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20年10月在海南省儋州市的油梨树上发现一种枝干溃疡病,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该病害病原菌种类、病原菌致病力及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测试病原菌对不同油梨品种的致病力,并从培养基类型、pH值、碳源、氮源及光照条件等方面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害发病组织处分离获得的菌株为假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pseudotheobromae],该菌是在中国油梨树上新发现的病原菌;科赫法则测试证明假可可毛色二孢是引起油梨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致病力分析显示油梨品种‘富尔特’最感病,‘祖坦诺’最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胡萝卜琼脂培养基(PCA),pH值为4时菌丝生长最快;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病原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3种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三线镰孢(Fusarium tricinctum),木贼镰孢(F.equiseti)和尖镰孢(F.oxysporum)3种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镰孢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差异,三线镰孢和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温度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尖镰孢的生长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种镰孢菌在pH值4~8.5均能生长,适宜pH值为7。三线镰孢和木贼镰孢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尖镰孢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青贮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测定了9种碳源和7种氮源对交链格孢、芸薹链格孢、致密链格孢、极细链格孢和茄链格孢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碳源中淀粉、麦芽糖和葡聚糖对5种链格孢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供试氮源中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膏对5种链格孢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室内防治药剂试验中,45%咪鲜胺水乳剂和40%氟硅唑乳油对5种病原菌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在0.527~5.092 mg/L之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值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10种碳源和8种氮源物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液体培养基内,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红薯滤液和硫酸铵.当固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5:1、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10:1时,茵丝生长最快.在初始pH值为3.7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均不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7.0~8.0,以pH值为7.5时菌丝的生长率最大;液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5.0~7.0,以pH值为7.0时菌丝生长最佳.说明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最适碳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引起细绿萍黑腐病病原菌种类,研究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常用杀菌剂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形态学结合多基因联合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引起细绿萍黑腐病的致病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生物学特性表明,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5℃,全黑暗条件下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pH值在6.0~8.0时更利于其产孢,在C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碳源选择上,在丙三醇上生长速度最快,而甘露醇最有利于其产孢;氮源选择上,在硝酸钾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酵母浸膏最有利于其产孢。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32.5%苯甲嘧菌酯SC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为0.001 2μg·mL-1。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碳氮源、酸碱度及生长温度等方面对俄罗斯木霉(Trichoderma rossicum)菌株GAU 1-X-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木霉菌株GAU 1-X-2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0℃;菌落在pH值为5.0~12.0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pH为7.0时,生长最快,pH值为8.0时产孢量最大;营养生长最好的碳源为甘露醇,产孢量最好的碳源为葡萄糖;营养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在供试的7种氮源中,培养6d未观测到该菌株产孢;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8℃,10min。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芒果枝枯病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考查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致死温度及时间、光照时间及不同芒果组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以28℃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7;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致死温度为50℃处理30min或55℃处理20min;光照时间和不同芒果组织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度、pH和不同营养条件对捕食线虫真菌圆锥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conoides)生长及产孢特性的影响,分析其在碳氮饥饿条件下几丁质酶的表达水平,优化该菌的培养条件,为该菌的扩大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圆锥节丛孢菌AC-shz1菌株接种于YPSSA培养基,分别置于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5.0、5.5、6.0、6.5、7.0、7.5和8.0)、碳源(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几丁质)、氮源(甘氨酸、苯丙氨酸、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铵、尿素)和碳氮比(1∶1、5∶1、10∶1、20∶1、40∶1)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及形态,测定其产孢能力;在碳氮源饥饿条件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种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节丛孢菌在温度15~30℃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能力最强;在pH为6.5~7.5时菌丝生长良好,其中以pH 7.0时产孢能力最强。圆锥节丛孢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其中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产孢量最高;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和蛋...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测定产孢量,研究了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40 ℃,最适温度25 ℃;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值,以pH 3产孢量最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 ℃。菌落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全暗条件最适宜产孢。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和蔗糖较适宜菌丝生长,乳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较适宜菌丝生长,牛肉膏最适宜产孢。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氟啶胺、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和吡唑醚菌酯的毒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苜蓿根腐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最佳杀菌剂,本试验采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和碳氮源的条件培养尖孢镰刀菌,测定菌落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用4种杀菌剂与PDA培养基混合制成含药培养基培养尖孢镰刀菌,测定菌落生长速率和抑制率。结果表明:适宜培养尖孢镰刀菌培养基有PSA、SNA和YMM;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pH为7~8;黑暗条件适于生长。其中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20℃,最适pH分别为7和5,最适碳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分别为尿素和蛋白胨,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10min)和50℃(10min)。在供试的4种杀菌剂中,75%百菌清抑制效果最好,在稀释500倍时抑制率为89%,EC_(50)为4.5279mg/L。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根腐新病原-厚垣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紫花苜蓿根腐致病菌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在不同温度、光照、p H和多种碳氮源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饼法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碳氮源下菌落产色素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当p H 4.0~12.0时均能生长,最适宜p H为7.0;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蛋白胨,碳源氯醛糖及除蛋白胨以外8种氮源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含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可诱导菌丝产生不同色素,且颜色变化差异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色素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紫花苜蓿不同镰刀菌的生长和产孢条件,以采自内蒙古不同地区紫花苜蓿根部的锐顶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轮枝镰刀菌、层出镰刀菌、镰形镰刀菌、三线镰刀菌、F. virguliforme和芬芳镰刀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及其菌丝致死温度。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的菌落生长和产孢均受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的影响,不同菌种在同一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同一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菌种的最佳培养条件各不相同,但其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产孢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生长和最适产孢pH值范围较广,最适生长碳源有蔗糖、可溶性淀粉、D-甘露醇、丙三醇和可溶性淀粉,最适产孢碳源有D-山梨醇、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D-半乳糖、D-果糖和丙三醇,最适生长氮源有牛肉膏、甘氨酸和硝酸钠,最适产孢氮源有牛肉膏、L-脯氨酸、硝酸钠、胰蛋白胨和硫酸铵。菌丝致死温度范围为50~70℃。在多数供试培养条件下,12个菌种中燕麦镰刀菌和芬芳镰刀菌菌落直...  相似文献   

