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桃树果期栽培大棚内温度、湿度的控制,严格果期肥水管理技术措施,认真进行疏花疏果是控制桃树果期落果和裂果的有效措施;利用增光技术和生长期修剪技术进行光照控制,采用果期套袋技术是促进桃树果艳、味浓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初夏,气温开始升高,昼夜温差较大,适于葡萄枝蔓快速生长。从物候期看,也正是关中一带葡萄开花、坐果、幼果膨大关键期。果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园区管理工作。1大棚葡萄1)注意做好花后期棚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控。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5~28℃,湿度保持在60%~70%;夜间室温保持在15~20℃比较合适。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开花坐果。白天注意适时通风,夜间温度高时可以放小通风口,  相似文献   

3.
加强扣棚后的综合管理,是设施栽培成功的关键,现将桃树扣棚后的管理要点介绍如下。1先保后降大棚温度管理有2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14~17℃,夜间高于5℃,否则开花迟缓、授粉受精不良,主要措施是保温;二是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要防止白天气温太高,超过30℃则易造成高温伤害,应注意白天放风通气降温。2调节湿度桃树喜空气干燥。棚内相对湿度萌芽期为70%~80%,花期50%~60%,果实膨大期及近熟期应低于70%。若湿度过大可通风排湿、覆盖地膜、抛撒石灰等方法降湿。3改善光照桃树喜光。要合理修剪,尽量压…  相似文献   

4.
加强扣棚后的综合管理,是保护地设施栽培成功的关键。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 控制温度 大棚温度管理有两个关键时期:一是花期前后,适宜温度白天14~17℃,夜间高于5℃,否则开花迟缓,授粉受精不良,主要措施是保温;二是果实膨大期,适宜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要防止白天气温太高,超过30℃则易造成高温伤害,应注意白天放风降温。 2 调节湿度 棚内相对湿度萌芽期为70%80%,花期50%~60%,果实膨大期及近熟期应低于70%。若湿度过大可通风换气、覆盖地膜、撒石灰等降低湿度。 3 改善光照 桃树喜光,要合理修剪,尽量压低南部树体高度,让树冠通风透光;早揭晚放草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智能型温湿度记录仪,以露地为对照,对夏季高温季节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水平棚架覆盖、大棚覆盖、连栋大棚覆盖)设施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连续记录,初步摸索出3种防虫网覆盖方式下设施内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晴天不同处理防虫网内的温度都高于露地,防虫网+连栋大棚模式设施内温湿度随着外界温度变化最大,温度最高时,防虫网+连栋大棚湿度最低,气温降低后湿度又升高得最快;雨天不同处理温度都差不多,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下湿度最低;阴天温度下午最高,各处理温度差别不大,防虫网+连栋大棚的湿度最低;雨转晴后防虫网+连栋大棚温度升高最快,湿度降低最快;所以防虫网+连栋大棚覆盖最适合夏季叶菜类栽培,高温低湿可有效防止烂菜,全封闭的生长和管理模式也可起到很好的防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枇杷大棚栽培是在塑料薄膜下 ,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它通过温、湿、气、光的调控催熟达到促使早熟的栽培目的。我们通过 1 997~ 2 0 0 2年 5年的大棚栽培试验研究 ,对大棚栽培环境要件的调控总结如下 :1 温度温度是植物发芽抽技、开花结果的基础条件。枇杷冬花夏果 ,开花至果实成熟 ,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利用塑膜温室效应 ,使枇杷在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提早成熟1 .1 各生育期温度1 .1 .1 花期 :此期在盖膜至终花 ,白天温度 1 5~2 0℃ ,夜间 1 0℃左右 ,此期温度不宜过高。1 .1 .2 幼果期 :1~ 2月冬季 ,白天温度 7℃ ,夜间2~ 5℃ ,避…  相似文献   

7.
从品种选择、大棚建造、扣棚前后及采收后的管理等技术环节介绍了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利用大棚栽培甜樱桃的技术经验,着重介绍扣棚后的温、湿度和花果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 本试验旨在探索桃树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对花期克服低温阴雨、提高坐果率的作用,为南方提供一种新型桃树栽培方式。建立长42m、宽6.5m、顶高3m拱型大棚,面积273m~2。供试品种有早熟品种雪雨露和晚熟品种杭玉。均以毛桃为基砧,毛樱桃为中间砧,1988年春大苗带土定植,分两畦种植,行株距为3m×2m。从1989年起均在2月上、中旬盖膜,注意棚内温、湿度的调整,尤其在花期加强起膜通风,降低湿度,防止烂花。在果实发育阶段,温度控制在25-32℃之间,果实采收前1周除去四周薄膜改为雨棚式。试验结果表明,桃树棚内栽培条件下,不论早熟品种还是晚熟品种,整个物候期均提早,花期能提早7-16 d(天),开花整齐一致,但花瓣完全脱落却比  相似文献   

