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4种不同浓度的硼肥处理方式,以豇豆为研究对象进行栽培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硼肥对豇豆荚长、种子量、千粒重、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0.125%和0.15%浓度的硼肥喷施对豇豆荚长、种子量、千粒重、产量的影响增加幅度较大,其中0.15%浓度处理的豇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鄂豇豆5号(汉豇一号)是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选育之豇28—2为母本、襄樊市农科院自育的1784为父本,经系谱法系统选育成的豇豆新品种,始花节位第3、第4节,多生对荚,比之豇28.2晚熟2d左右,前期产量达1300kg/667m^2,总产量2300kg/667m^2。全生育期70-90d,从播种到始收40—55d。商品荚浅绿色,荚长66.9cm,单荚重24.4g。荚条均匀,荚肉脆嫩,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3.
在南方春季繁殖豇豆种子,由于种子成熟期正逢高温多雨的季节,种子易霉烂或在荚内发芽,收获的种子产量低、质量差;夏季繁种,由于气温高,豇豆发育早、衰老快,生育期很短,种子产量也比较低;在秋季繁种,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豇豆种子繁殖.根据季节的特点,研究播种期、种植密度与肥料施用对豇豆秋繁的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豇豆种子的繁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粒位玉米种子质量特征及不同粒位玉米种子对幼苗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位的玉米种子百粒质量表现为中部基部顶部,果穗基部和中部种子的出苗速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果穗顶部种子,苗期整体性状和产量表现为基部中部顶部。可见,果穗基部和中部种子的质量较好,有利于出苗和提高产量,建议单粒精密播种种子选用果穗中部和基部的子粒。  相似文献   

5.
喷施硼、钼、铁对苜蓿结实性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索微量元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 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钼、铁,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4 kg/hm2的硼砂,苜蓿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了9.67%、35%;喷施325 g/hm2的钼酸铵,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12.9%、17%;喷施3 kg/hm2的硫酸亚铁,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对照提高7.5%、69.46%;但喷施不同微量元素的各处理的结荚率均低于对照组(59.66%)。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种子产量与结荚率、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在新疆昌吉地区,通过在苜蓿现蕾期喷施硼砂浓度为2.98 kg/hm2、钼酸铵浓度为325 g/hm2、硫酸亚铁的浓度为2.90 kg/hm2时,能够增加单荚种子数和千粒重,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6.
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条播条件下对国内外62份苜蓿种质55个4龄苜蓿品种的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的苜蓿品种间的种子产量差异比较大,生殖枝数/m2、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小荚数,每小荚种子数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比较复杂.通过对两年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种子产量与牛殖枝花序数在两年中相关均极显著,可以作为高种子产量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百分比在品种之间和茬次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发现两年中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几乎均小于4%,绝大部分在1%~2%之间.研究发现千粒重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国内品种千粒重表现比较大的变异,多数品种间千粒重差异较大,但国外品种间(除Jindera外)千粒重变异较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大豆产量潜力受到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一种基因型的密度、植株分布决定其对太阳辐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进而高产的形成。当群体生长所需外界要素之一不能满足时,植株间形成竞争。产量的区域间及年际间差异与这种株间竞争关系密切,最终表现为单位面积内一个或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如株荚数、荚粒数、或单粒重(籽粒大小)。本研究探讨籽粒大小在调节不同密度、行距条件下产量差异及年际间产量差异的作用。多点试验表明,籽粒大小在不同节位上及不同籽粒数的荚间差异不大。然而在2粒或3粒荚内,荚基部粒比中部及顶部粒小10%,而且子叶细胞体积差异不大。在改变源库、增强光照或遮阴条件下,籽粒大小发生变化。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相关。籽粒大小是可塑的,但即使底部节位荚较顶部节位提前15~20 d鼓粒,籽粒大小在所有节位间差异不大,所以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的关系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豇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豇豆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对41份豇豆品种资源15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与豇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单荚重和单株嫩荚数2个农艺性状,与株型、嫩荚长、单株花序数和单荚种子粒数都呈现显著正相关,单株嫩荚数与开花期、叶宽和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负相关。15个主要农艺性状可以归纳为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包括株型、初花节位、嫩荚长、单荚重、单荚种子粒数、单株花序数、单株嫩荚数和单株分枝数;第2主成分包括开花期、叶长和叶宽;第3主成分包括种皮颜色和嫩荚宽;第4主成分包括嫩荚颜色;第5主成分包括枯萎病发生程度。41份豇豆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15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第Ⅰ类的品种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豇豆种子经高温高湿(40℃,100%RH)老化处理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短荚豇豆亚种发芽各项指标下降率平均数以及相对电导率上升率平均数均比长荚豇豆亚种的低,因此,短荚豇豆亚种耐贮性比长荚豇豆亚种好。  相似文献   

10.
土壤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北省高产夏玉米倒伏问题,选用不同抗倒性品种XY335、XD20和JD28,设置旋耕直播、免耕直播、旋耕直播+培土和免耕直播+培土4个处理,并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旋耕处理能明显降低株高、穗位、重心和基部节间长粗比,显著增强茎秆抗拉力和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倒伏率最低,但穗粒数较少,粒质量与产量较低;免耕直播处理JD28、XY335和XD20的倒伏率分别为0,11.2%,10.6%,抗倒伏能力仅次于旋耕,穗粒数、粒质量及产量最高;拔节期培土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重心和基部节间长粗比,降低茎秆抗拉力和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其中,免耕直播+培土下XY335和XD20的倒伏率分别为89.6%和82.2%。  相似文献   

