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大棚栽培下,黄晶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连续2年于黄晶果谢花后0、7、14、21、28、35、42、49和56d测定果实的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计算单果重量、纵径和横径的周平均增长率。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生物学性状、果面色差、品质指标,分析果实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晶果的果实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单果重量、果实纵横径的增长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快-慢-快”的双“S”动态变化曲线,其增长过程可分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将“其增长过程可分第1次膨大期、生长缓慢期和第2次膨大期”改为“其增长过程可分快速生长期、生长缓慢期和快速生长期”]谢花后14~21d和28~56d的为果实生长膨大期,谢花后21~28d为果实生长缓慢期。果实成熟时,单果重量约176.81g,总酸含量0.19%、总糖含量11.18%、固形物含量16.48%,糖酸比58.90,固酸比86.78果实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量与纵横径密切相关,果实果面色差和大小与果实外部特征、内在品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金艳’猕猴桃为材料,研究其果实生长动态规律及不同采收期(谢花后153 d、168 d、183 d和198 d)(Ⅰ、Ⅱ、Ⅲ、Ⅳ)的软果品质。结果表明:金艳猕猴桃在凉山州西昌市一般4月中旬进入盛花期;在生育期内,果实尺寸(纵、横径)呈前期逐渐增大,后期趋于平稳的变化,谢花后59 d内为果实快速膨大期,谢花后101 d进入生长缓滞期;随采收期延迟,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和糖酸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期采收(Ⅰ、Ⅱ)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糖酸比和总氨基酸偏低,淀粉和粗纤维较高;晚期采收(Ⅲ、Ⅳ期)果实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糖酸比较高,淀粉和粗纤维较低,风味更浓,口感更佳;Ⅳ期维生素C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采收较晚不利于当年鲜果销售;若作为鲜果,其最佳采收期为Ⅲ期,Ⅱ期和Ⅳ期可作为备选采收期;作为保健品加工原料,最佳采收期为Ⅳ期。  相似文献   

3.
比较研究福建省2个主栽西番莲品种‘黄金’和‘紫香’果实的耐贮性差异,为福建西番莲果实采后保鲜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依据。将采后‘黄金’和‘紫香’西番莲果实置于常温(25±1)℃、相对湿度70%条件下贮藏18 d,每3 d 取样测定果实商品率、失重率、皱缩指数、果皮色泽及果实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等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紫香’西番莲果实相比,‘黄金’西番莲果实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紫香’并在采后常温贮藏期间维持较高水平;但‘黄金’西番莲果实的商品率在贮藏9 d后显著低于‘紫香’,果实失重率和皱缩指数显著高于‘紫香’。据此认为,采后‘黄金’西番莲果实比‘紫香’的营养品质更高,但较‘紫香’更易发生果皮皱缩,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利于西番莲采后果实贮运和保鲜的包装材料,本研究于常温下探讨了纸箱、泡沫箱、HDPE膜(高密度聚乙烯)、LDPE膜(低密度聚乙烯)、铝箔和PVDC膜(聚偏二氯乙烯)6种不同材料包装对紫果西番莲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2 d期间,以HDPE膜包装的西番莲贮藏效果最好,HDPE膜包装保持了较高的西番莲果实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5.
