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尹希果  曾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39-8242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金融生态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从主体、环境、调节三个方面对金融生态理论进行了剖析。金融生态主体包括金融中介体、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三部分。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理论部分涉及法律、经济、市场和信用环境等。实证部分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生态的关系,从而得出相关结论。金融生态调节从内部和外部调节方面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调节措施。最后对该领域做了综合的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潘林  黄源湘  魏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47-50,198
本文立足安徽,侧重于从区域经济学和竞争力经济学的角度,舟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若干理论问题、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和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等进行论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如何开展县域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与保护,从而推进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理论与方法的相关研究.[研究方法]笔者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选择地形地貌、特殊生态保护区、区域环境容量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然生态约束的空间分异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定生态功能属性不同的地域单元.[研究结果]文章以安徽无为县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县域内的23个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选择山地、水网密度、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环境容量、地质灾害等因子.评价自然生态约束的空间差异,结合安徽无为县区域开发的方向,在县域内构建由3个生态源区、5个生态廊道和众多的生态楔构成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结论]实践表明GIS技术支撑下的、基于自然.生态约束评价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技术方法是可行的;并针对该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和运用自然生态理论的研究成果,从自然生态系统到金融生态体系,通过比较金融生态和金融生态环境,概括论述了金融生态的特征、发展历程,浅述了我国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具有高度的人为性、脆弱性等显著特点,集中表现为金融生态主体失衡、金融生态调节失灵、金融生态环境失谐等三个方面.因此,从覆盖面、自我持续性和社会福利的增进程度等方面,构建金融生态主体指标体系、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金融生态调节指标体系来评价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质量,构建公平与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其核心是要提升县域产业的竞争力,而提高县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本文基于产业集群理论,从多角度分析研究产业集群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对如何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建龙  王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07-6810,6827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是生态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段为研究对象,提出构建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基于乡镇(农场)体系的农业生态安全、基于县城(场镇)体系的绿洲城市生态安全、基于干旱区流域体系的流域生态安全的3个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克服了传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在研究尺度、层次方面上,从乡镇到整个县域再到整个流域,从小尺度过渡到大尺度,具有生态完整性以及层次性;而从研究类型上,分别研究了农业、城市、流域不同类型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指标适宜于所对应的研究区域,从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多层次、多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旨在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干旱区资源开发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因子为切入点,在妥善处理"三生"空间用地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湘阴县县域生态空间划分途径,重点对生态保护红线、涵养水源与生态敏感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因子的相对特征和评分准则来确定因子的等级和分值,构建了基于现状生态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出湘阴县生态空间划定的合理途径,以期为今后其他县域生态空间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规模和金融集聚规模两个方面构建金融集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尔逊最大熵原理对珠三角经济圈内城市的金融集聚竞争力和辐射域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互相辐射的网络格局,同时检验了所构建的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本文创造性地将珠三角城市划分为一个具有三层金融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圈,这使得珠三角经济圈具有双辐射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金融理论、管理科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的发展,日益揭示了金融活动的伦理属性.近年来一系列金融丑闻的爆发,使人们日益认识到金融伦理的重要性.金融伦理是影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金融伦理内在地渗透到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当中,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主要特征的角度,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计出了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0个辅助识别性三级指标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大量数据分析了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收支情况,进而讨论了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要走出税费改革带来的乡镇财政困境,其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金融组织金融服务滞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农村金融需求发展的特点研究不够.因此需要从农村金融需求发展的特点出发,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组织的现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组织在动员资金、配置资金、规避风险三方面的作用,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商ql,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等,使之成为多种形式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枸杞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现有金融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枸杞产业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中宁县枸杞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分析了枸杞产业化发展面临的融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金融支持中宁县枸杞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县域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层,以人力资源竞争力、农业竞争力、工业竞争力、基础条件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文教竞争力和社会福利竞争力7个指标为准则层,构建了一个含有24个指标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2)的统计数据,运用秩和比法,首先计算出了安康市9个县的目标层和准则层指标的秩和比,其次,从准则层指标的秩和比排序和目标层指标的秩和比排序对各个县城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安康市县域经济分为3大类型:第一大类型为县城经济先进型,包括旬阳县和汉阴县;第二大类型为县域经济中等型,包括紫阳县、平利县、石泉县、白河县、岚皋县和宁陕县;第三大类型为县域经济落后型,包括镇坪县.最后,从准则层指标的秩和比排序出发提出了提升各个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永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65-6567
人力资本竞争力是县域综合竞争力潜在的主要来源和关键因素,提升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对于优化县域资源配置,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全面、健康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以江苏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为视角,在建立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最新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52个县、县级市(不含市辖区)的人力资本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比较和评价,发现了一些共性的、根本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作为县城金融业的核心,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逐步强化其商业盈利性目标,经营效率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6—2009年龙岩市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龙岩市农村信用社有着较好的发展,而规模无效是阻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缓解县级财政的普遍困境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棘手难题之一。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出我国县级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县级财政的要求,探讨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和完善县级财政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滨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66-2167
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农村金融体系纳入系统分析的框架,指出农村金融改革不能仅作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善和调整,更要从宏观上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河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最新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和TOPSIS法,分别对河北省136个县(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研究河北省各个县(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可以清楚客观地认识各县(市)的优势与不足、问题与潜力,为制定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壮大和提高河北省的地方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庆然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901-2902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其竞争力的强弱。从分析县域经济竞争力入手,提出了县域经济战略选择的4个要素:农户竞争力,民营经济,企业人才与政府能力,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