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染色体显微分离与显微克隆、染色体连锁图谱、染色体原位杂交、染色体涂染、染色体的基固定位以及染色体的片段转移等几个方面,分别综述了染色体研究的斯方法和新进展,并展示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涂染技术与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染色体涂染 ( Chrom som e painting) 是一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新技术, 包括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制备和荧光标记原位杂交两部分。制备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可通过流式细胞分类法, 克隆基因库或体细胞杂交株, 以及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等途径, 现侧重综述近几年国际上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的方法制备探针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的实验技术和主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技术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分辨力, 可用来检测家畜染色体畸变、性别鉴定、显微克隆等, 提高了对家畜染色体 D N A 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从而促进了动物分子细胞遗传学这一新的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能够快速稳定地从复杂组织获取均一样本的工具,该技术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随着研究的不段深入,成为单细胞的分离和表达研究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目前,使用激光显微切割分离细胞等研究已非常广泛,但在单条染色体分离的研究上,报道甚少,尤其在山羊上还没有激光显微切割的相关报道。因此,针对山羊单条染色体的分离进行细胞培养、膜玻片核型制备和激光显微切割等条件摸索,确定在ConA刺激剂作用下,培养48h后加入秋水仙素作用淋巴细胞5h,细胞生长良好,可以分离和获得较为理想的单条染色体。为大型哺乳动物的单条染色体分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黄花梨花药制备染色体标本,从大量减数分裂中期1分裂相中选择分散良好的染色体进行拍照和组型分析,建立核型图。根据核型识别目标1号染色体,应用显微操作系统成功进行单染色体分离。  相似文献   

5.
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酶解黄花梨花药制备染色体标本,从大量减数分裂中期Ⅰ分裂相中选择分散良好的染色体进行拍照和组型分析,建立核型图.根据核型识别目标1号染色体,应用显微操作系统成功进行单染色体分离.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师要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本文以人工诱发染色体畸变为例,介绍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遗传学实验课程中应用后能提高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染色体显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的初创、应用和发展前景作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显微切割、微克隆技术是由细胞遗传学通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直接桥梁。本文就其概念、发展现状、应用前景以及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存在的困难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植物染色体、有性生殖细胞、体细胞和合子的显微分离及相关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显微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给出了46.6MeV/amuC~(6+)离子对四种不同作物胚根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的实验结果。由显微观察发现了微核、小核、桥、断片、游离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等多种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在0.9—179.8‰之间。辐照剂量与畸变频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文中对四种作物之间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差异以及畸变频率与种子萌发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重离子束可以成为作物辐射育种的一种有效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微分离与微克隆技术是细胞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项桥梁技术 ,近年来在植物中的应用日渐活跃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唾腺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是果蝇细胞遗传研究的基本实验技术,也是非常流行的遗传学教学实验。国内绝大多数的实验教材介绍了这个实验的操作方法,但对于如何辨别染色体各条臂,并进而识别具体的带纹均未予以介绍。笔者详细介绍唾腺染色体的制备及拍摄、数码照片拼接方法;并着重介绍如何根据各条臂端粒端的形态特征,以及利用Lefevre的唾腺染色体照片图谱中指示的蓬突(puff)、缢缩及带纹组合特征识别染色体臂的方法,供研究和实验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酵母人工染色体(YAC)、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而产生的,这些大片段基因克隆载体的应用推动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农杆菌介导的直接转化植物为代表的双元细菌人工染色体(BIBAC)载体的发展,加速植物基因组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组分析、基因功能鉴定、染色体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的重要工具。介绍了人工染色体文库的发展史,根据建库经验,着重阐述了BIBAC文库的构建、鉴定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直接、准确、便捷等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对染色体原位杂交探针、染色体原位杂交靶DNA类型、染色体原位杂交新技术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对紫背三七幼嫩根尖进行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0,染色体基数为x=10,属于二倍体植物,核型公式是K(2n)=2x=20=20m,未观察到次缢痕或随体;没有臂比>2的染色体,染色体长度比为1.638 4,核型为1A型,属于原始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05%,核型一般比较对称;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是2n=20=10M2+8M1+2S。该研究为进一步鉴定其种质资源、栽培和良种选育奠定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染色体分析中,边缘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最大程度地获取边缘细节和降低噪声干扰是染色体边缘检测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边缘检测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阈值迭代法和数学形态学,能增强染色体边缘和图像对比度,同时获取更清晰真实的边缘信息。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发现,相比常规算法,这种改进算法能够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染色体边缘图像。  相似文献   

17.
从染色体的核型、数目和结构的多态性及带型等方面综述了中国黄牛染色体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刘增虎  李涛  杨海  刘敏  董占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27-16631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昆虫的典型代表,由于生产上专养雄蚕和农业害虫防治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对其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极为迫切.对家蚕的性染色体及其结构特征和性别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染色体微分离、微切割与微克隆技术的发展历史;综述了植物染色体微分离、微切割和微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