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性诱剂对象山县柑橘园中的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进行了种群动态监测,同时研究了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位置及离橘园不同距离对性诱剂诱集柑橘潜叶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潜叶蛾虫量在8月开始迅速上升,8月12日达到最高峰,9月到10月间断出现4个小高峰,11月之后虫量很低;性诱捕装置所诱柑橘潜叶蛾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对性诱剂诱捕柑橘潜叶蛾的诱集量无显著影响;在树冠边缘和树冠中心悬挂诱捕器对性诱剂诱捕柑橘潜叶蛾也无显著影响;柑橘潜叶蛾性诱剂的有效诱捕距离应在20m范围之内,超过20m则诱虫效果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科学使用性诱剂可以有效控制象山县柑橘潜叶蛾的危害,为当地带来重要的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一种对桔小实蝇具有较好引诱效果的昆虫信息素引诱剂产品,在福建对比了3种不同配方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并在广东、广西和云南对比了6种实蝇引诱剂产品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田间结果显示,实蝇双性引诱剂SYSXYYJ02对桔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柑桔小实蝇引诱剂对桔小实蝇诱捕量最高;柑桔小实蝇引诱剂、果蝇颗粒剂和聪绿?果实蝇饵剂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基本无引诱效果;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具有雌雄双诱效果,且诱捕雌虫占比达58.84%以上。柑桔小实蝇引诱剂在桔小实蝇监测上极具推广价值,实蝇双性引诱剂对桔小实蝇引诱效果稳定,雌雄双诱,在防治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砂糖橘果园内诱集橘小实蝇的高效诱集材料,本文利用诱集法在砂糖橘果园内分别测定了系列质量分数(2.5%,5.0%,10.0%,20.0%,40.0%,w/w)的杧果味、香橙味、苹果味、葡萄味的菓珍溶液 (6.25%,12.5%,25.0%,50.0%,100.0%,w/w) 和柠檬醋溶液对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进而比较了50%柠檬醋(50%LV)、糖醋酒液(糖:醋:酒:水=20%:10%:10%:60%,SVA)和糖柠檬醋酒液(糖:柠檬醋:酒:水=20%:10%:10%:60%,SLVA)三者间诱集虫量的差异,并调查了SLVA、50%LV以及分别与黄色粘虫板(YAB)、甲基丁香酚(ME)形成的6种组合SLVA+YAB、50%LV+YAB、SLVA+ME、50%LV+ME、SLVA+YAB+ME、50%LV+YAB+ME等8种处理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40.0%的香橙味溶液、5.0%的杧果味溶液、10.0%的苹果味溶液、10.0%葡萄味溶液和50.0%的柠檬醋溶液分别是各自单一组分的最佳使用质量分数,其中50%LV诱虫效果最好,一周内可以诱集到33.33头橘小实蝇成虫;SLVA每周可以诱集到42.0头成虫,好于50%LV和SVA的诱集效果;SLVA+YAB+ME在8种处理中诱集效果最好,一周内诱成虫总量达178.67头,该组合可以作为砂糖橘果园中橘小实蝇的诱杀剂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粘虫板对桑蓟马和桑粉虱的控制作用,本试验比较了黄色和蓝色粘虫板在不同密度下对桑蓟马和桑粉虱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诱集效果极显著优于蓝色粘虫板,对桑粉虱的诱集效果也优于蓝色粘虫板。每667 m2设置14片和7片黄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诱捕率分别为8.55%和5.02%,对桑粉虱的诱捕率分别为26.40%和46.31%,在虫口密度高、粘虫板设置数量过少时,对田间虫量控制作用不大,需进一步试验优化桑园粘虫板的设置密度。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不同诱剂配方对柑橘小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引诱效果最好的是甲基丁香酚 水解蛋白 红糖 敌百虫,7d内对柑橘小实蝇的引诱数量为:15.3333?6.514头/瓶,雌虫率占总虫量的18.9 %;其次为乙酸乙酯 甲基丁香酚,7d内引诱数量为:11.9667?7.4597头/瓶;另外,添加一定量的红糖、乙酸乙酯可显著提高引诱率,猎蝇、异丁香酚诱瓶诱杀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摘要: 为测定糖醋酒液对羊奶果园内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本文在羊奶果园内分别比较了单一成分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糖溶、醋、酒溶液的诱虫效果,进而比较了3种糖醋液、2种醋酒液、6种糖酒液等11种二元混配的溶液和10.0%糖溶液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10.0%、100%、25.0%分别是糖、醋、酒单一溶液的最佳使用质量分数,其中10.0%糖溶液可以诱集到19.67头橘小实蝇,诱虫效果在单一成分中最好。在二元混配溶液中,SA1对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显著好于其它10种二元混配溶液和10.0%S的,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在羊奶果园内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性诱剂诱芯对湖南茶区茶毛虫和灰茶尺蠖的引诱效果,在湖南茶区田间分别进行不同厂家的茶毛虫诱芯(A、B、C)和灰茶尺蠖诱芯(D、E、F、G)诱捕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期3种茶毛虫诱芯在18 d平均每个诱捕器累计诱蛾数分别平均达到66.33头、85.33头、99.00头.4种灰茶尺蠖诱芯26 d平均每个诱捕器累...  相似文献   

