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分析和评述我国农科专业学位,主要是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原则,并进一步阐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的积极意义,以为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农业大学2006-2011年统考前后的农科专业招生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看出,统考之后普通农业院校的农科专业的考生人数、校内应届生报考本校研究生的比率、调剂考生占录取考生的比率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是农科专业普遍生源不足,普通农科院校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就业压力制约着农科专业的招生。因此,要想改善普通农业院校农科研究生招生现状,不但需要完善国家照顾政策,而且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经费保障,但最根本的是需要提高学校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编问卷对农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查,了解了农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分析农科大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农科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科学设置课程,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提出探索建立新农科建设的新范式、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动物科学类实验课程在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传统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新农科”背景下有效提升动物科学类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延边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探究了基于“新农科”的动物科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农科”人才等方面的效果,以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动物科学类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能更好的迎合新农科时代背景,为我国植物科学与技术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据此,本文结合我国提出的新农科背景,总结分析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与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模式。  相似文献   

6.
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有效途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事关我国农业发展。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农业科学的特点以及农科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需要等多方面阐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科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紧迫性。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提出实现农科硕士生培养目标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重心转换,大力发展农科专业学位教育以及减少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失等农科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层次,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对农业科技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三所农业高校农科硕士研究生及导师的调查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校内学术交流氛围不浓等问题。提出注重大师精神教育、适当提高科研补助、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业大学提出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教育相融合的农科本科三重培养目标新理念,构建了“以专业教育为主体、科学教育与人教育为两翼”的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分工明确、多方互动、系统协调的人才培养实施系统。  相似文献   

9.
地方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从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体系,以现代高新技术充实提升传统农科专业内涵,促进农科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5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农林高校培养农科本科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农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课程群是大课程观念,嵌在课程和培养方案之间,承载技能培养目标,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群建设易于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分析课程群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农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对农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课程群建设,能使知识体系更加合理,使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以增强农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农科人才培养是涉农高校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担当。文章研究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着眼点、立足点、坐标点和切入点,涉农高校把握时代性和区域性,根据着眼点和立足点正确定位,科学选择新农科发展路径,解决“培养什么人”问题。从时空维度选定坐标点,从高校层次性、学科属性和产业特性维度选定切入点,突出自身特色,进行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解决“怎样培养人”问题。涉农高校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创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农科人才培养现状、农科人才使用状况及农业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认为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应协同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做好我国农科人才培养工作。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给予高等农业教育政策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应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建立长效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四川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就业情况和四川省农业系统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新兴岗位预测,综合分析了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与学校人才培养情况,认为四川农业发展是农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根本保证,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生就业的关键,从政府管理、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提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服务"三农"的建议,对农科本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农科本科教育科学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科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性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农科大学生对农业及其发展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还没有建立起面向农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状,本文倡导农科大学生要面向农业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积极就业、敢于创业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农科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农科高校开设《电影鉴赏》课程应与农业学科优势专业相互渗透,走"农"、"艺"结合教学之路。兼顾"以人为本"与"以农为本"选取教学内容,加强审美教育沟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培养学习能力,革新考核办法,激发农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合作能力、拓展科研视野,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农业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英语人才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传统语言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农科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地方农业院校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的必需.地方农业院校培养农科英语复合型人才有其自身优势,也存在师资、教材、课程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多渠道培养引进师资,合力开发建设农科英语ESP教材,科学建构ESP课程体系等措施,地方农业院校在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农科英语复合型人才方面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海交通大学适应时代对培养高标准农科人才的要求,坚持理论研究与农科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具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特色的现代农业科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用生物、信息、工程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农学学科专业的实践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等院校农科硕士毕业生的质量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双向分析,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从高等院校农科硕士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的建立入手,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科硕士毕业生的质量分析与评价,得出了科学的评价结论,并对提高辽宁省农科硕士研究生的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印度高等农业教育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7年印度独立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包含了传统意义上的农科大学直属学院、大学级农业科学中心系科、纳附大学直属农科院系、附属学院、学院级研究所(站、校)等,其典型的特征是农科大学的公立性及教育、科研与推广结合性。校名的人地名结合性及农科性;尽管有庞大的农业教育体系,但在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方面没有显示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内经济的运行支撑,但是传统型的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当前技术创新的需求,也不能让农业经济实现创新性的飞跃。为此,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技术,研发更多农科产物是当前发展的关注点。开展此次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吉林省农科金融体现的问题,以此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促使吉林省开展更高层面的农科金融发展。此次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吉林省最近几年的农业资料,发现其农科金融体现的发展问题。此次研究得出吉林省存在未能有效关注农科呈现的特殊性与农科金融供求不够匹配等问题,须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如积极关注农科呈现的特殊性以及科学改变农科贷款方式等措施,以提升其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