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响应.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50 mmol·L-1)NaCl处理促进了西瓜幼苗的生长,高浓度(75、100和150 mmol·L-1)NaCl胁迫则明显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随NaCl浓度增加,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低浓度下增加而高浓度下降低的规律,光合色素含量在7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脯氨酸含量在50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低浓度NaCl处理对西瓜幼苗不但未产生胁迫伤害反而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浓度NaCl胁迫则严重抑制了西瓜幼苗生长,破坏了幼苗细胞膜结构,影响了光合色素和脯氨酸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15.
中性盐胁迫对高粱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沙培试验,以高粱为研究对象,分别用0、60、120、150 mmol/L的混合盐[n(NaCl):n(Na2SO4)=9:1]溶液处理高粱4叶1心幼苗植株,探讨盐胁迫对高粱植株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盐胁迫下高粱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光合速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波形波动.  相似文献   

16.
轻度盐胁迫对甜高粱光合作用激发能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Moench)叶片为试材,采用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测定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Ls)、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光合系统II的光化学效率(Fv/Fm)、天线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qp)、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研究盐胁迫对光合机构、光合作用和光系统II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100mmol.L-1NaCl处理对甜高粱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而50mmol.L-1NaCl处理影响不大。盐胁迫导致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未能通过增加CO2浓度得以恢复,此外100mmol.L-1NaCl处理的Fv’/Fm’,qp和ΦPSII低于50mmol.L-1NaCl处理和对照,而NPQ却比50mmol.L-1NaCl处理和对照大,表明盐胁迫使光合作用降低的原因是非气孔限制。盐胁迫还改变了甜高粱的激发能分配方式,100mmol.L-1NaCl处理主要通过热耗散来消耗过多的激发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对转TaNHX2(小麦Na+/H+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大豆的盐害表型、光合作用强度以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考察,评估其生产应用潜力,以期获得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耐盐大豆新种质。【方法】以实验室前期获得并初步鉴定具有一定耐盐性的转TaNHX2大豆T4代株系为材料,在主茎第二片复叶完全展开时(V3期)进行草丁膦抗性、PCR和RT-PCR检测。选取阳性植株,在主茎第三片复叶完全展开时(V4期)进行NaCl胁迫处理,处理期间观察记录盐害表型;待植株长至初荚期(R3期)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最后,分单株收获已生长至完熟期(R8期)的大豆植株,考察其株高、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其中,昌平春播试验点设置0、150和200 mmol·L-1 3个NaCl浓度,北圃场夏播试验点设置0和200 mmol·L-1 2个NaCl浓度,盐害表型观察以及光合作用参数测定只在北圃场试验点进行。【结果】分子鉴定表明外源TaNHX2在转基因后代中成功转录表达,遗传稳定。在无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与受体植株长势相当,叶片大小相似,光合作用强度相近。而在20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处理下,转基因与受体植株均出现矮化、叶片变小、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现象,但与受体植株相比,转基因大豆株系C12、C21和C19的矮化程度较低,叶片较大,光合作用相关参数数值较大,其中株系C12和C21与受体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具有显著性。另外,无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与受体品种自贡冬豆各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数值相近,而在昌平试验点设置的150和20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下,转基因株系各农艺性状数值均高于受体对照,其中150 mmol·L-1 NaCl胁迫下,C12、C21和C19的单株粒重,C19的单株荚数与受体差异显著。2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时,株系C12、C21和C19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C12和C19的株高均与受体对照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北圃场试验点设置的2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C12、C21和C19的株高、C19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与受体对照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受体对照品种相比,转TaNHX2大豆株系C12、C21和C19盐害程度较低,能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和一定的产量,其中株系C19在2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均较佳,具有较大的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藜麦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3种抗逆基因在藜麦中的响应模式。【方法】以藜麦品种Temuco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200、 450 mmol·L-1)处理藜麦种子和盆栽幼苗,通过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成熟植株农艺性状、种子营养成分含量,以及SOD、 POD、BADH基因的时空表达,明确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种子品质的影响,以及3种抗逆基因对不同盐胁迫的响应。【结果】(1)在高浓度NaCl(450 mmol·L-1)胁迫下藜麦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影响种子N元素的吸收,Na+/K+比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低浓度NaCl(200 mmol·L-1)胁迫有助于藜麦生长发育,除发芽指数下降外,种子活力指数和鲜重显著增加,各营养元素含量不受影响且略有上升,诱导SOD和POD酶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为盐渍化土壤生态恢复选取耐盐碱的豆科牧草植物提供参考依据。以田菁、猪屎豆、闽南饲用(印度)豇豆、印尼乌绿豆、决明、鸡眼草和含羞草决明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CK)、50、100、150 mmol·L-1]的NaCl溶液和Na2SO4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统计每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每日发芽数,计算出累积发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和相对盐害率。结果表明:低浓度盐溶液(50 mmol·L-1)能促进田菁和猪屎豆种子起始萌发时间,高浓度的盐溶液(150 mmol·L-1)能延迟猪屎豆、决明、含羞草决明和鸡眼草起始萌发时间,并抑制种子发芽;根据隶属函数公式计算,在NaCl胁迫下,7种牧草种子耐盐性为闽南饲用(印度)豇豆>猪屎豆>印尼乌绿豆>田菁>决明>含羞草决明>鸡眼草;在Na2SO4胁迫下,7种牧草种子耐盐性为闽南饲用(印度)豇豆>田菁>决明>猪屎豆>含羞草决明>印尼乌绿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本以球型松紧不同基因型花椰菜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68、136 mmol·L-)胁迫对花椰菜幼苗生长、水分生理、光合色素以及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尤其是高浓度NaCl( 136 mmol·L-1)胁迫,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叶片长宽、植株干鲜重量、植株相对含水量( PRWC)、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细胞膜稳定指数(CMSI)、叶绿素( Chl b)、总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Car/Chl);显著提高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Chl b);叶绿素a(Chl a)含量变化因品种和盐浓度而异.盐胁迫抑制了花椰菜幼苗的水分吸收和光合色素合成,同时破坏了叶片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影响了其幼苗的生长发育.与对照(0 mmol·L-1 NaCl)相比,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干鲜重量、PRWC、LRWC、CMSI、Chl b和Chl含量的降幅及MDA含量的增幅均为YM-80< RZ-50,表明两自交系的耐盐性YM-80> RZ-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