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饲用燕麦幼苗在不同磷水平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变化,了解燕麦对磷胁迫的适应策略,本研究采用水培法通过设置不同供磷水平(0mmol/L、0.02mmol/L、0.1mmol/L、0.2mmol/L、1mmol/L)条件下分析了其幼苗根系及幼苗的生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供磷水平的降低,饲用燕麦幼苗根系总长度、总根投影面积、根系表面积、根体积、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等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且在磷水平0.02mmol/L时达到最大;而地上生物量、株高、叶长、茎粗、总干重等指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在0.02mmol/L时下降达到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燕麦幼苗通过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适应低磷的胁迫,且0.02mmol/L的供磷水平可能是饲用燕麦低磷胁迫适宜浓度,为饲用燕麦的磷高效利用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体外培养4 dSD大鼠成骨细胞(OB)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磷(0、1、2、4 mmol/L)作用48 h后,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测定钙离子浓度([Ca2+]i);作用36 h后,检测OB细胞周期.磷作用48h后,4 mmol/L磷组OB内线粒体减少,总蛋白含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4 mmol/L磷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 mmol/L磷组和2 mmol/L磷组(P<0.05);OB内[Ca2+];浓度在磷各组均增加(P<0.01),2 mmol/L磷高于1 mmol/L磷(P<0.05),4 mmol/L磷高于1 mmol/L磷(P<0.01);磷对细胞周期变化不明显,仅1 mmol/L磷抑制细胞滞留在S期(P<0.05).表明,添加磷作用48 h后,均促进OB内[Ca2+]i沉积,促进OB的体外矿化,4 mmol/L磷抑制OB的代谢活性,促进OB提前成熟,利于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观察磷对体外培养番鸭破骨细胞(OC)生存、生成以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分离1日龄番鸭长骨骨髓细胞,培养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NaH2PO4、10-8 mol/L 1,25-(OH)2D3二因子、不同浓度的NaH2PO4单因子.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更换含磷培养液后6 h、12 h、18 h、24 h、30 h和7 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分别进行OC计数、形态观察;培养30 h内吖啶橙染色,观察OC凋亡情况,7 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情况.结果表明:在同一时间点,添加磷培养液均能抑制1,25-(OH)2D3诱导产生OC,并抑制OC的骨吸收活性,抑制程度与磷浓度成正比,3、5和7 mmol/L组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5 mmol/L组OC数量极显著少于3 mmol/L组(P<0.01);5 mmol/L组与7 mmol/L组差异不显著;更换含磷液培养12、18、24和30 h,均可见磷含量达3 mmol/L时OC数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磷浓度相同组,OC数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添加磷培养液能够抑制体外诱导培养OC的生成及骨吸收活性,抑制体外培养成熟OC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盐碱条件下供磷水平对不同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与抗逆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3个柳枝稷品种(Alamo加倍体、Alamo和Pathfinder)和3个供磷水平[不施磷(P0)、低磷10 mg/kg (P10)、高磷100 mg/kg (P100)],比较不同供磷水平下各品种柳枝稷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综合评价不同柳枝稷品种抗逆性。【结果】柳枝稷叶片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含量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lamo加倍体品种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增加了57.3%、62.9%、41.4%、29.7%、55.2%、128%;胞间CO2浓度、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可溶性糖含量(SS)随供磷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其中Alamo加倍体品种P100处理较P0处理分别降低了51.7%、84.4%、20.9%。高磷处理下Alamo加倍体的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脯氨酸含量均最大,表现出较强的生理活性。【结论】盐碱条件下施磷提高了柳枝稷的光合能力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以凌志高羊茅为试验材料,研究在高温胁迫下喷施SA,6-BA和H2O2对其生理生态指标及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6-BA,SA及H2O2对高羊茅草坪草的生态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减轻了高温胁迫对高羊茅草坪草的伤害;(2)浓度为0.1 mmol/L的SA比浓度为0.5mmol/L和1.0 mmol/L的SA能更有效地减轻高羊茅草坪草由于高温胁迫导致的伤害;(3)浓度为0.01 mmol/L的6-BA在所有处理中效果最好,使得高羊茅草坪草的叶色、质地、盖度、均一性、生长速度、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都明显优于其他种类及浓度的喷施方式;(4)H2O2对提高高羊茅草坪草的抗热性相比另外两种物质并不明显;(5)喷施SA,6-BA和H2O2对高温胁迫下高羊茅光合速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外法研究硫、磷、钴及尿素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体外法研究硫、磷、钴、尿素4种物质对人工模拟瘤胃发酵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试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设4个因素3个水平.