9.
采用桃树盆栽反季节栽培管理技术,使桃果在春节前后成熟,更好的提高其商品价值,给种植者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该文从品种选择、苗期管理、休眠期管理、花期温湿度控制、花果期管理、周年生产6个方面介绍了盆栽桃春节成熟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保护地栽培试验和实地考察,从品种选择、大棚建造、栽培密度、整形修剪、罩棚时间、温度、湿度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桃树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桃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力荣  朱更瑞 《果树科学》1997,14(2):137-138
经保护地栽培试验和实地考察,从品种选择,大棚建造,栽培密度,整形修剪,罩棚时间,温度、湿度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桃树保护地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整形修剪、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温湿度调控、花果管理与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大同地区桃树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樱桃因味美、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潜力较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户种植。在这一背景下,章丘市大樱桃的种植范围和规模逐渐扩大,栽培模式以温室大棚为主。本文从花果期的授粉、疏花疏果以及温湿度控制、水肥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对大樱桃花果期的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大樱桃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光照比较充足,大棚蔬菜生产管理进入关键时期。春季大棚蔬菜管理关键环节及其技术措施如下:1光照和温湿度管理阳光是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长势,春季大棚内空气湿度较大,温度高、湿度大常会引发各种病害的发生,适时通风降温降湿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放风方法为: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4~16℃,当棚内温  相似文献   

15.
张政 《北方园艺》2016,(9):61-62
针对大连地区大棚桃的栽培实际情况,总结了品种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自然条件下栽培樱桃不同物候期温湿度的变化,提出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环境温湿度的调控标准.①土壤含水量应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并保持相对稳定.因棚室内湿度较大,果实硬核前尽量少浇水或不浇水,确需浇水时要采用开沟浇或滴灌方式,并且一定要避开花期.大水漫灌会造成落花落果和裂果.②花期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应控制在50%~60%.湿度过大,则花粉粘滞、扩散困难;湿度过小,柱头干燥,都不利于授粉受精.扣棚后至萌芽前湿度稍高有利于花芽萌发,但不可高于80%.果实发育期湿度过大,易引起新梢徒长,影响光照,争夺营养,造成生理落果,应控制在60%以下.③棚室内温度调控时,中国樱桃和甜樱桃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温室、大棚中的新农药──克菌灵烟雾剂目前在我国北方的温室、大棚中,病害的种类很多,危害程度也不一样。其中温、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阴雨连绵期,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都能促使发病,促进病害的发展。这时用药,最好能够使用烟雾剂,它不会增大湿度...  相似文献   

18.
岳永红 《果农之友》2001,1(3):25-26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桃树,对温室大棚中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的调控是栽培成败的重要因子,目前在生产中还存在着因温室调控不当,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1存在问题1.1温度1.1.1需冷量不足果树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休眠才能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所需低温的时数称为需冷量,通常以7.2℃以下小时数计算,温室栽培桃树多为早熟品种,需冷量在600~800小时之间,部分果农为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在未满足桃树需冷量的情况下,提早扣棚升温,导致树体生长发育不正常,叶芽延迟萌发或萌芽率低,花芽未膨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温湿度条件与杧果两性花率的关系,以‘台农1号杧’品种为对象,应用生物统计方法探讨了温湿度因子与两性花百分率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两性花率比较高;随着花期温度增高,两性花率提高;花芽器官分化期自开花前30 d开始至花前5 d结束;花前6~30 d的日均高温、日均温、日均低温和日积温与两性花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花前26~30 d是温湿度影响两性花数量最敏感时期,较高的温度和适当的空气湿度有利于两性花的形成;花前16~20 d日均湿度越大两性花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利用拱圆式大棚栽培樱桃的技术要点。首先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建园,按自然开心形和丛冠形培养适合大棚栽培的树体,甜樱桃定植后4年、矮樱桃定植后2年扣棚栽培。山东潍坊宜在12月底或翌年1月初扣棚。扣棚后主要控制好温湿度,并加强花果管理和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