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饲料广角》2002,(15):14-15
我国政府自去年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后,对进口大豆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初颁布了转基因管理细则,随后又公布了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措施管理程序,接着卫生部又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对国内大豆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讲,今年上半年国内大豆市场基本呈现以下特点:大豆进口大幅回落;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扬;豆粕进口下降,出口快速增长;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2.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9):68-68
备受关注的美国世纪干旱,正在国际粮食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短短3个月内,国际大豆价格上涨30%,玉米、小麦自低点飙升超50%。减产引发涨价潮,一时间,粮食安全问题再成各方关注焦点。大豆,成为了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国内豆市调控难度加大的背后,凸显了中国粮食产业的结构性风险。1国产大豆连年萎缩油脂企业无豆下锅东北地区历来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其中又以黑龙江省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华夏时报》消息:4月28日,中粮总投资40亿元的天津粮油综合基地项目正式启动,预计投产后,中粮集团在天津地区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将达到600万t,总加工能力将超过1500万t。中粮官方表示,该项目将加强中粮加工国产大豆的能力,预计每年可收购、加工国产大豆150万t。据《华夏时报》记者报道,黑龙江省作为国产大豆主产地,大豆产业目前已全线告急,转基因大豆已成为榨油厂新宠,非转基因豆油的市场份额从80%锐减至20%,国产大豆产业日益萎缩。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初夏,对于中国大豆产业而言,一个格外沉重的话题是,面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非转基因的"中国豆"还能坚守多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豆等部分农产品开放了关税保护,随着中国大豆需求量的连年激增,进口大豆开始渐次统治了国内市场。而这一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格如铁矿石一样,完全掌握在了国际卖家手里,而其掌控程度甚至超过了铁矿石。大豆需求量激增  相似文献   

5.
张金辉 《猪业科学》2013,(8):138-139
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日前,农业部批准发放了3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安全证书。一时间有关转基因大豆的各种争论再一次掀起新风浪——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如何?转基因大豆对我国非转基因大豆市场是否有冲击?对饲料价格有哪些影响?未来国内大豆市场将何去何从?转基因大豆的由来据资料显示,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  相似文献   

6.
大豆作为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营养价值高,但其品种多样,产区众多,营养价值变异大。研究旨在探究国产和进口大豆的常规化学成分的主要差异,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收集56个国产大豆和13个进口大豆样品,检测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国产大豆的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36.57%、4.48%、17.15%和5.44%;进口大豆的粗蛋白、粗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35.07%、4.31%、19.94%和5.03%(88%干物质基础)。统计结果表明,国产大豆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进口大豆(P0.05),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进口大豆(P0.01),粗纤维含量较进口大豆有升高的趋势(P=0.06)。综上所述,国产大豆粗蛋白质高于进口大豆,粗脂肪低于进口大豆,本研究结果可为食用和畜牧生产中选择和应用大豆提供可靠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吉林畜牧兽医》2003,(2):43-43
近期,关于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后市走势的论述颇多,多数观点认为,春节前国内大豆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基本保持高位,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东北铁路运输吃紧,国产大豆外运受阻,内地大豆供应依然紧张;二是由于转基因政策的变故造成15~20d进口大豆断档期,现存进口大豆供应虽然充足但多被大型油厂所垄断;三是节前国内豆油消费需求较为强劲;四是豆粕销售数量也有所增长。而对于春节期间及节  相似文献   

8.
《吉林畜牧兽医》2011,(3):57-57
受廉价的进口大豆冲击影响,去年二三月份,黑龙江当地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食用油企业纷纷停产。 一年后,这种状况出现了逆转,进口大豆价格反超国产大豆,我省沿海地区部分加工进口大豆的油企遭遇赔钱或停产尴尬。  相似文献   

9.
下半年美国农业部、中国农业 部、经贸委就中国玉米出口补贴、以及进口大豆转基因问题进行了磋商。 中国官方已口头承诺,新颁布的转基因条例不影响美国大豆进口。 进入九月份以来,国产大豆大量上市,黑龙江省九月上旬大豆价  相似文献   

10.
USDA(美国农业部9月报告)预测美国2005/2006年度大豆产量为7 865万t,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预计美国本年度出口数量为3 089万t.同时预测2004/2005年度中国大豆新增供给量达到4055万t,其中国产大豆供应量为1 805万t,进口大豆供应量为2250万t.该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预计达到2 900万t,较上年度增长450万t,包含750万t国产大豆榨油量及2 150万t进口大豆榨油量.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中国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这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是如何审批的、三个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是否有保障等问题近日也成  相似文献   

12.
要闻浏览     
《广东饲料》2013,(6):5-7
政务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称安全可放心食用日前,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  相似文献   

13.
形势恶化,国家有望出手拯救国产大豆。据统计,2007年中国大豆净进口量达3036万吨,是1996年的10倍。2008/09年度中国大豆产量预计为1680万吨,但进口预计将达到3550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商情     
我国豆粕市场涨势已趋明显据悉,目前影响国内豆粕价格的因素有两点:大豆政策和市场供求。一、大豆政策1、“转基因条例”的出台最终目的在于控制进口大豆以激活国产大豆市场,进口大豆只作为国产大豆的补充,因此国产大豆俏销和价格上涨,豆粕相对豆油而言价格变化自可不言而喻。2、进口油配额的发放已经引起油价的大幅下跌,569万吨油的配额已经远远超过往年的进口总量,大豆涨价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禽业导刊》2011,(4):56-56
一直以来.国产大豆价格远比进口大豆便宜,但由于运输成本较高、供应量不足等因素,位于沿海地区的大豆压榨企业仍旧选择了进口大豆加工生产。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与畜牧》2014,(8):63-63
<正>我国进口和种植了哪些转基因作物?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情况如何?"迄今为止,我国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仅有棉花和番木瓜,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甜菜5种作物。"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等仅限用于加工原料。我国法律规定,进口用做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相似文献   

17.
最近农业部批准进口三种新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在国内引起争议。其实这是好事,一方面说明国内的政策环境已相对宽松,民众也可以对国家的进出口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也说明国内民众对餐桌安全非常关注,对事关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参与意愿大大增强。其实这次批准增加转基因大豆品种进口真的并不可怕,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龙江省九三非转基因大豆核心区所具备的生产现状的分析,展望九三非转基因大豆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9.
<正>预计200 9年4月份我国大豆进口将超过380万吨,而在黑龙江省尚有200万吨大豆积压。国产大豆市场价格维持在3 700元/吨,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则为3 100元/吨。新一轮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再度大规模袭来。作为大豆发源地的中国,大豆产业正深陷尴尬境地,隐伏着受控于国外资本的危机。据了解,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进口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达到每吨3 000元,2009年2月下旬,国际大豆期货市场进入新一轮下滑通道,每吨进口大豆到达大连港口的价格只有2 900多元。受进口大  相似文献   

20.
《饲料广角》2002,(7):17-18
近两年,进口大豆对我国国产大豆的冲击很大,特别是2001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已达1394万t的历史最高纪录。2001年国产新大豆上市价格就明显低于去年,接下来是一路下跌,2001年10月以来,黑龙江省大豆平均收购价格比上年同期每公斤低0.15元。大部分农民种大豆效益微乎其微,边远地区的农民种大豆甚至赔钱。我国大豆种植分布十几个省份,曾有文章说,进口大豆冲击了3000万豆农,实际上冲击的应该是3000万个农民家庭。前一段时间,关于发展我国大豆产业的呼声很高。最近“两会”也一再说要发展我国农业,提高农民的收入。那么如何减小冲击,把国产大豆提升到合理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