8.
2018-2019年对4C膏剂、4C液剂、2C、3C、诱虫颗粒、CME共6种实蝇诱剂进行了田间引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对橘小实蝇引诱持效期最长是CME和2C,2年平均91d;其次3C和诱虫颗粒,平均87.5d,第三是4C膏剂(平均71d),最短是4C液剂(平均61.5d);诱虫量最高是CME,2年总诱虫量达到3644头,其次是诱虫颗粒、1824头,其他依次是4C液剂(91头)、2C(82头)、3C(76头)和4C膏剂(50头);杀雌率最高是3C、达到57.89%,其次是4C膏剂(56%)、2C(47.56%)和4C液剂(43.95%),CME和诱虫颗粒杀雌率最低,分别只有0.6%和0.03%,差异显著。对瓜实蝇(含南瓜实蝇、下同)引诱持效期最长是4C膏剂、4C液剂、2C和3C,2年平均91d;其次诱虫颗粒(平均79.5d),CME2年没有诱到瓜实蝇;诱虫量最高是3C ,2年总诱虫量达到977头;其次是4C液剂(878头)、4C膏剂(856头)和2C(495头),诱虫颗粒诱虫量较少,只有69头,CME诱虫量为0,对瓜实蝇没有引诱作用;杀雌率最高是4C膏剂、达到32.71%,其次是诱虫颗粒(28.98%)、4C液剂(27.33%)、2C(19.59%)和3C(15.0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醋酸铵(AA)、腐胺(PT)、三甲胺(TMA)3种成分,旨在研制对橘小实蝇诱捕效果好、且雌性偏好的合成饵剂。首先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优化配方,;再以假丝酵母丸饵剂和0.02%猎蝇饵剂为参照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测定。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优化配方为AA 7.5g/500mL。田间诱效评价显示,该配方对橘小实蝇两性成虫诱捕效果、雌虫诱捕率均稍好于假丝酵母饵剂,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0.02%猎蝇饵剂。结果表明,该合成饵剂对橘小实蝇与水解蛋白相比更加经济有效,并可捕获更多雌虫,推荐在橘小实蝇种群监测和防控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适用于果园、菜地等农田的桔小实蝇粘胶板,该粘胶板由一块可折叠的果蝇粘胶板、带引诱剂的双面黄板、防风金属条和挂绳等组成,其中,果蝇粘胶板无粘胶的面朝上形成遮雨面,可遮雨防晒,朝下的一面为粘胶诱捕面,在粘胶诱捕面中部插入一带引诱剂的双面黄板,相对于果蝇粘胶板可增加诱捕面积100%,并增加固定孔、金属条等防风装置。为了验证桔小实蝇粘胶板的诱捕效果及最佳悬挂角度,以常用诱捕器、果蝇粘胶板和普通黄板为对照,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桔小实蝇粘胶板诱捕效果最佳,与实蝇诱捕器差异不显著,与果蝇粘胶板差异极显著,普通黄板诱捕效果最差;遮雨面上表面夹角为180?诱捕效果最好,且有利于保护天敌。  相似文献   