奉黄1号’猕猴桃为江西本土选育的四倍体黄肉品种,其果实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果型均匀、抗溃疡病。为明确‘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横纵径、单果重、果实体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发育呈双“S”规律变化,盛花后60 d内‘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是其快速生长期;果形指数于盛花后30 d即无明显变化,基本稳定在1.35;干物质含量坐果后持续上升,在盛花后135 d达最大值19.52%;可溶性固形物在果实发育前期保持较低的值,盛花后135d开始迅速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总体呈上升趋势;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最高,接着开始下降,在果实发育后期再上升,采收期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期(盛花后15d)含量的81.29%;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呈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前后变化大,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前后变化小。综合考虑,‘奉黄1号’猕猴桃于盛花后60 d内为果实迅速膨大期,果实单果重形成的重要时期,盛花后155-160 d开始为适宜采收期。本研究为‘奉黄1号’猕猴桃制定科学的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黄果西番莲果实采后常温贮藏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明确其采后生理特性、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生产上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福建主栽 ‘黄金’西番莲果实为材料,研究3个采收成熟度果实在25℃常温贮藏过程中采后生理品质的变化规律,测定果实皱缩指数、呼吸强度、果皮色泽、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值、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失重率、好果率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果实贮藏时间的增加,西番莲果实皱缩指数、失重率、pH值逐渐增加,果实外观色泽由绿转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好果率等逐渐下降。果实在采后贮藏第6天出现呼吸高峰,表现为呼吸跃变型果实。与采收成熟度II、III相比,采收成熟度I可以更好保持西番莲果实采后常温贮藏的果实营养品质的下降,保持较高的好果率和较长商品货架期。综合各项指标,采收成熟度I可作为较长距离贮运销售的适宜采收成熟度,采收成熟度II可作为短距离贮运销售或产地销售的适宜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喷施不同浓度木醋液对杧果果实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后熟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木醋液在杧果生产中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用“台农一号杧”为材料,于盛花期后喷施7次不同稀释倍数的木醋液,采后测定“台农一号”杧的株产、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色泽变化、果胶、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适当浓度的木醋液能提高杧果产量和平均单果重,其中稀释200倍的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提高22.43%和13.37%;喷施木醋液可以促进果实硬度下降、果实转黄、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以及原果胶含量的下降,其中稀释400倍的硬度最低,比对照低30.51%,稀释200倍的果实转黄最快、可溶性果胶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变化最明显;喷施木醋液还可以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喷施200倍木醋液的杧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2.06%;喷施400倍木醋液的杧果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了41.48%和16.92%,可滴定酸降低最多,比对照低24.72%。因此,在杧果盛花期后喷施一定浓度的木醋液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促进杧果转色,其中以稀释200和400倍表现较佳,稀释400倍喷施最佳。  相似文献   

8.
桃树的现代化栽培管理,离不开对挑果实发育过程中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了解。1995年3月4日至1995年6月23日,在河南辉县北云门乡后卓水村桃园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7年生京红,选择生长健壮的盛果期树从4月17日(谢花期)开始,每10天测定1次果实营养成分,每次采果时间走在上午8点钟。结果,从用前后两次测定果重的比值大小对时间所做的曲线(即相对生长速度曲线)看出,桃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谢花后10~30天,此后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与此生长趋势明显有关。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工者含量都是幼果时较高,成熟时最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还原糖在果实生长速度快时相对较高,但时较低,成熟时达到最低点;非还原糖含量在果实生长快时较低,慢时较高,果实成熟时最高,占总可溶性精含量的86%。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邓月娥  相似文献   

9.
以黄金梨为试验材料,研究思必达涂抹黄金梨幼果果柄对黄金梨果实发育、果实品质及果实成熟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思必达处理幼果果柄可以促进黄金梨果实纵横径的增加,提高果实单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同时黄金梨果实成熟期提前5d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台农1号为试验材料,在生长过程中测定果实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蔗糖相关代谢酶及淀粉酶活性,并分析糖组分与果实形态和糖组分与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台农1号果实生长呈单“S”型曲线,完熟时纵横经和单果重净增长量分别为5.46 cm、11.45 cm和212.95 g,果实发育前期以积累淀粉为主,葡萄糖和果糖次之,果实完熟后淀粉迅速分解,蔗糖积累量增加,果实形态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高度正相关关系。(2)果实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较低且变化趋势平缓,酸性转化酶在整个生育时期较活跃,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采收时活性最强,蔗糖磷酸合成酶在生育前期活性较低,采收时活性迅速增加后略有降低,淀粉酶先迅速升高后逐渐降低。(3)可溶性糖含量与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及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关性较强,但淀粉与以上酶相关性弱,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芒果生育前期以积累淀粉为主,成熟时淀粉逐渐分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酸性转化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糖积累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1.