结果表明:当硫、磷、钴、尿素的含量分别为0.4%、0.0%、1.0 ms/ks、1.0%时,对瘤胃液pH值、氨氮(NH3-N)浓度、瘤胃液蛋白质(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有显著影响,有利于瘤胃微生物活动,增加氮沉积.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0、0.001、0.01、0.1、1.0 mmol/L)处理,研究培养4 d后的腔前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0 mmol/L SNP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0.001 mmol/L SNP组凋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说明高浓度的SNP对猪腔前卵泡颗粒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低浓度的SNP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水分和氮素供应水平对菊叶委陵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菊叶委陵菜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5℃;适宜发芽含水量为50%,水分含量超过此值后发芽率缓慢下降;适宜发芽氮肥浓度为0.5mmol/L~1.0mmol/L.贮藏1年的种子与当年采集的种子相比,出苗速度、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等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低磷胁迫对葛藤(Pueraria lobata)根与叶中5种内源激素(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玉米素和独角金内酯)的影响,为选育耐低磷葛藤品种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不同种源的葛藤(澳大利亚葛藤、中国湖南葛藤和江苏葛藤)为试验材料,进行3个磷营养水平的水培实验(设置常磷0.5 mmol·L-1、低磷0.05 mmol·L-1和极低磷0.005 mmol·L-1 KH2PO4浓度处理),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葛藤幼苗根和叶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葛藤根脱落酸含量随磷浓度降低而降低,葛藤叶脱落酸含量随磷浓度的降低先降低后增加;葛藤根赤霉素、玉米素、生长素和独角金内酯含量随磷浓度降低而增加;葛藤叶赤霉素、生长素含量也随磷浓度降低而增加,玉米素、独角金内酯含量随磷浓度降低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大通县役用马骨营养状况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通县32匹役用马的骨营养状况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通县役用马的血清钙浓度为3.06mmol/L±0.31 mmol/L;血清无机磷浓度为1.53mmol/L±0.30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为68.13IU/L±17.73 IU/L;血清羟脯氨酸含量为16.27μmol/L±3.μmol/L.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公(骟)、母马组之间无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赖氨酸(Ly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Lys影响乳脂肪合成的机理。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各组培养基中Lys的浓度分别为0.5(基础培养基,对照)、1.0、2.0、4.0、8.0和16.0mmol/L,37℃、5%CO2培养48h后测定BMECs甘油三酯(TAG)含量、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BMECs内TAG含量(P=0.013)以及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P=0.001)、脂蛋白脂酶(LPL,P=0.096)、脂肪酸合成酶(FASN,P=0.003)、乙酰甘油磷酸脂酰转移酶6(AGPAT6,P=0.038)和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M,P=0.022)基因表达量对Lys呈显著或趋于显著的浓度依赖效应。FABP3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mmol/L组和LPL基因表达量以1.0、2.0、4.0、8.0、16.0 mmol/L组显著高于0.5mmol/L组(P0.05);FASN基因表达量以2.0mmol/L组最高,显著高于16.0mmol/L组(P0.05);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表达量以2.0、4.0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磷脂酸磷酸酯酶1(LPIN1)、嗜乳脂蛋白亚家族1成员1(BTN1 A1)和黄嘌呤脱氢酶(XDH)基因表达量均以1.0、2.0、4.0、8.0mmol/L组显著高于0.5mmol/L组(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以2.0、4.0mmol/L组显著高于0.5和8.0、16.0mmol/L组(P0.05);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基因表达量以1.0、2.0、4.0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蛋白表达量以1.0 mmol/L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高浓度Lys抑制AGPAT6和GPAM的基因表达,AGPAT6基因表达量以2.0、4.0、8.0、16.0mmol/L组显著低于0.5、1.0mmol/L组(P0.05),GPAM基因表达量以16.0mmol/L组显著低于0.5、1.0、2.0、4.0mmol/L组(P0.05)。可见,Lys对BMECs的乳脂肪合成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但高浓度的Lys抑制了乳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条件下,培养基中Lys适宜浓度为2.0~4.0mmol/L。  相似文献   

12.