11.
将我站近两年来,应用斜纹夜蛾性诱剂在桂林地区桑园治虫,预防昆虫与家蚕交叉感染微粒子病的试验工作进行总结。野外昆虫中感染微粒子病最严重的是斜纹夜蛾,这与其低龄幼虫群集为害有关,成虫带毒率可达65%以上。通过本试验,发现斜纹夜蛾性诱剂对本地区桑园治虫有一定的效果,当斜纹夜蛾发生微粒子孢子较严重时,可有效控制微粒子病的扩散,在蚕业生产防“微”上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该性诱剂也有缺点,不宜单一使用,应该以斜纹夜蛾性诱剂为辅,再结合农药防治来对桑园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把斜蚊夜蛾性信息素诱芯,放入通用型昆虫诱捕器中,放置在桑园中,诱捕其雄蛾,加以扑杀,从而破坏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目的。通过秋季实践,诱捕效果显著,获得成功,为今后病虫测报和防治探索了新路。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果树》2021年第2期《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葡萄园昆虫的诱集效应》(作者贾娜等)报道,为筛选出对害虫的诱集效果好、对天敌杀伤作用小的粘虫板,为使用粘虫板进行葡萄害虫无公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选用黄色、蓝色、白色、紫色、绿色、红色、黑色和荧光色8种颜色的粘虫板对葡萄园内昆虫进行诱集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诱虫板对紫花苜蓿田(Medicago sativa L.)中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innaeus)的诱集作用,本研究分别于2021和2022年,在生长期苜蓿田设置8种不同颜色诱虫板、20 cm和50 cm两个不同悬挂高度、田间边缘和中央两个不同挂板地段和每日早上(7:00—11:00)、中午(11:00—15:00)、下午(15:00—19:00)及晚上(19:00—次日7:00)4个不同挂板时段,调查不同诱虫板及悬挂方式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两年中牧草盲蝽均对绿色诱虫板趋性最强,试验期间每5 d的平均诱集量分别为9.41头·板-1和10.79头·板-1,显著高于其他7种色板(P<0.05);绿色诱虫板悬挂高度在50 cm处诱集效果显著高于20 cm处(P<0.05);在田间边缘地段较中央地段诱虫板的诱集效果好(P<0.05);在每日监测的4个时段内,下午时段诱集到的虫量最多;5月下旬和6月下旬牧草盲蝽为害达到高峰,第二茬苜蓿及前两茬苜蓿现蕾期诱集到的牧草盲蝽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5.
试验比较了桑螟性信息素、桑螟食诱剂和杀虫灯3种方法对桑螟成虫的诱杀效果,都有一定的诱杀作用,杀虫灯和桑螟性信息素对桑螟成虫的诱捕效果接近,约比桑螟食诱剂高1倍。  相似文献   

16.
食物诱剂诱杀成虫是目前防治柑橘大实蝇的最主要措施,但是效果受施药期间的天气制约,周边山林多的橘园防治效果不稳定,5月下旬加挂诱蝇球,能够弥补其不足,提高防治效果。示范区加挂诱蝇球后,大实蝇虫果率显著下降,基本上达到防治标准。  相似文献   

17.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1期《苹果、梨园悬挂黄色黏板诱虫的生态效应》(作者陈汉杰等)报道,为了探索苹果、梨园悬挂黄色黏板诱集昆虫的生态效应,对开花前悬挂的黄板,到6月底麦收后收集样本,调查诱集昆  相似文献   

18.
柑橘大实蝇是危害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害虫之一。传统物理防控、化学防控和理化诱控方法难以清除虫源,易增强实蝇抗药性,诱杀效果不强,而诱蝇球作为一款新型理化诱控产品,能有效克服常规防控方法的不足。本文综述了诱蝇球的起源,并从诱蝇球的制作材料、球体直径、球体颜色和诱杀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其诱杀效果的改良。与其它防控方法相比,改良后的诱蝇球成本低,操作简单,绿色环保,效果直观,在柑橘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促进我国柑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田间测定了点喷和瓶诱两种施药方式下柑橘大实蝇4种常用食物诱剂的诱杀能力与诱杀持续期,结果表明,果瑞特、桔丰和糖醋液对柑橘大实蝇成虫均有较强的诱杀活性,其点喷施药的诱杀持效期为5-8d,并以6月中旬施药时的持效期最长,但挂瓶施药的持效期与施药时期相关,前(6月上旬)、中(6月中旬)、后期(6月下旬)施药的持效期逐渐缩短。建议在进行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时,前期以挂瓶诱杀为主,中后期以点喷诱杀为主。  相似文献   

20.
2010-2011年,在海南省热带果园进行了甲基丁香酚和蛋白饵剂添加不同杀虫剂诱杀橘小实蝇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甲基丁香酚10ml添加45%马拉硫磷0.8ml诱杀橘小实蝇雄成虫的效果最好;而添加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8ml的效果次之,但二者差异性不显著。蛋白水解液(45%假丝酵母20?.0g 水350ml)不添加任何杀虫剂诱捕橘小实蝇两性成虫的效果最好,而添加45%马拉硫磷1.5ml后与前者相比,尽管诱捕虫量略低,但杀雌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者。综合诱捕效果、安全性和环保等因素,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作马拉硫磷的替代药剂与引诱剂甲基丁香酚混配使用;采用麦克菲尔式或相类似的诱捕器进行橘小实蝇监测和防治时,蛋白饵剂可不添加杀虫剂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