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2018,(3)
正最近,中科院院士李家洋领衔的研究团队运用分子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经过精心的杂交"设计",育成了具有理想株型及超高产、早熟和抗稻瘟病等优秀基因的水稻新品种。该技术除了能让水稻既高产又优质外,还能让育种时间大大缩短。从常规育种需要的7~8年缩短到4~6年,甚至更短。实现了快速、定向、高效培育系统  相似文献   

2.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镉超标问题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降低稻米镉污染风险,实现水稻安全生产迫在眉睫。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是降低稻米镉污染风险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常规表型筛选到分子标记辅助筛选,从常规育种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编辑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低镉水稻品种选育技术将会走向精准化、高效化与智能化,为水稻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综述了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与低镉水稻材料创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低镉水稻新一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居民健康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在海南三亚看望了正在一线指导超级稻育种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南繁基地超级稻展示田现场,袁隆平向李家洋介绍了3期超级稻的高产潜力和进一步开展4期超级稻研究的设想。李家洋高度评价了袁先生长期以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袁先生在水稻研究领域的坚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院在江苏沭阳县青伊湖农场对率先运用"分子模块设计"这一突破性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嘉优中科1号水稻进行实收测产。该品种实现了水稻超高产和抗性提升的完美结合,其早熟特性使种植区域北移得以实现,对引领我国品种升级换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从"分子模块"到"设计型品种"的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创新体  相似文献   

5.
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在海南三亚看望了正在一线指导超级稻育种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南繁基地超级稻展示田现场,袁隆平向李家洋介绍了3期超级稻的高产潜力和进一步开展4期超级稻研究的设想。李家洋高度评价了袁先生长期以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袁先生在水稻研究领域的坚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3个阶段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通过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培育的水稻诱变品种在产量、品质或抗性性状等方面的改良提高.展望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的发展策略,提出把水稻诱变育种、分子育种及经典杂交育种等技术相结合,构建广东省水稻综合技术育种体系,进一步提升广东水稻育种的综合实力;加强优良水稻诱变品种示范推广,以水稻育种强省推进水稻产业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花药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辅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水稻产量性状、抗病虫性、抗逆性状、营养品质和特异种质的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的最新进展、水稻基因设计育种数据库建设和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展望,反映了在水稻分子育种方面获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稻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分子育种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产量、适应性、品质、抗性和杂种优势利用方面阐述了水稻分子育种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开展分子育种以来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转基因技术的日渐完善,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模拟育种软件的开发等,使分子设计育种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4日,《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最新成果,该成果解析了水稻小穗内小花数目的发育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增加每穗粒数提供了两条新的途径和观点,即通过常规杂交或者基因编辑手段培育"多花小穗"水稻品种从而实现水稻增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稻推广品种的遗传变异性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变异性是品种改良的基础。分子标记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变异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育种计划中所用亲本的亲缘较近;骨干亲本的遗传变异性不高,育成品种的产量徘徊。应该利用分子图谱,在基因型的基础上评价种质资源,在多样化的种质中发掘有利基因,应用发现有利基因与标记辅助选择同步进行的育种策略,促进水稻的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推广最迅速的技术,并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品种选育仍停留在以表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模式。这种经验育种不仅周期长而且品种改良进度缓慢,难以满足我国强劲的经济发展需求。而生物育种技术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的种种局限,使农作物育种变得更精确、更高效、更可控且可预见,可促进实现中国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加速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广适的作物新品种。着重介绍了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设计和智能不育这四种生物技术在水稻和玉米两大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为我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业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柳絮 《广西农学报》2008,23(3):108-108
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硕果累累,大幅度地提升了我国农业育种效率和技术水平。在动植物品种分子设计方面,鉴定出一批与产量、品质、抗病等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发现并初步阐明了多个调控动植物重要性状遗传网络的代谢途径;采用分子标记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了一批水稻、小麦、大豆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未来水稻育种的三种新理念:从常规育种到品种设计;隐藏基因的发掘与提高非生物抗性;培育绿色水稻。三种构想都离不开水稻基因资源的收集、鉴定、分析和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交融;上、中、下游人才的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水稻辐射育种的发展和成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较系统地概述了四川省水稻辐射育种的发展历程;列举了四川省水稻辐射育种的成就,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和获得的主要不同类型的突变体以及育成品种和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还介绍了四川省水稻辐射育种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型育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一直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育种技术的改进有利于育种效率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对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目前水稻育种中广泛使用的育种技术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展望了不同育种方法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水稻种业发...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辅助工具并已得到迅速发展。为提高水稻育种能力,加快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与研究进程,现重点介绍3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优势,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如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图位克隆与基因定位、辅助育种等,并对目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是黑龙江省最具优势的作物之一,全面了解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厦未来的发展趋势十分必要.从超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稻瘟病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四方面对黑龙江省水稻育种概况做简要回顾和总结,指出黑龙江省水稻育种存在育种工作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品种遗传基础单一以及品种配套技术研究相对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