虉草人工草地的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虉草人工草地的株高、生长速率、种群密度、种群出生率和地上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虉草种群出生率呈现多峰型周期性变化,整个生长季出现3次峰值,以拔节-抽穗期种群出生率最高(41.77%);株高生长曲线呈单峰型,孕穗-开花期生长速率最大(3.17cm/d),盛花期后生长速率递降;株高与叶片数的季节变化动态均呈"S"型曲线;随草地年龄增加,地上生物量和种群密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表明试验期内虉草种群仍处于增长期。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了探索晚熟龙眼品种/系最佳留树期及留树期间果实品质变化情况,以‘桂明一号’和优良晚熟龙眼品系‘YY-1(越南引进)’为试验材料,研究果实成熟后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两个晚熟龙眼品种(系)果实成熟后14天后的落果率分别为9.27%、6.45%;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在果实成熟前呈增加趋势,在果实成熟时达到峰值,葡萄糖和果糖在果实成熟后一周下降较快,14天后有略微升高趋势,而蔗糖则处于一直降低趋势;总酸和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果实成熟时达到最高,之后一周逐渐下降,在果实成熟14天后达到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因此,两个晚熟龙眼品种(系)的最佳留树期为14天,超过14天后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抗香蕉枯萎病品种宝岛蕉为对象,结合反季节栽培技术,在断蕾后每隔20天采集果实样品直至收获,测定每梳的果指性状、产量及其构成,探讨反季节宝岛蕉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宝岛蕉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宝岛蕉果实留8梳,果穗果指数平均为149.3个,且每梳果指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第一梳果指数最高,平均为26.3个;每梳果指长、果指围和单果重均随着生长期逐渐增加,断蕾后20天至40天增幅均表现最大,平均分别为34.22%、18.28%、106.54%。宝岛蕉同一采收期果梳间相邻果梳间果指长无显著差异,但是每相隔一梳的两梳果指长有明显差异,果指围间差异甚微。就产量而言,反季节宝岛蕉产量为18.491 kg/株,进一步分析可知,香蕉果梳产量从第一梳到第八梳呈现降低趋势,其中第一梳香蕉产量最高,第二梳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果梳,分别高达3.371kg/梳和2.521kg/梳,前四梳产量占单株果实产量的62.40%。综合以上结果,反季节宝岛蕉断蕾后20天至40天是反季节宝岛蕉果实快速、关键生长的阶段,应注重营养供应以确保宝岛蕉产量。  相似文献   

14.
白柿是近几年新引进的一种新兴热带和南亚热带果树。为给白柿花果管理和生长期调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以主栽品种‘W4’白柿为材料,对其生长发育期间的落果规律和果实生长动态进行观测,并分析了落果与正常发育果实中碳素水平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W4’白柿在广州地区种植表现出的开花期是在1月下旬至2月初,整个花期约为16天。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三次落果高峰分别在3月中旬、4月中旬及5~6月,果实的生长符合单S型生长曲线。在果实发育期间,发现正常果及脱落幼果的可溶性总糖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正常果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高于脱落幼果。同时正常果的赤霉素(GA3)和玉米素(tZ)高于脱落幼果,其脱落幼果中的抑制生长激素脱落酸(ABA)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显著高于正常果,正常果与脱落幼果的IAA含量在不同时期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正常果的( ABA+ACC)/(GA3+IAA+tZ)之值曲线变化平稳,而脱落果的(ABA+ACC)/ (GA3+IAA+tZ)之值曲线呈波动变化的趋势,但脱落果中( ABA+ACC)/(GA3+IAA+tZ)之值显著高于正常果。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准确的根系原位观测方法是根系研究中的重要技术,本研究介绍了一种根管盆栽方法,该方法在透明PVC管内种植作物,通过遮光膜保持管内黑暗环境,以实现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其根系生长的原位动态观测,且根系生长环境更接近田间实际情况,并可通过改变根管长度、半径等将其应用于田间深根作物的研究中。利用此方法、结合根系扫描技术分析了油菜和冬小麦从发芽到出苗后16 d时的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出苗后7和16 d冬小麦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均大于油菜,出苗后16 d冬小麦和油菜根冠比分别为0.513和0.372。