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肖力 《湖南农机》1999,(3):28-29
《湖南农机》1999年第1期刊登了本人的《日本农户农机使用与经营考察》一文,但笔者通过在日考察,更觉得日本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一些作法有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借鉴学习。1制订政策法规扶植农业支持农机化战后,日政府制定了“土地改良法”、“农业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笔者日前走访了永丰县部分农村,发现农机大户或农机户与种粮大户或无机户等纷纷签订了“代耕”、“代抛秧”、“代植保”、“代收”等作业合同,解决了有机无田,有田无机的尴尬局面,也让农民放心外出务工、经商赚钱,又不误种田。该县像这样的“代耕、代抛秧、代植保、代收”等农户有5640余户。  相似文献   

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是毛主席早在70年代提出的英明论断。1999年以来我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这样,农业的根本出路就有了两种提法,究竟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机械化与产业化矛盾吗?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对我国建立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机》2006,(3):20-21
第一首田园奏鸣曲——高产农业 在滕头村有一个全村最高的建筑雕塑造型--中国古代农具“耒”,以它作为滕头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的标志。“古代农具”如何能标志“现代农具”?其实,这里蕴涵着滕头人对土地的一往情深和他们“一犁耕到头”的垦荒牛精神。当年有句顺口溜:“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滕头人面对困境,在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历时15个冬春,投入43万元,铲除了136个坟堆、沙墩,把1200多块高低不平的低产田改造成大小划一,排灌灵通的高产吨良田。从此,腾头村农业生产走上了丰产优产的道路,解决了全村的温饱问题,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梦圆     
今年双抢农忙季节,我家里有近10亩的稻田待收待种,弟妹外出广东打工,家里只有年老体弱的父母。往年的这个时候,为了家里的农活可把我们愁苦急坏了。不回去帮忙吧,10来亩的田地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如何应付得了,回去吧,要向单位请假,既辛苦又影响工作。现在好了,农村有了“铁牛”。“铁马”帮忙,我们在外工作的人可安心多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干农活也变为轻松了,这都是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功劳啊!  相似文献   

6.
“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中共中央第一任主席毛泽东的“专利”。在1966年起的13年全国拼搏中,有几个重要的关节点,值得人们反复琢磨思考。  相似文献   

7.
一、“十五”至2015年发展目标──实现农业机械化  “十五”至2015年是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历史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由小康迈向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实施,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主要农作物生产将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经过新中国建立以来几十年的建设,我国的三北地区(主要是垦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九五”期间,东部北方(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平原农区)和京津沪等大中城市郊区、长江三角洲(苏南和浙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这一地区将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上至为…  相似文献   

8.
浅析美国农业政策的战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2年农业安全及农村投资法》(“2002年农业法案”)。美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农业补贴,在未来的10年时间里将联邦补贴提高67%,总计达1900亿美元,一时间世界舆论哗然。按照WTO农业协定,美国的农业补贴限额大约是每年191亿美元,美国一举将“政策"用到底,不仅违背了其削减农业补贴的国际承诺,而且意味着美国政府从1985年开始的以减少补贴和市场化为方向的“自由市场农业”改革发生根本逆转。其实,对农业进行补贴是美国的一贯政策。早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的增长点王同福宋玉英1联合收割机热,联合收获大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河北省继“小拖拉机热”、“农用运输车热”之后,又兴起了“联合收割机热”,且几年不衰,平均以每年43.7%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之快历史所罕见。截至1996年夏收,全省联...  相似文献   

10.
一、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十五”期间,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重要方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形成了全社会美山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在这期间,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得到了高度重视。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从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下发三个“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胜耕作”,“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明确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  相似文献   

11.
7月10日上午11点多钟,笔者在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枫山村,看到5、6位农民拉着农机维修技术人员的手说:“感谢你们帮了我们的大忙,为我们修好了2台水田耕整机,为夏收夏种赢得了时间,请你们到我们家吃完中饭再走。”农机维修人员谢绝道:“不用谢,快去犁田吧。以后机器有什么毛病,请打电话联系,我们一定速来。”这是吉水县农机局组织的农机“110”维修服务队深入乡村,巡回田头地角,为农民服务的情景。2002年,吉安市农机局大力实施“兴机富民”工程,积极引进推广一批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到7月份,…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3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接连不断。2006年全国又破天荒地取消了农业税费,新农村建设已经启动,国家支农资金进一步加大……广大农民面对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还“怕”什么呢?就在全国两会期间,笔者走访了河北省鸡泽县部分村庄的农民,广大农民还确实有“怕”,真有担心,并有盼望。  相似文献   

13.
“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京郊顺义县,对那里的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重申,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他说:“真正种粮食,占据的人并不是很多。靠什么?靠机械化。”...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广东农机的大年,在继2003年广东农机“议案”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为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农村“三化”、解泱“三农”问题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从中央一号文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表现出政府与农民、政策与农机、  相似文献   

15.
《浙江农村机电》2009,(1):F0002-F0002
杭州华垦农业设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现代设施农业配套技术装备开发与推广的先锋。公司先后独立承担“现代设施农业配套技术装备开发与推广”“先进适用型微灌技术及成套设备的开发与推广”两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所开发的现代设施农业配套装备被浙江省农机管理局认定为“2003年度浙江省重点推广的农机产品”,微灌系统荣获“2004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节水灌溉设备荣获“2005、2007年浙江农业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在引进消化吸收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先进灌溉技术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所开发的HK-1997型微灌设备(微喷、滴灌)通过了浙江省农机推广鉴定,先后被浙江省农机局列入《2008年、2009年浙江省非通用类农机购置财政补贴目录》,2008年被国家农业部列入《2009—2011年国家农业机械支持推广目录》,是目录中“微灌设备类”唯一入选企业。  相似文献   

16.
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推行“分田到户”的农业大包干,正式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到党的十七届二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来,党中央先后颁发10个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央“1号文件”,“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等赋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支农、  相似文献   

17.
《农机科技推广》2004,(7):8-8,6
2004年6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下简称“农机化促进法”),“农机化促进法”以法律的形成,确立了农机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规范了农业机械化的管理运行和支持政策落实的途径和方法,明确了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农机新产品  相似文献   

18.
1.阳城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1)畜牧业正在撑起农业经济“半边天”阳城县畜牧业总产值在“十五”期末的2005年为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3%,“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达到4.5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3.8%,五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十五”期末为490.5元,“十一五”期末达到590元,提高了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现代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其本质就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从农村改革30年走过的历程来看,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也推进了我困畜牧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江汉水乡的人们,对“鸭划子”这个词并不陌生,那不就是养鸭人在河湖堰汊里放鸭子觅食逐着鸭群跑的小木船嘛。因其小,才叫“划子”。“鸭划子”本是与养鸭相关的船具,后来却与一宗发明扯上了关系。1962年,人们刚刚经过了3年苦不堪言的粮荒,多种田、多种粮、种好粮自然成了农业生产的主旋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更是这主旋律中的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