13.
桑春孢锈菌(Aecidium mori Barclay)是引起广西桑赤锈病的主要病原菌。本研究以改良的PDA培养基为基础配方,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pH值和温度对该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改良的PDA培养基中,桑春孢锈菌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最适pH值为7~8;致死温度为60℃经10 min。  相似文献   

14.
牧草根际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陇东典型草地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狗牙根平脐蠕孢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0~40℃及pH值4.53~9.18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4.53~6.47,在液态水中萌发良好,且对光不敏感。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可抑制孢子萌发,而土壤液和低浓度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葡萄糖、乳糖、D-树胶醛糖、D-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糖、D-木糖等碳源及硝酸钠、L-谷氨酸和亮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为该菌的良好碳、氮源;麦芽糖和氯醛糖等碳源及碳酸铵、尿素、精氨酸、氯化铵和甘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为该菌的不良碳、氮源。该菌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马唐生防菌厚垣孢镰刀菌ZC20130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李岩  高兴祥  房锋  李美 《草业学报》2016,25(3):234-239
厚垣孢镰刀菌ZC201301对杂草马唐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效,本研究通过单次单因子法对菌株ZC201301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C201301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和CAJ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pH值为6~8;菌株ZC201301在多种培养基上均能产孢,最适产孢培养基为马唐汁液培养基,日光灯照射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但是对产孢有一定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菌落生长需要充足氧气,气/液小于1: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湿度是影响ZC201301发挥生防效果的重要因子,环境湿度小于60%时生防效果下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该菌适宜培养,这对于其生防菌剂的制备及在田间条件下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从内蒙古赤峰巴雅尔草业基地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到的菌株 BYE27-2-5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rDNA-ITS 序列分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和28℃;pH 值5.0~11.0均宜于菌丝生长,产孢最适 pH 8.0,孢子萌发最适 pH 7.0;光暗交替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利于产孢和孢子的萌发;孢子在相对湿度低于75%不萌发,高于95%萌发较快;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利于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蔗糖利于产孢;氮源中蛋白胨利于菌丝生长,酵母膏利于产孢和孢子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8℃(10 min);根据其形态特征和 rDNA-ITS 序列分析结果,鉴定其为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 )。  相似文献   

17.
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 fera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确定其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弯孢霉属).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温度、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存在着显著影响,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其中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31 ℃,pH值为5~6.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1~34 ℃,pH值为5~6.12 h光照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摘要: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常见的药剂,为评价香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5省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对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戊唑醇突变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平均EC50值为(4.5173±1.2706)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50值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6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共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然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19.
PZ6 菌株是一株分离于香蕉根际土壤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通过rDNA-ITS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PZ6 菌株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PZ6 菌株在PDA、PSA、OMA和Czapek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和OM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培养3 d菌落直径均达到76.67 mm,产孢量对数值达到7.63。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5~37 ℃之间均能生长,在25~30 ℃之间菌丝生长较好,以30 ℃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3 d 后菌落直径达到89.00 mm,并且产孢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持续光照可显著促进产孢。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PZ6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硫酸盐与硝酸盐是PZ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株在pH值2~12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最适宜的生长产孢条件为pH 值5~9。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海南文昌椰子树上分离得到26株奇异根串珠霉菌,选取在PDA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差异明显的3个分离株,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可以在15~35 ℃范围内生长和产孢,但对30 ℃以上高温的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株分离株均可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生长和产孢。在供试碳源中,3株菌菌丝生长最佳碳源均为可溶性淀粉,BR2和GF924产孢最适碳源亦是可溶性淀粉,TR924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菌丝生长最佳氮源是氯化铵,BR2最适产孢氮源是硝酸钾,TR924和GF924在查彼克培养基(Czapek)上产孢量最大。3株分离株在pH4~11的范围内均能很好的生长和产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