大部分根系分布在0~16 cm表层土壤中,出苗后16 d冬小麦和油菜表层土壤中的根长在总根长中的比例分别为62.60%和67.76%,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均为表层土壤中占比最多,在出苗后7 d,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一级侧根数均为冬小麦显著高于油菜,而在出苗后16 d,两种作物的总根长和总表面积差别不大,说明油菜根系生长呈先缓后快趋势。表层土壤中根系平均直径小于底层土壤,油菜根系平均直径小于冬小麦,油菜和冬小麦的根系直径均大部分在0~0.50 mm之间,随着根系生长,较细的侧根逐渐增多,根系平均直径变小。出苗后16 d内的冬小麦根系伸长速率为1.83 cm/d,大于油菜的1.51 cm/d。因此,冬小麦苗期根系生长快于油菜,油菜根系呈先缓后快的生长特性。本研究介绍的根管法是一种原位研究根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通过花前两段摘心中第1段穗上不同留叶数处理,研究其对结果枝蔓、叶片、花穗、果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前两段摘心中以第1段穗上2叶重摘心最佳,处理时间4月1日-4月6日,结果枝叶片总数保留17片,顶端留1根二次副梢4叶重摘心,其后顶端副梢1叶反复轻摘心,至8月中旬后,顶端不留副梢技术模式。既降低结果枝的生长势,又保持结果枝足够总叶面积和花对叶大小,从而达到果实品质提升,增大花穗和花梗长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去势对西门塔尔牛日增重及体尺的影响。选取50头健康的、16月龄的西门塔尔公牛,经药物驱虫后,依据体重进行单因素配对试验设计。结果表明,17~21月龄的体重和全期平均日增重去势组均比未去势组低,差异不显著(P>0.05);17~21月龄,去势组与未去势组间的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腰角宽的长度及其全期月增加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去势后第1个月(17月龄),去势组的体高、腰角宽和坐骨端宽的月增加数均极显著低于未去势组(P<0.01);17~19月龄去势组的坐骨端宽比未去势组少(P<0.05);全期平均腹围月增加数,去势组极显著高于未去势组(P<0.01)。结果说明,去势西门塔尔牛的全期平均日增重低于未去势西门塔尔牛;去势西门塔尔牛的生长曲线为指数曲线,未去势西门塔尔牛的生长曲线为S型;去势会短期抑制体高、腰角宽、坐骨端宽的月增长;去势能提高去势西门塔尔牛腹围的增长;西门塔尔牛在1.5岁时的体尺接近成年体尺。  相似文献   

18.
锡林郭勒盟不同类型植被的生长季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登凯  王宏  李晓兵  许凯凯  喻峰 《草业科学》2016,33(9):1825-1834
利用分辨率为1km×1km 1989-2008年长时间序列NOAA/AVHRR NDVI卫星产品数据以及锡林郭勒盟植被类型图,对时间序列影像进行Savitzky-Golay滤波后,提取了8种植被类型多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曲线,对NDVI时序曲线进行S-G滤波后,采用改进的动态阈值法分别估测各植被类型每年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时间及长度并进行线性拟合,讨论其变化情况。根据实测数据验证了温带丛生禾草典型草原遥感估测物候期的精确度。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被类型生长季开始时间变化情况差别较大,除温带禾草、杂类草盐生草甸和温带落叶小叶疏林分别有4和1d·20a-1的轻微延迟以外,其它6种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结束时间呈现出了差别较小的延迟趋势,生长季长度均延长,生长季结束时间对生长季长度的影响更大;估测的温带丛生禾草典型草原返青期与观测值变化趋势非常接近,分别提前了9和7d·20a-1,而两者的黄枯期则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估测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是,生长季开始时间16.59d,结束时间14.40d。  相似文献   

19.
野生高乌头开花习性及种子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永登县野生高乌头植株为研究材料,标记初花期一致的植株,每天测定单株开花数和蓇葖果数,并每隔3 d测定蓇葖果种子数、粒重和体积,对其开花结果动态和种子灌浆特性系统研究,旨在揭示其开花结果习性及其种子灌浆规律,为探寻高乌头种子发育规律及适宜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野生高乌头植株主花序花蕾自下而上依次开放。单花开放后第3天形成蓇葖果,第15天种子成形,并开始脱水形成干物质积累。单株开花数等于蓇葖果数,基本不落花,但仅主花序中部及以下部位蓇葖果具成熟种子。在种子整个灌浆过程中,百粒鲜重和干重的变化动态均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籽粒鲜重快增期在花后7~21 d,最大增长速率出现在花后14 d,在花后27 d达到最大,而干物质积累快增期在花后16~30 d,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花后23 d。开花36 d后蓇葖果脱落,种子灌浆和株上脱水中断,导致种子含水量达50%以上,采收后种子在快速脱水过程中可能形成深休眠特性,说明高乌头种子适宜采收期为开花后第36天左右(8月中下旬),蓇葖果尚未开裂时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