正据《应用生态学报》2019年第6期《供钾水平对苹果砧木M9T337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与~(15)N、~(13)C吸收利用的影响》(作者徐新翔等)报道,以苹果M9T337幼苗为试材进行水培试验,采用~(15)N和~(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钾水平(0、3、6、9、12 mmol/L,分别以K0、K1、K2、K3、K4表示)对M9T337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与~(15)N、~(13)C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K2处理M9T337幼苗各器官干质量、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尖数和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布顿大麦生长、光合色素和纤维素的影响,试验用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分蘖期带有内生真菌(E+)和不带内生真菌(E-)的布顿大麦4周后,测定各处理组(对照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300 mmol/L组)布顿大麦的株高、分蘖数和光合色素、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结果表明:各组E+植株的分蘖数显著高于E-植株(P<0.05),对照组、100 mmol/L组、200 mmol/L组中E+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E-植株,300 mmol/L组E+植株与E-植株的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E+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高于E-植株,300 mmol/L组E+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高于E-植株(P<0.05)。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分蘖期布顿大麦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E+和E-植株的A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300 mmol/L组E+植株的NDF含量显著高于E-(P<0.05)。随着盐浓度升高,布顿大麦的分蘖数逐渐减少,株高和纤维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呈现先降低...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硝普钠(SNP)为NO供体,夏枯草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0.01~0.50 mmol/L SNP对70 mmol/L NaCl胁迫下夏枯草幼苗抗氧化系统、光合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0.05~0.10mmol/L SNP可以缓解NaCl胁迫对夏枯草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0.10mmol/L SNP缓解效果最显著,该处理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夏枯草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电导率与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提高了夏枯草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与蒸腾速率(Tr),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显示,0.10mmol/L SNP处理显著降低了NaCl胁迫下夏枯草幼苗的初始荧光(Fo)与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提高了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外源NO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光抑制对PSⅡ的破坏,提高光化学能力,增强夏枯草叶片的光合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夏枯草的抗盐能力。本试验条件下,以0.10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精液稀释液中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绵羊精液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试验用含有不同浓度(0,0.5,1.0,1.5,2.0 mmol/L)NAC的绵羊精液稀释液在4℃条件下保存绵羊精液,并对精子活率、有效存活时间以及48小时的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稀释液中添加1.0 mmol/L的NAC能显著提高精子有效存活时间、总存活时间和48小时精子的顶体完整率(P0.05)。说明添加1.0 mmol/L NAC的精液稀释液能显著改善绵羊精液的低温保存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砂培法,比较研究了NH4+-N 0、105、210、315、420mg/L 5个水平对紫花苜蓿光合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处理下2个品种紫花苜蓿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并随供氮水平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210mg/L达到最大。紫花苜蓿胞间CO2浓度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N210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性能调节作用最大。2个品种对N210氮素水平的敏感度最高,且在N210处理下,甘农3号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陇东苜蓿;而陇东苜蓿叶面积和胞间CO2浓度对氮素的敏感度高于甘农3号。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1株饲用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7,B.amyloliquefaciens B7)为研究对象,为了增强其在液态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其芽孢发酵工艺优化效率,拟采用测定芽孢吡啶二羧酸(dipicolonic acid,DPA)浓度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芽孢计数法,以探讨此测定方法在芽孢发酵优化工艺中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菌株产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子,进一步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蛋白胨、玉米粉、大米蛋白粉和Mn2+组合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芽孢浓度与测定的DPA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在蛋白胨20 g/L、玉米粉10 g/L、大米蛋白粉20 g/L、Mn2+1.0 mmol/L时发酵48 h,检测到DPA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其相应的芽孢浓度达到7.0×109 CFU/mL。与实验室常用的LB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3.3倍;与工业生产用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2.2倍。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芽孢浓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为工业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B7的发酵提供了一种成分简单且高产芽孢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采用体外法研究无机磷添加浓度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无机磷在培养液中设0、30、60、90、120、150、200、250、300、350 mg/L 10个水平。体外培养发酵48 h后终止培养,测定培养液的pH、总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产量影响显著(P<0.05),无机磷添加水平为200 mg/L时,乙酸、丙酸、丁酸及总VFA产量最高,随后下降。瘤胃培养液pH随无机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无机磷添加水平为200 mg/L时达到最小值5.65,随后又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无机磷明显促进瘤胃微生物对饲料养分的发酵,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的将ISSR标记应用于番石榴种质研究,本研究以“维邦2号”番石榴DNA为筛选体系试验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对ISSR反应中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酶浓度、DNA浓度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番石榴20µl最适反应体系为:2.0µl 10×Buffer,1.0mmol/L Mg2+,0.25mmol/L dNTPs,0.8mmol/L引物,0.2U Taq酶,10ng的DNA。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UBC810对9份番石榴种质进行PCR反应,再选取“南宁本地番石榴实生2号”DNA作为模板对8条ISSR引物进行PCR反应,对所确立的扩增体系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番石榴的ISS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前,猪人工授精的精液还以液态常温保存为主,但保存时间短、质量差的问题亟需解决。本试验通过在稀释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检测不同保存时间的精液质量参数,来衡量谷氨酰胺对液态常温保猪存精液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使用改良后的Modena稀释液,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0 mmol/L、20 mmol/L、40 mmol/L、60 mmol/L、80 mmol/L)。试验结果表明,添加40 mmol/L谷氨酰胺的精液稀释液可以有效提高猪精液的质量并延长精子保存时间。试验结果为猪精液常温保存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