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福建建阳市东风苗圃对10个不同种源雷公藤进行扦插育苗试验,对其扦插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取自福州、龙岩及上饶的雷公藤种源成活率最高,江西萍乡雷公藤扦插苗的株高长势最好,而在地径及叶片痕数方面,则是来源于福建三明与龙岩的雷公藤扦插苗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是一种重要的农药植物资源.为给雷公藤生物碱这一天然农药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综述了有关雷公藤生物碱主要杀虫活性成分、雷公藤生物碱对昆虫的多种作用方式和生物学机理、雷公藤生物碱的田间药效及其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的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雷公藤生物碱作为杀虫物质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雷公藤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雷公藤快速育苗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有效探索。分别以不同穗龄、不同粗度、不同长度、不同基质、不同生根素处理、不同入土深度进行育苗试验 ,对雷公藤扦插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进行对比 ,初步总结出雷公藤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雷公藤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9个三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雷公藤素D(1),雷公藤素E(2),直楔草酸(3),雷公藤素H(4),22-β-羟基-3-氧代-12-齐墩果烯-29-羧酸(5),雷公藤三萜酸C(6),雷公藤素G(7),雷公藤酸A(8),雷公藤醇A(9).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7和9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株的生长表现出强的抑制率,化合物1对A-549人肺腺癌表现出强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5.
杉木雷公藤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 a生杉木雷公藤混交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雷公藤两者种间关系较为协调,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都能够形成合理的层次分布,这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雷公藤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库,定期观察雷公藤表型性状,研究形态标记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叶片大小、叶背白粉、花序大小等主要分类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其变异是连续的,而且地理分布也是连续的;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均能适应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但不同种源生长情况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现行分类问题值得商榷,两者应属同一种植物,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遗传多样性预示着遗传改良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来对雷公藤苗木繁育方法的试验研究,总结出雷公藤可以采用茎扦插、根扦插、野生驯化、播种繁育、压条繁殖、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繁育,并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繁育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投放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雷公藤甲素饵剂进行了防治林地鼠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饵剂对森林鼠害防治有一定作用,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的防治效果为12.69%,雷公藤甲素饵剂防治效果为22.33%.  相似文献   

9.
概述雷公藤栽培技术、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雷公藤作为药材和植物源农药材料研究的成果及进展,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雷公藤种质资源圃中对雷公藤3个类型132个单株,定期进行物候观察,结果表明:雷公藤枝条1a春、秋生长2次,以春梢为主,典型雷公藤与中间型雷公藤春梢生长集中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昆明山海棠春梢生长比典型雷公藤迟20d左右,生长季也长,集中在4月下旬至6月下旬。典型雷公藤5月中旬始花,5月下旬盛花,6月下旬花谢,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中间型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花期比典型雷公藤迟10d左右。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丽水种植雷公藤、雷公藤F、昆明山海棠等雷公藤属植物全分布区种质,分别调查其2年生、3年生无性系植株根系生物量、根系条数、最大根粗度与长度,并分别按种、类型与种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在同一地点栽植,雷公藤属植物种间、类型间根系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雷公藤产量显著高于雷公藤F,雷公藤F显著高于昆明山海棠;雷公藤、雷公藤F两个类型以丽水及其周边种源生长最好,说明在丽水及类似地区发展雷公藤药材基地应优先选用丽水种源,在低海拔山地应优先选用典型雷公藤。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组织培养外植体消毒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雷公藤为材料,研究了雷公藤用不同外植体与不同消毒方法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雷公藤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无病害的绿色嫩叶;最佳消毒方式为70%的酒精浸泡30 s、10%的NaC1O中消毒15min.该方法污染率最低、苗存活率最高,分别为21.08%、65.66%.  相似文献   

13.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根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MS鉴定为β-谷甾醇(1)、丁香醛(2)、雷公藤乙素(3)、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酮(4)、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5)、新刺五加酚(6)和16-羟基山海棠酸-18-O-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2、4、5和6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热重和差热分析技术研究了雷公藤乙素(3)、新刺五加酚(6)以及雷公藤活性成分雷公藤内酯甲和去甲泽拉木醛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雷公藤乙素、新刺五加酚、雷公藤内酯甲和去甲泽拉木醛的热分解温度均大于200℃。结果可为雷公藤质量标准以及雷公藤煨制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MS,B5,NT,H,1/2MS,6,7-V及White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1.0mg·L-12,4-D和0.5mg·L-1KT,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NT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pH值、接种量、不同外植体以及培养时间试验,探讨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6,7-V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继代保存,White培养基上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最高,NT培养基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pH5.8时,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pH6.7时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最高,而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在pH5.2时最高;光照处理中,暗光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也有利于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的积累,且褐化程度较轻。根愈伤组织增长量、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最高,而叶愈伤组织中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最高。愈伤组织最适继代时间为40~45天,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的产量在第50天时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雷公藤根愈伤组织为材料,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NAA,6-BA,KT或其组合,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组合以及碳源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长、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有利于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总生物碱的积累,6-BA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明显促进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KT虽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但明显抑制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不同质量浓度2,4-D,NAA及与KT,6-BA组合试验表明,1.0 mg·L-12,4-D+0.5 mg·L-1KT明显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1.0 mg·L-12,4-D+2.0 mg·L-1KT有利于愈伤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形成,而4.0 mg·L-1NA+0.5 mg·L-1-BA有利于愈伤组织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合成.碳源中,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的增长量以蔗糖最高,麦芽糖最有利于雷公藤内酯醇的合成,葡萄糖最有利于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二萜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得11个二萜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ptoquinonoeA(1),山海棠酸(2),triptoquine(3),异雷酚新内酯(4),山海棠素(5),雷酚萜甲醚(6),雷公藤内酯三醇(7),雷公藤酮(8),雷公藤甲素(9),tripterfordin(10),雷酚新内酯苷(11)。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对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在雷公藤样地内呈聚集型分布状态,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马占山"重新解释的Taylor幂法则"分析得出,雷公藤丽长角巢蛾幼虫的种群类型归属于"聚集度逆密度制约型"。  相似文献   

18.
四种植物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的毒杀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斜纹夜蛾卵为研究对象.对雷公藤Tripter gium wilfordii茎、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刺、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和博落茴Macleya cordata等4种植物材料的正已烷及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卵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博落茴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有较好的杀伤力,校正未孵化率高达95.63%;雷公藤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和苦参的正已烷提取物对斜纹夜蛾卵的孵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可溶性糖含量在雷公藤组织培养过程中发挥的效用。采用蒽酮法对雷公藤组织培养各阶段的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4 d为雷公藤外植体生长发育一个小周期,蔗糖是生根培养阶段最佳碳源,30 g·L-1为最佳添加浓度,生根率达100%。可溶性糖含量在生长发育的0-7 d、14 d-21 d呈上升趋势,而其他时间段含量下降,说明可溶性糖是一种重要的能量物质。不同碳源处理中,蔗糖是最佳碳源,而葡萄糖不仅会造成雷公藤外植体生根效果差,生长发育还受到抑制,外植体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在雷公藤组织培养过程中,可通过外源蔗糖的添加以促进雷公藤外植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起阳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2):12-15,63
选择2年生雷公藤盆栽扦插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60%、40%和20%)雷公藤的生长及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种水分条件下,雷公藤枝条和叶片的生长量及叶片质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为80%时生长量较好,叶绿素含量及比叶鲜重、干重均较高,土壤含水量为20%时生长相对较差,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雷公藤的光合和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雷公藤光合与蒸腾的光响应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其光合与蒸腾速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