11.
豆荚生长与后熟天数对豇豆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豇豆种子成熟期一般都处于气温比较高的季节,种子发育成熟比较快,如果不及时采收,遇到连续几天阴雨,种子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霉烂或在豆荚内发芽,从而导致发芽势、发芽率、外观质量以及活力都显著下降.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必须将种子快要发育成熟的豆荚采回,经后熟处理使种子发育成熟,可提高豇豆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采收开花后生长多少天的豆荚并后熟多少天比较适宜 ?后熟时间超过一定范围对种子是否产生不利影响?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通过分别采收开花后 5个不同生长天数的豆荚,同时都进行 5种不同天数的后熟处理,研究对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以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确定对种子的产量、质量和发育最有利的生长天数与后熟天数,为豇豆种子生产和贮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沅江市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周某、曾某等社员投诉所种植的某豇豆品种长势差、产量低,认为是种子原因。笔者与有关专家一起参与了田间现场鉴定,认为不是种子质量问题,豇豆长势差、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开花坐荚期雨水过多以及病虫危害重。一、调查情况据调查,周某、曾某等种植豇豆300多亩。从4月27日开始至5月20日分期排开播种,露地点播或地膜覆盖栽培,株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苜蓿种子产量及种子特性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合理利用外源激素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Xinmu No.4’)为材料,在苜蓿花期喷施外源激素IAA、GA3、NAA,通过测量花部特征、结荚率、种子产量和种子特性等指标,研究不同外源激素对苜蓿开花结实的影响。试验表明,外源激素对苜蓿的花部特征、结荚率及种子特性影响较大。其中,IAA使苜蓿小花数、荚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是合理浓度的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单荚种子数,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高浓度的GA3能够增加花粉重量,并提高花粉活力,但结荚率、千粒重、种子产量等均低于对照;NAA能够降低花粉活力,种子产量、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株高均低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外源激素IAA能够提高苜蓿结荚率、增加种子产量,而GA3和NAA使苜蓿结荚率和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双子叶作物,顶土能力差,种子质量是一播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础。种子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种子本身的健壮度和贮藏条件。因此,提高棉花供种质量应着重把好科学选留和贮藏关。1影响棉花种子质量的因素1.1不同果枝空间与节位的棉铃对种子质量的影响:1985年...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磷水平对旱作陇东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俱和  高继飞 《种子》2012,31(12):68-71
研究施磷对苜蓿种子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3年龄旱作陇东苜蓿(Longdong alfalfa)在不同施磷水平下种子产量、产量构成要素、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陇东苜蓿在旱作条件下春季施磷能显著增加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诸要素,表现为春季施P2O590 kg/hm2种子产量最高;春季施磷对旱作陇东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硬实率无显著影响。陇东苜蓿生殖枝数/m2、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结荚花序及千粒重与种子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小花数/花序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区扁蓿豆野生居群种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标记和SSR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野生扁蓿豆居群的单位面积分枝数、花序花朵数、单枝花序数、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单荚种子数和种子千粒重等种子产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种子产量性状的变异为19.97%~109%,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幅为0.08~11.208 kg/hm2(P0.05);种子千粒重的变异最小,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根据形态性状聚类结果显示:13个野生居群可分成4大类群;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各居群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1.00~0.11,可见扁蓿豆野生居群间的种子产量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经UPGMA方法建立的树状图,可将13个野生居群划分为4大类群。两种标记结果部分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豇豆始花节位的遗传规律,应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6世代联合分析方法,调查豇豆杂交组合‘Ju08-10’ב丰豇10号’的6个世代始花节位。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章元明教授提供的植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软件,计算最适合的遗传模型及相应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Ju08-10’ב丰豇10号’杂交组合的始花节位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无主基因存在,F2群体多基因遗传率为71.64%,环境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为28.36%,说明豇豆始花节位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始花节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早熟性(较低的始花节位)可以通过杂交后代选择实现,但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于1988~1991年在单、间作条件下分析了大豆品种若干性状与花荚脱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最低结荚节位、茸毛色等5个植株特征特性与花、荚脱落率呈正相关,除节间长和最低结荚高度之外间作条件下,大多数性状达显著、极显著水平,有限结荚习性(或亚有限),生长直立,株型收敛的品种花荚脱落率低;花色和生育日数对大豆的花荚脱落有密切关系。(2)叶部性状中以叶柄与主茎之间夹角及落叶性和花荚脱落关系较大,其中又以间作大于单作。(3)荚粒特征特性除种皮色和荚色与花荚脱落的关系不密切外,其余5个性状几乎达显著水平,尤以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花荚脱落率呈显著负相关,经t测验单间作相比,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达极显著水平。(4)抗倒性,抗病虫害差的品种或单株,花荚脱落严重;影响花荚脱落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  相似文献   

19.
以生长2年的垂穗鹅观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期和种子收获期处理对垂穗鹅观草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熟期收获,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最高,不同收获期对千粒重影响不大;返青期施肥,种子发芽率和产量最高,拔节期施肥可提高种子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沈阳地区春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春小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辽春17、沈春498、沈麦1号及沈麦112产量较高,沈麦565、沈麦598、沈麦572及硬粒麦沈硬麦582产量较低.产量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2008年小麦生育中后期倒伏较严重,不同程度影响小麦产量.倒伏程度较轻的辽春17、沈春498、沈麦1号及沈麦112等产量较高,沈麦565、沈麦598及沈麦572倒伏严重,产量较低.株高越高,基部节闻越长、尤其是基部第2节间越长的品种,越易倒伏.容重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及产量存在正相关趋势.辽春17、沈春498、沈麦112、沈麦598及辽春18容重较高,沈麦598、沈麦572及沈麦112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